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2872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docx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

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

虫飞蚊舞发表于:

2009-6-1520:

21来源:

指引社

密宗功理之密藏密功法的发展大致有前后两期,前期以仪轨和持诵为主,后期强调法身色身双修,与道教内丹“性命双修”的路线相近。

所以,藏密对身密的修法,特别注重气、脉、明点的修持。

而藏密中无上瑜伽一套独特的身心气说则为气脉明点修持实践的理论依据。

身心与心气从密宗“色心不二”,“六大(地水火风空识)无碍”的哲学观出发,无上瑜伽认为身心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身为心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意识中枢。

而身心二者,须分为二层次来观察,才足以解释由瑜伽内观所见的人体生命之秘。

无上瑜伽一般身心分为从粗到细的三层,在每一层次上,身心二者都为一体不离的辨证关系。

第一层:

粗身粗心。

粗身,指地水火风“四大”所集成的血肉之躯。

粗心,指眼耳口鼻舌身五种感官对境而生的感觉,及第六意识的知觉、观念、想象、思维、梦幻、情绪等心理活动。

粗身粗心皆属常人所知见,故称为粗。

粗身为产生粗心的浅层生理机制。

第二层:

细身细心。

细身,就一般而言,指由气、脉、明点所构成的微细生理机制,略当于今所谓生命场或生理能。

细心,指意识层下含有本能欲望、自我执着、生的意志及行为倾向等的潜在精神作用。

细身细心非肉眼所能见,只有密宗行者才能觉察到它的存在。

第三层:

最细风心。

最细风,即最为微细的能或场,因不具固定形态,故名为风,或称法身。

最细心,为潜在于粗心,细心下层超越意识及本能欲望、自我执着等心体,亦称光明体,或称自性——即禅宗“明心见性”所见之“性”。

为常人及密宗行者所难知见,据说只有在极婶定境中,明心见性的修持者才能自见。

按无上瑜伽的观点,人天生便处于身心的矛盾冲突中,身心矛盾主要表现为意识与粗身、细身心、最细风心的分裂。

在身心矛盾中,意识与细身中的气构成心气矛盾,可谓身心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常人多时心乱不定,心乱则气乱,气乱则心乱,心不能使气,气不从心使,便会导致生理、心理失调,多病夭亡。

无上瑜伽的“瑜伽”,义为相应,即指自我调心,使意识与最细风心相应。

按无上瑜伽所说,心、气相互依存,心调则气调,心定则气自定。

反之,气定则心亦自定,调气亦可调心。

故大多数密宗行才都从修气入手。

密宗的气脉学说,是一套独特的人体生理学,又称“微细身”。

藏密功理认为,人的身体由以下三者组成:

脉、气、明点。

在脉路上,要了解的形式,如果不知道人体脉的形式所在,就不会明白气的存在。

如果不知道气的所在,就不可能掌握贯通到气的要点。

脉在一般人的身体上显现为了三种类别:

(1)水脉;

(2)血脉;(3)气脉。

水脉从头上向下伸到脊髓及其支脉,是白色之脉;血脉从身体中间向上,是黑色脉;气脉,气血混合而行,也向上,是红色脉。

一切脉都归纳为三类,此三类也是生命之脉。

脉的数目据说人共有7.2万条,其中有些是粗钝的,有些是精细的。

所有的脉道可以归纳为十四支主要脉道,其中,重要的有三支,即中脉、右脉、左脉。

此三脉中又以中脉最为重要。

中脉乃密宗行者所视最高者,其余之脉皆附属于此脉,故为一切灵脉之根本,所以密宗行者非经此脉不能得大成就。

藏密认为:

对中脉的观想最为重要,从上到下观想它具有五个象征:

(1)像虫胶溶液一样红;

