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7346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docx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

成年人正常血压的范围

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40

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

临界高血压为:

收缩压140-149

,舒张压90-94

而理想血压定为:

收缩压小于120

,舒张压小于80

正常血压:

收缩压<130

,舒张压<85

国内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标准:

理想血压:

收缩压<120

,舒张压<80

正常高限:

收缩压130-139

,舒张压85-89

1级高血压:

收缩压140-159

,舒张压90-99

(亚组:

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49

,舒张压90-94

);

2级高血压:

收缩压160-179

,舒张压100-109

3级高血压:

收缩压≥180

,舒张压≥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

(亚组:

临界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149

),舒张压<90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

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

(18.6

),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

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

(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

(12kPa)。

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

(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

(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

(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

(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血压这个名词,人们并不感到陌生,但什么叫血压?

并不是人人都能正确、全面地回答出来。

我们都知道,水在水管里流动有压力叫水压;电在电线里通过有压力叫电压。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人的血管分为动脉和静脉两种,因此血压也有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之分。

静脉血压因为数值很低,用血压表是测不出来的,如果想测静脉血压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而且是有创伤性的。

因此,我们常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而且是用血压计在肱动脉上测得的数值来表示,以前一直用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近几年按照国际标准统一规定改用千帕(kPa)为单位表示。

毫米汞柱与千帕之间的换算方法为:

1千帕=7.5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帕=0.133千帕。

我们通常说的动脉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值。

收缩压是指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医生记录血压时,如果为16/10kPa(120/75mmHg),则16kPa或120mmHg表示收缩压,10kPa或75mmHg表示舒张压。

正常人的血压随年龄而有所变化,而且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又有一定的波动幅度。

因此,正常血压和不正常血压之间难以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只能从调查人群中取出一个相对的范围。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血压标准是:

成人收缩压应≤140mmHg(18.6kPa)

成人舒张压应≤90mmHg(12kPa)

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即为高血压。

血压数值在上述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两者之间,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称为临界高血压。

一般成年人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10.6/8kPa(80/60mmHg)者为低血压。

人体血压不但受到心脏射血功能、体循环阻力、血管壁张力、血管中血液容量、血液的组成成分等方面的影响,还要受人体神经、内分泌等调节系统的调节,因此血压的测量数值就一定会有波动。

出现上午测血压和下午测血压所得数值不一样,甚至一天测几次,每次数值都不一样的现象。

血压具有波动性,在运动、饱餐、生气、激动、做梦、性交、大便、吸烟时血压都可升高,而休息和安静时血压可偏低。

因此,在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超过正常值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仅一次血压升高者不能确诊为高血压,还需要随防观察。

此外,因为收缩压高低主要取决于心脏收缩力的大小和心搏出量的多少及大动脉的弹力,而舒张压高低主要取决于外周血管阻力及动脉壁的弹性,所以,就血压增高来说,舒张压增高比收缩压增高意义大,收缩压又有随年龄增长而可变的正常值(40岁之内者小于140mmHg,50岁之内小于150mmHg,60岁之内不超过160mmHg者均认为是正常范围),而舒张压一般不超过90mmHg,因此有些著作中规定舒张压只要超过12kPa(90mmHg)即视为血压增高。

 

血压是怎样形成的?

正常血压值是多少?

高血压的标准规定是怎样的?

血压形成的机理很复杂,简单他说,血压是指人体动脉血管中的血液在流动时与血管壁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力。

正因为这种血压是在动脉血管上测量出来的,所以又叫动脉压。

正常血压值是在140/90毫米汞柱(mmHg)以下者。

血压超160/95毫米汞柱以上者,才确诊为高血压。

人体的血压值常随人的饮食.起居.体位.动作情绪等因素的变化而有一定的波动。

例如,在谈话时,人的血压至少可以上升10%,而在饱食或饥饿.静卧或运动.安静或情绪波动时,其血压值相差很大。

因此一般情况下,只测一两次血压值是不足为凭的。

血压时有波动的现象也是不足为怪的。

所以,我们所讲的正常人的血压和高血压,是根据人体的生理及病理现象并通过对人群血压的普查结果,人为地划分的。

正因如此,各国所规定的正常人的血压值以及高血压的标准规定,是不尽相同的。

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的规定:

凡是血压超过160/95毫米汞柱者,即确定为高血压;而将血压在140--159/90--94毫米汞柱者视为“临界高血压”。

根据我们国家对高血压的普查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便于国际交流,以及临床上约有80%左右的“临界高血压”可不采取特殊的方法治疗而有可能逐渐自行恢复正常的情况,1979年4月郑州全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汇报讨论会指出:

今后我们国家成年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采用国际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以利于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高血压病的发生并不是一朝一夕所成的,它的发生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

也就是说,包括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

其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城乡:

因城乡之间的生活环境、工作性质等不同,城市中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乡村。

2职业:

大量的调查资料说明,从事脑力劳动较紧张的职业,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高,从事体力劳动的职业的发病率较低。

3年龄:

据研究,40岁以上者的患病率较15--39岁者高大约3.4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

因此高血压病对于老年人的健康威胁最大。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幼年时的血压偏高者,则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血压上升亦较高、较快;幼年时血压偏低者,则血压上升较慢,有的甚至降低。

所以,我们说,要根本上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当从幼年时期加以注意。

4性别:

研究资料表明:

高血压病的患病率,男性远远高于女性;同时,如果两性的血压值水平相同,男性的病情严重程度要比女性高,发展速度以及恶化程度也较女性快而且严重,男性高血压病的预后也较女性差。

5体重:

在高血压患者之中,形体肥胖.体重超重者多见,而形体虽瘦,但患高血压病之后,也容易发胖。

6吸烟:

根据临床观察,吸烟与不吸烟的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有显著的差别。

一般他说,吸烟者发生恶性高血压病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4倍;而且如果高血压病患者再吸烟,就会使高血压病演变为恶性高血压的机会大大地增加。

因此,戒烟对于预防高血压病以及治疗均是十分重要的。

7食盐:

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地说,盐的摄入量越多者,高血压病的患病率越高;相反,食盐的摄入量如果不超过人体生理需要量时,则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一般均较低。

8遗传:

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有家族遗传史,而且血压有家族性偏高或偏低的趋势。

更有说服意义的是:

不同的民族的高血压病患病率也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别,说明高血压病的发生与遗传的关系非常密切。

另外,严重的噪音.过于剧烈的劳动以及习惯性便秘,均是导致高血压病的原因。

☆高血压病有什么特点?

有哪些症状?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可因人、因病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有些早期的高血压病患者,可能没有什么自觉症状,仅是在偶然的体格检查的过程中被发现;也有的患者,在本病早期就可以表现有许多明显的自觉症状。

据临床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自觉症状及内脏的病理改变)的轻重.多少.缓急,一般与血压值的高低不完全成正比,个体的差异性很大。

高血压病的一般特点是:

血压的升高.内脏的病理改变及自觉症状。

这三者之间,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①血压高:

血压升高(收缩压等于或高于160毫米汞柱,舒张压等于或高于95毫米汞柱)是高血压病存在的必要条件。

在高血压病的早期,血压升高是最早出现和最主要的诊断依据。

在一般情况下,血压的升高往往与人的年龄增长.内脏功能的损害程度及自觉症状的表现加剧而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将血压升高作为诊断高血压病的首要依据,是确定不移的。

②内脏的病理改变:

血压的持续升高,一般最早表现为全身小动脉痉挛.硬化.这种病理改变,可以通过观察眼底的改变得到证实。

在血压持续升高多年后,就会出现心、脑、肾等主要脏器的改变、损害。

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心脏病,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

当高血压心脏病发展到中晚期,可伴发冠状动脉硬化,发生冠心病;或在心脏扩大、劳损.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又可以导致心力衰竭。

另外,由于高血压病引起脑血管损害的病理改变是非常多见的,如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中风”。

还有,由于高血压病引起肾脏功能损害,从而出现多尿.夜尿.蛋白尿.管型尿.尿比重降低等,严重者可以出现肾功能衰竭。

对于这些由于高血压病引起的内脏损害的病变必须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的检查.诊断和治疗。

③自觉症状:

在血压持续升高和小动脉痉挛、硬化,心.脑.肾等脏器损害的同时,人体对这些病理变化会出现一系列反应,即自觉症状。

一般高血压病的常见自觉症状有:

头晕.目眩.头痛.心悸.失眠、乏力等。

从临床上看,有不少病人如果不进行必要的检查时,往往会把高血压病误诊为神经官能症,从而失去了早期诊断.治疗的机会。

所以,如果出现了自觉症状,就必须到医院进行检查,有血压升高.内脏损害时,就可以确诊为高血压病了。

高血压病人应该定期复查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使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高血压病人在康复方面应注意什么?

高血压病人,首先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并且坚持按时定量服用,以保持血压的稳定。

高血压病人维持稳定的血压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前提条件。

那么,高血压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呢?

