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访古.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9318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道访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蜀道访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蜀道访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蜀道访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蜀道访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蜀道访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蜀道访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蜀道访古.docx

《蜀道访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道访古.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蜀道访古.docx

蜀道访古

蜀道访古

  【地理位置】  广元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交界之处,北连秦岭,南接剑门,扼古金牛道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川北第一重镇。

目前已发展成为川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毗邻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

  

  【到广元必看的人文景观】

  1.皇泽寺――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

相传农历正月二十三日是武则天的生日,古时每年这一天,人们都要“游河湾、观武后”,云集于皇泽寺祈福庆祝。

1988年,广元市政府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女儿节”。

  2.千佛崖――历代石刻艺术陈列馆。

从南北朝至清代,代代营造,原有佛像近两万尊,现今,尚存佛像7000余尊。

  3.剑门蜀道――古代川北三条蜀道之一。

因千年前诗仙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得以名扬天下。

  4.剑门关――天下雄关。

自然风光壮丽而旖旎,兼具六大特色(险、雄、翠、幽、奇、怪)和两番神韵(雾海、细雨)。

剑门豆腐宴更为一绝。

  5.翠云廊――始建于秦汉,完备于明朝,近300里的森林古柏,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

被誉为“蜀道灵魂”、“国之珍宝”。

  6.明月峡古栈道――古蜀道的著名遗址,被誉为“中国古今道路博物馆”、“世界交通博物馆”。

  7.昭化古城――川北战略要道,著名古战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古名“葭萌关”。

现在的城为明代重建,仍保存有不少明清时代的古宅。

  

  十万古木的天然氧吧

  

  【关键词】

  蜀道风光/世界交通博物馆/汉画像砖的收藏与瓦当比较/古利州监钱币/罕见的汉三熊青铜奁/狩猎鹿中箭图案戈/嘉庆皇帝第一道圣旨/颜真卿书碑/明描金巨幅壁画/四十字铭文汉镜/三足鸟与太阳黑子

  

  

(一)

  虽已立冬,川陕道上仍是秋意浓浓。

我已是三上蜀道了。

去年此时是第二次,翻越秦岭重峦叠障,松柏苍翠欲滴,红叶交织其间,层林尽染,山间清泉瀑布潺潺流水,时而传来阵阵婉转的画眉鸣叫,一幅天成的大自然美景令人陶醉,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今年深秋,仍是驱车前往,西汉高速公路已通车,西安至四川广元只需五六个小时,车轮风驰电闪,朝发夕至,这可是李白当年要走几十天的路程,正是“瑟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行至旗牌关国道口,友人周先生已乘出租车迎候引路,至宾馆下塌,饮茶小憩,叙谈片刻,疲意顿消。

  广元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城,武则天故里。

群山环抱,嘉陵江、白龙江绕城穿行其间,古树名木林荫覆盖,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而其自汉唐以来的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皇泽寺、千佛崖、剑门关天险古蜀道号称“三百里路,十万古树”,保存了南北朝至唐宋大量摩崖石刻,佛教造像,巧夺天工、精美绝伦。

三国遗迹很多,传张飞开通的古道上,数人环抱粗壮的古柏树密布两侧,遮天蔽日,穿行其间,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据说当年阿斗西行至此,坐于树下,留恋不舍,不愿前行。

古代历届官员皆以多栽树木为其政绩,上司专门考察,不似今日乱砍乱伐遗害子孙。

若不是1958年伐木大炼钢铁,今日之广元恐怕已是世界少有的绿化仙境了。

  广元地区人文荟萃,民间收藏风气甚浓,古玩店有数十家之多。

因其地处川陕咽喉要道,为连通西北与大西南必经之地,为经济与军事重镇,汉唐明清古遗址甚多,也为民间收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距市区数十里的昭化古城地下遗藏极丰,驱车至此,驻足片刻,古城旧貌宛然清晰。

记得去年至此,曾见瓦砾堆中杂有绳纹汉砖,有居民墙上垒有汉代画像砖,使人惊讶不已。

此次来,蒙张君热情邀约,得见其所藏之画像砖石,品类繁多,有乘辇出行图纹、狩猎纹、杂耍百戏及耕作等生活画面,刻工粗犷大气,构图简约而生动,仿佛呈现了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生活场景……

  

  四川地区汉画砖甚多,而且其中不乏珍品。

据友人告知,上世纪80年代,某电影制片厂摄制组在农村拍片,看到当地许多画像砖被村民用来盖房垒墙砌猪圈,便顺路买了村民一块砖带回家中。

其妻因其为墓中之物不祥,便扔在院中,岂不知几天后有警车追至其家中,追根究底索走那块汉砖。

询问知情者,方知此砖图案极为少见,只发现过两块,另一块已在日本某拍卖会上以20万元成交。

足见此类文物价值非同凡响。

  汉画像砖与陕西瓦当一样,虽是建筑装饰物,但因工艺考究,画面生动,已成为当时生活实录的载体,收藏价值极高。

西安的汉瓦当较好的均已上千元至数千元不等,普品也在数百元以上。

民国期间,前贤王献唐先生已对此类藏品历史价值作过大量考证,现今山东、河南等地也有遗存,应是文化瑰宝了。

  在广元还可以见到大量汉至明清各代的石刻、木雕,精美而完整,都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有的现在尚未引起人们注意,其后,将愈加稀缺,颇有增值潜力。

