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888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国际资本的快速流动将世界经济带入了全球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任何一个国家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谋求自身发展是非常困难的。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市场参与者也对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要求会计国际化,而会计国际化的核心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积极广泛地参与会计国际协调从基本会计准则的实施到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颁布无不表明了我国会计在国际化进程中取得的巨大进展。

但是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因各国会计环境的重大差异会计的国际化协调势必给不同国家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大好时机,积极与国际准则制定机构沟通,重塑会计大国地位;为新准则的真正贯彻执行扫清障碍;立足本土、着眼现实,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

因而在制定我国会计准则和改革会计制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会计的国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本文在阐述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基本动因后,揭示了我国当前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对策研究目录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1相关概念………………………………………………………………………1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11.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优点…………………………………………………………22.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现状………………………………………………21.公允价值适度运用……………………………………………………………32.减值准备中国特色……………………………………………………………5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动因……………………………………………………6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政治动因……………………………………………6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动因……………………………………………7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障碍分析…………………………7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81.资本市场的发展滞后……………………………………………………………82.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机制不完善……………………………………………83.企业监管和业绩评价的侧重点不同,我国会计准则提供的信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缺乏可比性……………………………………………………………………94.会计人员低素质与会计准则高要求不相适应…………………………………9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障碍分析…………………………………………………91.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实质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利益之争…………………92.经济后果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主要障碍………………………………………103.其他阻力因素……………………………………………………………………11四、应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对策……………………………………………11建立健全资本市场……………………………………………………………11

(一)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寒夜的自律机制……………………………………12

(二)(三)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12(四)提高各方人员的素质,保证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得以贯彻实施……………121.增强企业经营者的风险意识…………………………………………………132.针对会计准则原则性强的特点,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13I3.增强中介机构执业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134.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投资者的素质……………………………………13参考文献……………………………………………………………………14II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的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会计活动已经超越了国界,而经济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国际或区域组织的推动又加速了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随着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国际或区域组织的推动,会计活动已经超越了国界,会计这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为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最终达到与国际趋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一)相关概念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是我国会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基础工作一定要稳扎稳打,因此了解一些相关概念很有必要。

1.会计准则国际化目前,学术界对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还没有形成共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第一,国际化就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能够,通过找寻各国差异之所在,求同差异,以便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

第二,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差异,通过一定的途径寻求出共同认可的一致内容,促进国际协调。

其目标是寻求各国的共性,尽量减少国家间的差异,消除不必要的分歧,以达到国际间的可比性、同质性。

第三,实行全球一体化、统一化。

从未来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角度看,是完全消除国家间的差异。

1上述观点中,第一种观点强调差异的存在,第二种观点强调协调和差异的消除,而第三种观点是理想化的观点,也是国际化的最终目标。

现在大多数学者认同第二种观点。

2.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优点会计准则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它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首先,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利于发展国际投资,二战后国际间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进经营管理,加速技术进步,使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合理而节约地利用资源。

而要做到这样,就必须使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在国际上具有可比性、可行性,就必须协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

其次,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利于加强跨国公司的管理和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异常迅速,不仅发达国家和地区组织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组织跨国公司。

这就要求身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都是以基本相同的会计准则为基础编制的,以利于其内部经营情况的对比、分析、考核和评价。

第三,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利于推进国际贸易。

在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交往过程中,如果购销双方都依据基本相同的会计准则来编制财务报表,披露财务信息,那就有利于双方的了解和沟通、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所以说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发展国际贸易来讲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会计准则国际化能使企业的会计部门节省开支,降低财务报表的编制成本。

如果各个国家和地区对财务报告与披露要求不存在过多的差异,就能大大降低会计方面的开支,同时会计准则国际化对降低审计方面的开支也具有相同的作用。

据资料显示:

实行会计准则国际化能使会计部门的开支节省二十分之一。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现状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准则发布后,社会各界给予了广泛关注,证券界、企业界、学术界人士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继1993年会计改革后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计改革,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学者道出自己的担心与忧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允价值难达“公允”,2并极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二是企业可能操纵债务重组来调节收益,债务重组会再度成为证券市场的宠儿;三是新准则的出台会诱发“赶集”现象,即可能会导致2006年年底前企业将减值准备突击冲回,同时应收账款等减值准备仍然会给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留下很大空间。

这些担忧是否真的会变成现实?

