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5358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docx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

1.我们吃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知道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不偏食、不挑食和注意食物多样性的意识;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你平时都吃些什么食物啊?

(适当板书)

2.讨论:

人为什么要吃这些食物?

(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以小组为单位)

二、自主学习

1.给食物分类

(1)讲述:

我们每天吃食物有很多很多,老师这有些食物卡片,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你想按照什么方法来给这些食物分类?

(2)在P77上写下你的分类方式

(3)统计全班每一个人最爱吃的食物

提问:

这么多食物中有没有你喜欢吃的食物?

可以放到哪类食物中呢?

把你爱吃的三种食物名称填入表格一(见附录)

小组长把组员的信息收集起来,看看组员最爱吃的三种食物是哪些

小组长汇报“组员最爱吃的三种食物”名称,添入全班每一个人最爱的三种食物“表格

2.了解各类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1)一看这个统计图表我就知道◎◎是大家最喜欢吃的食物了,有多少人喜欢的?

(2)谈话:

我也喜欢吃,那我们回家后天天让妈妈烧这个给我们吃,喜欢吃嘛,每天只吃这个,好不好?

为什么不好?

我喜欢吃啊,天天就吃这个不行吗?

会有什么问题?

(3)讲述:

中午我在学校值班,就发现有些同学不吃肉、只吃蔬菜,有的是只吃肉、不吃蔬菜,长时间这样有什么结果呢?

缺少维生素,为什么会营养不良?

(4)人体到底需要什么营养呢?

一起来看书上P43,看看书上告诉我们什么。

(5)提问:

人的生长发育需要哪些营养成分?

这些营养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老师出示对应填空,帮助学生记忆)

(6)学会看食物营养标签

谈话:

你们吃食物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包装袋上有食物的营养标签,有什么作用?

你们会看吗?

(集体看饼干、燕麦片的标签)

分组看自己带来的包装袋,并全班汇报

3.按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1)谈话:

这次你们能按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吗?

(很多食物含多种营养,告诉学生分类时按主要成分)

(2)说一说大家分类的结果

(3)讨论:

刚才统计了大家爱吃的食物,分析一下营养成分,有什么想法?

(4)强调挑食的害处

(5)小结: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

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很重要。

三、课外拓展

1.提要求:

努力做一个不挑食、偏食的孩子

2.制作宣传标语,号召全校学生不挑食、不偏食,不浪费午餐粮食

板书设计

1.我们吃什么

食物营养成分

粮食类碳水化合物

鱼、肉、蛋、奶、豆类蛋白质

油脂类脂肪蔬菜

水果维生素、矿物质不偏食,不挑食

 

2.怎样搭配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如何科学搭配食物,通过搭配食物,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获取知识的初步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做出自己一天的“食物金字塔”;设计一天的食谱,并用食物卡片模拟配午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进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纸餐盘、白卡纸、彩色笔。

2.教师准备:

自制课件——分别以咸食、甜食、肉类、油炸类食物为主的四份食物;膳食结构金字塔方案;各个年龄段人的健康饮食知识介绍等资料;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片断。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认识:

吸收营养要全面合理,不偏食很重要

1.激趣导入(放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里小燕子给纪先生背的“吃饭论”的一段)。

(1)引导学生谈谈对“男人要吃饭、女人要吃饭、老人要吃饭、小孩要吃饭、夏天要吃饭、冬天要吃饭、早上要吃饭、晚上要吃饭……”一段话的认识。

(2)再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才算吃得好呢?

你是怎样认为的?

看看学生对“吃得好”的理解是否存在误区。

2.用多媒体出示教材中呈现的四份搭配好的食物。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份食物,最不喜欢哪一份,同时说明理由。

3.集体讨论:

怎样才能做到合理搭配食物?

(问老师、问家长、同学讨论、问厨师、问饭店里的服务员、上网浏览、到图书馆查资料、自己尝试一下……)

4.确认:

为什么不自己尝试一下?

