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723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三和选修一新题筛选周练

生物周练

一、选择题

1.“Na+—K+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能催化ATP水解的酶。

该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同时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K+泵”水解ATP时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Na+—K+泵”转运K+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C.“Na+—K+泵”被破坏后的细胞膜允许K+自由通过磷脂分子层

D.“Na+—K+泵”正常工作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体积和静息电位

2.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的某种信息传递过程,细胞甲、乙和物质M、N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效应T细胞、靶细胞、抗原、受体

B.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受体

C.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D.传出神经元、骨胳肌细胞、神经递质、受体

3.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日常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下列有关生物学原理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B.劣质奶粉使婴儿水肿的原因是人体缺少蛋白质的来源而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引起组织液增多

C.控制鼠害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

D.再次接某种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和淋巴因子

4.某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提早萌发。

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A.抑制种子萌发的是赤霉素

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

C.种子萌发时脱落酸含量升高

D.喷洒赤霉素,可代替低温促进种子萌发

5.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血液中含量变化最小的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性激素

6.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健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促进产热量增加

B.在反射活动发生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C.下丘脑既能感受渗透压变化又能分泌相应激素调节水平衡

D.肌糖原不会分解成为血糖,参与调节血糖稳定的糖原只有肝糖原

7.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长

D.物质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清除抗原

8.有关生命系统稳态维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含量超过一定程度→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维持甲状腺激素含量相对稳定

B.短时间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血糖浓度维持正常

C.摄食过咸→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减少→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

D.河流轻微污染→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河流中的群落无明显变化

9.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鹊,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进行扦插,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幼嫩枝条相对来说可能更容易生根

B.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效果与其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10.下表为三个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数/平米)

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000

900

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5.0

49.1

78.0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A和物种B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可物种A和物种B之间相互传递

B.进化过程中物种A和物种B互为选择因素

C.能量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单向流动

D.物质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循环流动

12.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

产生A同学结果的原因可能有()

①土样不同②培养基污染③操作失误④没有设置对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

B.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C.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D.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14.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A.②→①→②→③→②B.②→③→②→①→②

C.③→②→①→②→③D.③→②→①→②→③

15.下列有关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A.应使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以利于酵母菌活化

B.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小火或间断加热的方法

C.向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

D.将与酵母菌混匀的海藻酸钠溶液注入CaCl2溶液,形成球形或椭球形的凝胶珠

16.某校学生尝试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α

淀粉酶来探究固定化酶的催化效果。

实验结果见表(假设加入试管中的固定化淀粉酶量与普通α

淀粉酶量相同)。

实验表明1号试管中淀粉未被水解,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1号试管

2号试管

固定化淀粉酶

普通α淀粉酶

淀粉溶液

60℃保温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滴加碘液

现象

变蓝

不变蓝

A.实验中的温度过高,导致固定化淀粉酶失去活性

B.淀粉是大分子物质,难以通过琼脂与淀粉酶接触

C.水浴保温时间过短,固定化淀粉酶未将淀粉水解

D.实验程序出现错误,试管中应先加入碘液后保温

17.某同学做过如下的实验:

①②③④⑤⑥为六个空白琼脂块,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实验结论等相关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B.若将①和⑤放置于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则二者生长趋势相同

C.由此实验可知,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现象,并且该现象和单侧光照有关

D.若将①和②均放置于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置①的胚芽鞘弯曲角度更大

 

18.下表所示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及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

试管

纤维素悬液(mL)

2

2

2

纤维素酶液(mL)

1

1

1

反应温度(℃)

30

40

50

斐林试剂(mL)

2

2

2

砖红色深浅

++

+++

+

B.该实验检测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

C.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

D.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19.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

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

由此得不出的结论是()

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

B.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20.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

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

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呈均匀分布

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共生

D.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21.(10分)I.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___________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血管________,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_______

(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___________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3)冷水刺激能引起胃黏膜内的

减少,从而对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物质缓冲作用减弱,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哺乳动物越冬时,褐色脂肪组织在维持体温恒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解寒冷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机理,研究人员以雄性布氏田鼠为实验材料展开相关研究。

