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484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

考试题型

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

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

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5分)

计算题(7+13,支出法、简单国民收入及乘数、IS-LM、AD-AS)

作图题(7+8,需分析、说明)

分析论述题(1题15分,16章可能性极大)

考试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0分)

考点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1、国内生产总值:

是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在本国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注:

2、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前者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再投入生产;后者是指作为其他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存在的产品和劳务。

3、名义GDP与实际GDP(maybe简答):

前者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后者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存量与流量: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存在的变量。

5、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

GDP进行统计的物品和劳务必须经过市场交换;家务劳动与地下经济不计入GDP;政府雇员收入是例外。

6、生产量与销售量:

存货投资(inventoryinvestment):

是指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的变化,即产出量超过销售量的存货累积。

7、GDP与GNP(maybe简答):

GDP是一个地域概念,指的是一定经济社会一定时期、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其计算遵循国土原则;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其计算遵循国民原则。

GNP=GDP+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如果GNP大于GDP,则说明该国处于贸易顺差,反之则相反。

8、GDP折算指数:

名义GDP/实际GDP,用来反应物价变动程度

考点二GDP核算方法

1、五个总量及其相互关系(maybe简答):

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净值(NDP):

一国一年内新增产值,即GDP扣除了折旧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费

国民收入(NI):

指一国生产要素应该得到的全部收入

NI=NDP―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个人收入(PI):

指一年内一国个人所得实际收入的总和

PI=NI―个人得不到的+个人额外得到的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PI―个人所得税

2、支出法(maybe计算):

GDP=C+I+G+NX

NX=X―M

注:

消费支出包含国内和国外

投资支出包括资本品、存货和家庭购买的本年生产的新住房(住宅购买不包括在消费支出内)

政府购买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厂商商品和劳务和政府购买公务员的劳务,不包括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支出≠政府支出

净出口为NX,X为出口,M为进口,出口应通过国外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应计入GDP。

考点三IS恒等式(maybe简答)

两部门经济下,根据支出法Y=C+I和收入法Y=C+S,得出C+I=C+S,即I=S。

同理可得三部门经济下,I=S+(T–G);四部门经济下,I=S+(T–G)+(M-X+Kr)。

但由于意愿、计划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事前不一定相等,事后一定相等。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5分)

考点一凯恩斯消费、储蓄理论

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前者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即:

c=c(y)

后者,表明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即:

s=s(y)。

2、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

前者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即APC=c/y;后者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即APS=s/y;其中,APC+APS=1。

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前者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即MPC=Δc/Δy;后者指增加的储蓄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即MPS=Δs/Δy;其中,MPC+MPS=1。

4、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

消费函数:

c=+y

储蓄函数:

s=yc=+

(1)y

考点二国民收入决定模型(maybe作图、计算)

经济均衡收入:

两部门经济,

考点三乘数法

1、乘数原理:

国民收入的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的总需求变量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关系。

2、各乘数:

投资乘数:

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支出的变动量之比。

Ki=△y/△i=1/

(1)

实践意义:

“双刃之剑”

适用条件:

只有当经济社会存在着闲置资源时,乘数才能发挥作用。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动量之比。

Kg=1/(1-)

其它条件不变,仅g变动

税收乘数:

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的变动量之比。

Kt=-/(1-)(yd=y-t)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量之比。

Ktr=/(1-)

(yd=y-t0+tr)

平衡预算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与税收等量增加时所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Δt=Δg)

Kb=1

Δy=KgΔg+KtΔt=Δg/(1-)+(-Δt)/(1-)=Δg=Δt

Kb=Δy/Δg=Δy/Δt=1

四部门对外贸易乘数:

出口增量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量。

dy/dx=1/[1-+γ]

溢出效应

考点四其他消费理论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理论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8分)

考点一投资函数与投资曲线

1、投资函数:

表明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反比关系,即:

i=i(r)=e-dr。

r为利率,e为自主投资。

d>0,反映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2、投资曲线

斜率

斜率绝对值为1/d;

d值越大,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越大,投资曲线斜率越小,曲线越平坦;

反之则相反。

移动

A、利率以外的因素引起投资曲线的移动;

B、影响投资曲线移动的因素:

主要是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

凯恩斯称为“油然而发的情绪”(Animalspirits)或企业家“本能”(instinct).

3、资本边际效率(MEC)与投资边际效率(MEI):

前者是一种贴现率,此值恰使一资本品在使用期内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后者表示由于投资增加导致资本品供给价格上升而缩小了的MEC的数值。

4、投资理论的核心结论:

如果投资预期利润率(即MEI)高于市场利息率,则企业选择投资;反之则反之。

利率与投资之间存在反方向关系。

考点二IS曲线

条件关系:

i=s,条件关系:

s=f(y)=-α+(1-β)y

条件关系:

i=e-dr目标关系:

s(y)=i(r)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0分)

考点一挤出效应(maybe简答)

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支出乘数的大小:

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k:

k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

h越大,“挤出效应”越小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

d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0分)

考点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充分就业:

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2、价格稳定:

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产生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考点二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是指政府为实现既定经济政策目标所选择的手段,主要包括:

政府支出

1、政府购买支出:

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它是政府的直接支出,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2、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收入

3、政府税收:

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因此税收具有固定性、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征

4、公债:

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考点三财政政策对经济的调节(maybe论述)

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减轻萧条,政府无需采取任何行动。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当经济发生波动时,国民收入的变化会导致税收同向变动,进而使得可支配收入反向变化,最终导致消费和总需求的反向变化,从而减轻经济波动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转移支付):

经济萧条或繁荣时会引起失业的增减,进而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以及转移支付会增加或者减少,从而引起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加或减少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经济萧条,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此时收购农产品,农民收入上升,最终导致消费和投资增加;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增加,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此时抛售农产品,农产品价格下降,从而避免经济过热

考点四货币政策三大工具

1、再贴现率政策:

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是一项被动的政策,取决于商业银行是否到央行借款。

2、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该政策主动灵活,结果容易预测可控,

3、法定准备率:

经济萧条时,降低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对外贷款增加,同时货币创造乘数上升,从而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进而刺激总需求。

该政策作用效果非常猛烈,但存在时滞。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0分)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0分)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5分)

考点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开放经济条件下IS—LM模型的拓展,考察的经济是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

假设条件:

(1)国际资本流动迅速使得国内利率等于世界利率

(2)国内物价水平与国外物价水平都是固定的,因此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是同比例变化。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说明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影响总收入的效力取决于汇率制度。

在浮动汇率下,只有货币货币政策才能影响收入。

在固定汇率下,只有财政政策能影响收入。

考点二汇率及汇率制度

汇率的标价方法:

(1)直接标价法:

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汇率下降,表示外币贬值或本币升值,汇率上升,则相反。

(2)间接标价法:

以一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汇率下降,表示外币升值或本币贬值,汇率上升,则相反。

世界上只有英国和美国采用间接标价法。

汇率制度:

(1)固定汇率制:

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定在一定的幅度之内。

(2)浮动汇率制:

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

1)自由浮动(清洁浮动):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

2)管理浮动(肮脏浮动):

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2分)

P546、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

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P548

科技导致经济增长最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