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9398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在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学习作者准确把握济南冬天特征的艺术功力,并感受作者乐观进取和热爱祖国风光的思想感情。

重点

把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并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

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班内展示的学习过程,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准备

1.老舍的画像。

2.济南的冬景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刚刚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从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新、美、力。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同走进“济南的冬天”,欣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笔下淡雅的水墨画——济南冬景图,看一看,老舍先生笔下的北国冬天和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春天在描写抒情方面有哪些异同?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3.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2)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3)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

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四、课文精读

1.分析第1自然段。

(1)探究质疑:

第1自然段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通过三组对比来写。

①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北平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②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③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

(2)“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什么用“响”?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

为什么?

“响”本是用来形容声音的,在此却用来形容天气的晴朗,特别强调天气晴朗高爽。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3)“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亮”是什么意思?

“响亮”本是用来描述声音的,在此用来形容天气,突出天气非常明亮。

(4)上文中的描写“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用的是“响晴”一词,而接下来的描写“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用的却是“温晴”,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不是老舍先生的笔误呢?

响晴的意思是(天空)晴朗无云,只是说明了环境的晴朗,但是温晴总写了冬天的特点,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5)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

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2.阅读第2~5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描绘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等景物,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的图景。

阳光朗照图

(1)小组读第2至3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①用拟人手法: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睡”、一“唤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②用比喻、拟人手法: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③从人们的感受:

“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雪后初晴图

(1)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学生抓住“妙”字讨论并归纳:

①妙在雪光、雪色: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②妙在雪态: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3)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①比喻:

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②拟人: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雪后远山图

小组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用“唐代的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一两笔就勾画出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空灵水晶图

(1)小组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①水的绿:

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

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②水的清、亮:

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拟人: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两句突出水绿的特征。

②比喻: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在《济南的冬天》中,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运用浅墨写意的写作手法和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了描述,从而表达了自己鲜明的印象和感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写作手法。

二、巩固理解

1.本文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束语,有什么妙处?

本文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

意思是:

“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

”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2.本文的布局谋篇有何特色?

本文的布局谋篇层次井然。

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第2自然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

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第5自然段写冬天的水色。

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自然,推进自然。

3.研读思考:

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接抒发感情。

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最后满含深情地道出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虽没赞美济南,但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

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四、文章主旨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通过对济南冬天的山、水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写作特点

1.布局合理,层次井然。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一句简明有力而又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

2.善用修辞,情景交融。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

从语言上看,作者不愧为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六、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