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5738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53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docx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

专题一宇宙环境

  一、挖掘题目已知条件

  题目一般由文字与图形共同组成,题目中的文字一般较简单,只需仔细认真。

如远日点或近日点附近———可判断极点、极昼或极夜情况;如昼半球与东吻合———可判断晨昏线与20°W、160°E的关系;如北京时间为8点———可判中经度等等。

但在图形中的已知条件较隐藏,不易发现,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发:

  1.图形类型的判断及经纬线的确定

  若图为侧视图,则横的线(或略带弧度)为纬线,最长的直径为赤道,赤道的为北纬,以南的为南纬;从极点出发的线为经线,递增方向与地球自转一致的为东经,递增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为西经。

  若图为极点俯视图,则同心圆的线为纬线,是哪个极点,则为哪个半球;由发出的线为经线(注意经线圈关系),东西经判断同上。

  【说明】

(1)北极点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南极点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2)同为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互补,字母不同。

  (3)若图形为局部图,则可以先补全图形再进行判断。

  2.晨昏线的判断及地方时的获得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获得

  

(1)若与经线重合,则可判断太阳直射赤道,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前后(即节气为春分或秋分)。

  若与经线斜交,则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或者跟晨昏切的纬线(极昼的最大范围)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

如北极圈极昼,则太阳直射23°26′N,日期为6月22日,北半球为夏至日;如南极圈极昼,则太阳直射23°26′S,日期为12月22日,北半球为冬至日。

  

(2)晨线和昏线的判断:

晨线指顺地球自转由夜到昼所经过的线;昏线指顺地球自转由昼到夜所经过的线。

  (3)地方时判断:

①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②晨昏线与极昼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的点所在经线为24点,晨昏线与极夜最大范围纬线相切的点所在经线为12点。

③纬线上昼弧的中心点为12点,夜弧的中心点为24点。

  【说明】晨昏线做法:

过地心做太阳光线的垂线。

  3.日界线的判断及地方时的获得

  与经线相重合,由180°和该图中24点(即0点)的经线构成。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旧的日期到新的日期的线为该图24点经线,另一条为180°。

由此即获得了地方时,又获得了经度。

  【说明】180°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不完全吻合,有部分弯曲,所以过180°日期不一定发生改变,但在一般的题目中,不需要过于复杂。

  二、解题思路

  1.半球的判断

  

(1)以赤道为界,以北部分为北半球,以南部分为南半球。

  

(2)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

  2.地方时计算:

要求时间=已知时间±经度差×4分钟

  【说明】

(1)要求时间的地点在已知时间地点以东用“+”,以西用“-”,最好不过180°。

  

  

  

(2)经度差的计算:

以0°经线为参照物,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3)经度差中若有“度”和“分”,则“度”乘4分钟,“分”乘4秒钟再相加。

  (4)若时间结果大于24,则时间减24,日期加一天;若时间结果小于0,则时间加24,日期减一天。

  3.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夜长短时间计算

  找到该点所在的纬度与晨昏线的交点:

与晨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日出时间,与昏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日落时间。

  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12)×2=24-夜长时间

       =(昼弧所跨经度360°)×24

  【说明】

(1)同纬线昼长时间相同,日出、日落时间相同。

  

(2)同度数不同半球的两条纬线的昼与夜正好相反。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1)夜半球的太阳高度一律为负数。

  

(2)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一律为0°。

  (3)正午太阳高度=90°-该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说明】纬差计算:

以赤道为参照物,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太阳直射的纬度,该图12点的经度)

  

(1)太阳直射点的续度判断。

  根据节气:

春秋分直射赤道,夏至日直射23°26′N,冬至日直射23°26′S?

  根据太阳光线:

过地心的太阳光线与赤道的夹角

  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

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

  极昼最大范围的纬度:

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

  

(2)该图12点经度:

一般通过计算,或昼弧的中点所在经度。

  6.物影的判断

  

(1)日出日落前后太阳光的来向。

  赤道上全年:

正东升,正西落

  极昼地区24点太阳光为:

北半球为正北,南半球为正南

  {其余纬度 3月24日至9月23日:

东北升,西北落

       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

东南升,西南落

       3月21日、9月23日:

正东升,正西落

  

(2)正午前后太阳光的来向:

判断太阳直射点与该点的方位。

  【说明】物影与太阳光线来的方向相反。

  7.方向的判断:

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顺线的形状画

  【说明】纬线的东西有劣弧限制;经线的南北有极点限制。

  8.最短航线的判断:

走大圆的劣弧

  方法:

在大圆的劣弧上找中心点,先判断中心点在起点的方向,再判断终点在中心点的方向。

  【说明】大圆有经线圈、晨昏圈、赤道,若无以上大圆,则需自己做,北半球向北突出,南半球向南突出。

  9.规律描述

  

