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849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x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点击:

50 评论:

0 2006年4月27日19:

45作者:

niyouc智词:

教改素质教育

文字大小【大中小】【背景色 

】【可打印版本】【关闭窗口】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三节

山东省微山县鲁桥一中niyouc

邮编272195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都会产生摩擦。

2、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相互压力的大小有关。

3、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和因素及增大和减小的方法,加深对科学探究活动基本要素的认识。

4、 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并从探究成功的喜悦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5、 通过对滑动的利、弊分析,使学生产生对事物的辩证思想的具体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

投影仪、图片(滑冰、推箱子等)

2、 学生:

木板、玻璃板、毛巾、木块(长方体有三个不同的面)、弹簧测力计、砝码等

三、教学过程

1、 课题引入:

(1)小实验:

要求学生把两本书的每页纸彼此插入对方并压紧,然后两个同学再把两本书试着拉开。

(用简单易行的小实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阅读课本第75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初步认识摩擦力。

知道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的概念。

2、 新课教学;

(1) 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课本资料,提出问题: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本课的主要目标不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主要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猜想与假设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教师把学生的猜想写在黑板上。

(学生的猜想只要他自己认为有道理就可以写上,在讨论时,让学生自己删除或修改)

学生的猜想大致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物体的重力、表面的光滑程度、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积、相对移动速度、表面是否干燥等。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到压力的概念,一般不会猜想到压力。

师生共同讨论,删除合并所提出的猜想,并作为探究目标。

(关于压力的引导:

压力的来源可能是重力,也可能是其他的力。

比如:

如图我们把一砖块压在墙上此时压力来自于力F,与砖块的重力无关)

这里引导学生提炼归纳到两个要素:

接触面间的压力和表面粗糙程度

(归纳提炼要素的过程不能强制学生接受,如果学生要探究

速度、接触面积等的影响,可以分组探究)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内讨论,然后展示,师生共同确定实验方案(确定方案的过程中尽量由学生去改进,根据前面的训练学生应具备这个能力)

(4)学生探究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要提醒学生:

拉动木块时尽量要匀速拉动,不要解释以免造成难点。

(5)评估与交流

学生展示实验数据和结论并讨论实验结论的科学性。

对黑板上的猜想做出回应。

得出科学的结论后要求学生回头看,你对探究的问题是否有清楚的认识?

实验中的困难是什么?

你们是怎样克服的?

你在实验中还有什么感受?

(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是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

3、问题讨论

结合实验结论,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1)摩擦总是有害的吗?

(要求学生分组举例,可以采用比赛方式。

(2)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在减小有害摩擦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8-23(a)(b)两图,得出加润滑油、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并举例说明)

4、练习P79第2、3两题

四、总评

教师对多数同学的努力和学习态度表示尊重和表扬

五、几点说明:

1、本课设计中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因为本课需要展示的信息比较简单,信息的展示主要靠投影仪。

同时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关键是探究过程,是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

再一点多数农村中学也不具备多媒体授课的条件。

2、教学中应当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过程由学生去完成。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体现在引导学生的学习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调控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能力、水平、学习态度要有清楚的认识。

哪些学生可以完成,哪些需要帮助,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课题

第四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实际的联系,了解摩擦现象存在普遍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和猜想假设能力.

(2)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3)通过对摩擦现象、因素猜想、方案设计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

(2)通过体会本节内容中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猜想过程与设计方案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摩擦力的测量

仪器材料

一斜面,一木块;木块、木板、弹簧测力计、毛巾、小铁块、厚海绵、圆铅笔(多组)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汇报,实践活动,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2

板书设计

第四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一、滑动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3)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可画在物体重心上.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各种猜想:

(2)制定计划与实验表格:

(3)数据分析:

(4)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现象

四、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播放视频:

冰球比赛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来;滑冰运动员到终点时停止用力后慢慢停下来,骑自行车不蹬后滑行一段停下来.

(或者演示:

一木块从一斜面上滑下,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一段后停下.)

师:

为什么最终都停了下来?

(2)布置小活动.

 

(3)师: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4)师:

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那么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吗?

(5)师:

你是否感受过滑动摩擦的存在?

(鼓励各种想法)

(6)展示图片:

看似光滑的金属表面,用显微镜看时的模样.