实验的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对照

冷处理1d

冷处理4周

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总量(mg)

3.5

5.3

10.4

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含量(ng/mL血清)

0.57

1.00

1.48

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随冷处理时间的延长,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总量逐渐。

其生理意义是: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中的增多,促使产热增多。

(2)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有人推测雄性布氏田鼠在寒冷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机理是:

田鼠处于寒冷环境中,在神经调节下,由释放的增多,进而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脂肪组织细胞,最终产热增多。

22.(8分)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流入该玉米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多样性,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

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的方法。

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

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

(4)在生产过程中,农民需不断对农田进行除草、治虫等活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

(5)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

(6)玉米收获后,农田弃耕,很快就变成了杂草和昆虫的乐园。

农田的这种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23.(16分)碳循环是指绿色植物(生产者)在光合作用时从大气中取得碳合成糖类,然后经过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和残体腐烂分解,碳又返回大气的过程。

甲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甲图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的有;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作用。

(2)乙图中A表示的能量,B表示的能量。

B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是。

(3)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则甲图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千焦。

(4)从乙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24.(15分)醋酸菌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微生物,不仅可用于生产醋酸,某些类型还可用于生产细菌纤维素。

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菌在缺少糖源的情况下,可将乙醇氧化为,进而生成醋酸。

进行醋酸发酵时,为了维持醋酸发酵培养液pH的相对稳定,可向培养液中加入。

(2)筛选接种时,为了避免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附近进行;某同学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一个培养皿中某部位的菌落分布呈沟槽状,与其他部位的菌落分布有明显差异,其原因最可能是划线时该部位。

(3)将鉴定的菌种进行临时保存时,可在低温下使用试管斜面保存,但该方法除保存时间短外,菌种还易;若需较长时间保存菌种,可用的方法是。

(4)利用筛选出的优质菌种进行生产时.研究人员测得培养过程中的细菌纤维素产量、培养液中的残糖量和残氮量如图所示。

图中代表培养液中残氮量的是曲线。

与B曲线相比,A曲绂下降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25.回答有关微生物的问题(10分)

急性肠胃炎是由细菌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导致的。

因此检验饮用水的细菌含量是有效监控疾病发生的必要措施。

请回答下列与检验饮用水有关的微生物问题:

(1)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很多,上图中过程③所示为。

下图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中,不是由该方法得到的是图。

(2)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溶化后灭菌前,要进行的是。

(3)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同时需要做A、B、C三个培养皿,原因是什么?

(4)从结构上看,与大肠杆菌属于同一类生物的是(多选)

A嗜盐菌B黏菌C颤藻D螺菌E霉菌

为了检测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将分别含有A,B,C三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结果见图

(5)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选择的抗生素是。

若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该抗生素的。

(6)治疗肺结核的常用抗生素是利福平,写出其抑菌机理: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Na+—K+泵”水解ATP时释放的能量主要运用主动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故A错误。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而“Na+—K+泵”转运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故B错误。

“Na+—K+泵”被破坏后的细胞膜K+可能不能进出细胞,故C错误。

“Na+—K+泵”正常工作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渗透压即体积和静息电位,因为静息电位时钾离子外流,细胞内需要较高的钾离子浓度,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

2.A

【解析】

试题分析:

效应T细胞不会产生抗原,效应T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故A错误。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与肝细胞受体结合,使肝糖原分解,故B正确。

甲状腺细胞可以产生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的受体,过C正确。

传出神经产生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骨骼肌细胞可以作为突触后膜,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

3.AC

【解析】

试题分析:

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促进农作物生长繁殖,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劣质奶粉使婴儿水肿的原因是奶粉供应的蛋白质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进而引起组织液增多,但其体内有蛋白质来源,B错误;控制鼠害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一有效降低鼠的数量,C正确;再次接某种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和抗体,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相关生物学原理及其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4.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可知,低温处理能促进种子提早萌发,随着种子低温处理的时间延长,脱落酸的含量降低,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升高,说明抑制种子萌发的激素是脱落酸,促进种子萌发的激素是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A、B、C错误;据此可判断,喷洒赤霉素可代替低温促进种子萌发,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5.C