(2)像麻油灯一样粗细;(3)像芭蕉心一样直;(4)像纸卷的筒一样空;(5)像箭杆一样粗细。

中脉为纵贯身体中轴的中央大脉道,其对密宗修持的重要性,有如督脉之于道家气功,但督脉迁回曲折,不似中脉较容易打通。

靠近中脉两旁,有左脉和右脉,如细小的羊肠。

在会阴(海底轮)与中脉会合,上绕脑顶,再与中脉会合,由前脑下折,左脉经过左鼻孔,右脉经过右鼻孔,通过两算孔下端,各挽一圈,如藏文之字形,然后与中脉在会阴(海底轮)会合。

左脉为灰白色,性凉,又名月脉。

右脉红色,性热,又名日脉。

会阴(海底轮)为脉源,全身之脉皆由此发出,三脉在此交会。

凡诸脉交错之处,皆名脉丛结,在中脉内有七大脉丛结,又称为,即七大能量控制中心,它们是:

海底轮、生殖轮、脐抡、心轮、喉轮、眉间轮及定轮。

除上述七轮,即七个能量控制中枢外,尚有一梵穴必须认识。

梵穴在头额发际上方八指处,从这里人体放出光芒,中脉以此为出口。

插图

(1)一顶轮;

(2)一眉间轮;(3)一喉间轮;(4)一心轮;(5)一中脉;(6)一左脉;(7)一右脉;(8)一脐脉;(9)一生殖脉;(10)一海轮脉气密宗认为,气乃宇宙间所显示一切力的总名,乃一极微妙的生命力。

呼吸是气之外表,管制外之粗呼吸,方能管制内之微细气。

气又是人体内各种潜伏力的总称,热、光、电、磁等皆是气的表现。

藏密行者所修的气有两类:

一类是根本气,一类是支分气,各由五种气组成。

1.根本气

(1)持命气,为人的生命之本,是其他四种气的根源.产生于脐下四指处,三脉在此交结,此处又称生活宫。

(2)下行气,主管向下流通精血,大小便,发生于会阴之上。

(3)上行气,主管推动气血上行,发生于心之东南方。

(4)平住气:

主管消化饮食,输入营养,发生于心之东方。

(5)遍行气:

主管全身运行及人的动作,发生于心之南方。

支分气

(1)行气,又称龙气,行于眼能生视觉。

2.

(2)循行气,又称龟气,行于耳能生听觉。

(3)无行气,又称海马气,行于鼻能生嗅觉。

(4)最行气,又称提婆气,行于舌能生味觉。

(5)决行气,又称财生气,行于身能生触觉。

脉与气是藏密功理中的根本所在,与明点理论一起,就形成了此功理的三个组成部分。

明点又称为真精,真水,即指精华,产生生命、精神和功能的精华,主要有三种:

(1)离戏明点,指不中言说的精神精华,为最细风心之体。

(2)不坏明点,指父母精血的生命本原,来自父精为白菩提心,主要住于顶轮。

来自母血为红菩提心,主要住于心轮。

而此明点则常往于中脉,为人生命之本,在中脉内上下移动。

(3)物明点,指有形质的水液。

分为净浊两种。

净者为精血津液,浊者为汉涕泪尿。

拙火是主要的明点之一,亦即所谓红菩提心,本为结胎时母亲所给予的红色净点,及成人后处于脐下,与父亲所给予的白色净点处于顶上者,遥遥相对。

以其色红,谓之为火,为全身的精华集于一处,盛则体强,衰则体弱。

又以其为一身的热量,故称之为火。

使其固守岗位,不妄动,免使引火入魔,故称“拙”。

行者于修持中努力不断,使之生起,则为拙火。

此拙火其形似脉,其动则为气,其质为点。

盖为脉、气、点三合为一的极精华之处。

故密宗行者先须修拙火,拙火生起,便能得大成就。

瑜伽的光轮和气轮瑜伽行者认为,人类的身心世界共有七重,我们的血肉之躯与物理世界,不过是组成七重身心世界的最粗重的一重,有形有质,肉眼可见。

其他的六重身心世界,如气流光影,缥缈恍惚,无迹可寻,非有气禀特异的超觉人士不能觉察。

与我们血肉之躯和物理世界直接发生关系的为第二重———身心

世界,名为“以太光气覆身”,紧附于肉身之外,色呈紫灰,往返留连,有如气泡,传送灵能活力至身体各部,否则,目不能视,口不能言,肢体不能转动,更遑论运思转情的心理活动了。