(7)对滑动摩擦力这个力我们已知道了大小和作用点,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观看视频,思考现象共同点和原因.

 

生:

由于有摩擦.

小活动:

用橡皮擦去书上的字或用抹布擦桌子,并体会其中的力,感觉阻碍作用.

知道滑动摩擦和滑动摩擦力概念.体会“相对滑动”情景.

 

生:

与运动(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生:

滑滑梯时裤子会磨破;摔跤时皮被蹭破;……

生:

简单了解滑动摩擦产生原因.

生: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2.设置实践小活动,进行猜想

(1)布置小活动.

 

(2)师:

请大家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尽量说出你的猜想依据.(鼓励学生的各种猜想,发掘其中合理的因素给予表扬;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猜想,比如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或越小).)

在黑板上列出各种猜想和猜想依据.(有些猜想不合理或猜想正确但依据有偏差的,可以在探究出结论后再解释探讨.)

 

小活动:

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用手掌在衣服上滑动,用脚在地上蹭动,轻轻的试试,再用力试试,体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生:

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粗糙程度)有关,地面越光滑拖物体越容易.

生:

与压力有关,因为物体越重越难拖.

生:

与接触面的材料情况有关,旱冰在水泥地上好溜,在地毯上难溜起来.

生:

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因为接触面越大,受到阻碍的面就越大.

生:

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滑动摩擦是相对运动引起的,应该和速度有关.滑滑梯时滑得越快屁股越热.……

3.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1)演示:

滑动摩擦力如何测量.

师: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滑动,指针不要颤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强调要“匀速”,可不作解释,但要留给学生这样一个疑问,使他们清楚有这样的要求.)

(2)师:

请各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分别来验证各个猜想.要求至少对两种猜想进行方案设计.(或者直接与学生说明首先对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这两因素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后再研究其它因素.)

参加一些小组的讨论,指导学生研究各个猜想因素与摩擦力的关系时,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否则不能确定摩擦力的变化是由哪个因素引起的.指出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3)请各小组汇报设计方案.

在和学生一起讨论各个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时注意渗透“控制变量法”.最后交流制定出研究各个因素的最佳方案,制定出实验表格,举例如下:

实验

操作(简单表述)

滑动摩擦力大小

1

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

2

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加上重物后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3

木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

木块在海绵上匀速运动

4

木块平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横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5

木块以较慢速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以较快速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掌握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来反映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小组讨论,包括器材和实验步骤,并且对实验的可行性进行考虑.

 

生:

研究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平放在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

研究与压力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再在木块上加一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

研究与接触面材料性质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薄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平放在表面平整的厚海绵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

研究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品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横放(或竖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

研究与运动速度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较慢的速度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较快的速度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4.进行实验,记录收集数据

师:

请大家根据以上的讨论,修正自己的探究计划后进行实验,并作好记录.

进行实验,如实记录收集数据.

5.分析交流,得出结论

师:

请各小组分析所得数据,得出结论,描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关系如何?

(给学生解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材料性质有关,但我们不作深入研究,只作为了解层面,一般不用考虑).

分析所得数据,把结论表述出来.

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材料性质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6.总结与评估

师:

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新的发现?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还会和其它的因素有关?

对我们所得的结论你还能做更深入的研究吗?

能激发兴趣,对自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其他学生和老师提出的问题作更深入思考.

7.设计实验,介绍静摩擦和滚动摩擦

(1)演示实验:

筷子提米

(2)师:

其实摩擦有三兄弟,除了滑动摩擦外,还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两个有相对运动趋势但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比如用手握起饮料瓶.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比如旱冰鞋与地面间的摩擦.你能举出生活中这两种摩擦的现象吗?

思考杯子和米的受力可能.

了解静摩擦和滚动摩擦概念,进行举例.

生:

推桌子但桌子没动时,与地面有静摩擦;人走路时靠的是鞋与地面的静摩擦;司机转动方向盘时手与方向盘间有静摩擦;各种绳结.……

生:

带轮子的行李箱拖动时与地面间有滚动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的滚珠发生滚动,笔与纸间有滚动摩擦.……

8.实例说明,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

(1)播放视频:

磁悬浮列车.

播放气垫船图片

(2)布置小活动,要求学生找出几根圆铅笔.

总结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的大小.

