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9786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

《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doc

2007年安全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

一、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有北区、中区和南区等三个生产厂区,北区有库房等,在南区通过氧化反应生产脂溶性剧毒危险化学品A,中区为办公区。

为扩大生产,计划在北区新建工程项目。

2007年7月2日,北区库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作业人员9人死亡、5人受伤。

事故损失包括:

医药费12万元,丧葬费5万元,抚恤赔偿金180万元,罚款45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3万元,现场抢险费200万元,停工损失80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7题,每题2分,其中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该企业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进行的安全评价为( c )。

  A.安全预评价

  B.安全验收评价

  C.安全现状评价

  D.安全技术评价

  E.安全管理评价

  2.按照上述事故损失明细,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c )。

  A.197万元

  B.397万元

  C.442万元

  D.1197万元

  E.1200万元

3.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 a )的责任。

  A.该单位主要负责人

  B.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

  C.该单位安全技术人员

  D.政府安全监管部门

  E.该单位主管部门

  4.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该企业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该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包括( ABD )。

  A.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C.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D.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企业技术负责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5.根据产品A的性质,下列关于产品A的危害和监管的说法,正确的有( CDE )。

  A.产品A可以经皮肤吸收引起接触人员中毒

  B.因产品A为脂溶性的,所以进入人体消化道不能被吸收

  C.生产产品A的反应过程失控,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D.产品A必须存储在经安监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危险化学品仓库中

  E.运输产品A时,应指派专人押运,押运人员不得少于2人

  6.为了防止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BC )。

  A.安装安全监控系统

  B.进行危险源辨识

  C.开展风险评价

  D.准备充足的医疗救护设备

  E.疏散企业周围的居民

  7.此次事故发生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应逐级上报事故情况。

报告事故应包括的内容有( ABD )。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B.事故发生时间

  C.事故所有责任人

  D.估计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E.估计的事故间接经济损失

  二、2007年7月15日,某亚麻厂正在生产的梳麻车间、前纺车间和准备车间的联合厂房突然发生亚麻粉尘爆炸起火。

一瞬间,停电停水,当班的477名职工大部分被围困在火海之中。

经及时抢救,多数职工脱离了危险区。

  该厂的除尘系统采用布袋除尘,金属管道输送亚麻粉尘。

事故导致整个除尘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部分厂房倒塌,地沟盖板和原麻地下库被炸开,车间内的大部分机器和电气设备损坏,企业停产。

事故造成死亡35人、重伤5人、轻伤12人,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8题,每题2分,其中1~4题为单选题,5~8题为多选题):

  1.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该起事故属于( A )。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E.轻微事故

2.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该起事故类别属于( C )。

  A.瓦斯爆炸

  B.火药爆炸

  C.其他爆炸

  D.容器爆炸

  E.锅炉爆炸

  3.该起事故中爆炸起火的粉尘属于( B )。

  A.无机粉尘

  B.有机粉尘

  C.金属粉尘

  D.混合粉尘

  E.复合粉尘

  4.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因该起事故对企业的罚款额度为( D )。

  A.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B.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C.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

  D.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E.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5.该起爆炸事故的起始原因可能有( ABD )。

  A.粉尘浓度超标

  B.布袋除尘器产生静电

  C.厂房内作业人员和设备太多

  D.金属管道输送粉尘过程中产生火花

  E.车间连体面积过大

  6.预防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ABCE )。

  A.降低粉尘浓度

  B.穿防静电工作服

  C.生产装置接地

  D.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E.采用防爆厂房

  7.下列关于亚麻粉尘的爆炸危害和后果的说法,正确的有( ABCE )。

  A.粉尘浓度越大,爆炸威力越大

  B.粉尘分散度越小,爆炸威力越大

  C.爆炸能量与粉尘活性有关

  D.爆炸能量与粉尘粒度无关

  E.爆炸产生的后果与厂房结构有关

  8.该起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ABDE )。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

  B.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C.恢复生产的要求 

  D.事故责任的认定,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及事故防范措施

  E.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三、某火力发电厂有6台额定压力13.72MPa、额定蒸发量670t/h的电站锅炉。

为保证锅炉启动和稳定燃烧,建有2个500m3的轻柴油储罐。

为发电机冷却,建有制氢站。

制氢站装有1套制氢设备和4个氢罐,氢罐的工作压力3.2MPa、体积13.9m3。

锅炉燃用煤粉由磨煤机加工后,经输粉管道直接进入炉膛。

因生产需要,该厂决定对磨煤输粉系统进行改造。

改造工程包括:

拆除部分距离地面6m高的破损输粉管道,更换新管道。

在施工中,部分拆除和安装工作在脚手架上进行,使用额定起重量为5t的电动葫芦。

拆除旧管道时,使用乙炔进行气割。

新管道焊接前,使用角磨机进行抛光。

拆除的旧管道和其他旧设备使用叉车运走。

施工现场周围有正在使用的动力电缆和高温管道,还有部分未清除的煤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三、答案及评分标准(共22分,第1题4分,第2题4分,第3题7分,第4题7分。

1.该施工现场有哪些特种设备?