(1)某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则该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到极昼;另一个半球相反。

  

  

(2)地球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均较快;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均较慢(判断依据:

月份与1月初和7月初的关系)。

  11.图形的转绘

  

(1)在已知图上找信息点:

赤道上的6点和18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2)在要绘制的图上标可以找到的信息点。

  (3)用圆滑的线连接。

  【说明】

(1)标信息点时,有几个标几个。

  

(2)极昼最大范围与晨昏线的切点24点和极夜最大范围与晨昏线的切点12点互为对跖点。

专题二等值线

  一、概况

  等值线是指数值相等各点的连线。

地理学科中重要的等值线有:

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及等压面等等。

  二、做图要求

  把数值相等的各点用圆滑的曲线连起来。

  三、判读的一般方法

  1.读数值———等值差(每相邻的两条线数值差相等或为0);变化规律(这是做题的基础)

  2.看疏密状况———了解影响因素

  3.看走向和形态———了解影响因素

  4.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可添加辅助线,变抽象为直观

  四、重要等值线知识要点归纳

  

(一)等高线

  1.知识点{

(1)等高线上的数值代表海拔高度,单位:

      

(2)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称为等高距

      (3)判读任何一点的高度:

200m

      (4)示坡线:

垂直等高线的短线,指向下坡向

  2.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

  

(1)山脊: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脊线一般为河流分水岭。

  

(2)山谷: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谷线一般可以发育河流,为集水线。

  (3)鞍部:

两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部位,在局部等高线图中,表现为对称的两侧等高线数值同时递减,而另两侧数值为递增。

  (4)盆地:

较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减小。

  (5)山地:

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高度低于500米,坡徒。

  (6)丘陵:

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高度低于500米,坡缓。

  (7)平原:

等高线稀疏,较平直,海拔较低,等高线数值一般低于200米。

(即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小)

  (8)高原: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而中部等高线稀疏,较平直,但海拔较高,等高线数值500米以上。

(即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大)

  (9)陡崖:

两条或多条等高线叠加部分。

(即若相交等高线条数为n,等高距为d,则(n-1)d≤陡崖高度<(n+1)d)

  (10)沙丘: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风力沉积作用下所形成,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新月形。

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

  3.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4.根据等高线判断气温和气压:

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越低;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气压与沸点成正比,山顶气压低,沸点低。

  5.在等高线图上根据风向判断降水: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6.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纬度判断阳坡与阴坡:

注意喜阳植被与喜阴植被的选择。

  7.根据等高线图,判断或做出某地的地形剖面图

  

(1)按要求在等高线图上做出剖面线(可以是题目,也可以是图给出要求)。

  

(2)建立坐标系统,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和垂直比例尺建立原则是使图形协调。

  (3)在坐标中作剖面线与各等高线交点的投影。

  (4)用圆滑的曲线连结各点。

  8.应用

  

(1)道路选线:

要求坡度缓,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尽量避免过河,减少工程量,安全系数大(当然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

  

(2)铺设输油、气、水管线:

则应注意高度差,利用油气水的流动性特点自流。

  (3)水库选址:

①判断河流位置、流向、落差大小、流速,坝址最好在峡谷处,工程量小,投资小,安全系数大;②库区范围应是面积较大的山间盆地或宽阔谷地,能提供足够容水空间;③大坝以上应有一定的集水面积,能为库区提供较充足水源;④库区内植被覆盖率较高,保证库区有充足的水源补给,减少泥沙淤积,延长使用寿命;⑤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形等。

  (4)农业土地利用:

①平原、谷地、三角洲等地一般布局种植业,再根据气候特点具体安排作物;②丘陵若坡缓可开辟为梯田,若坡陡则应布局林业,还可结合南方低山丘陵区布局立体农业;③山地一般为林业;④高原应确定具体位置再布局,我国以畜牧业为主。

  

(二)等温线

  1.根据数值判断半球:

判断依据是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结论:

数值向北递减,为北半球;数值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2.根据等温线判断气温差异

  判断依据:

(1)同图幅中:

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异越大;等温线越稀疏———气温差异越小。

(2)不同图幅,可计算等距离的温差。

  结论:

(1)冬季密集,夏季稀疏,特别是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

  

(2)一般南半球较北半球稀疏且平直,海洋较陆地稀疏且平直。

  3.根据等温线的走向判断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导致太阳辐射的差异

  等温线与海岸大致平行———影响因素:

海陆因素导致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山脉走向(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因素影响

  等温线为闭合———受地形垂直影响(温度与高度反相关)

  4.根据等温线弯曲判断海陆季节(月份)

  判断依据:

海洋与大陆热容量不同,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

  结论:

(“高高低低”规则)

  {夏季:

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冬季:

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7月: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

  1月: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等温线向北凸

  5.根据等温线弯曲判断洋流性质

  在海洋中,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与洋流方向一致,再根据等温线数值递减方向判断半球及洋流性质,还可以根据大洋名称判断洋流名称。

  {等温线向低值(或高纬)弯曲的舌部顶端———暖流

  等温线向高值(或低纬)弯曲的舌部顶端———寒流

  6.根据等温线判断气压和地势:

气温越高,地势越低;同高度则气压越低。

  (三)等压面

  1.知识点

  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

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气压单位一般用百帕或毫米汞柱。

  2.根据等压面弯曲判断近地面气温及热力环境

  {等压面向高凸———高压区———近地面气温低

  等压面向低凹———低压区———近地面气温高

  (四)等压线

  1.知识点

  在同一水平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可见,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

所以等压线分布图是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

“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

  

(1)做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根据半球确定偏转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根据高度确定受力情况:

①高空(1500米以上)———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受两个力,无摩擦力)。

②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余半(风受三个力,且摩擦力越大,斜交夹角越大)。

  3.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力大小

  原理:

计算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越小。

①同一图中:

等压线密集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②不同图中:

可计算水平气压梯度=两点气压差(两点图上距离÷比例尺)。

  结论:

风力大小与气压差成正比;风力大小与比例尺成正比。

  4.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南北半球的季节(月份)

  北半球7月,南北球1月(夏季)大陆内部有低压中心,海洋中有高压中心(切割副高)。

  南半球7月,北半球1月(冬季)大陆内部有高压中心,海洋中有低压中心。

  5.根据近地面等压线判断天气系统

  

(1)封闭等压线:

高压中心———反气旋———四周气流由内向外,中心气流下沉———明朗天气。

  ①北半球顺时针,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南半球反之。

②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高压脊。

③实例:

我国秋季秋高气爽;冬季我国位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吹偏北风。

  

(2)封闭等压线:

低压中心———气旋———四周气流由外向内,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

  ①北半球逆时针,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南半球反之。

②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低压槽,在中纬度带(温带)地区可形成锋面,即称为锋面气旋。

③实例:

夏秋季节的台风为热带气旋。

  (3)锋面处等压线密集

  冷锋:

锋后有雨,大风;暖锋:

锋前有雨。

实例:

我国雨带、冬季寒潮、北方夏季暴雨。

  6.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1)成因 势力成因: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

        动力成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形成全球气候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产生部分地区季节降水的差异如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夏季风的形成。

  (五)等降水量线

  1.知识点

  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叫做降水。

降水量用毫米表示,为累加值。

在地理上,常用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等来说明一个地方气候的特征。

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等的地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降水量线。

  2.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等降水量线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3.根据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判断影响因素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多雨一侧为迎风坡,少雨的一侧为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地形或城市“雨岛”影响

  (六)等盐度线

  1.全球盐度分布规律:

由副高向南北两侧递减。

红海最高,波罗的海最低分析思路:

  

(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不同纬度比较)———降水量>蒸发量,盐度低。

  

(2)有无地表径流补给(同纬度比较)———有地表径流盐度低。

  (3)有无寒暖流经过(同纬度大洋东西部比较)———暖流盐度高,寒流盐度低。

  2.根据盐度高低变化判断季节

  思路:

气候类型———雨季分布———河流汛期枯水期———入海口盐度变化

  气候类型———气温高低———海水结冰融冰———盐度变化

  3.根据盐度判断船只深浅:

盐度越高,海水浮力越大,则船只吃水越浅

  4.根据盐度判断密度流:

表层由盐度低流向盐度高

  (七)年太阳总辐射量等值线

  1.分析思路

  

(1)纬度因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年太阳总辐射量多。

  

(2)气候、天气因素———降水越少,太阳辐射削弱量少,年太阳总辐射量多。

  (3)地势、地形因素———地势越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削弱量少,年太阳总辐射量多。

  2.我国分布:

年太阳总辐射量最多的是青藏高原,最少的是四川盆地。

  (八)等震线

  1.知识点:

把烈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等震线。

  2.分析思路:

  

(1)同地点,不同地震 震级大小———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2)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 震中距———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地质构造———古河道、地质不稳定地区,烈度大

  (九)酸雨的等pH值线

  1.知识点:

pH值小于5.6的为酸雨,小于4.5的为重酸雨。

  2.分析思路:

  

(1)工业、农业及生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产生大量酸性气体或由于大气环流带来的。

  

(2)大气有较丰富的降水。

  (3)土壤颗粒:

若酸性土壤———加剧;若碱性土壤———可适当中和减弱。

专题三气候

  一、气候类型的判断

  