瑜伽行者认为,人类的肉身是一个潜移默化、变动不居的有机体,它的生理和心理组织,如神经系统和毛发细胞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推陈出新。

如需要食物来消化,空气来呼吸,以及灵能活动来点燃生命的火花。

这种灵能活力一旦披上物质的外衣,就会形成一种极为细腻的光气,精粗高下,互有不同。

某体合流,因此,精神境界的升沉,也代表光气的交换。

就灵能活力而言,人与人的沟通孔道为光轮或气轮,如果两个人的光气、波长、频率非常接近,他们彼此的光气会经由光轮或气轮,交互注入彼此的躯体,结果产生思想情感的交响共鸣。

这种光气的交融会流,如持续较长,当然会对彼此身心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同理,内身与外身的接体合流,也以心境的转变为枢纽。

心清则气清,心浊则气浊。

一个人欲重情痴,会与天地之间重浊三气相应;心境轻灵,则与天地之间的轻灵之气打成一片。

中国丹鼎道家全神养气的入手工夫,也是澄心止虑,抱元守一,否则不能与先天太乙真气相应。

所以,老子说: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菩萨戒经》曰:

“制心一处,无

也是这个道理。

事不办。

光轮和气轮,梵文称为查格拉,形如飞碟,或气流旋涡,大小光泽因人而异。

一个人没有精神修养或宗教信仰,他的光轮或气轮就显的不够成熟,直径不满两寸,光泽暗淡,运转迟缓。

一个人生有异禀,或精神修养高人一等,他的光轮或气轮,不但较常人为大,且光明灿烂,如旭日东升,其运转速度和较常人为高。

每一光气之轮都出现在环绕周身的光气层里,部位不同,颜色亦异,大小不等,却和身体响应器官互相衔接。

假如我们仔细察看一朵菱形花,便可得到与光气轮近似的概念。

每一个花茎来自脊椎神经的不同部位,有如下页图所示。

由背脊椎根茎开出的光气轮之花共有七朵。

附注气轮与光轮之别:

瑜伽行者修持功深,情况皆空,物我双亡,进入化境,则其周身气轮经由净化作用,转变为光轮。

按照瑜伽的传统说法,每一个在身外运转的光气轮,形如莲花,都有一定数目的花瓣,像急水中的旋涡一样,它在周身的光气层里翻腾旋转,永无止息。

某一光气运转迟缓或出现乱流,便为某一相对官能疾疾萌生的前奏。

花瓣的颜色和数目,代表光气旋涡流转的波长和频率,有的肉眼可见,有的无迹可寻,全视瑜伽行者修为的功夫深浅而定。

每一光轮的振幅或花瓣,与音谱中相对的音阶相应。

振幅复杂的顶轮、额轮和心轮,与高亢的音阶同声相应。

相反地,振幅简单的尾轮、脾轮和脐轮,与低沉的音阶交感共鸣。

举例而言,瑜伽行者澄心息虑,朗诵“*”字,日久功深,自能开启心轮,与大dafa界心相通;其他光气轮也会气机相应,次第开启,如暮春三月,日暖风和,百花齐放。

各个部位的光气轮脉络相

通,无分高下,但其振幅自下而上,由简入繁,功能互异。

法无高下,普应群机,某中咒语,与某中音阶的光气轮互相呼应,如影随形。

一切能量无论是属于精神或物质范围,在运转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声、光、电、热。

诵经持咒代表心轮运转,插图

(1)眉心轮(AjinaGakra);

(2)脐轮

3)喉轮(VishuddhaGakra);(4)生殖轮(SvadhithanaGakra);(ManiputaGakra);(

(5)心轮(AnahataGakra);(6)海底轮(MuladharaGakra).

