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232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传统文化.docx

三年级传统文化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

 高光新

审核人

牛均美

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课型

 

序号

 

学习内容

泰山美景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了解泰山的神奇与秀美。

知识目标:

掌握诗人为泰山的美景作诗的内容及含义。

重点难点

理解每首诗的含义

板书设计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飞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执教教师修改案

 

预习反馈

一填空

1《望岳》一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望岳》中的“岳”指()

2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山东名胜的精华,一山指的是(),一水指的是()一圣人指的是()。

二上网搜集资料,了解泰山的神奇与秀美。

三搜集关于赞美泰山的诗。

教后反思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同学们,你们去过泰山吗?

你知道泰山有那些美景?

你还知道有那些描述泰山的诗句?

 

多媒体展示

师总结:

自秦汉以来,随着帝王封禅告祭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升级,各种宗教文化相继渗入泰山,群众性登山朝拜活动昌盛不衰,历史名家贤士、文人墨客接踵而至,为泰山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存,使泰山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

 

一欣赏:

让学生欣赏准备的泰山美景的图片资料,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了解大自然赋予泰山如此的神奇与秀美

二诗画揽胜:

1.欣赏古诗《望岳》、《泰山石》、《登泰山日观峰》

2.了解古诗的含义。

三、活动广角

1.统计泰山的名胜古迹,办一个泰山景点图片展。

2.查一下还有那些诗人些过赞美泰山的诗。

 

 

过关展示案

执教教师修改案

一填空

1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山东名胜的精华,一山指的是(),一水指的是()一圣人指的是()。

2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二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

1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飞鸟。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背诵下列诗句

泰山石

唐.李德裕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对。

沧海似熔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

 高光新

审核人

 

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课型

 

序号

 

学习内容

泰山日出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人登泰山所赋诗词及情怀。

2、了解泰山典故。

3、识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能背诵有关诗句

2、识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板书设计

登泰山日观峰

宋.梅尧臣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

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

执教教师修改案

 

预习反馈

一填空

《登泰山日观峰》的作者是()朝诗人()

二初步理解《登泰山日观峰》一诗的意思

感悟古人登泰山所赋诗词及情怀。

凌晨破晓前,登上日观峰,举目东望,只见海水金光粼粼;日轮冉冉升起,放射出万丈光芒,行驶在天空中。

三、了解泰山典故。

教后反思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总结,并讲述秦始皇封禅的故事。

 

一、学习《登泰山日观峰》

泰山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他们登山之后的感受各不相同,在泰山上留下了不同主体的诗词歌赋1000余首。

泰山虽然雄伟高大,但它的高也是相对的,因为高山之上还有白云,白云之上还有日月星辰呢!

于是赋诗一首(出示诗文)

登泰山日观峰

宋.梅尧臣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

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

1、学生朗读

2、体会诗意

3、背诵

二、学习泰山典故

学习《泰山》诗文。

三、爱护泰山文化

讨论:

现在好多人登上泰山后,模仿古人在各个景点刻字,比如“某某到此一游”等等。

他们的做法对吗?

与同学们讨论一下。

四、温馨点击

泰山又称“东岳”,大约形成于一亿年前,古人称其为“擎天一柱”、“天下的中心”、历史名家贤士、文人墨客接踵而至,为泰山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存,使泰山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

过关展示案

执教教师修改案

一填空

1晨登日观峰,()。

(),随天行无踪。

二理解诗句的意思

1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

 

2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

三写一写泰山日出的过程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

 高光新

审核人

 

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课型

 

序号

 

学习内容

登山抒怀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人登泰山所赋诗词及情怀。

2、识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能背诵有关诗句2、识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板书设计

登泰山

明.杨继盛

志欲小天下,特来登泰山。

仰观绝顶上,犹有白云还。

执教教师修改案

 

预习反馈

一思考

1《登山抒怀》的作者登上泰山后抬头仰望悠悠白云终于明白了什么道理?

2古往今来赞美泰山的诗句一共有多少首?

二搜集积累更多赞美泰山的诗

三初步理解《登山抒怀》一诗的意思

四澄清认识

现在好多人模仿古人在泰山上刻字,他们这样做对吗?