①节七情,戒刺激。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七种常见的外在表现,是人所共有的。

七情有节,不但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于治疗高血压病以及预防血压变化均有积极意义。

如果七情太过,就成为致病因素,不但有害于身心健康,而且会使原有疾病复发或加重。

为了能够做到七情有节,不使其太过,我们必须做到:

要胸怀坦白,不可心胸狭窄;要目光远大,不可鼠目寸光;要有事业心,不可朝三暮四;要宽宏大量,不可嫉妒别人,在小事上不可斤斤计较;要相信同志,不要疑心太重;有分歧,要理让.冷静.耐心,不可急躁,更不可恶语伤人,避免不必要的争吵。

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能够排除紧张因素,代之以轻松愉快,就会使你身心健康,有利于高血压病的康复。

②劳逸适宜。

高血压病人以中老年人为主,而老年人发病率尤其高。

因此高血压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必须注意劳逸适度,不可过度劳累或过于安逸。

首先要做到起居有常,所谓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要有规律,以利于消除疲劳和紧张因素,使之得到充足的睡眠和避免血压的突然升高。

同时洗澡时间不宜太长,室温和水温不宜过高,因为这些条件均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另外大便时用力要缓,站起时不要过急,要养成定时排大便的良好习惯,亦不要强忍二便;节房事,在高血压病人康复过程中这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在同房时血压骤升而致中风或瘁死者不在少数)因此,工作.学习.活动等,对于高血压病人亦要适度。

③调节饮食。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

饮食有节、务勿过量。

饮食宜淡食少咸.素食少荤.节酒饮茶。

总之,在康复过程中,高血压病人当稳定情绪.劳逸适宜.调节饮食,如果能够做到以上三点,对高血压病的康复是十分有利的。

高血压防治知识要点

平常貌似“健康”而突然死亡者,多数是心脏病或脑出血引起的猝死;猝死往往与血压骤然升高或严重心律失常有关。

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美国弗明翰心脏研究提出,在55岁血压正常的人群中,有90%的人以后可能会发展为高血压,在美国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

我国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达50%左右。

若不加强防治,高血压将危害每一个人的健康。

高血压的知识

1、加强宣传教育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措施。

每个人都有权懂得防治高血压的基本知识,人人都应该把懂得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告诉其他人。

2、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抓起。

青少年应作传播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使者。

3、动员您身边的每一个人,普及高血压健康知识,提高保健意识。

宣传防治高血压知识,是每个家庭、学校、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4、早期发现高血压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定期测量血压,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一次测量血压正常者并不代替以后血压正常,因此应定期测量血压。

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习惯高盐饮食以及缺乏体力活动者是高血压的易患人群,更应定期测量血压。

5、健康成人的正常血压水平应该小于120/80毫米汞柱,如果发现血压水平超过140/90毫米汞柱,应到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

非同日三次收缩压水平均大于140和/或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者,确诊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常并发中风(脑卒中),脑出血的80%由高血压引起,脑梗死的发生多与血压升高有关。

*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并发冠心病,血压升高常诱发心绞痛。

*高血压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的“元凶”。

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0-40万人,现存活心肌梗死患者累积200万人。

*高血压常并发肾功能不全,导致尿毒症,最终需要肾移植而支付巨额医疗费。

*高血压常并发眼底病变,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至少增加6倍。

美国资料显示,高血压是91%心力衰竭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

心力衰竭常导致患者丧失工作能力。

*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并存,二者并存时危害更大,成倍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危险。

*高血压常与血脂异常并存,二者并存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引发冠心病或脑梗死。

高血压的预防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1、减肥:

要保持正常体重。

判断体重正常的标准为体重指数(BMI),当BMI(Kg/m2)<18.5时,为体重过低,应加强营养和热量的摄入;BMI18.5-23.9为正常体重;BMI24.3-27.9为超重,BMI>28为肥胖。

当超重肥胖时,需控制热量的摄入,平衡膳食,加强锻炼,使体重指数控制在20-24。

2、膳食限制盐:

研究证实,食盐摄入量与血压明显呈正相关。

正常人24小时的排盐量为3-5克,那么在食物中每日补充5克盐酒可以满足人体正常需要。

所以WHO推荐每人每日吃盐以5克为宜,不要超过6克。

而我国吃盐普遍超过这标准,特别是此方每日在12克以上,有的高达20-30克,故此方的高血压患病率比南方高。

同时食盐摄入越多,尿中排出的钙也越多,为了你的健康应逐步改变传统的吃盐习惯。

3、合理膳食

⑴食物多样化,平衡膳食(收支平衡)。

超重胖人,要多活动一点,少吃一点,使BMI逐步达到正常水平。

其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10%,蛋白质占15%,碳水化和物占50-60%。

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食。

⑵一般成年人每日肉类为50-100克,新鲜蔬菜400-500克,水果100克,鱼虾50克,奶类250克,蛋类每周3-5个,每日食钠25克,少吃糖和甜食。

患者总的能量摄入依体重指数、活动强度、病情而定,其每日的主粮一般为300-400克。

⑶蛋白质可多选用豆制、奶制品、鱼虾等。

若合并肾功能不全应限制植物蛋白摄入,可选用鱼、鸡、牛肉、牛奶、猪瘦肉等优质动物蛋白。

⑷减少脂肪,限制胆固醇摄入:

多食植物油,限制动物脂肪,以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1:

