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375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满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命题教师:

王晓雁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在下列三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90后”的思想和理念与老一辈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虽然人们对“90后”不乏批评之声,但他们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2)“表叔”才倒下,“房叔”又出来,这不禁让人们发问:

到底还有多少个“表叔”“房叔”?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所有官员应当,公布财产,接受公众监督。

(3)许多中介为促成交易,,做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的虚假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因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

A.标新立异等量齐观口若悬河B.标新立异一视同仁信口开河

C.独树一帜一视同仁口若悬河D.独树一帜等量齐观信口开河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有人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撰文反击柴静,同时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的制造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责任在政府。

C.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许,一场8.1级强震重创尼泊尔,也严重波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10余个边境县。

D.在近期的综艺节目《十二道锋味第二季》中,在马苏、谢霆锋、羽泉、陈伟霆等明星的共同努力下,寻找了中国传统美食。

3.从下面各项中选出一项填入空白处使其衔接成为一个整体,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国决定9月3日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目的比较简单。

中国这样做有助于世界全面认识二战,对中国人当年付出的巨大牺牲给予尊重。

这是一份迟到的、在道义上有充分正当性的弥补。

中国向谁发邀请,各国领导人是否接受邀请前来,有很多先例可循。

_______________。

有些国家领导人在来与不来的问题上“想得比较多”。

美国大概就是在对华问题上经常“想多了”的国家,在亚投行等许多事情上,美国都表现出了这样的倾向。

但是华盛顿似乎意识到这样“小心眼”并不光彩,因而公开表现有所克制。

日本的相关表现要露骨、极端得多。

像在美国是否应当对朴槿惠接不接受中方邀请表达态度上,美国媒体还没有想到去关注,日媒却已经迫不及待了。

A.美国、日本等在亚投行和9·3事件的处理上就是鲜明的例子

B.遗憾的是,地缘政治的影子像幽灵一样四处徘徊

C.实事求是讲,中国希望能够多来一些外国领导人,但是如果来得少,也无所谓

D.少来几个外国领导人让中国“不自在”的程度,看来要远远小于如果来宾多了带给日本人、美国人的伤心

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今社会,,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道德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对于这种现象,要想,除了唤醒他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A.鱼龙混杂振振有词釜底抽薪B.鱼龙混杂侃侃而谈扬汤止沸

C.鱼目混珠振振有词扬汤止沸D.鱼目混珠侃侃而谈釜底抽薪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高三学生语文成绩很难提高的深层原因,恐怕是学生课外阅读少。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还要在忙碌的学习间隙多读点书。

B.“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设置重重陷阱,利用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

C.针对重庆电梯摔童事件,他在《京华时报》上发表的《“女童摔打男孩”是谁训练的恶》一文,批评的人很多。

D.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______________,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A.而是,你能够收获丰富的知识选择一份工作B.而是,你能够在未来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C.而是,我希望你在未来生活中感到快乐D.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7.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

③《礼记》曰:

“幼名,冠字。

”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⑤⑥

8.下列各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1)不拘于时

(2)是寡人之过也

B.

(1)彼且恶乎待哉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

(1)蚓无爪牙之利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

(1)何厌之有

(2)加彘肩上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欲肆其西封(西:

向西)不能喻之于怀(喻:

明白)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

侵犯、欺侮)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置:

放弃,丢下)

B.正襟危坐(危:

高高的)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

使……弄错)

弃甲曳兵而走(曳:

拖着)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

渡过)

C.蒙故业,因遗策(因:

沿袭)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均:

权衡)

汉亦留之以相当(当:

适宜)审容膝之易安(审:

明白,知道)

D.台隍枕夷夏之交(枕:

倚、据)而征一国者(而:

通“耐”,能)

而刘夙婴疾病(婴:

绕)使六国各爱其人(使:

假使)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

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10.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重大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11.下列对汉字书字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12.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分)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三、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8题。

刘敬者,齐人也。

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

娄敬脱挽辂①,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

“臣愿见上言便事。

”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

“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

”于是虞将军入言上。

上召入见,赐食。

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

“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

”上曰:

“然。

”娄敬曰:

“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

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

公刘避桀居豳。

太王以狄伐故,去豳,杖马箠居岐,国人争随之。

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成王即位,周公②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

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

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而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险,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③,臣窃以为不侔也。

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

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

上疑未能决。

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太史公曰:

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④,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⑤,非一士之智也”。

信哉!

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

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注:

①刘敬,本姓娄,后受赐姓刘。

挽辂:

绑在车辕上供人拉车使用的横木。

②周公:

周成王姬诵的叔叔,周公旦。

③成、康之时:

指西周成王、康王的鼎盛时代。

④榱:

椽子。

⑤三代之际:

夏、商、周三代盛世的功业。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B.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C.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D.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3分)

A.陛,是宫殿。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

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

合称“三秦”。

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

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

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公之属傅相焉相:

察看B.臣窃以为不侔也侔:

等同

C.卒然有急卒:

突然D.案秦之故地案:

控制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敬希望晋见刘邦,同乡虞将军要求娄敬换上好衣服,娄敬却坚持穿着粗布短衣去拜见,这体现了他在立身行事上保持本色的一面。

B.刘敬述说了周王朝迁徙繁荣的过程,从部落始主后稷到公刘、太王、文王、武王,直到周成王定都洛阳,是用德政来取得民心。

C.刘敬去陇西戍守路过洛阳,便主动劝说高祖建都关中,因群臣大都不是关中之人,满朝皆是反对之声,但高祖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D.西汉建都长安,在这个问题上,固然说明刘敬胸怀大局,颇具政治眼光;也不能不说刘邦慧眼识人,不以人废言,能择善而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7.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5分)

18.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

①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问渡口的所在,隐者不说,嘲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

19.首联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

有何作用?

