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93157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_5篇(共13页)8600字.docx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篇一

  古人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对于我来说,家庭生活和学校工作,让我闲暇时间不在向学生时代那么充实,读书自然无疑是开阔我个人视野最好的捷径。

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专著时,经常便会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可以在书中学习到怎样教育教学,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的确很真实也很充实。

  回顾教书生涯,已走过了18个年头。

随着现今教育发展的态势,当前要&;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可为是作为今天的人民教师的一个终极目标。

近些天里,我在一个星期内,细细研读了当代堪称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

感受颇深,在书中受到了很多启迪。

  体会之一:

教师更应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读不辍。

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

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例如:

他在给杨守丰书信中的结尾推荐他阅读陈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以及《傅雷家书》。

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

当然,

  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

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

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

读书伴随着积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时,才能活学活用,信手拈来,对于教师更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体会之二:

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

在这里,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一节课的时间,他们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

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

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

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

例如:

  班的彭宇航同学,性格憨厚,思维缓慢,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业,所有同学都能当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纳,错误率高。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时常表现急躁催促,对他大发雷霆,可是于事无补,成效不佳。

时后与他拉近距离,细心谈话,加以耐心辅导,发现他的数学思维不是我之前个人认为那样不可救药。

所以我们对学生真正了解了,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关爱他。

你才会体会到我们的孩子是懂事的,是会对老师有种莫名的感激之情。

  体会之三:

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

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

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

&;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

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

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

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

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

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

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

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

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

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

&;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

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

  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吗?

今天预习下一课了吗?

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

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

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

&;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

&;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篇二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

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

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

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老师说:

&;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

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

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

&;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作为老师,你将你

  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

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

身为一名数学老师,由于带2个班,又不是班主任,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

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

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

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

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

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

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

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篇三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

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1、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

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

?

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

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2、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

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

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

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

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

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

  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3、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

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

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

培养优生,要注意:

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

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

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

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平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四、激励优胜超越自我。

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

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

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篇四

  看着那么多的好书,一时不知道看哪篇,不过我感觉《爱心与教育》应该是一本不错的教育类书籍--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

细心研读,在感动之余常常受到很多启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

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

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

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一个目标。

读了李老师的书,感触颇深。

  感受之一:

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

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

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

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

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虽然我曾今是教美术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

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最近,我也经常看《输在坏习惯》,《每天多做一点点》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愉快,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每天多学习一点点。

  感受之二:

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

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

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

&;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

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

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

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

上学期里

  的&;阳光体育&;运动中,我们班级那么多弱小的家伙,输给别的班级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着我以前的急性子,也会批评他们的。

但我深深的感到,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也想为班级争光,也非常富有集体荣誉感,我不能伤害他们,所以我一直安慰他们,一直鼓励他们,其实这个过程中不仅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有些事很容易释然的。

  感受之三:

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

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

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

&;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

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

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

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

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

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

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

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

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

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

&;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

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吗?

今天预习下一课了吗?

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

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

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

&;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

&;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对于我这个年轻的教师,要学习还很多,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对得起学生那一声声&;老师&;的呼唤!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学生参考作文篇五

  我很庆幸在我最浮躁最没有方向的时候读到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尤其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的时候,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

  学校如同军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当老师的一生教过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我们经常会听到退伍的老兵怀念和感谢自己在军营里度过的岁月,因为那是他们最受益匪浅的时光,毅力、勇气、忠诚、友情等等等等都会在当兵的时候得到。

那么我们的学生呢?

我们的学生在若干年后还会怀念甚至感谢他们在学校里、在我们的班级里所度过的岁月吗?

肯定有,但是苦涩、后悔甚至怨恨的人也大有人在。

这是为什么?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扪心自问:

我有让每一个从我手中走出的学生都幸福地过一生吗?

或者退一步,至少要问问:

我有没有可能让每一个从我手中走出的学生都幸福地过一生呢?

  要实现让每个学生幸福的教学目标,做一个好老师,我觉得教师迫切要做的就是自我认识与反省。

  一、教师要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

  要让学生感觉到幸福,就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老师自己都是不知所以,整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只为拿点工资打发时间的话,又怎么谈得上教育别人呢。

作为老师,我们也要经常给自己充电,多看有益的书籍,多做有益的事情,多思多想,让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

同时老师也要有自己的理想,这种理想不要仅仅局限在物质方面,可以更多地去考虑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有的理想,淡泊名利,活得开心充实就行。

并且老师也要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地追求并奋斗着,言传身教,给学生们树立榜样,促动孩子们为自己的目标奋斗。

  二、要有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老师,我们要不仅仅会纸上谈兵,叫学生积极向上,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们自己也要切实地实践起来,争取做个&;品教兼优&;的好老师。

在工作方面,我们应该本着为学生负责,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的基本原则,认真备好、教好我们的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争取在成绩方面让班级的学生处在同龄儿童的前列。

正如我们教育学生&;也许你不是天生资质聪慧,但是你一定要尽力&;一样,虽然我们老师也不是每一个都能把自己的班级教到名列前茅,但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尽力,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即使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再怎么不理想,都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一旦放弃,可能就改变了某些孩子一生的命运。

同时我们也不要吝啬自己的优点,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我们作为老师的优点,也要让孩子们看到我们作为大人表现出来的成熟、稳重等优点。

总之,要让学生从你的课堂上学到东西,也要让孩子从你这个人身上学到东西。

  三、要为自己是个老师而自豪。

  如今社会&;利&;字当头,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金钱就代表着地位和权力。

教师的工资和待遇不算很高,虽然现在国家出台政策不断在上调教师工资,

  但是一些中小城市教师的工资基数本身就小,上调的幅度相对物价飞涨的生活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所以我们老师如何自处,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90年代流行下海,现在很多老师又蠢蠢欲动,看到周围的人都发达了,也想搞点副业。

心不大的做做家教,搞搞补习班,心大的利用课余时间自己也开个店。

另外一些老师自己不会去做,但是看周围的人发财了,不禁开始抱怨学校,抱怨政府,教学的积极性也慢慢减退。

更有甚者发展成为&;混日子&;的。

这些都只能证明我们有些老师思想认识不深刻,不明理。

从公了讲,教师教学,根本目的在育人,商人经商,根本目的在盈利,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老师和其他人的目的不一样,没有可比性,要想发财,干脆学前人下海经商,不要做着教师,学着商人,两头误,自己误了不说,最重要误了学生;从私了讲,商人接触的环境使得商人有机会赢取更多的利润,老师呢?

老师周围的书香之气也是旁人无法企及的,我们老师也可以利用这个优势继续读书深造,我们可以在职读研,可以深造,往一线城市去发展,待遇也会相应提高,又何必怨天尤人!

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当我们桃李满天下的时候,那种快乐应该比金钱带给我们的快乐更持久更有意义。

  老师,是一个多么神圣的称谓,它之所以神圣,不仅仅是因为别人在歌颂它,而是因为别人在看着这个称谓下的一群人,看着他们默默付出,看着他们始终守着那片净土,耕耘,播种,施肥,开花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