亦能产生声、光、电、热;如内身、外境能量运转,频率相合,自能内外融通,接体合流,这就是佛家所谓念佛三昧、密宗持咒三昧和瑜伽天人交会的境界。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兹将七轮的功能及其相对的官能,分别说明如项:

1.尾轮与光谱中的红色相应。

它的策源地是脊椎骨的最下段,与荐椎骨神经丛相通。

它的振幅比较单纯,如一花四瓣,光气纵横交错,成十字形。

它支配性腺的发展和性器官的活动,它产生求偶交配的欲望来维持生命的繁衍。

它是蛇火(又称拙火)的潜伏处所,也就是来自地心的灵能活力。

在尾轮末经修治开扩以前,蛇火处于潜能状态,卷曲如蛇,深藏不露。

瑜伽行者修持功课,首先开扩尾轮,点燃蛇火,化为光气,由脊椎髓道,汹涌上升,穿越额,注入顶轮,大放光明。

2.脾轮它的策源地是脾脏,与脾脏神经丛相通。

轮幅亦较单纯,一花六瓣,呈橘红色,与尾轮、脐轮脉络相通。

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净化、输送来自食物的生命力,它也是太阳能输入的孔道。

它的本身虽与橘红色相应,但是它的六瓣又呈现红、绿、紫、蓝、黄及橘红色,代表色调不同的太阳能。

3.脐轮一花十瓣,来自腹腔,与太阳神经丛相通.在光谱上,它和黄色相应。

它的主要功能,是支配情感情绪的升沉和控制肾上腺的活动。

肾上腺产生一种强烈的神经刺激品,名为肾上腺素。

紧上腺靠近延髓的一部分,由原始神经细胞所组成。

这些细胞不但传送神经电流,并且分泌肾上腺素,对与人类身心的正常发展有重大影响。

4.心轮色绿,一花十二瓣,来自心脏与胸腺,和心脏神经丛有互相依的关系。

它透过胸腺字陪的血球和淋巴球的运转,来维持身体内错综复杂的消毒系统。

它和肾上腺素互相呼应,来应付外来刺激,并且产生协调的作用。

5.喉轮一花十六瓣,色呈深蓝,来自喉咙。

它和甲状腺、咽喉神经丛有互相因依的关系。

它调整甲状腺和副甲状腺繁密甲状腺的功能,籍以维持全身新陈代谢的平衡。

它和震荡频率较高的心轮、额轮和顶轮互相呼应,来协调想象、直觉和概念等心理活动。

它和震荡频率较低的的尾轮、脾轮和脐轮相辅而行,来调节生理的发展和情感的波动。

6.额轮一花十六瓣,色呈靛蓝,来自两眉中心的额部。

它和延髓、脑下垂神

经丛有着相互因依的关系。

西方神秘主义者称为第三眼或心灵之眼。

通天澈池,天所不见。

它支配脑下垂体的分泌作用,籍以调整全身的分泌系统。

它和身体的成长有直接关系,因为脑下垂体分泌失调,往往导致身体的畸形发展。

举例而言,分泌过多,则有巨人症,分泌过少,则有侏儒症。

瑜珈的额轮,相当于中国道家

止之所。

瑜珈行者澄心止虑,观想额轮为莲花的祖窍或神室,为个人意识在的*

形,日久功深,自能转变个人意识为宇宙意识。

随着觉识的扩展,全身内分泌系统亦因人而加强,气血畅通,生机勃发,深藏于尾轮的蛇火亦被点燃,炀然上升,过髓道,入额轮,开灵眼(第三眼),灌颅顶(道家称为乾顶或泥丸),大放光明,照天照地,超凡入圣。

这和道家的过三关、透祖窍、三花聚顶、五*朝元有殊途同归之妙。

7.顶轮又名千叶台莲,一花九百六十瓣,色呈深紫,来自颅顶。

它和松果腺及脑树枝突神经丛有互相因依的关系。

顶轮形如飞碟,中间凹入,四周凸出,运转之速,不可思议。

平时处于潜伏状态,轮围大小和其他光气之轮不相上下,一旦经过修治,使其气机发动,则反转运行,轮围扩大,有如伞盖,覆盖头顶,运行越速光华越盛,彩霞万道,四向投射,五光十色,庄严灿烂,美不胜收。

