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5993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docx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包括臆想阶段.推测阶段.验证阶段和卫星探测阶段.下列事件发生在验证阶段的是(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B.我国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C.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判断地球是个球体

D.加加林在太空中亲眼目睹地球的形状

考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分析:

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

解:

选项A属于地球形状的验证阶段,选项B属于地球形状的臆想阶段,选项C属于地球形状的推测阶段,选项D属于地球形状的卫星探测阶段.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理解解答即可.

 

2下面关于地球形状基本要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的极半径是6371千米

B.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C.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考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分析: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

解:

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

故选:

A.

点评:

考查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要理解记忆.

 

3.关于地球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

B.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一定是西经度

C.本初子午线位于西半球

D.度数相同的经线或纬线,一定位于同于半球

考点:

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分析:

在地球仪上,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解答:

解: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故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

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故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不一定是西经度;

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故本初子午线位于东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不可能位于同一半球.

故选:

A.

点评:

主要考查南北半球及东西半球的划分,属于基础题.

 

4.如图,甲、乙、丙三艘轮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慢的是(  )

A.甲B.乙C.丙D.乙和丙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解答:

解:

在地球仪上,赤道周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为一点;即纬度度数越小,纬线越长;纬度度数越高,纬线越短.读图分析可得,甲、乙、丙所处的纬度由大到小排列为甲>丙>乙,所行驶的路程由远到近排列为乙>丙>甲;因为,甲、乙、丙三艘轮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所以速度最慢的是甲,速度最快的是乙.依据题意.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5.下图四个岛屿中,位于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

A.

B.

C.

D.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解答:

解: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依据四个岛屿的经纬度可知,A位于北半球、跨东西半球;B位于东半球、北半球;C位于南半球、西半球;D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依据题意.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6.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B.夏季日出时间比冬季早

C.湖南的学生通常比新疆的学生上课时间早

D.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考点: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分析: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答:

解:

湖南的学生通常比新疆的学生上课时间早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夏季日出时间比冬季早、地球上五带的形成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属基础题.

 

7.下面是某机场悬挂的四个时钟,已知北京的时间是准确的.其余三地中错误的是(  )

A.

北京(东八区)B.

伦敦(中时区)C.

纽约(西五区)D.

东京(东九区)

考点:

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

分析: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

解:

地球自转造成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北京在东八区,伦敦在中时区,纽约在西五区,东京在东九区,因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因此当北京为12时,伦敦应是4时,纽约应是11时,东京应是13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时区划分和区时差的内容.

 

8.下面关于时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时区的区时就是该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

B.中时区的中央经线为180°经线

C.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其中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早

D.自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日期要加上一天

考点:

世界的时区划分和区时差.

分析:

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上与经度180°相合.东12区比西12区日期要早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该线,日期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该线,日期加一天.

解答:

解:

世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经7°30'到东经7°30'(经度间隔为15°)为中地区,中时区的中央经线为0°经线,一个时区的区时就是该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由中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每隔1个时区就是相差1个小时,其中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上与经度180°相合,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时区的划分和日界线的内容.

 

9.如图中圆圈a、b、c分别代表赤道、回归线、极圈,图中箭头为从极地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当太阳直射在b线上时,山东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蝉鸣林更幽B.草色遥看近却无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D.农民正播种冬小麦

考点: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

解:

图中箭头为逆时针方向转动,应为北半球图,当太阳直射b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所以此时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山东省为夏季,有蝉鸣林更幽的现象.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概况,熟读图示理解解答.

 

10.如图所示为山东某地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夏至日正午时射入窗户的太阳光线,其中代表冬至日的光线是(  )

A.1B.2C.3D.没有

考点:

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

山东属于北半球中纬度,春分、秋分两天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解答:

解:

3代表的正午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应该是冬至正午太阳光线,故选:

C.

点评:

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期性变化,进而形成了四季更替.

