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体渗透系数参考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土体渗透系数参考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体渗透系数参考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滨海|
浅海
0.8~2.6
0.43~-1.28
夹薄层粉砂,局部较多,流塑,高压缩性,摇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有②3层分布处该层缺失。
③2
0.8~2.3
-0.97~-3.18
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
③3
0.8~4.3
-4.09~-6.09
夹薄层粉砂,局部较多,流塑,高压缩性,摇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地内遍布。
④
灰色
淤泥质粘土
5.2~9.1
-12.07~-14.29
夹薄层粉砂,含有机质,流塑,高压缩性,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场地内遍布。
⑤11
灰色粘土
滨海、沼泽
0.5~3.0
-14.07~
-16.17
含有机质、腐植物、钙结核,软塑为主,高压缩性,摇振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场地内遍布。
⑤1A
0.7~3.3
-15.49~-17.52
夹薄层粘土,含云母,松散~稍密,中压缩性,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场地内遍布。
⑤12
灰色粉质粘土夹粉砂
2.2~8.6
-18.99~-25.79
夹粉砂较多,含有机质、钙结核,软塑为主,高压缩性,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地内遍布。
⑤2
灰色粉砂
1.0~3.9
-20.57~-27.49
夹薄层粘土,局部较多,含云母,中密,中压缩性,主要分布在杨高南路以西。
⑤3B
灰色粉质粘土
溺谷
11.9~25.9
-32.82~-48.47
夹薄层粉砂,含有机质、钙结核,软塑,中压缩性,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⑤3T
6.7
-43.48
夹薄层粘土,含云母,松散,仅CJ105处揭露。
⑤4
灰绿色粉质粘土
1.5
-49.97
夹薄层粉砂,含有机质、氧化铁,摇振反应无、干强度高等、韧性高等,仅CZ106号孔处揭露,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上
更
Q3
⑦1
草黄~灰色砂质粉土
|
滨海
未钻穿
夹薄层粘土,仅Q2CJ10、Q2CJ11、Q2CJ15三个孔揭露。
⑦2
草黄~灰色粉砂
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颗粒组成,夹薄层粘土,密实,中压缩性,本次仅部分深孔处揭露。
表2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与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假定条件:
条形基础,基础宽度b为1.50m,基础埋深d为1.00m,地下水位深度为0.50m。
)
层序
静探Ps值
(MPa)
重度
直剪固快峰值试验强度
fd
(kPa)
fak(kPa)
特征值
(KN/m3)
C(kPa)
φ(°
0.740
18.4
17
14.7
95
76
2.126
18.6
3
29.8
110
88
0.452
17.6
12
15.3
70
56
1.951
18.5
30.3
105
84
0.554
17.1
11
12.0
0.604
16.7
10.8
65
52
0.837
13
12.6
80
64
2.540
18.2
30.6
120
96
1.428
17.7
14
90
72
表3盾构设计、施工所需参数
层号
试验项目
固结
快剪
Ck(kPa)
3.0
15
Φk(°
三轴UU
Cuu(kPa)
50.2
-
31.2
28.6
27.6
38.0
39.5
Φuu(°
1.8
1.2
1.7
1.3
0.8
2.0
十字板抗剪强度
Cu(kPa)
*31
31
28.7
Cu’(kPa)
*5.5
5.5
5.7
St
*5.6
5.6
5.0
无侧限抗压强度
qu(kPa)
74.1
43.1
37.8
44.5
54.1
60.0
qu'
29.5
9.0
6.3
9.5
13.0
14.3
2.5
4.8
6.0
4.7
4.2
渗透系数
现场注水试验(cm/s)
*4.2×
10-6
*2.2×
10-4
*3.2×
10-5
*3.4×
6.5×
3.0×
2.3×
*4.8×
*2.9×
室内
试验
Kv(cm/s)
1.1×
10-7
3.2×
1.6×
6.1×
1.05×
5.4×
10-8
9.8×
7.7×
2.2×
1.7×
5.1×
Kh
(cm/s)
1.9×
3.1×
2.8×
9.0×
1.35×
8.2×
1.5×
4.1×
3.3×
3.7×
7.1×
建议值(cm/s)
4.0×
1.00×
5.0×
6.0×
静止侧压力系数
室内试验
0.47
0.30
0.53
0.3
0.57
0.59
0.55
0.29
0.49
扁铲试验
0.48
0.52
0.35
0.51
0.56
0.33
0.40
建议值
0.60
0.70
0.62
0.50
基床系数
KV
7840
7126
8734
12114
KH
13082
9734
8630
11930
扁铲KH
58946
159872