  此地明清家具大件不多见,行情甚好,价格亦不算高,西安、北京等地买家常至此寻货源。

民国至今仿品迭出,工艺亦相当精到,也有不菲的收藏价值。

经营此道者,利用地区差价,利润可观。

  钱币收藏亦是广元收藏的强项。

此地古代曾设铸钱场,广元东晋时建兴安县,西魏时改名利州,一直沿用到宋代,故名利州钱监。

南宋时,因战事频频,女真、蒙古威胁不断,利州大量铸造铁钱,“开禧”、“嘉定”、“绍兴”等年号钱及“圣宋重宝”等铁钱大小数种,背皆铸有“利”或“利州”及纪元等标记,其铁母钱皆珍。

其他各代古钱奇品亦常在广元出土,这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长捺“大观通宝”为北宋徽宗大观钱中奇品,此钱经我集得后,首次公诸于媒体,现各地已出现数品,听说广元某古玩商亦集得一品,未见实物。

另外川版铜币,马兰钱(白铜者珍),苏维埃银币、铜币,红军布币及军政府造四川银币点金版均为藏家喜爱之品。

  广元的青铜器收藏也有重量级藏品,战国时代戈、钺、矛、剑等,纹饰精美多样,许多带有蜀文化独特图案及人形等。

还有戈上铸有吕不韦名款者,极为少见,当是秦国流入。

另有一青铜戈,可能为战国器物,其下部镌有狩猎图案,一箭射中鹿的胸部,鹿呈倒地挣扎状,生动而传神。

时隔两千年,而仍令人观之戚然。

广元民间藏有战国青铜奁,纹饰精细,下部有三只造型生动的熊环抱器身,栩栩如生,器身硬锈斑驳,极其引人瞩目。

此器藏家购价已过7位数,在国内馆藏品中亦为凤毛麟角。

另有错金银带钩等亦颇可玩赏。

  驱车市内漫游,皇泽寺文管所唐志工先生热心陪同,结识了当地许多藏家,使采访得以登堂入室,实在功不可没。

唐先生博学儒雅,正值壮年,为当地不可多得的人才。

难得一见的是在这里看到民间藏有一幅很有历史价值的圣旨,是清代嘉庆元年一月一日颁发给一位汉人头等待卫的。

据清史记载,嘉庆皇帝于一月十九日正式登基,而这幅圣旨却颁在即位前十多天,说明这位皇帝已提前行使其至高无上的权力了。

据理这应该是这位皇帝的第一道圣旨。

而更有意思的是在满清朝廷轻汉重满的惯例中,竟然把头一道圣旨颁发给一位汉人,可见此人对于嘉庆皇帝的重要性,可惜手头没有资料,未了解这位当时地位显赫而当今又不知其名的人。

圣旨质地为五色锦缎,用墨、朱砂、绿松石粉等书写,其中朱砂字迹,当为嘉庆亲笔。

  

  广元地区喜好瓷器收藏者不少,该地区有名的广元窑,宋代烧造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1996年耿宝昌、张浦生等国内知名的专家,来广元地区,经鉴定,宋代的黑釉陶带盖双耳罐、酱釉玳瑁纹瓷碗均被定为一级文物。

该馆还藏有龙泉窑的几件宋瓷、耀州窑的印花宋瓷碗,均为精品。

而明清民窑的青花瓷也较为珍贵,其中一件富有立体感的堆粉青花瓶造型精美、别致,而见到的彩瓷济公像栩栩如生,甚为传神,显示了工匠的高超技术。

在古玩店还可以看到元明时期广元窑烧造的生活用具及人、马和其他动物小玩具,亦甚可爱,应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距离广元不远,驱车数小时,可至觉苑寺。

该寺名头不小,历史渊远久长,至唐代已规模宏大,香火旺盛。

著名书法家、历史忠烈名臣颜真卿在大中年间为该寺书写的“觉苑寺”三字,遒劲有力,神采飞扬,彰显出正当壮年时的拔山气势和扛鼎之力,是颜书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另有南宋大诗人陆游书写的诗碑,陆游有大量诗作,性格豪放,被称为放翁,但书法笔迹少见,甚珍贵。

  走进寺院,古木参天,颇多珍稀名木,而尤为令人瞩目的是大殿中保存的大幅精美的明代壁画,内容多为佛祖诞生说法及涅的故事,人物多为明代装饰,显示了佛教中国本土化的生命力。

一些壁画场景还有元代蒙古族的服饰,说明画风尚受元代的影响。

由于正在修复,光线不佳,唐先生及友人用手电照明方能看清。

整幅画面彩绘保存完好,更可贵的是当时许多人物衣冠场景均用纯金描画,至今仍显得辉煌。

  