二、指导学生开展趣味性的配餐实践活动

1.自己设计一份晚餐食谱。

(1)小朋友每人设计一份晚餐菜单,记录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2)在小组里面交流、评价,并进行修改。

(3)每小组评选出一份最佳菜单,在全班交流。

(以“合理、好吃、省钱”为标准进行全班评价)

2.利用食物卡片来配餐。

每小组把评选出的一份菜单用食物卡片进行配餐。

如果要用到卡片上没有的菜,自己用水彩笔简单地画出来。

3.用实物进行模拟配餐。

三、指导学生认识食物合理搭配的原则

1.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的搭配才算合理呢?

你的搭配合理吗?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膳食结构金字塔基本方案”)

(1)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①“金字塔”分为几层?

②每层有哪些食物?

③各是哪类食物?

④一共有几大类食物?

⑤“金字塔”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⑥我们在搭配食物时应注意什么?

(2)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需要把几大类食物搭配着吃,而且下层的食物要吃得多,上层的食物相对要吃得少等等)

(3)学生对照比较自己的设计,看是否符合上述原则,作简要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小结: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各种营养种类要齐全,数量要充足,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要合适,各食物之间的搭配要合理而且科学,并举例说明。

(如柿子和螃蟹不能同时食用;菠菜和豆腐也不能同时食用等)

四、指导学生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1.阅读“饮食小常识”。

2.修改自己小组的配餐。

3.课外延伸——继续关注家人和周围人的合理饮食,身体健康。

有可能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份可行的一周餐单,指导家庭饮食。

3.食物的消化

教学目标:

1.品尝和“跟踪”小馒头,能对小馒头在体内的“旅行”和变化作出假设。

2.认识消化器官,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3.知道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

4.关注饮食消化卫生,自觉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消化过程,认识消化器官。

关注饮食消化卫生,自觉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品尝和“跟踪”小馒头,并对小馒头在体内的“旅行”和变化作出假设。

关注饮食消化卫生,自觉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小馒头、消化器官分解图、人体消化器官模型、小组探究记录卡。

2.学生准备:

小馒头、搜集有关食物消化方面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教师:

300多年前,意大利有位桑克陶瑞斯教授曾做了一个很奇特,而又十分“舒服”的实验:

把一只椅子挂在一杆巨大的称上,自己整天坐在椅子上,不时的记录下自己的体重。

他发现,坐的时间越久,他的身体越轻。

当他吃了一顿饭,体重又增加了。

但是,再坐一会儿,体重又渐渐少了。

(教师边讲边板画)吃下去的东西哪去了?

教师:

我们推测食物是被消化了,这与科学家们的研究结论是一样的。

(板书:

食物的消化)

二、初步认识消化器官

1.说说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2.出示人体消化器官模型,教师讲解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及位置。

3.说说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在身体上指指它们的位置。

(教师适时板书消化器官分解图)

三、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1.学生活动:

细细咀嚼一口小馒头,体会小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师用“看看谁嚼的时间长”等语言引导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历小馒头在口腔中变甜的过程。

2.学生交流嚼馒头的体会。

3.学生活动:

推测馒头在体内是怎样“旅行”的?

它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小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4.交流对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及变化的推测。

5.学生观察食物消化流程图,验证自己的推测。

6.教师小结。

四、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教育:

1.交流日常的饮食习惯。

2.讨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保护消化器官,并能促进食物的消化?

(引导其就书中及搜集到的饮食健康谚语或知识进行讨论)

五、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包括问题)。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利弊,了解安全饮食的常识。

2.过程与方法

调查加工食品中色素等添加剂的种类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安全饮食的意识,关心食物安全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加工食品中的色素,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加工食品。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准备些食品包装袋及饮料瓶上的标签。

2.学生准备:

每人准备1—2个食品包装袋及饮料瓶上的成分说明。

1、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老师手上拿了包什么?

(薯片)喜欢吃吗?

喜欢吃什么样的零食?

(展示课件各种食物的照片)

2.谈话:

各种各样的食物是我们身体所必不可少,零食只是我们吃的众多食品中的一种。

可是,你们在吃食物的时候,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吗?

(板书课题)

3.讲述:

有兴趣研究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色素的作用及危害

(1)提问:

对了,老师刚才在放图片时你们为什么发出惊叹声?

从哪知道好吃?

(2)谈话:

很多食物因为有诱人的色彩而吸引我们,你知道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什么?