(一)图表法

  根据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或资料表格),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即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确定该地区半球

  具体方法:

比较1月份和7月份气温的高低。

若7月份气温高于1月份(气温曲线呈向上凸出的波峰型)则是北半球,7月份属夏季,1月份属冬季。

若1月份气温高于7月份(气温曲线呈向下弯曲的波谷型)则是南半球,1月份属夏季,7月份属冬季。

  2.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该地区气候类型所属的气候带范围

  方法:

(1)最冷月气温在20℃(或18℃)以上的属热带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一般在15℃以上)。

  

(2)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的是亚热带气候以及温带海洋气候的范围。

  (3)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的是温带气候(除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范围。

  3.根据降水类型来确定该地区的气候类型

  具体方法:

(1)热带气候范围内:

①终年多雨型是热带雨林气候;②终年少雨型是热带沙漠气候;③夏季多雨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前者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毫米以上,集中在6~9月,降水量最多月超过400毫米,最高温在5月,而后者年降水量一般在750~1000毫米,集中在5~10月,最高温在4月)。

(2)亚热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内:

①常年温润型,气温降水年变化不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冬季多雨型的是地中海气候;③夏季多雨型的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3)温带气候范围内:

①全年少雨型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稍多些);②夏季多雨型的是温带季风气候(集中在7,8两月)。

  (4)若终年严寒,降水稀少,则气候类型为苔原气候或冰原气候。

  【说明】若是南半球,则无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中无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二)模式法(又叫分布规律法)

  主要是根据气候类型在全球的纬度分布规律来判定。

依据某地处所的纬度位置和大陆位置(大陆的东岸、内陆或西岸),就可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方法:

据纬度定气候类型,再根据大陆位置(东岸、内陆或西岸)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以亚欧大陆为例:

  三、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1.我国的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

  2.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分析思路:

①太阳高度角的南北差异;②昼夜长短南北差异;③冬、夏季风源地的距离及我国地形阻挡。

  3.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由东南沿海向内陆递减

  分析思路:

夏季风的路径

  雨带分布规律:

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中旬至7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华北、东北进入雨季;9月———雨带南撤至长江以南;10月雨季结束。

  4.我国极值

  分析思路:

气候和地形

  

(1)我国夏季是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成因:

①海拔为-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周围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②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日照强烈。

  

(2)我国“火炉”———如:

重庆、武汉、南京

  成因:

①梅雨过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该高压脊线控制之下,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成云致雨,形成伏旱,天气干旱清朗,烈日烘烤土地,气温升高;②位于长江沿岸河谷中,海拔较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③这里河湖密布,烈日照射下水分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人出汗后不易散发,会有热而闷之感。

  (3)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

  成因:

①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除西南方海拔较高外,其西、北、东、东南等地势逐渐向外倾斜,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每年夏、秋季的台风,冬季的东北季风、夏季的东南季风都会在这里形成地形雨。

②火烧寮是夏季风必经之路,深受夏季风的影响。

  5.我国气候特点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具有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6.我国主要灾害性天气

  

(1)寒潮:

①概念:

指造成降温地区广,降温幅度大(我国规定24小时内降温达10℃以上),持续时间长的强冷空气。

②天气特点:

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③出现时间:

主要是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

④发源地:

西伯利亚和蒙古(亚洲高压源地)。

⑤影响范围: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寒潮影响,但西藏、云贵地区受寒潮影响小,特别是雅鲁藏布江谷地和云南南部谷地。

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一带寒潮不易侵入。

(因地势高或受山岭层层阻挡,离源地较远)。

⑥寒潮对农业的影响:

不利方面,寒潮最大的危害是在农业生产方面。

对农作物而言,秋末易散发的寒潮和初春寒潮带来的大风和降温天气,容易使我国晚秋作物、春播作物倒伏和受冻;在北方草原地区,暴风雪不仅覆盖草场而断绝牲畜食物来源,还会导致牲畜受冻死亡。

此外,寒潮对电讯、交通等方面也有破坏作用。

有利方面,对杀灭农田害虫、麦苗返青、保墒有利。

  

(2)台风:

①概念:

发源于热带洋面的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风力达12级。

具体表现为:

台风可分为台风眼、涡旋区和大风区三部分。

台风眼区是受下沉气流的控制,强风停息,云消雨散,天气晴朗而平静;台风眼一旦进入涡旋区,就到了破坏力最大的风速区,风力可达12级以上,出现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在涡旋区外缘叫大风区,风力一般在8级到12级之间,常出现阵性暴雨。

②时间:

夏秋季节,7月~10月是台风盛行的季节,8月最多,2月最少。

③天气:

狂风和特大暴雨。

④分布范围:

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我国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广东、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