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6239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40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docx

提升泵站人工湖生物滤池等施工组织设计

人工湿地工程

—**公园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公司

201*年**月**日

 

1总则………………………………………………………………………3

2术语………………………………………………………………………3

3基本规定……………………………………………………………………6

4施工组织总设………………………………………………………………8

4.1工程概况…………………………………………………………………8

4.2总体施工部署…………………………………………………………9

4.3施工总进度计划…………………………………………………………10

4.4总体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计划……………………………………10

4.5主要施工方法……………………………………………………………11

4.6施工总平面布置…………………………………………………………11

5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2

5.1工程概况………………………………………………………………12

5.2施工部署………………………………………………………………12

5.3施工进度计划……………………………………………………………13

5.4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1

5.5主要施工方案……………………………………………………………14

5.6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4

6施工方案……………………………………………………………………14

6.1工程概况………………………………………………………………14

6.2施工安排………………………………………………………………15

6.3施工进度计划……………………………………………………………15

6.4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15

6.5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15

7主要施工管理计划……………………………………………………16

7.1一般规定………………………………………………………………16

7.2进度管理计划……………………………………………………………16

7.3质量管理计划……………………………………………………………17

7.4安全管理计划……………………………………………………………18

7.5环境管理计划……………………………………………………………18

7.6成本管理计划……………………………………………………………19

7.7其他管理计划……………………………………………………………19

 

第1章编制依据

1、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GB50303-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

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操作规程(80)建工劳字第2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号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号

2、《人工湿地工程—花田公园配水井、生物过滤床、提升泵站设计图纸》***环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3、《“*公园项目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步勘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第2章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人工湿地工程——花田公园

建设地点:

自治县******m。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

8度

结构类型:

提升泵站地上部分为砖混结构,地下部分为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配水井及生物滤池为混凝土剪力墙。

建筑层数及高度:

提升泵站地上一层(配电间),建筑高度5.5米。

地下一层,其中污水泵房深度为8.54米,格栅间6.74米;配水井地下一层,深度3.8米;生物滤池地下一层,深度3.41米,局部深度4.9米。

建设规模:

建筑面积786.77平方米。

其中泵站301.69平方米,配水井20.7平方米,生物滤床4876.85平方米。

防水做法:

配电间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使用年限为15年。

采用两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地下室为混凝土结构主体自防水;

墙体做法:

泵站配电间围护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建设单位:

**公司

施工单位:

**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设计有限公司

本工程为***人工湿地工程-花田公园配套工程,我单位负责该项目土建及安装工程。

安装工程包括:

工艺,电气及自控。

工艺专业:

花田公园担负着河水预处理功能,群英干渠河水经提升泵站到配水井,然后分流到两个人工湖,汇聚到生物滤床进水井,经过生物滤床过滤后经出水井进入表流湿地。

电气及自控:

通过自控系统对进出水量的自动或手动控制,使该工艺能平稳运行。

施工条件:

本项目位于***村南,群英二分干渠南岸,**北约400m。

提升泵站距干渠为20米,干渠水流量较大,施工场地内有10KV高压线经过,对提升泵站及生物滤床有一定影响。

施工现场无市政水源及强电接驳点,需施工单位自行解决。

冬季采暖由空调提供,通信拟采用无线上网卡。

施工区域内场地开阔,基本平整,地表30cm为农田种植土,勘测期间实测水位埋深3.5米,提升泵站及配水井+0标高为19.30,生物滤床+0标高为19.00。

第3章施工部署

3.1工程目标

1、质量指标

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标准,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照ISO9002标准体系文件运行。

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精心组织施工,执行国家现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安全生产目标

安全达标,杜绝死亡事故发生,轻伤事故率控制在1‰以内。

3、文明施工目标

我司进场后将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置,对现场的施工道路进行硬化,对场内设置的办公区、生活区及材料堆放加工区进行绿化创建文明工地。

4、工期目标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我公司计划于2015年6月15日进场,2015年12月10日竣工,交付甲方使用。

本工程拟采用重点突破关健工序、平行作业法施工,泵站施工为本工程的关健工序,泵房首先进行土方开挖及降水、支护施工,然后进行泵房地下结构和地上结构的施工,最后进行屋面及装饰工程的施工。

设备、电气、管道的安装、防腐、调试在泵房土建工程工程中穿插进行。

在总平面布局上,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先进行管道施工然后进行场地平整。

配水井、生物滤床等单项工程采取平行作业法施工。

整体施工中合理进行流水施工,施工各阶段劳动力安排相对均衡,各班组分工明确,搭接紧密,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做到成本的最优化。

5、新技术、新工艺应用

工程中积极采用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新工艺,创建科技示范工程

成本管理目标:

优化设计,科学管理,降低造价,节约投资。

3.2工程特点

根据设计图纸及实际现场情况,本工程分项工程较多,如何有效的组织流水作业是施工中的一个难题;土方开挖及降水、支护的施工、设备安装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为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须编制周密的施工组织计划,合理安排施工流程,加强安全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施工措施,解决施工难点;预埋管件多,坐标、标高、平整度等要求严格,土建与安装配合要求紧密。

3.3项目组织机构

1、项目经理:

我公司将安排具有丰富类似工程(大厂片区场站及市政工程)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担任本工程项目经理,负责工程管理,并保证出勤率达90%以上。

2、项目领导班子:

我公司针对本工程特点和具体要求,拟派出有类似工程经验的项目管理班子负责本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领导班子由1名项目经理,1名技术总工,1名生产经理,3名技术员组成。

3.4施工总进度计划

本工程总工期为177天,计划于2015年6月15日进场,2015年9月15日竣工。

施工总进度计划见附件。

3.4.1原则

为保证工期按期完工,根据本工程特点编制科学合理施工的进度计划,采取分解进度总目标,分阶段组织施工。

以各施工阶段的进度的控制点为目标,合理安排劳力、资金、材料、机械设备的使用计划,保障供给。

以施工质量、安全为重点,严格管理,以总进度计划为依据,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圆满实现工程总进度计划。

3.4.2计划实施的保证措施

⑴、根据工程进度计划要求,合理划分施工阶段,并对各施工阶段进行分解,突出关键线路、突出控制节点。

在施工中针对各施工阶段的重点和有关条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安排好施工顺序,实现流水作业,作到连续均衡施工。

作好工力、施工机械、材料的综合平衡,确保施工期控制点的实现。

⑵、根据施工计划的要求,按施工总体部署,将施工总进度计划分解成月、周进度计划,使其更为明确、更为具体。

⑶、根据施工任务,按专业工种进行分解,确定完成日期,同专业、同工种的施任务由项目经理部统一调度,不同专业或不同工种之间的任务,在下达施工任务时要强调两工种之间的相互衔接和配合,确定交接日期。

加强施工作业层管理,强调计划的严肃性,确保各道工序按期完成,为实现总进度计划打下坚实基础。

⑷、加强日常施工管理,检查当天生产进度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搞好生产调配及协调工作,确保周、月计划完成。

3.4.3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保障

本项目部曾参加过多项重点工程建设,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管理人员由具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及助理工程师等职称的专业人员组成,为优质、高效完成本工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3.4.4施工工力保证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劳动力的配置按阶段配置。

根据不同阶段对工种人员的不同要求,进行分阶段配置,以满足关键线路控制的要求和进度计划分享目标的要求,同时优化劳动力配置(包括工人技术等级、体能素质、思想素质等方面)。

本工程的施工人员曾参与多项大型工程的施工,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与技术,能够解决施工中所遇到技术难题。

3.4.5工程材料保证

材料供应部门根据工程总进度计划编制《材料供应计划》,提前备好工程所需各种材料。

本工程需要主要材料:

商品混凝土、各种管道、砂石料、水泥等,我公司根据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管理程序向社会进行招标,中标单位需由本工程监理、业主审批合格,并取得监督站备案书之后方可进行材料供应。

招标过程中,我公司组织各部门对投标单位的资质、技术人员力量、设备、生产能力以及经营状况进行严格审查,确保中表单位由足够能力保证施工中的材料供应。

3.4.6施工机械保证

⑴、本工程利用我公司现有专业施工机械进场施工,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⑵、加强对工程机械的检修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无故障运转,提高施工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3.4.7具体施工措施

在工程施工中应用豪力海交项目管理软件,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行项目分解,将每一个阶段目标分解,责任落实到个人,排出工程施工日计划,并将工程施工日计划、周计划下发到所有施工班组,加强工程计划和成本管理。

3.4.8加强计划管理

⑴、强调在本工程各施工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当工程进度受到客观因素影响时,应加强计划的跟踪修订工作,随着计划的修订,保证资源的供应,以确保总工期的实现。

⑵、根据总体计划要求,相应的管理部门应做好资源检验和过程检验及不合格产品控制等项工作,以防止造成因返工而影响进度,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3.5资源配置计划

项目部根据施工进度计划优化配置人力、机械、材料、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并根据施工阶段要求,保证各生产要素及时性进退场,实现项目对施工资源的动态管理,特别是劳动力的动态管理。

本工程我们将实行管理层和劳务完全分离的管理体制,项目部对所担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负全部责任,项目部行使在公司内部劳务市场的用工选择权以及对劳务队伍的考核、奖罚、撤换权。

劳务队伍组织机构按照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原则,实行施工队队长负责制。

项目部在综合考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各分项工程进度计划,根据该计划编排出各生产要素进退场计划表。