 

11.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

A.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B.太阳热量在地表分布的状况

C.有无太阳直射或斜射D.有无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考点:

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

分析: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解答:

解: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地区五带的划分依据,牢记即可.

 

12.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城市中(  )

A.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始终比北京和上海大

B.上海的昼夜长短变化始终比北京和广州小

C.夏至日,上海的白昼最长

D.三城市中广州始终最早进入新的一天

考点:

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分析: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解答:

解: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66.5°的夹角,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

A、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始终比北京和上海大;叙述正确,广州被北回归线穿过,相比较北京和上海,正午的太阳高度都会大;故符合题意;

B、上海的昼夜长短变化始终比北京和广州小;叙述错误,上海的昼夜长短变化比北京小,比广州大,故不符合题意;

C、夏至日,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广东省此时白昼时间最长;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三城市中,上海的位置最偏东,是最早进入新的一天的城市;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此题考查地球公转的概况,结合示意图理解记忆.

 

13.读图判断B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

A.东南B.东北C.西北D.西南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解答:

解:

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知B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东南方向.

故选:

A.

点评:

该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之间的方向,属基础题.

 

14.有一幅破损的地图,标注比例尺的地方被撕掉了,有一位聪明的同学选择了两个城市量了一下图上距离是2.5厘米,又从网上查出两城市实际相距约1000千米,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大约是(  )

A.1:

400000B.1:

4000000C.1:

40000000D.2.5:

1000

考点: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分析: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比例尺=

.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

解: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比例尺=

.若两个城市的图上距离是2.5厘米,实际相距约1000千米(100000000厘米),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大约是

=

,即1:

40000000.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应用,掌握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是解题关键.

 

15.关于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体的走向是东南﹣西北走向

B.A、B两山顶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2千米

C.从C到B比从D到B容易

D.小河的源头海拔约是300米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

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就称之为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就可以看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

解答:

解:

A.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向定方向,山体的走向是东西走向.故不符合题意.

B.A、B之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根据比例尺得出A、B两山顶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4千米.故不符合题意.

C.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C处是陡崖,从C到B比从D到B困难.故不符合题意.

D.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小河的源头海拔约是300米.故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图中用箭头画出河流的流向.

 

16.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可能有小河发育的是(  )

A.

B.

C.

D.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

读图可得:

A是山脊,B是山谷,C是山顶,D是鞍部.

解答:

解: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可能有河流发育.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理解解答即可.

 

(2018秋•夏津县期中)家住湖南长沙的初中生笑笑暑假期间去杭州看望姑姑.下火午后,她顺利的找到了姑姑家.第二天,她游览了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西湖风景区.整个过程中,她共参考了四幅地图:

①中国地形图,②南方地区铁路分布图,③杭州市交通图,④杭州西湖导游图.根据以上内容完成17﹣18题:

17.对笑笑这次出行没有明显帮助的地图是(  )

A.①B.②C.③D.④

考点:

电子地图和影像地图.

分析: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

解答:

解:

地图的家族非常庞大,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不同的地图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由题干可知,家住湖南长沙的初中生笑笑暑假期间去杭州看望姑姑.下火午后,她顺利的找到了姑姑家.第二天,她游览了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西湖风景区.因此南方铁路分布图、杭州市交通图以及杭州西湖导游图,都对他的出行有帮助,中国地形图用处不大.根据题意.

故选:

A.

点评:

考查地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

 

18.如果图幅大小一致,上述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考点: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分析: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比例尺=

.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

解:

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①中国地形图,②南方地区铁路分布图,③杭州市交通图,④杭州西湖导游图所表示的范围大小不同,其中杭州西湖导游图表示的范围最小,所以选用的比例尺最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联系.

 

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序号①表示的大洋是(  )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考点:

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

全世界共有七个大洲,它们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形状呈S形,印度洋完全在东半球,北冰洋在北极点附近.