哪些作业属于特种作业?

(1)特种设备:

电动葫芦(1分)、氧气瓶(罐)(1分)、乙炔气瓶(罐)(1分)、锅炉

(2)特种作业:

焊接(气焊、电焊)(1分)、切割(气割)(1分)、起重(1分)、登高架设(1分)、厂内机动车(叉车)驾驶(1分)、锅炉(司炉)

  2.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指出该企业应申报的重大危险源。

(1)锅炉;(2分)

(2)制氢站或氢罐;(2分)(3)轻柴油(柴油)罐。

(2分)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规定,说明该施工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发发因素。

(1)物体打击:

高空落物;(1分)

  

(2)车辆伤害:

叉车;(1分)

  (3)起重伤害:

电动葫芦、倒链;(1分)

  (4)触电:

电焊、角磨机、运行中的电缆;(1分)

  (5)灼烫:

高温管道、电焊、气割;(1分)

  (6)火灾:

焊渣、煤粉及其他可燃物;(1分)

  (7)高空坠落:

高空作业;(1分)

  (8)容器爆炸:

氧气瓶(罐)、乙炔气瓶(罐);(1分)

  (9)机械伤害:

角磨机;(1分)

  (10)锅炉爆炸:

锅炉;(1分)

  (11)其他爆炸:

煤粉。

(1分)

4.简述该施工现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1)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1分)

  

(2)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或安全带或安全帽或防护网或安全手套;(1分)

  (3)照明良好;(1分)

  (4)清理煤粉或清理现场或专设通道;(1分)

  (5)设置标志;(1分)

  (6)电动工具使用前检查或配备漏电保安器;(1分)

  (7)进行检查;(1分)

  (8)隔离措施;(1分)

  (9)起重作业设专人指挥:

(1分)

  (10)防火措施;(1分)

  (11)保护措施;(1分)

  (12)责任制;(1分)

  (13)管理制度;(1分)

  (14)培训;(1分)

  (15)应急预案。

(1分)

  四、某化工厂位于8市北郊,西距厂生活区约500m,厂区东面为山坡地,北邻一村,西邻排洪沟,南面为农田。

其主要产品为羧基丁苯胶乳。

生产工艺流程为:

从原料罐区来的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分别通过管道进入聚合釜,生产原料及添加剂在皂液槽内配置好后加入聚合釜;投料结束后,将胶乳从聚合釜转移到后反应釜:

反应结束后,胶乳进入气提塔,然后再进入改性槽,经调和后崩泵打入成品储罐。

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有毒、易燃易爆物质。

  为避免重大事故发生,该厂决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厂长将该任务指派给安全科,安全科成立了以科长为组长,科员甲、乙、丙、丁为成员的五人厂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

  编制小组找来了一个相同类型企业C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人员将企业C应急救援预案中的企业名称、企业介绍、科室名称、人员名称及有关联系方式全部按本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更换,按期向厂长提交了应急救援预案初稿。

此后,编制小组根据厂长的审阅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了应急救援预案的最终版本,经厂长批准签字后下发至全厂有关部门。

   四、答案及评分标准(共22分,第1题4分,第2题4分,第3题8分,第4题6分。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指出该厂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中存在的不足。

(1)预案编制小组组成不合理;(1分)

  

(2)预案未作危险分析;(1分)

  (3)预案未评审;(1分)

  (4)预案未组织宣传(教育、培训);(1分)

  (5)未作应急能力评估(应急分析)。

(1分)

2.该厂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1)桌面演练;(2分)

  

(2)功能演练;(2分)

  (3)综合演练。

(2分)

3.该厂应针对哪些重大事故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1)火灾;(2分)

  

(2)爆炸;(2分)

  (3)中毒;(2分)

  (4)环境污染;(2分)

  (5)泄漏;(2分)

  (6)洪水;(2分)

  (7)滑坡(2分)

  4.简要说明该厂在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时,危险分析应提供的结果。

(1)重大危险源;(2分)

  

(2)危险分布情况;(2分)

  (3)重大事故类别及产生的后果;(2分)

  (4)周边地理地质信息;(1分)

  (5)功能布局;(1分)

  (6)特定时段情况(节假日情况);(1分)

  (7)影响应急救援的因素;(1分)

