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644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docx

九年级思品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期思品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考点1:

历史的足迹(中华文明)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怎样的一部历史?

(P2)中华名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也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2、怎样认识中华文明?

(P2)①中国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②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③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④中国的科技发展曾在世界上长期地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考点2:

历史的昭示(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时代责任)

1、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P9)

(1)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的脊梁”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

(P10)

(1)含义: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2)表现:

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名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大力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4、青少年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1)思想上:

继承民族精神,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

(2)学习上: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3)行动上:

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P13)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各种运动失败得出的结论: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

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②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6、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7、为实现时代赋予的使命,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①我们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时代相传。

②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考点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忧患意识)

1、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

(P17)①就国家而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生。

”当祖国发展兴旺时,忧患可以促进我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当祖国发展处于低潮时,忧患可以使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

②从国家现实来看,我国基础差、底子薄,人口众多,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③对青少年来说,冷静分析现实,充分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要有高度的紧迫感,因此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3、青少年应该怎样承担振兴中华的责任?

(P19)①我们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时代相传。

②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第二单元财富论坛第四课走向小康

考点1:

解读小康(三步走战略、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总体小康、全面小康)1、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构想中国现代化进程时,提出哪三步走的战略设想?

(P26)

1、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P27)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P27、P101)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

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就社会性质而言: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了;就发展阶段而言: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4、我国的总体小康(目前小康)有什么特点?

(P27)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我国目前小康水平的表现是什么?

①物质生活比较宽裕;②精神生活比较充实;③生活环境改善;④人口素质提高;⑤公益事业发展;⑥社会治安良好。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P27、28)在21世纪头20年(2020年中共成立100周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

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表现: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7、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意义是什么?

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8、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三大差距为:

①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不强;②制造技术基础薄弱;③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第五课财富之源

考点1:

科技创造财富1、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有哪些?

(P35)劳动、科学技术、智慧、开拓精神、资本、管理和信息等。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

)(P33)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此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⑵在我国,科学技术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

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考点2:

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基本经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1、如何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P35)⑴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⑵其次还要形成相应的分配制度和政策。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P35、八年级下册P114)

(1)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作用:

这一制度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了各社会阶层的积极性,调动了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的活力,形成了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依据:

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符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我国的分配制度。

(P36)

(1)内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的分配制度。

确立确立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依据:

这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提出的。

(3)作用:

这是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的重要保证。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

考点1:

合法致富,依法纳税(税收)1、获得财富必须走合法的生财之道。

(P37)获得财富,必须走合法的生财之道。

尤其在现代社会,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之中进行。

只有每个人都知法、懂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每个社会成员才能有平等地获得财富的机会,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守法律保护。

相反,在经济活动中德违法行为会扰乱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自己也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2、“法”与“义”的关系是怎样的?

(P38)“义”与“法”同源共生。

其实,“义”就是我们心中的“法”。

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

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

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应将“义”放在重要位置,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3、税收的含义、作用和特征分别是什么?

(P39)

(1)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作用:

国以税为本。

①国家铺铁路、架桥梁、建机场、离不开税收;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税收;③公务员、警察、教师等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来源于税收。

(3)特点: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考点2:

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共同富裕、承担责任、人生意义)1、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P40)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的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的劳动、合法的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同等、同时富裕。

(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越性,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3、为什么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富民政策、承担责任、人生意义)(P41)⑴“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的劳

动、合法的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⑵当个人占有的资源远远大于社会平均占有量的时候,个人的社会责任就应增强。

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承担责任)⑶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迈进,在否定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拓展更宽更广的道路。

(人生意义)考点3:

勤俭节约,文明消费1、为什么要勤俭节约?

(P43)

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⑵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

⑶勤俭节约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

⑷勤俭节约是人的美德。

2、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对中学生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勤俭节约的意义:

⑴——⑷见前一题(5)在艰苦年代,

我们要用勤俭节约度过难关,在富裕的年代,更要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对中学生而言:

作为中学生,正是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对未来的成长发展必定有无限的益处;反之,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

考点1:

关注弱势群体,共享阳光(弱势群体)1、弱势群体的含义、特征及范围分别是什么?

(P46)⑴含义: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⑵特征:

弱势群体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其一,社会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其二,社会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其三:

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3)范围:

①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以及遭遇灾祸的人群等。

②主体是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2、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P46)①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②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困难。

3、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重要性。

(P60)重要性:

关心弱势群体,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4、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来关心和帮助群体?