新准则是否会成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工具?

下面就这几点担忧展开分析:

1.公允价值适度运用我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上市公司借助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

公允价值在1998年出现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后因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而在2001年修订后的准则中被限制使用。

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从而成为本次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

过去发生的“故事”会重演吗?

笔者分析如下:

首先,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

国际上早已越过“要不要用”现值和公允价值的争论阶段,而主要进入“如何用”的阶段;国际上也丝毫没有因“安然事件”的出现而延缓研究与采用现值和公允价值的进程。

从1975年开始的30年来,FASB对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过,公允价值在美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截止2004年12月底,FASB共发布了153个财务会计准则,与公允价值有关的会计准则有60个(于永生,2005)。

公允价值有深厚的十大理论基础,它符合经济收益概念、全面收益概念、现金流量制和市场价格会计假设、现代会计目标、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本质特征、未来会计确认的基础、现值和价值理念、计量观和净盈余理论以及财务报表的本原逻辑(谢诗芬,2005)。

公允价值的运用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

就拿投资性房地产来说,账面2000万元,如果市价涨到2亿元会计上就应该反映2亿元,这样的信息才真正真实有用。

如果仍然坚持在报表上显示2000万元,会计处理倒是简单了,但这种信息不仅不能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分析,甚至还会误导。

任何改革都不能因噎废食,会计准则的改革也不例外。

与国际接轨是方向,是大势所趋,这一点是应该肯定的。

其次,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已初步形成。

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2003年中央做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由初创转向完善,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经确立。

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在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3中国证监会推进股权分置试点,改革了上市和再融资的程序,颁布了大量监管规章,加强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舞弊查处的力度;财政部加大了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上市公司内外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独立董事等的理性经济选择为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构筑了多道“防火墙”;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效甄别的能力也有所加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逐步提高。

此外,加入WTO以后,大量外国资本涌入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活跃,产生了数量众多、特征各异的衍生金融工具,如期货(Futures)、期权(Options)、远期合约(ForwardsContract)、互换(Swaps)等。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要求很少的净投资,历史成本对其无能为力,只有公允价值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确认和计量。

FASl33明确表示:

公允价值是计量金融工具最佳的计量属性,对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公允价值是唯一的计量属性。

势异时移,这些有助于公允价值应用的环境已初步实现。

我们必须采用发展的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第三,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较为谨慎,不会导致滥用。

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

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在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中就明确指出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在有关具体准则中,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都有明确规定的限制条件。

比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

可见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禁止含有较多假设的估值技术的应用,只有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的基础上才能够使用公允价值,并不是所有投资性房地产都可以采用公允价值。

因此只要严格地按照准则实施,公允价值就会真的做到公允。

再比如在非货币交易中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新准则规定了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的两个前提条件,即该项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人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商业实质是指,必须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或者是换人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新准则还规定在确定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

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这些前提条件,将有效制约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操4纵收益的行为。

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的,公允价值不允许被滥用。

新准则要求公允价值要“持续可靠取得”而不是“估估而已”,公允价值不再是橡皮尺子。

某些学者认为,公允价值要想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需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

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会计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与证券市场监管失灵。

事实上具备了这三个要素,任何制度也不能有效发挥防护作用,因此,建立健全与会计准则配套的管理制度尤为迫切。

2.减值准备的中国特色新的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

它是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不得已而为之的重大变革,这一点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具有实质性差异的。

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将有效地遏制利用减值准备作为“秘密储备”调节利润的情况。

准则实施后,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将变得越来越小,利用计提手法调节利润将越来越难。