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深刻,具有指导自己今后教学工作的作用。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师范读

 

多媒体展示

 

一、学习《登泰山》

泰山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他们登山之后的感受各不相同,在泰山上留下了不同主体的诗词歌赋1000余首。

明朝大诗人杨继盛吟诵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雄心勃勃,满怀“欲小天下”的志向,特地来登泰山。

他登上泰山绝顶之后,抬头仰望,看见了飘荡在太空之间的悠悠白云,从而悟出了一个道理:

泰山虽然雄伟高大,但它的高也是相对的,因为高山之上还有白云,白云之上还有日月星辰呢!

于是赋诗一首:

登泰山(出示诗文)

1、指导学生朗读

2、体会诗意

3、背诵

二、学习其他登山抒怀的诗句

登泰山而抒怀的诗词有很多,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几句吧!

教师出示写有诗句的卡片

过关展示案

执教教师修改案

一填空

1泰山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他们登山之后的感受各不相同,便在泰山上留下了不同主题的诗词歌赋()余首。

2《登泰山》的作者登上泰山绝顶之后,抬头仰望看见了飘在太空之间的悠悠白云从而悟出了一个道理:

()

3志欲小天下,()。

(),犹有白云还。

二理解诗意

志欲小天下,特来登泰山。

 

仰观绝顶上,犹有白云还。

 

三交流积累有关泰山的诗句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教师补充诗句出处

 

教师总结:

泰山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他们登山之后的感受各不相同,在泰山上留下了不同主体的诗词歌赋1000余首。

这些是我们要保护的珍贵遗产

 

1小组读、交流诗句意思

2鼓励学生背诵这些诗句

三、学习泰山典故

1、教师讲述秦始皇封禅的故事。

2、学习《泰山》诗文。

四、爱护泰山文化

讨论:

历代的文人墨客有的作诗,有的题字,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后人就把其中的一些诗词、名句刻在石头上,石刻遂成为泰山的一大特色。

现在好多人登上泰山后,模仿古人在各个景点刻字,比如“某某到此一游”等等。

他们的做法对吗?

与同学们讨论一下。

五学生总结收获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泰山是五岳之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要保护好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让它更好的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

 高光新

审核人

 

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课型

 

序号

 

学习内容

泰山典故

学习目标

1、了解泰山典故。

2、识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能背诵有关诗句2、识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板书设计

泰山

明.李梦阳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报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且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执教教师修改案

 

预习反馈

一课外搜集关于泰山的典故

二背诵有关诗句

三思考

泰山为什么被称为“五岳之首”?

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深刻,具有指导自己今后教学工作的作用。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师范读

 

多媒体展示

 

教师总结

一学习《泰山》

李梦阳登上泰山绝顶之后,抬头仰望,看见了飘荡在太空之间的悠悠白云,从而悟出了一个道理:

泰山虽然雄伟高大,但它的高也是相对的,因为高山之上还有白云,白云之上还有日月星辰呢!

于是赋诗一首:

泰山(出示诗文)

泰山

明.李梦阳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报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且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1指导学生朗读

2、体会诗意

3、背诵

二、学习其他登山抒怀的诗句

登泰山而抒怀的诗词有很多,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几句吧!

1、小组读、交流诗句意思

2鼓励学生背诵这些诗句

三、学习泰山典故

1、教师讲述秦始皇封禅的故事。

2、学习《泰山》诗文。

四、爱护泰山文化

过关展示案

执教教师修改案

一默写《泰山》

二理解诗句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日报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三讲泰山奶奶的故事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

 

审核人

 

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课型

 

序号

 

学习内容

来自生活的语言艺术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歇后语仓库。

2使学生养成自我感悟、自我积累、主动运用语言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歇后语诙谐、幽默、富有哲理的特点。

板书设计

十五只吊桶打水——(          )

蚂蚁扛树——(         )         

一二五六七——(       )

烧香赶出和尚——(      )   

三加二减五——(         )

一二五六七—— (         )  

棒做牙签——(      )  

执教教师修改案

 

预习反馈

1八仙过海--------2、泥菩萨过江——

3、蚕豆开花--------4、孔夫子搬家——

5、打破砂锅--------6、和尚打伞--------

7、虎落平阳--------8、画蛇添足--------

9、箭

弦上--------10、井底青蛙--------

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深刻,具有指导自己今后教学工作的作用。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课件展示歇后语

 

课展件示

 

课件展示

 

一、激趣

在语文乐园中我们初次会见了歇后语,你们喜欢歇后语吗?

