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400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 第2步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高考历史模块复习方案模块二第2步专题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六

 知考情·明考向

高频考点

考情分析

考向预测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一脉相承:

近几年的高考基本上都是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切入,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都有。

社会生活的变迁侧重于关注思想观念的转变,着眼于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考查

2.重点呈现:

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压榨,社会习俗的变化

1.从命题形式上看,多以文字材料和图片图表为载体,创设新情境,注重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等

2.从考查内容上看,仍会侧重于考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的特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曲折发展历程,尤其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政策调整对民族资本的巨大影响;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及风俗习惯的变迁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4.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5.大众传媒的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主干知识要记牢]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入侵。

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①洋纱取代土纱,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②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3)影响:

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洋务运动

(1)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2)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3)性质:

①军事工业:

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

②民用工业:

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4)意义: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企业的诱导,自然经济的解体。

(2)代表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3)评价:

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四个表现和一个主体

(1)四个表现:

外商企业出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官僚资本主义(洋务企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一个主体:

整个近代社会,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体地位。

————————————————————————————————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初步发展(19世纪末)

(1)原因: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

商办企业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2.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背景:

①民国的建立及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②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的影响投身实业。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表现:

①1914~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②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3.较快发展(1927~1936年)

(1)原因:

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表现:

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橡胶等工业,都有较大发展。

4.日益萎缩(1937~1945年)

(1)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

(2)表现:

沦陷区大量企业被日军毁灭或吞并;国统区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5.陷入绝境(1945~1949年)

(1)原因: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摧残,通货膨胀严重。

(2)表现:

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酷挤压的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创造出不少令人瞩目的业绩。

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

[经典考题领悟好]

[例1] (2013·北京高考)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

“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

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解题规范]

第一步:

审题干

定时空:

1893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近代经济。

抓关键:

“洋纱一项进口日多”“更无不用洋纱之地”说明洋纱使用普遍。

第二步:

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判断理由

A

干扰

选项

洋纱不仅在通商口岸使用,在其他地区也广泛使用

B

错误

选项

洋布只是相对于洋纱而难销,并不能说明进口洋布市场萎缩

C

错误

选项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并非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

正确

选项

由材料中的“1893年”“沿海各口……洋纱一项进口日多……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可知,中国的民族工业大量使用进口的洋纱,洋纱、洋布的使用不再仅仅局限于通商口岸,故D项正确

[例2] (2013·安徽高考)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解题规范]

第一步:

审题干

定时空:

1913~1936年中国的民族工业。

抓关键:

对比1913年、1920年、1936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民族资本的地位。

第二步:

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判断理由

A

干扰

选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图片材料显示的是1913年之后的事情,排除A项

B

正确

选项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故B项正确

C

错误

选项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故C项错误

D

错误

选项

D项表述错误

[高分障碍要清扫]

必须突破的2个重难点

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

(1)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走过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

(3)从工业的地区分布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

其原因是这些城市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据点,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

(4)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落后,且对外国技术依赖严重。

(5)从企业产生发展的全过程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身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

这决定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具有矛盾的同时又有依赖性,这正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经济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政治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发展趋势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始终未能成为近代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

必须理清的2对关系

1.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及相互关系

注:

①自然经济 ②外国资本主义 ③民族资本主义 ④官僚资本主义

关系: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自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发展迅速,它冲击自然经济,诱导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又压制它们的发展壮大,它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是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源。

民族资本主义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务企业诱导的背景下产生,它依赖它们而发展,又因受其压制和束缚,对它们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2.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与民族资本主义特点的关系

(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软弱性和妥协性,这些都是由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决定的。

(2)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中国最为先进的生产方式,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性。

它的发展必然会促使新的意识形态和新的阶级力量发展壮大,必然会对旧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产生瓦解作用,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因此,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重要领导力量。

(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在阶级来源上,民族资产阶级有很多是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而形成的。

这些就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因而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这一特点也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预测押题不可少]

1.“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

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C.清末国人消费结构与内容均有较大变化

D.国人消费能力普遍提高

解析:

选C 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末期,即便是相对偏僻的地方也有许多洋货,这说明清末国人消费结构与内容均有较大变化。

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了洋货的流行,但无法体现小农经济破产,排除B项;D项中的“普遍提高”表述不当。

2.1903年,张謇说:

“渔业和航政的范围到哪里,国家的领海主权就到哪里。

假如只有海,而没有渔业航政,试问主权从何表现?

我国政府应努力挽回已失的权利并大力发展沿海渔航业。

”在此,张謇(  )

A.预见到西方列强对中国领海主权的破坏

B.阐明了中国渔业发展与航政建设的举措

C.意识到我国渔业发展落后于航政建设

D.主张发展沿海渔航业与维护海权并重

解析:

选D 1903年,中国的领海主权早已遭到破坏,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维护国家主权与发展沿海渔航业之间的关系,B、C两项对材料理解有误,D项正确。

3.下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  )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

C.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

D.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解析:

选C 图片反映了一战后,外国在华纱厂数量迅速增加,故C项正确。

在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故A项不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外国在华纱厂情况,没有反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故B项不正确。

纱厂属于轻工业,不能体现列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D项错误。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主干知识要记牢]