【解析】

试题分析:

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的,甲状腺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再作用于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性激素也是由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于垂体,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再作用于性腺产生的,所以它们都需要下丘脑与垂体的密切联系,胰岛素是在血糖浓度升高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起作用,血糖浓度也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因此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激素是胰岛素,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人和高等动物的调节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增多,A正确;在反射弧中,由于突触的作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正确;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渗透压变化又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C正确;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血糖调节过程中部分葡萄糖合成肝糖原与肌糖原,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与水平衡调节及血糖调节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可知,⑥的免疫效应是产生相关物质(抗体)消灭抗原,所以⑥是体液免疫,而⑤表示细胞免疫,A项错误;图中a为吞噬细胞,b为T细胞,c为B细胞,d为效应T细胞,e为记忆(T)细胞,f为浆细胞,g为记忆(B)细胞,由于f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故B项错误;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都要增殖、分化,因此和未受刺激时相比,分裂加快,细胞周期变短,C项错误;物质④是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从而将抗原清除掉,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C

【解析】

试题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抑制相应激素的分泌,从而维持甲状腺激素的相对稳定,故A正确;饥饿条件下,血糖偏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维持正常,故B正确;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进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故C错误;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降解,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B

【解析】

试题分析:

幼芽能够产生生长素,从而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故A正确;由于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效果具有两重性,因此与处理时间不成正比,故B错误;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应妥善处理,故C正确;在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范围两侧,促进生根的效果可能相同,而生长素浓度不同,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A错误;典型草原中旱生植物的种群密度小于荒漠草原,B错误;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仅根据表格中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平均产量,不清楚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情况,无法比较2个草原上的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大小,C错误;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占植物总种数的比例为78%,大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及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确定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其中B是捕食者,A是被捕食者;生态系统内的信息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传递,A正确;进化过程中物种A和物种B互为选择因素,B正确;能量只能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C正确;物质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流动,不能在捕食者鱼被捕食者之间循环流动,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A同学获得的菌落远大于其他同学,可能是由于所取的土样不同,也可能操作过程被污染(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操作过程没有保证无菌操作都会导致菌落数偏多),还可能是操作失误,比如培养基的稀释倍数搞错了,或培养基中混入了其他含氮物质等,但与是否设置对照无关,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突触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相连接的部位,因此突触一般包含Ⅰ部位即树突的结构,A项错误;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的Ⅲ突触小体内不断合成,只有兴奋传到Ⅲ时,才释放神经递质,B项错误;神经冲动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到Ⅲ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完成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变,C项正确;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人体内神经元的轴突上是单向传导的,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其在细胞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示中的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即②,在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产生的兴奋沿着b→a的方向传导,到达b时,b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此时a处为内负外正,两电极之间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向右偏转即①;当兴奋传至b~a之间时,b处恢复静息电位,两电极之间不存在电位差,指针归零即②,当兴奋到达a时,a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两电极之间又出现电位差,指针会向左偏转即③,当兴奋离开a时,a处恢复静息电位,两电极之间不存在电位差,指针又归零即②。

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以利于酵母菌活化,A正确;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小火或间断加热的方法,防止焦糊,B正确;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需冷却后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C错误;将与酵母菌混匀的海藻酸钠溶液注入CaCl2溶液,形成球形或椭球形的凝胶珠,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B

【解析】本题考查酶的固定化,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由于固定化酶是用包埋法固定的,而淀粉是大分子物质,它不能通过琼脂与酶充分接触,导致淀粉不能被水解而遇碘液呈现蓝色。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尖端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运输向背光侧,因此①比②的生长素多;没有尖端解没有感光部分,生长素不会发生横向运输,故③和④一样多;生长素的运输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到形态学的下端,因此⑤和⑥都没有生长素;故A错。

①中含生长素而⑤中不含,长势肯定不同,B错。

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现象与单侧光无关,C错。

如果将①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