  (8)周边人文信息;(1分)

  (9)气象信息。

(1分)

  五、某啤酒厂灌装车间,有传送带、洗瓶机、烘干机、灌皱机、装箱机、封箱机等设备。

为减轻职业危害的影响,企业为职工配备了防水胶靴、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

2007年7月8日,维修工甲对洗瓶机进行维修时,将洗瓶机长轴上的一颗内六角螺栓丢失,为了图省事,甲用8号铅丝插入孔中,缠绕固定。

  7月22日,新到岗的洗瓶机操作女工乙在没有接受岗前安全培训的情况下就开始操作。

乙没有扣好工作服纽扣,致使工作服内的棉衣角翘出,被随长轴旋转的8号铅丝卷绕在长轴上,情急之下乙用双手推长轴,致使乙整个人都随着旋转的长轴而倒立。

由于乙未按规定配戴工作帽,所以倒立时头发自然下垂,被旋转的长轴紧紧缠绕,导致乙头部严重受伤而当场死亡。

  事故处理完毕后,企业领导决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升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指出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1)乙没有系上纽扣;(2分)

  

(2)乙未戴工作帽;(2分)

  (3)甲用铅丝替代螺栓;(2分)

  (4)甲未按操作规程作业。

(2分)

  间接原因:

  

(1)乙未经培训上岗;(2分)

  

(2)检查不到位;(2分)

  (3)没有实行验收制度。

(2分)

  2.列出该起事故调查组的人员组成。

事故调查组由属地的下列县级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

(1分)

  

(1)人民政府;(1分)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1分)

  (3)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1分)

  (4)监察机关;(1分)

  (5)公安机关;(1分)

  (6)工会;(1分)

  (7)人民检察院;(1分)

  (8)有关专家(技术人员)。

(1分)

3.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哪些内容?

事故调查组由属地的下列县级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

(1分) 

(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1分)和目标(1分);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关键岗位(1分)与职责(1分);

  (3)职业健康安全风险(1分)及其预防(1分)和控制措施(1分);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方案(1分)、程序(1分)、作业指导书(1分)和其他内部文件(1分)。

   4.结合本起事故,分析在此类人机系统作业场所中,常见的机械伤害有哪些形式。

(1)卷入;(1分)

  

(2)挤压;(1分)

  (3)碰撞;(1分)

  (4)撞击;(1分)

  (5)打击;(1分)

  (6)接触伤害;(1分)

  (7)刺伤;(1分)

  (8)烫伤;(1分)

  (9)触电。

(1分)

2006年安全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一、某民营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为日光油漆。

其生产车间和库房中的主要原料和辅料有甲苯、二甲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等。

生产车间与库房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二者间距为10m.原料和产品用机动车运输。

另有冬季取暖的燃煤锅炉一台,锅炉房邻近库房一侧,与库房间距为4m,其耐火等级为三级。

企业原有从业人员11人,今年初招聘从业人员甲,先有从业人员12人。

企业未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技术员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该企业应当对其生产、储存装置每(C)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E.四年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87),该企业燃煤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为(D)。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E.戊类

  3.该企业新招聘从业人员甲应该接受的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E)。

  A.16学时  B.24学时  C.32学时  D.48学时  E.72学时

  4.该企业库房可能发生的事故有(ABCE)

  A.甲苯火灾  B.甲苯爆炸  C.甲苯中毒  D.甲苯窒息  E.二甲苯中毒

  5.根据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D)

  A.该企业从业人员人数小于300人,所以可不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该企业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C.该企业已满足了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条件

  D.该企业的生产车间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E.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应由县级人民政府颁发

  6.如果该企业的甲苯储罐发生火灾,可用予灭火的灭火器包括(BCDE)。

  A.水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二氧化碳灭火器

  E.卤代烷灭火器

  7.该企业不符合法律法规的现象有(CDE)

  A.生产车间耐火等级为二级

  B.库房耐火等级为二级

  C.锅炉房与库房间距为14米

  D.锅炉房耐火等级为三级

  E.仅设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某建筑企业,企业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没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

该企业在其注册地的某项施工过程中,甲班队长在指挥组装塔附电没有严格梭规定把塔吊吊臂的防滑板装入燕尾槽中并用螺栓固定,而是用E瞧烬将防滑板点焊健。

某日甲班作业过程中发生吊臂防滑板开焊、吊臂折断脱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l人重伤。

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

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停产损失l5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小题2分,l~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请将正确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写到题干上的括弩内):