对关键生产要素,项目部将配备业务熟悉的人员、装备性能良好的机械、采购质优价廉的材料等,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项目部将根据各分项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总体部署和协调。

3.5.1施工劳动力配备

施工人员是工程施工的直接操作者,也是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的直接保证者。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我公司将安排具有良好质量安全意识、技术素质好、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公司直属操作班组进场施工,施工人员进场前,统一经公司培训,考核上岗。

项目施工劳务按三类进行组织:

专业性强的技术工种类:

根据工程施工进度的要求,确保工程正常施工,主要包括机械维修、机械操作、现场电工、电焊工、气焊工等工种,这类工种人员均经过我公司培训中心定期培训考核后,持有相应上岗证上岗。

普通技术工种类:

这类工种有:

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泥工、管道工等,公司将派曾施工过类似工程的施工班组进场,根据工程施工需要,安排人员进场。

非技术性普通工种类:

这类工种是我公司长期施工的配合工人,具有较高的技术、质量、安全素质。

3.5.2机械设备配备

合理配备及使用先进的施工机具是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可靠保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并保证所有施工机具在各分项工程开工3天前全部到达现场,在施工中合理调用各类施工机具,进行流水作业。

3.5.3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制订材料供应计划,落实材料货源,使施工能按计划顺利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3.6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为保证施工运输材料车辆正常通行,确定施工安全,特别是行人安全,在施工过程积极参与与交警部门协调交通组织、管制问题,并采取以下保证措施。

3.6.1场内交通组织

本工程采用部分封闭施工,基坑周边搭设护栏。

场内施工便道用推土机平整,铺25cm厚碎石垫层,压路机压实。

3.6.2场外运输通道

本工程离公路较近,运输方便,可从公路至泵站拟建道路范围内、项目部修建一条6m宽15cm厚C30的临时混凝土路,减少雨季对施工作业影响。

第4章

 施工准备工作

4.1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施工准备工作是整个施工生产的前提,根据本工程的工程内容和实际情况公司工程部以及项目部共同制定施工的准备计划。

为工程顺利进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中主要包括的工作项目有:

实施性工程总施工组织计划编制(施工阶段)、施工组织机构建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就位、施工部分急需材料进场、施工劳动力进场与教育、单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及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砂浆及混凝土现场配合比设计、施工进度计划交底、施工质量安全交底等。

以上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又可具体分为施工技术准备、施工物质条件生产准备、施工现场准备等几个各部分。

4.2施工技术准备

对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必须细致、认真的进行,否则可能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施工技术准备的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划分。

⑴、在调查阶段,掌握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气候资料,以及工程施工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可能给工程施工造成较大影响的不利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相应措施将其影响降低至最小。

⑵、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图纸,对图纸进行自审,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和设计意图。

土建、安装各专业相互联系对照,发现问题,提前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协商,参加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综合会审。

⑶、编制施工图预算,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按规定套用施工定额,计算所需要材料的详细数量、人工数量、大型机械台班数,以便做进度计划和供应计划,更好地控制成本,减少消耗。

⑷、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本工程每一道工序开工前,均需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目的是通过技术交底使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对工程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和按合理的工序、工艺进行施工。

技术交底专业均采用三级制,即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专业工长→各班组长。

技术交底均有书面文字及图表,级级交底签字,工程技术负责人向专业工长进行交底要求细致、齐全、完善,并要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健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讲述交底,工长接受后,应反复详细地向作业班组进行交底,班组长在接受交底后,应组织工人进行认真讨论,全面理解施工意图,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4.3施工物质条件生产准备

施工工程中所需的材料、构配件、施工机械品种多、数量大,保证按计划供应,对整个施工过程举足轻重,直接影响工程工期、质量和成本。

4.3.1材料准备

⑴、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的工料分析,拟定工程施工材料供应计划。

并对水泥、钢材、模板、木方等各项建筑材料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项材料计划表,按计划分批进场。

⑵、对各种材料的入库,保管和出库制订完善的管理办法,同时加强防盗、防火的管理。

4.3.2构配件加工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的所提供的各种构配件,提前做好加工、翻样、预制、预埋件加工等工作,并编制相应的需求量计划表,按计划有条不紊实施,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4.3.3施工机械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提供的施工机械数量,拟订施工机械计划表,按计划组织相应施工机械进场就位。

4.3.4运输准备

项目部配备相应的运输车辆,便于小型配件、生活物资、小批量材料的运输、材料送检和业务联系等日常工作开展。

4.4施工现场准备

⑴、现场调查踏勘和环境调查:

从工程投标阶段开始,即着手进行现场调查,地申请并联系办理有关事宜;了解现场交通状况,向业主、监理提交现场交通导流组织方案及临时施工道路设置方案;了解现场地上地下障碍物情况,向业主、监理提交拆迁报告及地下障碍物的改移保护方案;调查联系渣土消纳场地及现场余土的外运消纳场地;与地方交通等部门取得联系,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环境。