(3)教师介绍:

使用色素包括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

(4)P50图片,观察这个小女孩喝了含色素的胡萝卜汁和汽水后,舌头有什么不同。

(5)教会学生如何区别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

(6)讲述:

制备或烹调食物时所添加的对健康无害的色素,主要是用来增加食物的美观,促进食欲。

但多吃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

2.调查加工食品里添加了什么

(1)谈话:

在我们吃的食品中除了添加色素外,你知道还添加了什么吗?

(2)(投影P51图片)看看饮料标签上写了些什么。

(3)对带来的食品包装袋和饮料瓶标签进行调查、记录。

(4)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5)提问:

通过调查食品配料,你们有什么发现?

(6)讨论:

每种食品中都会添加各种添加剂,使食物好吃、好看。

可是你们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吗,食物中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安全吗?

(7)讨论门口小摊贩的食品为什么不能吃,教育学生不吃“三无”食品。

3.讨论新鲜食品安全吗

(1)谈话:

家长总是教育我们少吃零食,吃好每天的一日三餐。

可是我们吃的鱼肉、蔬菜等新鲜食物安全吗?

(2)学生讨论

(3)谈新闻:

有毒的金华火腿;加雕白粉的粉条等

(4)汇报讨论结果。

4.讨论怎样吃才安全

(1)提问: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讨论:

应该怎样吃才安全?

(3)汇报讨论结果

三、巩固总结

1.提问: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是什么问题?

是怎样研究的?

2.扩充知识面:

常见食物变质现象。

四、布置作业

对于学生感兴趣的有关食品方面的问题,展开课后调查,并出一份小报。

板书设计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天然色素

食用色素

人造色素(少吃)

注意安全饮食

 

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

1.排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在坚硬的物质中传播速度较快;了解生活中常见塑料薄膜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将已有的数据按照某种标准进行排序;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排序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知道什么是排序。

2、难点: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教学准备〗

主要是要事先准备好一些记录表,三位奥运冠军的图片,还有三种不同的塑料薄膜,即保鲜膜、食品塑料袋和衣物塑料袋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什么是排序”

1.出示三位奥运冠军的图片:

你们认识照片中的这些运动员吗?

2.谈话:

在奥运比赛中,有很多名运动员同时参加某一个项目的比赛,有时要经过多轮的角逐才能确定谁是最后的冠军。

介绍某一位奥运冠军夺冠的比赛过程资料。

3.讲解:

裁判员就是根据这些比赛成绩的高低来对运动员名次进行排序的。

谁的成绩最好,那他就是最后的冠军。

刘翔跑得最快,他就是110米栏的奥运冠军。

陈艳青举起的杠铃最重,他就是举重冠军,杜丽射得最准,她就是射击冠军。

4.提问:

假如让这三位奥运冠军同时参加某项比赛,你觉得谁能获得第一名呢?

二、体会排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谈话:

在你的生活或者学习当中,哪些地方曾经用到过排序?

2.交流:

你觉得通过这样的排序之后有什么好处?

3.教师小结:

排序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

4.出示声音传播速度的数据,提问:

从这些数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5.讲述:

请你将这些数据用排序的方法进行整理,将排序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学生排序、填写)

6.提问:

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7.讲解:

排序对于科学学习来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我们要学会这个本领。

三、了解比较复杂的排序

1.谈话:

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种塑料薄膜,它们分别是:

食品保鲜膜、普通塑料袋和衣物塑料袋。

2.提问:

你觉得可以按照哪一项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呢?

3.讲解:

为了公平起见,有必要将这三种塑料薄膜剪成同样大小的形状再进行性能测试和排序。

4.活动:

学生测试塑料薄膜性能并进行排序。

5.交流、小结:

物体不一定只有一种排序结果,有时可以同时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给物体排序。

四、全课总结,拓展应用

1.教师总结。

2.完成习作题目。

2.分类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标准给事物分类;

●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整理信息或者事物。

2、知识与技能:

●了解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征的事物组织在一起;

●知道分类是整理各种信息与事物的常用方法;

●了解几种常见的分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分类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认识到分类的标准是灵活、多样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意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着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会分类的方法。

〖教学准备〗文具、字典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尝试分类,了解方法

1.布置任务: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各个小组桌子上的托盘里有一堆文具用品,现在请你们当一次文具柜营业员,大家一起努力把托盘内的文具分成六类,每类3样。

一边分,一边思考:

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分?