有些学者指出新的资产减值准则的出台会诱发“赶集”现象,导致一些“隐藏利润”的行业和相关公司,有可能在2006年将减值准备突击冲回,“乌鸦变凤凰”可能再现。

分析一下,首先,如果上市公司抢在新准则实施前的2006年度冲回减值准备,我们先要分析这种行为是否有合理的依据,即原来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某项资产现在价值是否确有回升,如果是的话,据以调整有关的资产的价值将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相关;其次,2006年度大额冲回减值准备必须提出充分适当的证据表明原来计提减值准备的适当性,否则以前年度的计提就是滥用会计估计的结果,应当按照会计差错处理,转回的减值不能作为2006年度的利润。

而且,财政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严防上市公司突击调节利润。

还有学者对应收账款等其它四项减值表示了担心,认为应收账款(特别是“大股东欠款”)将会成为“八项计提”中利润操纵最主要的手段。

实际上,在新准则中,应收款项是作为金融资产处理的,并对其减值作了详细的规定,要求必须有“客观证据表明”发生减值才能计提减值准备,这些证据包括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它财务重组等。

可以说准则越来越完善,再用“今年说收不回全额计提,明年‘经过努力’又收回来了”,这种“瞒天过海”的做法,其本身就已违背准则,要想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并瞒过投资者的眼睛,恐怕有些难度。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有些人士对新准则的几点担忧,很多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或者是改革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并且也远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但是这些担忧也提醒准则制定部门在制定准则时要充分关注准则的技术性及其经济后果,在制定新的准则指南过程中,充分考虑准则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进一步作出具体的解释和说明,提高准则的可操作性,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5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会计准则毕竟只是一个生产会计信息的技术规范,它解决的是“该如何办”的问题。

对会计准则的恶意误用属于准则实施中“人”的问题,从大的方面讲是上市公司治理生态的问题,要通过加强监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投资者甄别会计信息能力等系统工程来解决,不能归咎于准则本身。

而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出台,恰恰是推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生态的有力举措。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动因会计准则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特点决定了会计准则的特殊性。

所以决定会计准则的发展程度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政治的、经济的、人文的和社会的因素。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政治动因自从1973年6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成立以来,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就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早期目标是期望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的会计准则和政策。

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目标发生根本性改变,从协调转向规范,并期望借助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的支持,首先对跨国公司的财务报表资料进行规范,然后,转向直接代替各国原有的会计准则。

为此,在1998年,IASC完成了一套40项“核心准则”的制定工作,其中30项在2000年5月通过了IOSCO的评审。

2001年1月25日,新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这标志着IASC的重大重组基本完成,IASC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展望IASC的发展历史,从一个纯粹的民间、国际教育性机构发展到即将成为事实上的管制性机构,这是国际政治格局协调的结果。

首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本着国际会计协调的宗旨,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国际化思想,增加成员机构,寻求各种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比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证券机构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等的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其次,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整体情况来看,会计准则理论、实务的差异集中体现为美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的冲突,欧洲联盟内部的密切协作使得其成为与美国抗衡的经济实体。

美国为了实现其进军远东太平洋地区、亚洲地区的目标,也迫切6要求与欧盟达成一致意见,从而热切地作了许多推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工作。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动因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因素。

在世界经济国际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

国际贸易越发达,购销双方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越高,所以,国际贸易的发展积极地推动着跨国会计准则的协调。

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可以为使跨国经营的跨国子公司简化财务核算,评价和分析其经营业绩。

另外,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资、投资的债务人、债权人,相应地需要提供或了解有关跨国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状况。

目前,世界各主要证券交易所已拥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而由会计准则的差异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此,美国、日本、欧洲及东南亚各国,都在认真考虑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我国目前已有100多家B股公司,上千家企业在境外上市,也有50多家H股公司及大量境外注册的中资公司。

因而,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迫在眉睫。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障碍分析加入WTO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从1978年到2004年的26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至1.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年均增长9.4;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至1.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年均增长超过16;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