上述工作在工程正式开工前陆续完成。

⑵、现场三通一平:

工程开工前,向业主及地方水电管理部门提交水电供应申请及水源引接手续。

争取在开工后五日内完成水电临时线路的铺设工作;社会交通道路的改移、临时施工的道路交通网络,在开工十日内全部完成。

⑶、临时设施搭建:

工程开工前完成现场临时占地的征地手续,现场围挡在开工前完成,施工队伍、办公生活区及钢木加工区,材料库及材料存放场等临时设施在开工前陆续建造,至开工后五日内全部完成。

⑷、施工队伍进场组织:

项目经理部在任务落实后三日内组建完毕并进场开展工作;施工队伍于开工前五日组织进场,同时进行进场教育及技术培训。

⑸、械设备进场组织:

前期施工的部分机械设备于开工前五日组织进场,同时进行维修、保养及调试等工作。

后续施工机械随施工进度需陆续组织进场。

新购设备事先走访厂家,落实货源并进行订货。

第五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

5.1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平面总体布置情况,见《施工总平面图》。

5.2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施工总平面布置由项目部总体布置,统一协调,项目部按公司企业标准统一搭建简易活动用房,施工场地由项目统一规划、安排、统一管理。

具体原则如下:

在满足建设单位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我公司标准,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布置施工现场。

⑴、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施工用地。

⑵、在满足施工需要和文明施工“双标化”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原有设施,减少临时设施的建设投资。

⑶、合理组织场内交通运输,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内二次搬运,避免各工种、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干扰。

⑷、满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尺寸场地的要求,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布置,生活区租用附近居民房。

⑸、符合施工现场给水排水规范要求和城市环境卫生的要求。

⑹、符合施工现场安全用电规范的要求。

⑺、在场地布置时,避免土建、安装、装饰单位的相互干扰,并且应满足建设单位的有关要求。

⑻、平面布置时充分考虑到室外工程的施工状况。

⑼、按施工进度分阶段调整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5.3施工总平面布置及临时用地

5.3.1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拟建在公园用地红线西侧北侧,占地约1000m2独立小院,周围用1.8米红砖墙封闭,生活区门口设置在生活区北侧。

5.3.2临时用房

临时设施主要为项目部办公用房和项目部管理人员值班、休息、办公室,采用砖砌民用房,石膏板吊顶,涂料墙面,地砖地面。

室内通风良好,卧具、用具摆放整齐,不得有蚊蝇、老鼠、蟑螂,室外设晾晒衣绳架,不得在室内晾衣服。

伙房用东侧砖砌房,石膏板吊顶。

宿舍、警卫室、试验室、材料库等采用5m×3m装配式彩钢轻质活动房,厕所采用砖砌,顶棚采用彩钢板搭设。

所有用房均配备消防器材。

5.3.3排水系统

因附近没有排水设施,在生产生活区内安排蓄水池和渗水井相结合的排水措施,做好雨季施工排水明沟,排至公路边沟。

不向农田和耕地排水。

5.3.4堆场及加工场

混凝土搅拌棚、砂石料堆场、砖堆场拟建在泵站西侧,钢筋加工场、材料堆场、木工棚建在拟建泵站南侧。

5.3.5临时通讯

为方便和业主、设计、监理单位进行施工业务联系,项目经理部配电话和电脑各一台,管理人员全部配备手机,依靠先进的通讯设施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当地有关部门建立灵敏的纵横向联系,便于施工的正常调度和指挥协调。

5.4施工现场平面管理

⑴、等施工现场周围围墙设立后,在门口设立明显的标志牌和禁令标志。

非施工人员在不经门卫认可的情况下不得入内。

⑵、加强工地综合治理,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

设专职门卫及纠察,建立门卫及纠察值班制度,严格管理。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应有明显标志,服装、安全帽的颜色及佩证上有区分各工种员工及管理人员。

加强同公安部门的联系,所有外来员工应有身份证、劳务证、务工证、暂住证。

⑶、在项目经理的授权下,以现场管理人员为主,组成总平面图管理小组。

加强材料、半成品、机械设备堆放,管线布置和场内运输等工作的协调与控制,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⑷、与建设单位签订《治安责任承包协议书》,并设专职人员,执行建设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管理规定。

⑸、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悬挂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姓名,开、竣工日期和监督电话。

⑹、施工现场设置五牌二图(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现场平面图、安全标志总平面图)。

⑺、施工现场推行硬地坪施工,场内道路确保畅通无阻,材料堆放整齐有序,高度不超过1.5米,整个施工现场做到无积水和坑洼。

现场落手清,有定期考核检查制度,做到工完场清,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及时处理。

⑻、建筑材料及周转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