1:

1为佳。

⑸限制葡萄糖和蔗糖(白、红、果糖等)的摄入。

主粮多样化,粗细粮搭配,如吸收较慢的多糖(玉米、荞麦、燕麦、红薯等)。

⑹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

如南瓜、糙米、玉米面、魔芋、燕麦麸等。

⑺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

对糖尿病患者要限制使用广柑、苹果、香蕉等含糖高的水平。

⑻多吃保护血管和有利于降压、降脂的食物:

如芹菜、胡萝卜、番茄、黄瓜、木耳、海带、山楂、番茄、大蒜、洋葱、绿豆等。

⑼禁食咸食、腌制品、皮蛋、辛辣刺激食品。

4、适当的体力活动

运动与药物结合,对高血压患者起到降压、稳定血压、改善心肺功能,减少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等作用。

对轻中度高血压和病情较稳定的糖尿病患者要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

可选用自己喜爱并能接受的步行、慢跑、踏车、平板运动、太极拳、气功、放松舞或体操等,每次20分钟-30分钟每周至少5次。

运动方式、强度、时间以自己的体能、年龄、病情而定。

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微汗为主,不要大汗淋漓,心慌气急,能使自己体重指数保持在20-24之间,心率以“年龄+心率=170”为宜。

对未能控制的重度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病、心律失常、肾病、视网膜病等重病患者,需暂缓运动,待病情缓解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恢复适量运动。

5、保持心态平衡:

广交朋友,顺其自然,知足为乐,思想开朗,心情愉快,没有紧张,就没高血压,有良好的心态,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疾病的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均有好处。

6、戒烟限酒:

吸烟百害无益,有人说喝点酒可舒张血管,可以活血,其实WHO并不主张通过喝酒来舒张血管,而提出适量喝点红葡萄酒对人体有益,不管什么酒,每日饮酒精含量不能超过25克。

若50%高度白酒,每天不超过一两。

高血压患者注意事项

*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测量血压。

*拥挤、噪音、气温骤降、寒冷、遭受灾害等恶劣环境,可使血压升高;舒适安静的环境有利于血压控制。

*剧烈运动、危险作业、工作过度繁忙、紧张劳累、性活动过度等均可使血压升高;适度活动、劳逸结合有利于血压调节。

*情绪激动、脾气暴躁、恼怒、嫉妒、生气、精神压力过大等均可使血压骤然升高;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坦然处世,心胸宽广有利于血压稳定。

*治疗不规则,用药不按时或忘记服药是造成血压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

*血压骤然升高常导致急性心脏病和中风发作,故保持血压稳定十分重要。

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

*高血压病人要定期到诊所或医院测量血压,早晨服药前的血压可反映24小时平稳血压水平。

*病人在家中自测血压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及其变化情况,对医生诊治很有帮助。

*高血压患者和具有高血压危险因素者,均应积极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并协同增加降压药物的疗效。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不吸烟;坚持适量体力活动;合理膳食,适当限制钠盐及脂肪摄入,增加蔬菜与水果摄入;节制饮酒;保持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心理平衡。

*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疗法与药物疗法。

*高血压的基本化验检查是需要的;要做出全面评估及危险分层。

高血压的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首先要分清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大多数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治愈的。

*高血压治疗决策,不仅看血压水平,而且要根据危险因素、心脑血管损害、临床并存疾病等综合评估,根据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

*根据危险度分层属高危的病人和血压中重度升高者,应尽早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性治疗。

*根据危险度分层属低危的病人和血压轻度升高者,开始可考虑先进行生活方式改善性治疗,观察数月以后在必要时加药物治疗。

*非药物疗法主要为“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

而某些降压器具及游医“偏方”,因没有科学研究证据,故疗效不可靠。

*降压治疗的血压控制目标是:

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小于140/90毫米汞柱;老年患者收缩压小于150毫米汞柱;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高危患者小于130/80毫米汞柱。

*降压治疗的其他目标:

保护心脑血管;改善生活质量;最高目标为避免或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危险、延长寿命。

*降压治疗达标的同时,还应使血脂、血糖、体重、血凝状态等指标也达到理想水平。

*合理选择、长期坚持、规律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是持续平稳有效降压的基本保证。

*高血压是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需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

*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合理选择降压药。

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维持降压时间长、服用方便、价格合理是理想的降压药。

*高血压患者应按医嘱有规律地用药,长期有效平稳降压,有利于血管的保护。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门诊复查,建议城市患者每月一次,农村患者每3月至少一次;全面评估后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主要有: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或者以上有关常用药物组成的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两种或多种降压药联合应用,才能达到降压目标。

以上常用降压药或低剂量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治疗或维持治疗的药物。

*医患长期配合、坚持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未推荐的或尚无肯定疗效的降压药物和器具,不要轻信不正当的广告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