  1.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为(C)。

  A.企业经理

  B.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

  C.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甲班作业人员

  D.甲班队长

  E.甲班队员

  2.根据上述情况描述,此次事故的宜接经济损失为(D)。

  A.45万元

  B.105万元

  C.133万元

  D.333万元

  E.483万元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该怒事故的类别应为(C)。

  A.物体打击  B.机械伤害  C.起重伤害  D.车辆伤密  E.其它伤害

  4.根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BCE)。

  A.该企业所在行政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该企业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B.该项工程应取得施工许可证

  C.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实施罚款的处罚

  D.建筑企业应当为本企业所有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E.甲班队长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5.此次事故发生后,组成事故调查组的部门和单位应包括(AC)。

  A.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工程监理单位

  C.地市级公安部门

  D.县级环保部门

  E.县级工会

  6.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AD)。

  A.私自改装、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B.塔吊司机作业时未加注意

  C.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D.塔吊吊臂防滑板开焊

  E.安全生产资任制不健全

  7.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该企业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D)。

  A.塔吊设计文件应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方可用于制造

  B.该企业塔帑安装后应经检测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验方可使用

  C.该企业应制定塔吊的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D.此次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

  E.该企业在申清办理有关特种设备行政审批事项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在40日内办理完成

  8.针对此次事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DE)。

  A.按照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调查分级原则,此次事故属于一般死亡事故

  B.按照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调查分级原则,此次事故属于重大事故

  C.在向受伤未愈的相关人员调查取证时,交谈取证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D.此次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该企业的基本情况

  E.此次事故是一越资任事故

  三、某县一化工厂有生产科、技术料、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

2006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生泄漏,3名员工中毒。

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

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在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生产副厂长说:

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后,通知撤离,但因撤离方向错误,导致括甲在内的现场3名员工中毒;员工甲说:

发现泄漏后没多想,也没戴防护面具就进行处理,再说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员工乙说:

当时我是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的,可能是慌乱中跑的方向不对,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该往哪跑、如何防护,现在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科长说:

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厂下达给安全科的任务,由安全科员工组成编制组,预案经我审查后,由生产副厂长签发。

事故调查人员调查确认厂长、生产副厂长、员工甲、员工乙和安全科长所说情况基本属实,并发现预案签发人为已调离该厂的原生产副厂长,签发日期为2005年7月8日,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

(1)员工应急教育、培训不足;

  

(2)预案应急演习不足;

  (3)应急救援器材不足;

  (4)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

(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

2.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1)不应只由安全科员工组成预案编制组。

  建议:

预案编制组由下列部门及其相关人员组成:

生产科、技术科、安全科和工会

  

(2)预案不应只由安全科长一人审查。

  建议:

组织与应急有关的各部门对预案进行评审,也可邀请专家评审

  (3)预案不应由副厂长签发。

  建议:

预案由厂长签发。

  (4)发布后预案宣传不够,员工不了解。

  建议:

向员工进行宣传并进行必要的演习。

  (5)预案没有及时更新。

  建议:

厂有关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预案。

  (6)预案没有按有关规定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建议:

预案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说明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四、某甲醇生产仓业,生产原料为天然气。

甲醇成品用企业自备的l0台载重量为20t的槽罐车运输。

在距离生产区1500m处另有甲醇罐装站,站内有6个单个储量l5t的储罐和6个装车台,另有l个4m高钢制移动平台,工人可登上该平台开展日常维护作业。

灌装作业由人工操作完成。

站区避雷装置、防火标志及消防设施齐全。

在灌装站内划定了黄色警戒线。

所有槽罐车都接要求安装了防静电装置和防火罩。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指出该企业申报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1)槽罐车:

甲醇量≥20t

(2)灌装站或储罐甲醇量≥120t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指出灌装站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引发的原因。

(1)车辆伤害:

甲醇运输车辆出入地面指挥不当、车辆之间碰撞;

  

(2)火灾:

甲醇泄漏或挥发遇静电火花、雷击、金属部位撞击、违章动火、电气火花、电子仪器火花等;

  (3)高处坠落:

操作人员上下操作台或操作台日常维修费等;

  (4)其他爆炸:

甲醇泄漏或挥发遇静电火花、雷击、金属部位撞击、电气火花,电子仪器火花等;

  (5)中毒和窒息:

甲醇挥发造成操作人员中毒

(6)触电:

电气设备漏电、雷击等

3.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指出该灌装站应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

(1)运输车辆出人现场设专人指挥;

  

(2)使用防爆电器;

  (3)禁止明火;

  (4)采取防静电措施;

  (5)保证避雷装置有效;

  (6)保证汽车防火罩有效;

  (7)禁止产生火花;

  (8)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报警;

  (9)平台满足防护要求;

  (10)配齐防护用品;

  (11)健全规章制度;

  (12)加强人员培训;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