  画中记有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年号。

他生于公元1427年,距今已将近600年,为不可多得的有正式纪年的明代壁画。

现今全国各地皆有不少清代或民初的寺庙壁画,亦被称为明画,实不可考。

而清代完整的壁画亦已不多见。

  由汉中至广元,一路风景极佳,距广元不远处,有剑门关,形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位置正处于川陕古道咽喉部位。

在群山环抱中,惟有一条蜿蜒曲折的险路,不禁使人想起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

今天,宽阔平坦的国道已穿山而过,使这昔日的古关成为历史的陈迹。

但此情、此景仍能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广元北部有明月峡,号称世界交通博物馆。

这里有机场、国道、高速公路,还有嘉陵江水运船只。

更绝的是悬崖上的山路和三国蜀汉时在绝壁上开凿的古栈道聚集一起,真正使数千年交通工具汇集一处,可谓今古奇观。

  附近的千佛崖已开凿近两千年,隋、唐的精美造像,数量不少。

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

  梓潼县亦位于剑门古蜀道南端,属绵阳地区。

  这里最著名的古迹当数七曲山大庙,为文昌帝君的祭祠,称为“文昌祖庭”。

文昌帝君名张亚子,为当地人,宋元时期被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故大庙山门悬挂有“帝乡”的金字牌匾。

大庙规模恢宏,古建金碧辉煌,耸立于群山的苍松翠柏之中,环境极佳。

远处蓝天白云,近看红墙绿瓦,阵阵滋润的树木馨香,使空气显得格外清新。

  

  三百多年前,张献忠据蜀,曾因同姓与文昌帝君联亲“认祖归宗”,把这里尊为他的太庙。

献忠败亡后,清廷把太字去掉一点,称为大庙,延用至今。

这里有多处元、明、清三代古建遗存,也是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常有海内外游团来这里朝拜文昌帝君,也有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来此祈求高考中榜,所献牌匾、锦旗多不胜数。

  梓潼文物馆藏亦反映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明清及现代名人书画颇可观赏,赵熙的对联、王溥的山水都是少见的佳作。

而清人的墨龙,用笔如有神,一片乌云之中,蜿蜒龙身穿行而过,昂首破云欲出,极为传神。

青铜器中先秦及汉代的铜壶、钫、鼎、耳杯、蒜头瓶等皆完整而精致。

汉代铜灯造型别致,器型薄而秀美,上有胆瓶形管,下为方座撇口圆盘。

武器戈、矛、剑等以有各种特殊纹饰的颇少见,其纹饰多带有巴蜀古文化特色,与中原地区有别。

尤为精彩的是一面龙纹铜汉镜,通身水银古,有青绿色入骨锈,其铭文竟有四十字“××居中央子孙富贵宜侯……”等,其余字迹漫漶,难以仔细辨认。

此镜铭文之长甚为少见,若加以进一步清理,大部分字迹应可认读。

  

  在陶瓷器物中,有一汉代水田模形,长方形中有间隔,为绿釉陶器。

其底部有鱼、蛙、龟,造型生动有趣,活脱脱呈现了两千年前农村鱼游蛙鸣的生活画面。

汉代陶俑亦颇具特色,高髻,束腰喇叭裙盖及足面,面目清秀姣好,颇有灵秀之气,与陕西出土之汉俑刚勇粗犷形成对比。

  

  在大量的汉画像砖石中,有舞人、乐伎、羽人、凤鸟、龙纹、三足鸟以及龙凤与人物的组合。

值得注意的是,两块砖上均有五铢钱图案出现,一块砖上五铢钱与鱼共组成几幅图案。

我多年研究五铢钱,陕西出土的汉五铢钱背部有鱼、人形纹者,已见数枚。

钱与鱼均为古代的吉祥物与崇拜对象,二者经常出现于同一器物图案中,说明其间在古代民俗中的联系。

“鱼”谐音“余”,在我国民间喜庆盛典中,常用来表现富裕。

所谓“吉庆有余”,“积善之家庆有余”等,皆可说明。

  在绵阳汉画像砖中,三足鸟图案是颇为特殊的。

汉代张衡在《灵宪》中记载:

“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鸟,象鸟而三趾”。

此画像中的三足鸟正是足有三趾,而《灵宪》中还说:

“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并说三足鸟即是日之阳精,也就是“黑气”的化身,这与王充《论衡》中“日中有三足鸟,月中有兔蟾蜍”一致。

在古代传说中,三足鸟是西王母驾车的神鸟,又名金鸟、青鸟,现据科学史研究者认为“三足鸟”正是我国古代对太阳黑子的最早认识,比欧洲人发现太阳黑子的记载要早800年。

  所以,此三足鸟画像砖不但是古代神话的载体,而且是我国古代观测太阳黑子现象的见证,其历史及考古价值可见一斑。

  在七曲山大庙蒙梓潼文博部门吴科长热情接待,欣赏了源远流长的文昌洞经古乐团的精彩演奏。

据说这里的古乐是云南纳西古乐的源头,演奏者幞头、纶巾、长袍着地,一派古风,神闲气定,乐声优雅,令人难忘。

  (此文、图承蒙本刊川北记者站、广元市文联、利州古玩城、梓潼县文博部门的大力协助,一并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