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核战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80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度核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印度核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印度核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印度核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印度核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印度核战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印度核战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印度核战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印度核战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印度核战略.docx

《印度核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度核战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印度核战略.docx

印度核战略

印度核战略

是扩充核武库来夺取核优势还是保持低规模的核力量来确保核安全?

  站在十字路口的印度核战略

  编者按:

本文编译自《今日军控》2003年9月号,作者拉杰什·M·巴斯鲁系印度孟买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站在印度的角度认为,面对中国和巴基斯坦两个完全不同的核对手,印度核战略模式的选择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挑战。

是扩充核武库来夺取核优势还是保持低规模的核力量来确保核安全?

本文从核战争内在规律出发,充分考证了印度所面临的各种现实威胁,从而提出了最低核威慑战略的基本思想。

编译本文,通过了解印度的核战略选择背景和其对中、印关系的判断,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与印度的未来发展关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刊特编译此文,仅供读者参考。

  □〔印〕拉杰什·M·巴斯鲁著

  夏瑞佳赵春霞编译

  离印度首次公开核试验已经过去五年多了,印度的核战略正处于前进路上的转折点。

它面临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是维持最低核威慑力量还是为支撑同核对手间冷战模式的对峙而扩充其核武库。

有两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导致其最终抉择:

其一是威慑模式的选择是建立在对与中国及与巴基斯坦的不同关系的理解之上,其二是印度所具有的对最低核威慑战略会造成的预想后果和衍生后果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印度的核战略在清晰的理性认识和明确的表述姿态上都还没有完全成型。

其核力量的发展,无论是要扩展最低核威慑的力量规模还是重新给“最低”下一个更宽广的定义都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但长期感受到高度的威胁必然会鼓励其军备的扩张。

印度领导人将采取哪种发展路径?

它与中国及与巴基斯坦的不同关系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存在很大差异。

  ●印度和中国:

合作高于对抗

  印度所面临的是中国和巴基斯坦这两个极具威胁的核拥有国,新时期的国家安全必须要充分考虑领土争端、历史战争遗患以及对核威胁的准确判断这几个方面的重大问题。

然而,印度与中国及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却有着根本差别——印、中比较稳定的关系有助于建立一种松弛和透明的核态势;但与巴基斯坦紧张和危险的对抗却容易造成不稳定的和扩张性的核危机。

  印度人的普遍观点是中国逼迫了印度发展其核武器,新德里从中国对巴基斯坦导弹和核援助计划的种种迹象中感受到了敌意。

在1998年致克林顿的一封信中,瓦杰帕伊声称进行公开的核实验就是为了针对中国的威胁,这也曾被印度国防部长乔治·费尔南德斯描述为“潜在的第一威胁”。

印度对中国给予巴基斯坦的核援助以及在抑制印度的其它大量外交努力(如加强与缅甸的关系)的关注一直没有松懈。

中国对印度导弹射程的稳步增长也表现得极为关切。

  虽然紧张因素持续不断,但印度和中国都在努力改善其双边关系。

边境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起就已经通过每年进行交流对话机制而搁置下来,并于1988年建立了一个联合工作小组来处理边境问题。

同时其它各方面关系的交往开始频繁起来。

对外贸易从1995年的11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35亿美元。

2003年4月,弗尔南德斯访问了中国并表示“深感荣幸并且坚信这次访问将是未来实现良性发展的一个美好开端”。

2003年的7月和8月,在“阿鲁纳恰尔邦”地区(印度片面宣布成立的行政管辖区域,中国从未承认过,编者注)的印度实际控制线处发生的两国巡逻分队间的冲突,最终就是通过外交而不是武力得以妥善解决的。

  印度与中国已经逐渐达成了一种共识,即两国在边境问题上的分歧以及中、巴间的传统交往都不应该阻碍两国的友好关系的稳定发展。

正是基于这一稳定关系的认识,印度对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赶上中国核武库的愿望并不感兴趣,当然,印度也正在通过积极发展阿格尼III型导弹来确保具备攻击中国的其它目标的能力,该型导弹已经达到超过3000公里的射程。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和美国的一些学者评论说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将会给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有可能引发军备竞赛和造成局势紧张,印度官方对此表示不用过分担心。

1998年,印度政府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在西北部拉贾斯坦邦的博克伦连续进行5次核试验,自我宣布为“有核武器国家”,导致邻国巴基斯坦的跟进,造成南亚局势的紧张

1998年,印度政府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在西北部拉贾斯坦邦的博克伦连续进行5次核试验,自我宣布为“有核武器国家”,导致邻国巴基斯坦的跟进,造成南亚局势的紧张

1998年,印度政府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在西北部拉贾斯坦邦的博克伦连续进行5次核试验,自我宣布为“有核武器国家”,导致邻国巴基斯坦的跟进,造成南亚局势的紧张

巴基斯坦由于经济的原因,无法与印度开展全面的军备竞赛,它必须保证自己在核武器及其投掷工具方面的有效性,才能与具有绝对常规武器优势的印度保持平衡

  ●印度和巴基斯坦:

螺旋上升的冲突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相比之下就要僵化得多。

自从1947年分裂为印、巴两国后,伴随核武器化进程的两国关系愈来愈紧张,在这期间,共爆发了三次战争,它们分别是在1947-1948年、1965年和1971年。

20世纪80年代,两国秘密发展核武器使局势进一步紧张,那个时代还被称为“稳定-不稳定冲突”——这是两个南亚核对手间持续的低层次冲突。

巴基斯坦鼓励激进分子进入了印度的旁遮普邦地区,并且引发1986-1987年和1990年的两次比较大的危机,当时还造成了在边境地区的大量军队对峙。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叛乱在巴方的支持下,紧张局势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加强。

  和印、中关系相比,印、巴关系已经贴上了现实冲突不可回转的标记,当然也盛传要通过高层谈判来解决争端的言论(主要是在1988年、1999年和2000年)。

虽然过去也取得过一些成功,如在1960年的水能共同利用协议和在1988年及1999年达成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核信任确保措施,但总的趋势并不乐观。

核威胁、导弹试射和持续激烈的外交言辞依然是其矛盾的最显著体现。

贸易往来很少,文化交流几乎已干涸,地区性的合作也大受损害,良性发展的前景根本无法确定。

无论是巴基斯坦还是印度都还没有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拥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实力因内部各权力派别间的相互排挤而持续被分散。

  随着两国的右翼势力的上升,最近为果断的解决争端所作的努力是否能收到成效还值得怀疑,由于对克什米尔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互相让步才有可能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其前景更是渺茫。

印巴关系走向被人描绘成了一幅螺旋上升的竞争曲线图,而其幕后久挥不散的危机和战争威胁则随时都会凸现。

  ●进退两难的核战略选择

  目前,印度的核战略态势位于两种选择之间。

一方面,印度既不会选择将核矛头直接指向中国,也不会向公众表达因与中国军力不平衡而产生的担忧。

同时印度与巴基斯坦周期性的激进核威胁措辞也并没有与其军事战略中的威胁与反威胁相提并论。

但另一方面,印度又趋向扩充其核武器库来推动已经公开的核力量建设,更主要的是为了跻进世界有核国行列。

新德里已经在试图实施强硬的核政策。

由于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抵御大规模的和高技术的战争威胁是个重大挑战,从而主张扩张性核政策的“现实”前景很有可能将占得上风。

印度核战略的变更,不可避免的将导致印巴冷战模式的复苏,而且会形成虽能“供应得起”但将充满危险的政治斗争趋势。

  关键的问题是,将如何来阻止这场政策的变更?

也许有效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使印巴间激烈的对抗能够转化得像新德里与北京一样能够更易于控制。

如果这实现不了的话,那么就只有依靠对最低核威慑的清楚理解和最基本的自信来遏制对手和求得稳定。

印度陆军已经成功装备射程在150-350公里的近程弹道导弹多年,而且均前程部署在靠近巴基斯坦的边境地区,对巴基斯坦构成严重威胁

印度陆军已经成功装备射程在150-350公里的近程弹道导弹多年,而且均前程部署在靠近巴基斯坦的边境地区,对巴基斯坦构成严重威胁

印度曾于20世纪80年代从苏联租借一艘查理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初步了解了核潜艇的只是,目前印度挣积极推进自己的“先进技术艇”项目,试图在不远的将来获得“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

印度近年来积极发展中远程弹道导弹力量,陆续发展出射程达1500公里到2500公里的导弹,这显然不光是针对巴基斯坦目标的

印度近年来积极发展中远程弹道导弹力量,陆续发展出射程达1500公里到2500公里的导弹,这显然不光是针对巴基斯坦目标的

  ●共同利益和行为约束

  控制印巴核紧张局势的关键性要素是集中在对人民生命的珍惜上,这是两国利益共同之处。

在核威胁面前,没有什么比阻止战争尤其是核战争更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

尽管克什米尔也许是主权之争的焦点,但印度和巴基斯坦对首先应该避免核战争的观点已经达成了共识。

这就意味着克什米尔问题必须要与两国的核对抗相分离,以便能够采用印度和中国那种模式来维持安全稳定的双边关系。

  印度必须深刻认识到,像其在2001年和2002年所进行的大规模兵力调动很容易引发核危机。

也许巴基斯坦认为支持印度的恐怖极端主义分子是一种低投入手段,但这将对伊斯兰堡广阔的安全利益也会带来相反的后果。

大量的克什米尔的自由主义战士已经与基地组织及世界伊斯兰革命联系起来,这当中也包括要推翻巴基斯坦政府这一目标任务。

而且,通过印度国会遭受袭击来看他们正在欲图挑起印、巴间的战争。

他们这样做的能力在逐步增强,尤其可能会采用核武器作为其恐怖活动的手段。

  维持当前核威慑力量而不再竞相展开核竞赛是两国共同利益之所在。

如果印、巴选择扩充核武库,那么紧张局势将进一步恶化。

对核警告的强硬措辞的误解而触发核战争这种趋势将越来越严峻,这是由于核设施已成为恐怖分子的攻击目标,一旦一方的核设施遭受恐怖袭击都有可能被误解是来自另一方的攻击,这就增加核战争的危险。