佛菩萨以及基督耶酥头上所现光环,即为顶轮光气所形成,千叶莲台之称由此而来。

在平时,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动松果腺和脑神经系统的机能,以及吸收传送来自身外的灵能活力的辐射中心,佛家所谓:

“佛光普照”,就是顶轮光气的辐射作用。

顶轮又名“空轮”,脱落时空,离言绝相。

它是人天交会的枢纽,宇宙奥秘的锁钥。

它点燃智慧的火炬,来揭示宇宙人生的谜底——

以下摘录于《佛教与密宗入门》

灵能活力与思想意念灵能活力,统称为生命的能源,充塞于天地之间,贯穿于心物之内,种类庞杂,名称亦异,纯来染净,应有尽有,层次分明,重重无尽。

就其根源而言,有的来自于天,有的来自于地,故广成子说:

“至阳肃来,至阴赫赫,赫赫发乎地,肃肃发乎天。

所谓至阳,亦即至高无上的灵能活力,道家称为纯阳罡气,与相对世界的阴阳两极磁性不可同日而语。

来自于天的灵能活力,包括日精月华和天地之间的轻灵之气,佛家称为清净四大,道家称为先天一气,儒家称为浩然之气,瑜珈称为普拉纳和阿普拉纳宇宙二种灵气。

等而下之,为通神论的本原生命力能、雷比尼滋的灵子和柏格森的“生命之花”。

来自于地的“蛇火”,藏密称为掘火,在灵能活力中别树一格。

灵能活力层次的升沉,以空间的变化为枢纽。

在四度空间的物理世界,一切灵能活力皆随类赋形,依物显象。

如阴阳二气与无行之气,在人为乾男坤女、心火、肝木、肺金、肾水、脾土,在物为山川灵气、植物胚胎、动物基因,皆富有充沛的生命力。

形而上的精神世界超越四度空间,故其灵能活力脱落形质,不受物理世界自然规律的支配,灵通变化,无迹可寻,超越我们的感官经验之外,除非我们的谨慎发展进入高度的空间,否则不能体验它们的存在。

但是,物理世界的灵能活力,亦由高度空间进入我们的生命核心,不过自然环境的转变,也对生命能源的吸取,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在阳光拂煦之下,每个人都会感到轻松愉快,精力充沛,仿佛有一种新的生命力注入我们体内。

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生命的充电。

太阳的恩赐太多了,除了阳光和热能外,尚有灵能活力。

它像水银泻地一样,无孔不入,岁着阳光和热能流注地面,深入我们生命的核心。

人们也许会问:

“灵能活力何以由内而如原子核心,细胞组织,以及动植物的胚胎,从而点燃生命之火呢,”这个问题的答案牵涉到空间。

我们居住的物理世界属于四度空间,空间重重无尽,在四度空间以上,尚有五度空间及五度空间以上的空间,每一个空间代表一种精神层次。

在物理世界里,任何事物的生起及演变,都在四度空间的自然规律支配下。

但是,灵能活力灵通变化,脱落时空,故能由高度的空间,进入原子、细胞和动植庶物的核心,然后产生电脑作用,规划一切事物生起为发展的轨迹。

如种子的胚胎和细胞的基因,都蕴育着各种形态的灵能活力(以下统称为能源活力)。

因为在物质世界里,灵能活力依物起用,故其体性近似俱有生机的力能。

无上瑜珈与道家同样认为,人身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天地,与身外的宇宙同气连枝,不一不异。

一个人处虚守静,息念除欲,便可与身外的轻灵之气接体合流,然后用吐纳导引的方法,采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籍以养神益气,全生保命。