一、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1.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

(1)衣:

从长袍马褂、布衣到洋布、洋装、中山装和旗袍进入生活。

(2)食:

从满汉美食、粗食到面包、咖啡等西餐进入生活。

(3)住:

从中式宫殿、普通民居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建筑出现。

(4)习俗:

从蓄发缠足、繁琐婚丧礼仪到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简约文明。

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衣:

由衣着朴素到多彩多样。

(2)食:

由食物简单到解决温饱,注重吃好。

(3)住:

由拥挤简单到宽敞舒适,高楼林立。

(4)习俗:

由革除陋习到婚姻自主,树立新风和休闲方式多样化。

———————————————

————————————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四个阶段:

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2)五点原因:

“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

————————————————————————————————

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交通: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新式水运业诞生;冯如制造了中国第一架飞机。

(2)通讯:

①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后设立邮传部;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②电报: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2.大众传媒的发展

(1)报刊:

《申报》;维新派报刊——《中外纪闻》《时务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2)影视:

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定军山》,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是《歌女红牡丹》。

(3)互联网:

自1995年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以来,互联网迅速发展。

[经典考题领悟好]

[例1] (2013·江苏高考)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

“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这一描述表明(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解题规范]

第一步:

审题干

定时空:

1909年的北京。

抓关键:

“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强调了报纸启发民智的作用。

第二步:

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判断理由

A

错误

选项

报纸宣传能推动社会变革,但不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A项错误

B

干扰

选项

“中央”“大同”是报纸的名称,不能反映出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排除B项

C

正确

选项

《京华百二竹枝词》描述了当时报业的发展状况,并且点明了当时报纸的作用为“教民智渐开通”,说明报纸具有传播信息、开阔民众视野的功能,C项正确

D

错误

选项

题干材料反映不出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D项错误

[例2] (2013·四川高考)右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

据此可知(  )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解题规范]

第一步:

审题干

定时空:

民国时期。

抓关键:

商业广告,广告内容“力士香皂芬芳馥郁……无干燥损肤之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第二步:

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判断理由

A

错误

选项

A项说法过于绝对

B

错误

选项

受中国古代轻视艺人思想的影响,民国时期影视明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B项错误

C

正确

选项

图片文字突出介绍了力士香皂的功能,体现了广告对产品功效的宣传,C项正确

D

干扰

选项

民国时期明星代言并没有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可,D项可排除

[高分障碍要清扫]

必须突破的2个重难点

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密切相关。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4)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有变化,但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2.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2)发挥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

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必须理清的2对关系

1.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

(1)一定时期的社会习俗是一定时期思想的体现。

不同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一般都与重大历史事件对社会生活的冲击有关,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化影响深刻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2)社会习俗的变化:

①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②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③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④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⑥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

2.近现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应用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和出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预测押题不可少]

1.某学生搜集了以下材料。

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生活习俗

B.封建思想仍是阻碍社会风俗西化的根本原因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近代妇女开始追求西方时尚化的生活方式

解析:

选C 材料中三种女人的穿着,既体现了其所处的社会阶层,又反映出社会风俗的多元化,故答案为C。

A项说法绝对;B项不符合材料意图;D项不符合史实。

2.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

“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解析:

选A 题目反复强调女子参加各种活动,这与古代女子受到束缚形成鲜明对比;再结合1913年的时间界定,可以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女子社会地位提高,也反映出当时男女平等的趋势。

3.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这样描绘旗袍的演变,是从“严冷方正”“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向“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的转变。

影响旗袍演变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近代思想解放的洗礼B.吸收欧美服饰的特点

C.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D.摆脱了宗教观念束缚

解析:

选D 近代思想解放影响了人们服饰的变化,故A项正确。

20世纪20年代之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对旗袍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创新,使旗袍脱离了原来的式样,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故B项正确。

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可知C项正确。

D项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

             以近代化史观诠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

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解读

近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其主要内容包括:

(1)政治近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

(2)经济近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

(3)文化近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4)社会生活近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二、以近代化史观评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列强经济侵略的“破坏”与“建设”作用

(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中国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促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因而具有“破坏”作用。

(2)外国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客观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从这一角度来讲,列强的经济侵略又具有“建设”作用。

2.从近代化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须在客观上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

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顽固派的保守思想

通过创办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冲击了封建传统教育,培养了一批有用人才

创办了军事企业、新式军队,筹划了海防,有利于提高国防能力

3.全面理解实业救国思潮

(1)含义:

“实业救国”思潮就是指学习西方,以发展实业为救国救民的主要手段的经济思想。

(2)演变历程:

①“实业救国”思潮产生于晚清时期。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投资设厂,以实际行动践行“实业救国”的主张。

③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大报刊竞相宣传“实业救国”,并提出国家振兴实业的五条“要道”,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论。

④五四运动前后,“实业救国”论盛行不衰。

民族资本家大力提倡国货,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

(3)“实业救国”思潮的积极影响:

“实业救国”思潮是作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封建王朝出卖民族利益的对立物出现的,其内涵在近代中国不同阶段不断得到丰富,对整个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

4.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启示

(1)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

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对中国市场的占领,使中国丧失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条件。

(2)善于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策略。

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正是抓住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当今世界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