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小组活动:

尝试分类。

3.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并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评议分类情况。

4.小结:

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5.把分类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6.利用视频设备出示商店里的楼层标识图片或者实物,讨论:

商店里为什么要有这些标识?

7.小结:

和排序一样,分类也是整理各种科学资料的常用方法。

通过分类,可以使信息组织或物品组合更加整齐、有序,也方便了人们的认识与使用。

二、联系事例,了解意义

1.谈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来整理物品或者一些信息、资料等。

2.讲述:

人们为什么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呢?

分析教材上提供的具体事例中分类的意义。

(1)通过给食物分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人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能够帮助我们讲究食物营养的搭配。

(2)字典通过按照第一个字母、笔画或者其他规律给汉字、词语等内容的分类,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字、词等归结到一类,方便人们查找,能够迅捷地查阅字典等。

3.设疑:

你还能联系我们前面科学课上的学习活动或者生活经历举出一些事例吗?

4.学生交流,共同丰富认识。

5.小结、过渡:

分类活动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还广泛地存在于科学研究中。

三、阅读资料,感知方法

1.谈话:

科学家们常常用分类的方法把许多信息或者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

2.呈现动物群体形象图片,提问:

你们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资料:

科学家是如何给生物分类的?

4.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1)科学家们给动物分类的方法是逐渐发展、变化的;

(2)原来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寻求更加合理的分类方法;

(3)“双名法”是最常用的给生物分类的方法;

5.思考、讨论:

通过分类活动,你了解了东北虎具有哪些明显而重要的共有特征和特有特征?

6.小结:

分类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多地了解他们所研究的对象。

对事物分门别类以后,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清晰易懂了。

四、课外延伸活动

按照对东北虎分类的方法给教室里的同学分类,寻找出你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特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通过分类活动,你寻找到了自己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哪些特征?

2.学生交流汇报。

二、了解分类的方法

(第一种:

找相同点分类)

1.谈话:

分类的方法有许多种。

今天我们具体了解两种分类方法。

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最直接——找相同点分类,即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为一类。

2.激趣:

科学家说人的指纹不外乎三种,你信吗?

认识弓形、箕形、斗形指纹。

3.实践活动:

按指印,观察指纹。

方法:

把大拇指擦洗干净,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印泥板上,再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记录纸上,观察指纹的特征。

4.小组内分类,再全班交流。

5.小结:

全班同学的指纹分类情况。

6.游戏活动:

你能找出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吗?

(具体步骤见教材第60页)

7.学生交流汇报。

(1)辨别哪些是它们的家族成员;

(2)概括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

(3)在活动记录上画一个这样的海洋生物。

(第二种:

多极两分法)

1.了解什么叫做“多极两分法”。

2.看图,明确“多极两分法”的具体分类方法。

说明:

采用“多极两分法”时,一些物体因为具有某些相似性而被分到一起,即同属图表上方的一个大组群,但他们也可能因为彼此的不同特点而在图表下方的小组群中被分到不同的组。

这种分法使物体总是从具有大致相同特点的大组群逐渐过渡到具有细微相似性的越来越小的组群。

3.师生互动:

播放课件,内容为教材第61页的图,找出分类依据。

(1)开始,可以把能下蛋的生物归为一类,不下蛋的生物分为一类;

(2)把下蛋的生物再分为但羽毛的和不带羽毛的;

(3)把不下蛋的生物分为四条腿的和两条腿的;

(4)把没有羽毛的生物分为长腿的和不长腿的;

(5)把四条腿的生物分为食鱼的和不食鱼的。

4.填写分类依据。

5.寻找某一生物的特征。

找出任何一样生物,然后沿着图表向上看,就会发现这一生物的特征。

例如猫:

它食鱼、有四条腿、不下蛋。

6.小结: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分类方法,但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

分类是为了组织信息,以便有效地研究新的有机体、物体和物质,寻找新的科学发现。

使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新事物。

三、实践任务

1.布置任务:

帮助老师整理仪器室里的实验器材。

思考:

如何分类更科学、合理?

如何让这些器材使用更方便?

2.交流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

3.小结:

分类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把这些仪器分放在不同的橱柜内。

4.学生实践活动。

四、拓展延伸

用多极两分法给多种果实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