由此可知,养神才能益气,养神之道,在于处虚守静,息念除欲,然后才能与天地轻灵之气相应,也就是说“神受味于气”。

用现代语言来说,精神修养到了某种程度,心体运转的频率和六气活动的频率相合,才能此呼彼应,交融汇流,达成服气和食气的目的。

宗上所述,修心养性,强身益气是吸取能源活力的先决条件。

因为清心涤虑、精神统一,便可超越四度空间,和天气轻灵之气相应。

因此,吐纳服食并非人人可为,事先苟无修为功人,徒劳无功,因为天地轻灵之气,系由高度空间进入人体,决非口鼻呼吸所能企及。

天地轻灵之气,精、粗、染、净,层次分明。

精神修养到了何种程度,便和某一层次的轻灵之气接体合流。

实际说来,每一个空间代表一种精神境界,一个人在禅定时,醒觉时,熟睡时,都会经历不同的精神境界。

精神境界的转变,自然会牵涉到空间的转变,脱落四度空间的桎梏,自然会和高度空间的轻灵之气交融汇流。

举例而言,一个人在熟睡时,一切心理活动都转入地下,也就是潜意识的领域。

潜意识,重重无尽,深不可测,为一切超觉超感的渊薮;它超越四度空间的感官经验,深入神秘的精神领域,不受物理世界自然规律的支配,故能产生种种奇妙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在潜意识的支配下,我们的心理活动跨越物理世界的壁垒,进入一个较高的空间;经由这个空间,某种层次的能源活力进入我们的生命核心,然后由内而发,动员我们的生机,滋补我们的身心,所以在熟睡之后,我们会感到精神饱满,心神安泰,面色红润。

相反地,一个长期失眠的人,一定会感到精神委顿,四肢无力,两眼无神,面色苍白;这是内在生命力过分耗损和枯

竭的想象。

没有能源活力的补充,不管他如何摄身养生,食补药补,双管齐下,也不能达到全身保命的目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精神活动脱不出四度空间的范围,能源活力不能经由高度空间进入生命的核心。

换句话说,精神状态不变,单单靠了口、鼻、肠、胃,怎能吸取天地之间的轻灵之气呢~

能源活力,西方超心理学家定名为宇宙能,在西方神秘主义中,是一个聚讼

马鲁顿在他《元神出游》纷纭的热门话题。

谈到宇宙能的问题,瑜珈大师西里万?

一书中说:

“人类的血肉之躯,经不起时空的考验,终究会骨化形销,归于尘土。

但是,赋予肉身生机和活力的宇宙能,却永不消失。

一般生理卫生家绝不相信代表宇宙能的生命力会离开肉体,单独存在。

他们认为,生命力是肉身的副食品,支持他们这种信念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说,没有人能够证实血肉之躯不能产生生命力。

但是,反过来说,血肉只躯是以产生生命力有何以证实呢~”

他在元神出游时,体验到一个铁的事实,元神的本身,就是宇宙能的凝结器。

当他的元神脱体而出时,他发现一条灵线从元神的后脑延伸出来,直达肉身的延髓,像连接母体和婴儿的脐带一样,互相牵引,伸缩自如。

这时,蕴藏在元神的生命力,像电波一样,经由灵线传送到肉身,维持它的生机,所以有元神时,肉体虽然静止不动,脉搏照样跳动,血液仍在流通,呼吸仍在进行。

一旦连接元神和肉体的灵线在某种情况下被切断了,元神便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扬长而去。

相对地,肉体也成了没有生命的空壳,立即宣告死亡了。

由此可知,血肉之躯并不能吸收和保存生命力,当然更谈不上生产的问题。

谈到生命本身的问题,假如我们忽略了生命的原动力,等于研究电器的制造和结构,谟视支配电器运作的电源问题。

也许你从来没有想到,我们日常消耗的生命能源是宇宙性的,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如前所述,吸取和传送宇宙能的唯一孔道是附著在肉身的元神。

经验告诉我们,元神脱体的距离越长,提取和传送宇宙能的功能越强,就普通人而言,睡眠十、惊恐时和麻醉时,元神都会脱离而出。

但是惊恐的,元神脱体不过方寸,立即复合,否则造成失神状态;麻醉时,元神离体不过数尺,赶本谈不到距离的问题;睡眠时,不拘时间长短,睡得越香甜,元神离体的距离越长,摄取和传送宇宙能的功能越强,一觉醒来,全身像充了电一样,精力充沛、脸色红润、四肢灵活、百脉畅通。