双方确保核基础设施免遭恐怖主义袭击将对两国产生共同的利益,因为两国都不会接受让恐怖主义分子或是基地组织获得核武器。

核武库被缩减得越小,那么恐怖主义分子的阴谋就越难以得逞,从而那种“误会”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就越小。

  不像美国和苏联,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核武器发展过程中很早就表达了对武力控制的倾向。

早在1988年以前,两国总理拉吉夫·甘地和贝拉泽·布托就达成了每年交换核设施清单的共同意见,并许诺不会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

1998年刚进行核试验后不久,在1999年的拉合尔备忘录中,双方达成了包括向对方发布导弹试验通知在内的许多共识。

总的来说,他们甚至在高度紧张和极度危急时期也坚持了这些协议。

现在的关键是要说服其将这一良性势头继续下去。

  ●最低核威慑的理解

  当最低核威慑的概念还没有适当提出来的时候,就开始面临着源自威胁的判断或是那些既得利益集团施压的制约。

比如,印度在强调威慑的可信度时暴露出到底由什么来构成其威慑显得模糊不清。

正是基于这一严重影响,核武器不应该完全销毁。

即使存在那么一丁点大规模杀伤性的危险,那也能产生足够震慑力。

在形成这种威胁时,还必须强调其可靠性以使对手感知到我们的武器将能发挥出很好效能。

再进一步,如果认为做出任何战争的决定都要对潜在收获与潜在投入进行仔细衡量的话,那么在包括印巴问题在内的很多问题都是毫无理性可言的。

因为即使是最小的核战争的危险,其带来的损失将远远超出潜在的利益回报。

  总而言之,只要使对方在意识里感受到威胁,那么威慑就是有效的。

这一最核心的判断产生了非常广泛的核战争法则:

少量的核武器足以形成有效威慑;除非遇到非常严重的危险,那么扩大核武库是根本没必要的;追求数量上的平衡与超越也是毫无意义;多位一体的核威慑模式下任何一种打击都能形成威慑;逐步上升的威胁模糊了军事或非军事的区分。

有两点理由能说明建立导弹防御系统是没有意义的:

一是最低威慑本身就代表着在军力上存在着不平衡;二是导弹突防形成的威胁永远也不可能消除。

总之,作为有效威慑基本条件之一的二次打击能力不需要具备大规模的报复力量。

正是由于较小的核力量在实施报复时能产生巨大的毁伤性,这就使得敌人在进行第一次打击时不得不慎重考虑。

  这暗示着,即使与某一特殊对手关系发生恶化时,也不需要去改变核战略,理性的对手即便是遭受核威胁也会尽量的避免核战争。

研究印巴冲突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在卡吉尔地区冲突中,巴基斯坦饱受了撤兵的耻辱;而在2002年,印度也接受了重新部署兵力(或说是撤退)的失败。

当一方以武力报复相威胁的时候,没有一方愿意去冒战争的危险。

就像在古巴危机中,美国在军事实力上有压倒性的优势,但美国肯尼迪总统并没有冒险对古巴实施核打击。

最后这个例子有力证明了低限度核威慑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不同军事实力面前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

从逻辑上分析,即使巴基斯坦发展了比印度要大得多的军事实力,那也无法改变两国间的战略对等关系。

这不会变得比印度与中国间军事实力上的“不对等”更突出。

  ●乐观的前景

  迄今为止,巴基斯坦的核政策所显示的也是以上所述两种战略模式的混合体。

它在对常规军力的发展和核武器的限制上也表现得相当的谨慎。

但在卡吉尔事件中的举动和在克什米尔支持恐怖主义的行动又暴露出它的冒险性和好战性。

使巴基斯坦的思维模式发生转变只有依靠于外交领域——要说服它认识其当前战略的危险性,并使之相信通过进行没有政治砝码为背景的核谈判才能使双方的损失减到最少。

由于其政治背景的限制,因而这种方法要比企图为其设计一整套战略思维要可行得多。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有众多相似之处。

都拥有被其长期、缓慢和隐蔽的武器发展模式所刻画出来的那种抽象的战略文化;都拥有不随意选择打击目标的战争历史;都不愿意在核问题上发生过多的分歧而遭受核威胁;并且都坚信扩大核武器规模并不是增强威慑的最有效的先决条件。

总之,两个国家都是更倾向于将核武器作为一种政治而不是军事手段。

  瓦杰帕伊政府即便在一系列恐怖主义袭击的情况下仍坚持对和平的倡导,这带来了乐观的前景。

就算是巴方不予合作,印度对保持最低核威慑的承诺也不会对印度新的不利形势产生影响。

还有,印度核军备的扩充必须要有大量的经济及政治投入,从而不利于长远发展。

最低核威慑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不是相对概念。

印度将清晰的表明其核战略姿态,并在降低成本和风险的基础上使其核武器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