解答:

解:

读图可知,图中序号①表示的大洋是大西洋,位于美洲东部,是世界第二大洋,略呈“S”型.根据题意.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世界海陆分布图,读图解答即可.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②、⑥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B.③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C.④、⑤两洲之州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D.南极洲四周被大洋所环绕,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常住居民很少

考点:

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分析: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答:

解:

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大西洋,②为亚洲,③为非洲,④为北美洲,⑤为南美洲,⑥为欧洲,⑦为大洋洲;

亚欧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故A正确;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非洲位居第二位,故B错误;

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故C错误;

南极洲四周被大洋所环绕,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至今无常住居民,故D错误;依据题意.

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大洲的地理分布、特点及洲界线,熟记课本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二、综合题

21.读“世界部分地区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东西半球来看,该图大部分区域位于 西 半球:

从南、北半球来看,图示区域位于 北 半球.

(2)下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分别是:

甲 60°W,40°N ,丁 0°,50°N .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既位于中纬度地区,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丁 .

(4)甲地所在纬线的长度比乙地所在纬线的长度 短 (长或短),其原因是 甲比乙所处纬度高 .

(5)如果有人想在图中的极点建一座房子,那么这座房子的四周都朝 南 (方向).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

解:

读图分析可知:

(1)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该图大部分区域位于西半球:

从南、北半球来看,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2)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甲点的经纬度是60°W,40°N;丁点的经纬度是0°,50°N.

(3)30°~60°为中纬度地区,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由此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既位于中纬度地区,又位于东半球的是丁.

(4)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也就是说,纬度越高,纬线圈越小;由此可知,甲地所在纬线的长度比乙地所在纬线的长度短.

(5)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端,在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南方;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北方.因此,如果想在图中的极点建一座房子,那么这座房子的四周都朝南.

故答案为:

(1)西;北;

(2)60°W,40°N;0°,50°N;(3)丁;(4)短;甲比乙所处纬度高;(5)南.

点评: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2.读“我国中纬度地区某地某日太阳运动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显示该地区该日4:

30日出,19:

30日落,则该地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昼长夜短 .

(2)此日北极地区可能出现 极昼 (极昼或极夜)现象.

(3)如果该日是“二分二至”中的某一天,则该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回归线 ,此时地球运行至乙图中的 ② 处(填数码).此后太阳的直射点将向 南 方向移动.

(4)该日该地的太阳光照图不可能是下图中的 B 

(5)当地球运行到乙图中的②处时,我们学校旗杆影子的长度在一年中最 短 (长或短).在该季节,最适合进行的户外活动是 C .

A.滑冰B.马拉松长跑C.游泳D.春游.

考点: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形成.

解答:

解:

(1)该地区日出时间为4:

30,日落时间是为19:

30,昼长为15小时,此时是昼长夜短;

(2)此日该地的昼较长夜很短,太阳的直射点应该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内应有极昼现象;(3)根据图示,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的直射点会向南方向移动.(4)该地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该日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北回归线,该地不可能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现象,故不可能是下图中的B.(5)当地球运行到乙图中的②处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我们学校旗杆影子的长度在一年中最短.在该季节,最适合进行的户外活动是游泳,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

(1)昼长夜短;

(2)极昼;

(3)北回归线;②;南;

(4)B;

(5)短;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点解答.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山在乙山的 西南 方向.

(2)用直尺量算可知,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那么,两者的实地距离是 750 米.

(3)图上标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 海拔 高度,表示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甲山顶对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5 米.

(4)图中山坡E和山坡F的坡度相比.坡度陡的是 山坡F .

(5)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A 鞍部 ,B 山脊 .

考点:

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分析:

(1)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

解:

(1)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甲山在乙山的西南方向.

(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据图中的线段式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若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那么,两地的实地距离是500米×1.5=750米.

(3)在地图上,把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据此可知,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海拔高度.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甲山顶的海拔为273米,乙山顶的海拔为268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