61805
110895
141542
584946
451652
10000
12000
6500
7000
9000
15000
18000
20000
6000
28000
30000
不均匀系数
Cu
5.73
4.87
7.50
5.2
d70
(mm)
0.062
0.067
0.116
0.111
备注:
1、表中所列建议值系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及类同工程经验综合确定。
2、表中带“*”数据为利用本工程初勘及邻近浦三路车站~严御路车站区间、浦三路车站详勘报告数据并结合上海地区同类工程经验提供。
3、三轴UU、无侧限抗压强度、室内渗透系数、静止侧压力系数、室内基床系数为东明路~御桥路各车站及区间详勘试验数据综合统计成果。
4、扁铲、十字板试验为本次及浦三路车站详勘试验统计结果。
扁铲试验估算基床系数应力状态与实际工作中的应力状态不同,故KH值偏大很多,实用时需根据不同应力条件,土性、工况及变形量乘以不同的修正系数。
第①1层填土:
普遍分布,层厚变化较大,一般为0.6~4.0m,土质松散不均匀,杂填土为主,夹碎石、砖块等杂质较多。
第②层可分为②1、②3层2个亚层
第②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
拟建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局部填土较厚地段该层缺失,夹薄层粉土,可塑为主,中压缩性。
第②3层灰色砂质粉土,局部分布,桩号SCK47+200~SCK47+512段连续分布,其它地段呈零星分布,层厚变化大,桩号SCK47+200~SCK47+451段(JK6号孔附近),由西向东层厚由3.0m渐厚至16.3m,JK6号孔向东逐渐尖灭。
该层土土质不均,夹薄层粘土,局部较多,松散,压缩性中等,透水性较强,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③层可分为③1、③2、③33个亚层
第③1、③3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场地内分布较普遍,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砂,局部较多,流塑,土质软,压缩性高,属高灵敏土,开挖时受扰动易发生结构破坏和流变。
第③2层灰色砂质粉土:
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分布,局部缺失,该层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粘土,透水性较强,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
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埋深厚度变化不大,夹薄层粉砂,流塑、属高灵敏土,开挖时受扰易发生结构破坏和流变。
第⑤层可分为⑤11、⑤1A、⑤12、⑤2、⑤3A、⑤3B、⑤4层7个亚层和⑤3T层一个透镜体。
第⑤11层灰色粘土:
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砂,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一般,软塑~流塑,高压缩性,开挖时受扰易发生结构破坏。
第⑤1A层灰色砂质粉土:
场地内遍布,分布较稳定,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粘土,松散~稍密,中压缩性,盾构在该层中掘进时阻力较大,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该层为场地内微承压含水层。
第⑤12层灰色粉质粘土夹粉砂:
场地内分布较稳定,不均匀,土质一般,夹粉砂较多,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⑤2层灰色粉砂:
场地内呈不连续分布,主要分布在桩号SCK47+451以西,以东该层基本缺失,但至ZK12号孔处附近又有揭露,埋深、厚度变化不大,该层土质不均,夹薄层粘土,局部较多,中密,中压缩性,土质较好,也为微承压含水层,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⑤3B层灰色粉质粘土,场地内普遍分布,软塑,中~高压缩性,不均匀,夹薄层粉砂,局部较多。
第⑤3T层灰色砂质粉土,为第⑤3B层中的透镜体,仅JK6及CJ105处揭露,土质不均,夹薄层粘土,稍密。
第⑤4层灰绿色粉质粘土,仅个别孔揭露,含氧化铁斑,可塑,土质较好。
第⑦层可分为⑦1、⑦22个亚层
第⑦1层草黄~灰色粘质粉土:
埋深较深,仅部分钻孔揭露,夹薄层粘土,土质较好,稍密,中压缩性。
第⑦2层草黄~灰色粉砂:
埋深较深,仅CZ106及JK12号孔处揭露,夹薄层粘土,土质较好,密实,中压缩性。
地下水由浅部土层中的潜水及赋存于⑤1A、⑤2层中的微承压水、赋存于⑦层中的承压水组成,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泾流,受气候、季节、降水量的影响而有变化。
场地⑤1A、⑤2层为微承压水层,⑦层为承压含水层,根据上海地区工程经验,微承压水位及承压水位一般均低于潜水位,埋深一般为地表下3~11m,随季节呈周期变化。
根据本次承压水观测结果和初勘以及相邻浦三路站及严御路站详勘承压水测试结果,⑤1A层微承压水水位埋深5.11~5.35(-1.35~-1.47m),根据⑤2层微承压水水位埋深约为5.29~6.10m(-0.83~-1.19m),详见下表2-3。
⑦1层层顶埋深在46.0m以下,⑦2层层顶埋深在52.8m以下对本工程没有影响,因此未做观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