为什么?

谁来露两手,说几个歇后语来听听。

指名学生说。

(听说你们积累了很多的歇后语,是吗?

所以知识绝不是“愚公移山——非一日之功”()的,而是要经过多日的积累才能做到“胸口挂算盘——心中有数”。

今天我们来举行一个说歇后语的活动,(板书:

走进歇后语)希望各组同学到时能“八仙过海--各显神

二、走进歇后语

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积累的歇后语拿出来,和你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吧。

(学生交流5分钟)

1、漫游歇后语故事园()

通”(       )——自欺欺人      (       )——生搬硬套 (       )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       )先生吹竽——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       )穿针——大眼瞪小眼

2、漫游歇后语乐园(课件出示)

   请你选用下面的尾巴组成歇后语

目中无人   张口结舌   大材小用   冤家路窄   三心二意   不自量力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课件展示

 

教师总结:

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

(开心)是的,和聪明的同学们玩,我也很开心,在玩的同时我们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把歇后语用在句子中,能让句子更生动,更形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用歇后语,也去积累更多的歇后语。

最后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歇后语大全》,希望大家课后去读读。

骨头卡在喉咙里——(           )       一加一等于二——(      )十字路口贴广告——(        )        

 十五只吊桶打水——(          )蚂蚁扛树——(         )         一二五六七——(       )

烧香赶出和尚——(      )   三加二减五——(         )一二五六七—— (         )  

棒做牙签——(      )    热锅上的蚂蚁——(             )       盲人上街——(             )

3、歇后语编故事

你最喜欢哪条歇后语?

(学生回答)你能用它给我们编一个动听的故事或者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来演一演。

(学生登台表演)

学生总结:

歇后语是一种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带有谜语性质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

 

过关展示案

执教教师修改案

填歇后语

1打开天窗-------()2、船

桥头-------()

3、飞蛾扑火--------()4、百米赛跑--------()

5、拔苗助长------()6、仇人相见-------()

7、芝麻开花--------()8、新官上任--------()

9、瞎子点灯-------()10、兔子尾巴--------()

11、偷鸡

成--------()12、王婆卖瓜------()

13、老虎屁股------()14、老虎拉车--------()

15、老鼠过街--------()16、麻雀虽小-------()

17、墙上茅草-------()18、三十六计-------()

19、塞翁失马--------()20、韩信点兵——()

21、丈二和尚--------()22、有借有还--------()

23、猫哭耗子-------()24、饺子破皮-------()

25、扁担挑水--------()26、对牛弹琴--------()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

 高光新

审核人

 

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课型

 

序号

 

学习内容

生肖歇后语

学习目标

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歇后语仓库,体会歇后语诙谐、幽默、富有哲理的特点。

重点难点

如何通过谜面理解歇后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花不开花——装蒜

  一只狗三张嘴——不成器

  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执教教师修改案

 

预习反馈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

(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

(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

(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

(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

(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

(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

(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

(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

(偷鸡)。

  

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深刻,具有指导自己今后教学工作的作用。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多媒体展示:

从创制方式看,歇后语主要有三类:

一是利用谐音。

二是利用常识性的现象得出结论。

三是利用历史典籍中的故事和事件引申出本意。

 

老师提示:

用编故事的形式,用画图的形式,用表演的形式,用创制歇后语的形式。

 

一、交流收集的资料

1、小组交流。

2、各小组长介绍小组收集资料的情况。

二、看谁掌握歇后语多

1、互考歇后语——每组两次机会,小组成员合作出题考别组的同学,说完整歇后语。

2、揭示课题:

走进歇后语

3、出示几组有代表性的歇后语,读后认真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概括、小结,出示学习链接。

5、举例子:

从自己积累的歇后语中,举出这三类歇后语各两个。

三、看谁会用歇后语

1、根据以下提供的情况,写出最恰当的歇后语。

2.结合生活实际,用上一个歇后语说话。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还可以用其他不同的形式,表现对歇后 

四、活动总结。

五、拓展练习: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有关歇后语故事。

语的理解。

 