(P60)①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②扶贫开发;③法律援助;④取消农业税;⑤建立廉住房、经济适用房;⑥促进教育公平;⑦保障农民工利益;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农村建设5、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关注弱势群体等问题?

(关注弱势群体的意义)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小康;②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让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③有利于缓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④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⑤有利于维护人们的生存权、发展权;⑥体现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6、救助弱势群体的民间组织有哪些?

(P64)“春蕾计划”、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中

华慈善总会、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7、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弱势群体?

(P69)①从自己做起,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②帮助残疾人,关心孤寡老人,关心帮助残疾儿童,捐助灾区群众。

考点2:

日月无私照(平等、共同富裕)1、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P52)①从人格角度:

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②从基本权利角度:

每个人都平等享有尊严权、生存权、发展权,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2、我国社会存在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及其表现是什么?

(P56)

⑴存在不平等现象的原因:

①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条件的限制;②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③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等因素。

⑵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

3、面对生活中不平等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求合理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③崇尚平等,主持公道,同破坏平等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手。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在分配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为实现共同富裕,我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什么意义?

(如何正确认识共同富裕?

)(P58)⑴平等不等于平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带动和帮助其他相对落后的个人和地区,携手共进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⑵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健全社会所应具有的平等内涵,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二者的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

6、在我国人民生活总体已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党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这为每个公民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了一个日益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7、平等总是相对的。

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

我国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8、国家怎样才能实现国富民强?

(国家如何实现平等?

)①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③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

第四单元第10课聚焦两会

考点1:

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

(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和职权)(P7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行政、审判和检察等机关都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因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过程,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任期、制度和主要职权是什么?

(P73)

(1)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2)任期:

每届任期五年。

(3)会议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决定当年的大事。

(4)主要职权:

①(最高监督权)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②(最高决定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③(最高立法权)制定或修改基本法律;④(最高任免权)增选或罢免国家领导人等。

考点2:

共商国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中国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组成:

(P75)

(1)性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组成:

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2、中国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和两大主题。

(1)主要职能:

①政治协商②民主监督③参政议政;

(2)两大主题:

团结和民主

第11课神圣的一票、第13课我们的“议案”

考点1:

选票的分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人民当家作主权力(P77)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与自由。

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2、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应该具备的条件、程序。

(1)条件:

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中国人);②年满18周岁;③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2)程序:

①选民登记;②推荐候选人;③候选人产生;④代表选举。

3、神圣的一票应该投给谁?

(1)投给有公心的选民利益的维护者;

(2)投给热心的、了解选民冷暖的知情人;(3)投给有真心的选民意愿的传递者;(4)投给能反映民意,敢于参政议政,具有较高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的人。

考点2:

基层民主(基层民主)1、我国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分别是什么?

(四大民主):

①内容: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②形式: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2、健全基层民主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P82)⑴健全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

⑵它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基层民主生活,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

⑶基层民主政治搞好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考点3:

体验人大代表1、人大代表与人民有什么关系?

(P91)⑴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他们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他们是人民权利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

⑵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

⑶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是参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和感召力的重要队伍。

2、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义务分别是什么?

(P92)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承担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大职责。

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他们代表人民行使神圣权力,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他们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到工厂车间,到农户田头,调查研究,了解民意。

考点4:

走进政协委员1、政协委员的职责(P94):

深入了解民情民意,认真反映群众呼声,维护法律尊严,推进民主进程。

2、政协委员的作用是什么?

(P94)⑴我国各级政协委员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政治协商,充分发挥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政协委员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广纳诤言,集中民智,参政议政,传递着可贵的政治信息,饱含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展示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考点5:

我们也来做议案作为中学生,如何做议案?

(P95)(详细见课本)提交议案,是人大代表行使民主权利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

人大代表提交的议案体现了其议政的水平高低、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能力的大小。

第12课法律的尊严

考点1依法治国(依法治国)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P83)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2、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对于保证国家安全、促进社会进步有什么重要意义)?

(P84)①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③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④依法治国是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如何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及其相互关系?

(P84)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⑵理解:

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C、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肃、严格,做到认真准确、不枉不纵;D、违法必究,要求对一切违法行为都追究其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这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规定以外的特权。

所有公民,不论是国家公职人员还是普通群众,只要违反法律,就应依法受到应有的处罚。

⑶关系: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只有实现了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可靠保证。

4、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二者之间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5、如何实施依法治国?

⑴立法机关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⑵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⑶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⑷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6、如何才能做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P87)⑴尊重法律,追求公正;⑵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⑶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7、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青少年应具备哪些法律素养?

(P90)①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