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812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0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docx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含义与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运用)如何认识货币?

(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一般等价物;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2)从一定意义上讲,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3)对待金钱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4)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拜金主义要不得,我们要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可以使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3.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价值,叫价格。

(“标价”、“价格”)

②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公式:

商品—货币—商品。

(“购买”、“现场交易”)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世界货币

4.纸币:

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提醒:

①纸币的购买力不是由国家规定的。

②纸币的发行量不是越多越好。

5.纸币发行规律★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6.结算方式:

①现金结算;②转帐结算。

常用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优点:

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

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7.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某种货币的币值和该货币的汇率同方向变化)

①含义:

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②变化: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人民币贬值:

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对外投资;

人民币升值:

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有利于对外投资、不利于引进外资;

8.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重要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9.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

间接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直接因素:

各种因素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10.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

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是指当时在某一生产部门里,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主要是指劳动工具。

12.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和价值量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即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3.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变化情况

变化后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

某国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m%

N÷(1+m%)

某商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m%

N÷(1-m%)

品的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m%

N×(1+m%)

价值

用货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m%

N×(1-m%)

币表

该国货币价值下降(贬值)Y%

N÷(1-Y%)

示为N

该国货币价值上升(升值)Y%

N÷(1+Y%)

注:

可将上述公式概括为:

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增加用加,减少用减。

14.价值规律★

①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5.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上涨,往往是因为成本增加;价格下降,往往是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

高)

(2)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3)纸币的发行量(通货膨胀率,正比)。

(4)货币本身的价值(反比)。

(5)价格还受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人为炒作等

16.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情况下,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替正补反)

互为替代品:

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就会减少对该商品消费,转向购买其替代品,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而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

以家庭消费中牛肉--羊肉、火车---飞机为例)

互补商品:

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使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

以汽油---汽车、兵乓球拍—乒乓球为例)

(2)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

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

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17.利用坐标图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

P

需求曲线:

表达了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

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D

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Q

P

需求弹性曲线:

表达了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反应的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

D1

D2

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较大。

所以D1属于生活必需品,D2属于高档耐

Q

用品。

P

S

供给曲线:

表达了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

价格高,获利增多,生产扩大;价格低,获

利减少、生产缩小。

Q

P

需求变动曲线(线的移动):

表示价格不变,其他因素的变化导致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

D

D1

曲线D向右平移到D1,表示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D向左平移到D2,表示需求量减少。

(供给变动曲线与之类似:

供给曲线向右平移表示价格不变、其他因素的变化导致供给

D2

量增加;供给曲线向左平移表示价格不变、其他因素的变化导致供给量减少。

Q

P

需求变动曲线(点的移动):

表示由于价格的变动,导致需求量的变化。

如图表示由于

P1

1

价格从P1下降到P2,导致需求量从D1移动到D2。

P2

D

(供给变动曲线与之类似:

供给曲线上的点向上方移动表示由于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

D2

Q

供给曲线上的点向下方移动表示由于价格下跌供给量减少。

P

D

S

均衡价格: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的点对应的价格。

如图,均衡价格为P0,均衡点为

P0

E

E。

均衡点向上方移动表示均衡价格上涨;均衡点向下方移动表示均衡价格下降。

Q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8.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9.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1)根本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直接因素:

收入水平

①当前可支配收入

(2)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②未来收入预期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消费预期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4)完善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与

社会公平

③收入差距

(3)物价水平

(5)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4)消费心理

①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攀

比心理、求实心理)

(6)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②消费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

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0.消费类型:

①按产品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②按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③按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1.消费结构: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

(恩格尔系数上升,表明生活水平下降;恩格尔系数下降,则表明生活水平上升,消费结构改善。

22.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以----为主旨、表现为“5R”。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辨析: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过时了。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2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4.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

理论原因:

①生产决定消费;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现实原因:

①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解决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④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⑤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措施:

①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⑤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2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地位:

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2)公有制为主体

①地位:

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构成: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包括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

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③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企改革;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集体经济

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构成:

个体、私营、外资经济

③作用:

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

④政策:

鼓励、支持、引导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①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②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

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常见错误:

(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错。

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错。

应该是公有资产

(3)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错。

应该是国有经济

(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错。

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市场地位都是平等的----错。

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不平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26.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公司制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27.公司的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的共同特征:

(1)有限责任

(2)共同出资(合股)

最主要的区别:

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公开募股集资、股东出资必须是货币,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不能发行股票,股东出资不一定是货币,还可以是其它资产,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

(其他不同见课本P38表格)

28.公司的组织机构:

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监督机构(监事会)

29.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材料分析题)★

(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4)要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5)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

(6)遵循价值规律,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产品;

(7)坚持对外开放;落实科学发展观;

30.企业兼并及其意义

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①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②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31.企业破产及其意义:

企业破产,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意义:

①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竞争力;

②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32.就业的意义

(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社会角度:

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个人角度:

劳动者获得报酬,使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4)个人角度;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2)党和政府: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3)企业:

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就业政策,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劳动者:

①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

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③自主创业

34.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权利: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⑥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维权:

(1)国家:

制定和完善关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严格执法,依法打击各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2)企业:

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劳动者:

自觉履行劳动义务(前提/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重要保证/依据);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合法途径(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维权。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35.储蓄存款的主要机构:

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

活期储蓄较定期储蓄流动性强,但收益低。

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时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损失利息的风险。

36.商业银行的业务:

(1)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2)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

(3)结算业务(4)其它业务

37.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比较:

储蓄

债券

股票

保险

性质

存款凭证

债务证书

股份凭证

风险保障

收益

利息

利息(国债利息>储蓄利息)

取得股息或红利;股票价格差价

根据保险合同从保险公司获得经济补偿

偿还

按存款方式获得本金

和利息

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到期偿还本金

不能退还本金,只能转售股票

遇到风险时获得保险赔付

风险

风险小(活期<定期)

国债风险<储蓄<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风险最大

没有出现合同约定的事故得不到保险金

38.股票投资的特点:

①高收益性(两个来源):

股票投资有股息或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②高风险(受多因素影响):

受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因素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大。

③流通性强:

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但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流通。

意义:

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9.国债:

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务,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是时期支付利息和到

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财政政策)特点:

风险小,利率低于其他债券,但高于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40.商业保险:

保障功能、互助特征;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区别于社会保险。

41.投资原则:

①既要看投资收益性,也要看投资风险性;②注意投资的多元化(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③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④合法性。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42.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②基本内容和要求:

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支付,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③典型形式:

国有、集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

④原因:

前提--公有制;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意义:

A.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B.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意义:

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③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注意:

易混易错①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正确

②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一定是按劳分配。

----错。

还有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

③劳动/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

----错。

公有制经济中的属于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④非劳动收入就是非法收入。

----错

43.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

(2)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

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富。

44.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如何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

(1)根本措施:

大力发展经济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两个比重两个同步)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5)其他: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保障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