(5分)20.“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是“,”。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是最适合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家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

“,”。

(4)《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5)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鱼儿游耸动态的名句是“,”。

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据美国硅谷人士说,现金即将过时,在不太遥远的未来,①。

与使用纸币或信用卡相比,手机支付都将更快、更智能化,也更安全。

②:

③,它要求人们的手机上安装一块特殊芯片,付款时用手机读取信用卡数据;另一条途径是“史克威尔支付”APP,与“谷歌钱包”不同,它与苹果手机和一系列安卓模式手机兼容,付款时不用把手机从兜里掏出看,商家只要用接受付款的智能产品就能将钱从顾客的信用卡中划走。

23.下面是中国邮政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集邮巡展活动的纪念戳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文字除外),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含标点符号)。

(6分)

五、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种只生长在中国最东边的竹子“毛竹”,那里的农民到处播种,每天精心培养。

种子萌芽后,即使农民们几年来一直精心照顾,毛竹四年也只不过长了3cm。

别的地方的人看到这种情景,摇着头表示完全不能理解。

但是,竹子五年后以每天足足30cm的速度生长着。

这样只用六周就可以长到15米,这里瞬间就可以变成郁郁葱葱的竹林。

虽然四年间只长了3cm,但从第五年开始了暴风成长。

或许看起来六周间好像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但之前的四年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要求:

①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标新立异:

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独树一帜:

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

一视同仁:

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

等量齐观:

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信口开河:

随口乱说一通。

口若悬河:

说话像瀑布流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

2.C【解析】A项"受……等因素的影响"和……"造成的"两种表述杂糅重复;B项“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语序不当,应是“管控、治理、消除雾霾”;D项,“《十二道锋味第二季》”搭配不当,应为“《十二道锋味》第二季”;缺少主语,应在“寻找”前添加主语。

所以选C。

3.B【解析】本题作为一种新题型从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中首次出现,比起排序此题型难度较大。

首先考生必须明确本题题意,其次阅读材料时注意提取有效信息“各国领导人”“有些国家领导人”“中国、日本、美国”依次对应“地缘政治”“四处徘徊”,所以B项最佳。

4.A【解析】“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A【解析】B项“网络诈骗”与“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之间是包含关系,不可并列。

同时“利用……层出不穷”句式杂糅;C项表意不明。

既可指“他的文章批评了很多人”,也可指“很多人批评他的文章”。

D项一面对两面,前面说的是“激发这种潜能”,而后面说的是“能否”。

6.D【解析】连贯题要注意语段的中心内容以及横线前后的句子。

横线前面的句子是说“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从语句的连贯来看,后面也表达的也应是“我”的意愿,故排除AB两项。

而后面的句子是说“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故前面的句子应是与“选择”有关。

7.C【解析】②“‘晦’指农历三十”错误,“晦”应是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农历中并不是每个月都是三十天。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代上午7时正至上午9时正。

古代午时也就是现在的十一点到1点。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8.C【解析】文言句式主要包括四大种:

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每一种特殊句式都有其标志。

C项,两句话都是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应为“无利之爪牙”;“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为“知其事的宾客”。

A项,“不拘于时”是被动句,“于”表被动;“是寡人之过也”是判断句。

B项,“彼且恶乎待哉”是宾语前置句,应为“待恶哉”;“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判断句。

D项,“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厌”;“加彘肩上”是省略句,应为“加彘(于)肩上”。

9.D【解析】A项,又欲肆其西封(西:

向西)——西面的。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置:

放弃,丢下)——放置。

B项,正襟危坐(危:

高高的)——端正地。

C项,汉亦留之以相当(当:

适宜)——抵押;审容膝之易安(审:

明白,知道)——觉察。

10.A【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提笔忘字”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A“提笔忘字”的原因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或电脑打字。

11.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

文中的表述是“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

12.A【解析】本题考查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A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的,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的;而且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的现象。

13.B【解析】“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这是一个叙事性的句子,应重点把握句中的人名、地名、国名,比如“文王”“西伯”“虞芮”“吕望”“伯夷”“武王”“纣”“诸侯”“殷”,同时也应注意表对话的词“曰”。

14.A【解析】A项,“陛,是宫殿”“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有误,陛,是宫殿的台阶。

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

15.A【解析】A项,“周公之属傅相焉”中的“相”从语境来看,应解释为“相,辅助”,在《季氏将伐颛臾》中有句子“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16.C【解析】C项,留侯张良是赞同的。

17.(5分)凭借着秦国原来经营的底子,依托非常良好肥沃的土地,这就是所说的物产丰饶之地啊。

(因,凭借。

故,旧有的底子。

资,依托。

以上各1分。

句意2分。

18.(5分)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的腋下的皮能制成的;楼台亭榭的椽子,也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能筑成的;夏、商、周三代的业绩,也不是一个贤士的智慧能成就的。

(裘,皮衣。

腋,腋下的皮。

补出谓语制成、筑成、成就。

以上各1分)

【参考译文】

刘敬是齐国人,汉高帝五年(前202),他到陇西戍守边塞,路过洛阳,当时高帝正住在那里。

娄敬进城后就摘下拉车子用的那块横木,穿着羊皮袄,去见齐人虞将军说:

“我希望见到皇帝谈谈适宜国家发展的事。

”虞将军要给他一件鲜洁的好衣服换上,娄敬说:

“我穿着丝绸衣服来,就穿着丝绸衣服去拜见;穿着粗布短衣来,就穿着粗布短衣去拜见:

我是决不会换衣服的。

”于是虞将军进宫把娄敬的请求报告给皇帝。

皇帝召娄敬进宫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