能源活力层次分明,重重无尽,充塞宇宙,品类庞杂,功能互异。

既无定形,亦无定质,贯穿形而上及形而下。

按照瑜珈和通神论的说法,整个宇宙无分形而上和形而下,都是由各种层次的能源活力组合而成。

有的轻清,有的重浊,有的半清半浊,但是象巨树的年轮一样,彼此衔接,融通交彻,浑为一体。

每一个层次代表一种空间或精神境界及物质环境,在那里,精神、物质运转的频率相符,便如磁吸铁,互相牵引,结成一体。

瑜珈和通神论的身心世界分为七重,包括力能层的物理世界和灵能层的精神世界:

(1)第一重为物理层。

就哦物质而言,有固体,液体,气体和以太光体,就人身而言,有肉身,以太复身,既光气身。

(2)第二重为星光层。

较以太光气更为细腻,一切物质已无质碍重浊的形象,纯为星光气体。

就人身而言,已无血肉之躯,纯属星光光气,相当于道家的阴神;就物质而言,已进入灵子的领域,也就是具有灵性的光气力能。

(3)第三重为意念层。

分为有色层和无色层,这是精神世界的初阶。

有色层有形有色,却无质碍,纯属光气,相当于佛家的有色天;无色层无形无相,无质碍,如羚羊弩弓挂角,无踪可寻。

但是,具有佛家慧眼,法眼和瑜珈,道家通力的大修行家,都能看到无色层的光影。

谈到这里,读者应该知到,佛教、瑜珈和印度教为印度宗教哲学的三大主流,当然有彼此互通,叠床架屋之处。

支配意念层运感转的原动力就是意念思想,其中又分为粗想和细想,近似佛家的粗识和细识,意念思想运转的频率与何种意念材料相符,便彼此互相牵引,合为一体,成为有形和无形的光气团,那就是意念身和报化身。

前者近似佛家的意生身和道家阴神,后者近似道家的阳神或佛家的报化身。

但是,瑜珈的意念身和报化身皆为虚灵之体,无形无色,又与道家的阳神和佛家的报化身有所不同。

(4)第四重为菩提层。

这是进入纯精神世界的起点,近似佛家的禅天。

在这个层次的心理活动仅限于直觉觉观。

因为行者修为功深,精神净化,缘虑性的意念思想已经不存在了。

似的,由体源虚灵之性分化而来的自我意识或灵魂,却在菩提层诞生了。

然后开始生死流转,每况愈下,遍历意念层、星光层及物理层。

(5)第五重为涅磐层。

这是为纯净精神世界的第三层,也是最低层。

在这里,自我意识或灵魂尚未诞生,但是,由本源虚灵之性分化而来的第三身,虽然无形可现,却已发挥功能。

(6)第六重为超涅磐层。

空灵虚静,但是,由本源虚灵之性分化而来的第二身,已在此一层次产生功能。

(7)第七重为无上超涅磐层。

代表至高无上的虚灵境界。

在这里,由本源虚灵之性分化而来的第一身,已于此一层次诞生,这种虚灵之身,无形无相,近似佛家常寂光土的常住法身。

如前所述,同一物质可以具有不同的形态,如大、小、方、圆、固体、液体、气体等等,正如佛家所说:

“大千碎为微尘,微尘叠为大千。

”微尘碎裂,变形易质,成为肉眼难见的原子;原子分裂及原子合成,又化为力能,成为无物之状。

神秘主义的化学家又告诉我们,在气体以上,更有比较细腻的物质形态,在显微下都无法看到,包括以太质点、星光质点、意念质点等等,这在洪钟光气似的质点突破了物理世界的局限,超越了我们的感官经验。

在常识范围以内,我们谈到氢原子、氧原子、铀愿子等。

所谓愿子,就是无法分割的、物质以最小单元,现代物理学家统称为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