过关展示案

执教教师修改案

一生肖歇后语填空

鼠进书箱——()

牛角上抹油——()

虎口拔牙——()

兔的尾巴——()

龙王爷跳海——()

蛇吃黄鳝——()

马尾巴搓绳——()

羊伴虎睡——()

猴照镜子——()

鸡蛋碰石头——()

狗掀门帘——()

猪鼻上插葱——()

二生肖歇后语填空

1、鼠

老鼠过街——()老鼠见了猫——()

老鼠拉木锨——()老鼠吃猫——()

老鼠啃皮球——() 老鼠钻到风箱里——()

2、牛

牛蹄子—— ()牛口里的草——()

老牛()上了鼻绳——()    

3、虎

老虎嘴边的胡须——(老虎下山——()

老虎上山—( 老虎上街—— () 

老虎长了翅膀——()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

高光新 

审核人

 

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课型

 

序号

 

学习内容

生肖歇后语

学习目标

1体会歇后语诙谐、幽默、富有哲理的特点。

2认识歇后语,发现歇后语的三种构成方式。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运用歇后语,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对歇后语的理解

板书设计

十二生肖: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执教教师修改案

 

预习反馈

老鼠过街—()牛角抹油—()

老虎嘴里拔牙—()兔子

尾巴—()

龙王跳海—()打蛇七寸—()

马尾搓绳—()挂羊头卖狗肉—()

教后反思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多媒体展示

 

教师总结:

歇后语是一种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带有谜语性质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

一交流收集的资料

1、小组交流。

2、各小组长介绍小组收集资料的情况。

二、互考歇后语——每组两次机会,小组成员合作出题考别组的同学,说完整歇后语。

三走进歇后语

1读后认真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概括、小结:

歇后语主要有三类:

一是利用谐音。

二是利用常识性的现象得出结论。

三是利用历史典籍中的故事和事件引申出本意。

三、看谁会用歇后语

1、根据以下提供的情况,写出最恰当的歇后语。

小明的妈妈在街上摆了个水果摊,桔子放在那儿已经好多天了,可她还在那儿吆喝:

“新鲜的桔子,快来买呀!

”小明对他妈妈说:

“你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生活实际,用上一个歇后语说话。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学生总结补充:

还可以用其他不同的形式,表现对歇后语的理解。

用编故事的形式,用画图的形式,用表演的形式,用创制歇后语的形式。

过关展示案

执教教师修改案

填歇后语

1、鼠

    老鼠过街——   老鼠见了猫——    2、牛

    牛蹄子——      牛口里的草——      3、虎

  老虎嘴边的胡须——   老虎下山——4、兔

  兔子不吃窝边草——  兔子的腿——

5、龙

  两个人舞龙——    龙头不拉拉马尾——6、蛇

   蛇吃鳗鱼——   蛇钻到竹筒里——

7、马

   马嚼子戴在牛嘴上—— 马尾穿豆腐——

8羊

   羊钻进了虎嘴里——羊羔吃奶——

9、猴

    猴子爬树——     

10、鸡

    鸡屙尿——       鸡给黄鼠狼拜年——

11、狗

  狗吃王八——      狗扯羊肠——

12、猪

    猪向前拱,鸡往后扒—— 猪脑壳——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

 

审核人

 

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课型

 

序号

 

学习内容

点明本堂课所学内容 

学习目标

目标明确、合理、有针对性 

重点难点

重点突出,难点合理有拔高性

板书设计

字体工整规范,板书设计科学合理,,清晰条例,具有总结性,概括性。

 

执教教师修改案

 

预习反馈

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

预习内容明确,有针对性,有意有难,有层次性。

 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预习内容打在屏幕上。

利用课中检查检查预习效果,促进有效学习,同时引入教学情境。

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深刻,具有指导自己今后教学工作的作用。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教师精讲,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围绕学习目标组织课堂学习活动。

一堂课结束要回扣目标,清好底子,关注生成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结构合理,体现多层次性,教学重点突出,关注学生差异。

课堂教学结构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教学环节紧凑,容量大,效率高。

课堂反馈矫正方法灵活,扎实有效,没有假问题。

有效的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相关的方法指导,必要的示范、引领,必要的重点难点解疑,必要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和引申拓展等。

落实三讲三不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