(3)展示图片,请大家说出图中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有害摩擦和增大有益摩擦的.图片有:

有花纹的鞋底;用力刹车;光滑平整的雪橇;给车轮的轴加润滑油;轴承中的滚珠.

 

(4)总结:

增大有益摩擦的办法有: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有: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给接触面处加润滑油;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摩擦面脱离接触.

思考设计意图,知道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小活动:

用手掌在桌面上移动,体会受到的阻碍;在手掌下垫上几根圆铅笔再在桌面上移动,体会体会受到的阻碍.对比发现,摩擦力变小了.

生:

鞋底的花纹是为了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有益摩擦;刹车时通过增加刹车皮和轮间的压力来增大有益摩擦.

生:

雪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有害摩擦;通过加润滑油来减小轴间的有害摩擦;轴承用滚珠是利用滚动摩擦来减小有害摩擦.

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事例.

课后作业

相应练习册;小论文:

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教学反馈

(1)学生对一些摩擦现象虽然较熟悉,但有时意识不到摩擦的存在,所以教学一开始意识不到摩擦的重要意义.

(2)科学探究中猜想阶段发现凭学生的感觉不合理的猜想还是较多的.

(3)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匀速时读数容易把握不准.

(4)对于摩擦的一些现象和运用学生兴趣很大.

备注

根据教学情况可把这些内容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探究滑动摩擦力和什么因素有关,第二课时接着介绍静摩擦和滚动摩擦,以及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办法.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三节

山东省微山县鲁桥一中倪有才

邮编272195

教学目标

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都会产生摩擦。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相互压力的大小有关。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和因素及增大和减小的方法,加深对科学探究活动基本要素的认识。

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并从探究成功的喜悦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对滑动的利、弊分析,使学生产生对事物的辩证思想的具体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

教师:

投影仪、图片(滑冰、推箱子等)

学生:

木板、玻璃板、毛巾、木块(长方体有三个不同的面)、弹簧测力计、砝码等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1)小实验:

要求学生把两本书的每页纸彼此插入对方并压紧,然后两个同学再把两本书试着拉开。

(用简单易行的小实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阅读课本第75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初步认识摩擦力。

知道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的概念。

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课本资料,提出问题: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本课的主要目标不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主要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猜想与假设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教师把学生的猜想写在黑板上。

(学生的猜想只要他自己认为有道理就可以写上,在讨论时,让学生自己删除或修改)

学生的猜想大致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物体的重力、表面的光滑程度、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积、相对移动速度、表面是否干燥等。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到压力的概念,一般不会猜想到压力。

师生共同讨论,删除合并所提出的猜想,并作为探究目标。

(关于压力的引导:

压力的来源可能是重力,也可能是其他的力。

比如:

如图我们把一砖块压在墙上此时压力来自于力F,与砖块的重力无关)

这里引导学生提炼归纳到两个要素:

接触面间的压力和表面粗糙程度

(归纳提炼要素的过程不能强制学生接受,如果学生要探究

速度、接触面积等的影响,可以分组探究)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内讨论,然后展示,师生共同确定实验方案(确定方案的过程中尽量由学生去改进,根据前面的训练学生应具备这个能力)

(4)学生探究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要提醒学生:

拉动木块时尽量要匀速拉动,不要解释以免造成难点。

(5)评估与交流

学生展示实验数据和结论并讨论实验结论的科学性。

对黑板上的猜想做出回应。

得出科学的结论后要求学生回头看,你对探究的问题是否有清楚的认识?

实验中的困难是什么?

你们是怎样克服的?

你在实验中还有什么感受?

(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是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

3、问题讨论

结合实验结论,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1)摩擦总是有害的吗?

(要求学生分组举例,可以采用比赛方式。

(2)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在减小有害摩擦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8-23(a)(b)两图,得出加润滑油、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并举例说明)

4、练习P79第2、3两题

四、总评

教师对多数同学的努力和学习态度表示尊重和表扬

五、几点说明:

1、本课设计中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因为本课需要展示的信息比较简单,信息的展示主要靠投影仪。

同时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关键是探究过程,是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

再一点多数农村中学也不具备多媒体授课的条件。

2、教学中应当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过程由学生去完成。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体现在引导学生的学习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调控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能力、水平、学习态度要有清楚的认识。

哪些学生可以完成,哪些需要帮助,要做到心中有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