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8175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x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x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进一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回答:

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说出十位是5的数。

  开火车答:

说出27后面的5个数。

  说出各位是0的数。

  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指名回答:

  16〇198〇1815〇15

  11〇1210〇209〇6

  二、新授:

  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图,比较左右两边图有什么不同。

可以怎样比较呢?

  

(1)根据鸡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2)根据数的顺序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3)根据数的组成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2、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

  39和45比较,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比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比较小,指名回答,说说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教师板书:

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同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或用老师归纳出来的方法学习比较图。

  3、教师可多写几个数,让学生直接比较(不用计数器)。

  4、教师写出三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可先找出和最小的数,再决定中间数。

  5、教师再次总结比较数的一般方法。

  三、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一般方法:

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情感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喜洋洋的贴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贴脸游戏,引入课题。

  1、师: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瞧:

  (课件出示喜洋洋图片)

  2、出示喜洋洋图片1。

  问:

你们觉得这两个喜洋洋有什么不同?

  3、学生讲,老师贴。

  4、学生观察,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5、引入课题,喜洋洋为了感谢大家帮它找回了鼻子和嘴巴,现在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玩,在生活中去学习上下位置关系。

板书:

上下。

  二、理解上下,培养空间观念。

(重点)

  出示主题图,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站,南京长江大桥,图中有什么交通工具呢?

  学生观察。

  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汽车和火车,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

谁在谁的下面?

  2、详细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火车和轮船,你能再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

谁在谁的下面?

  小结:

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

  3、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

  出示汽车、火车、轮船,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一会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又说火车在下面。

对吗?

  同桌讨论。

生回答。

  小结:

对于三个物体来说,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例如:

火车对汽车来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火车对轮船来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

  现在,喜洋洋带我们来到第二站教室。

  将你的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上面,然后将你的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再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铅笔放在文具盒的上面。

  并说说,谁在最上面?

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生操作,师巡视。

  (3)写一写。

  四、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游戏,喜洋洋做,学生跟着做。

  游戏儿歌:

上上下下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上爬,(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下往上至头顶)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下滑。

(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上往下至脚面)

  太阳出来了,(双手在头两侧伸直打开,手心向前)

  花儿也对我咪咪笑。

(手腕靠拢在下巴处做花朵状微笑点头)

  上,下,(双手伸直上举,再弯曲至耳朵旁)

  上,下,(重复上面动作)

  休息一下。

(双手在脸侧做睡觉状)

  2、第三站,动物器材室。

  3、第四站,喜洋洋的房间。

  4、第五站,回到教室。

  联系生活,叫学生观察所处的教室,有哪些物体存在着上下位置关系。

  五、小结。

  今天,喜洋洋带我们游玩了这么多地方,你收获了什么?

观察所处的教室,比如,讲台和黑板,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间存在哪些位置关系?

这是我们后面几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课本第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利用比赛,感知规律

  记忆比赛:

男女生分别记忆两组数据,得出有规律的好记,没有规律的不好记。

得出规律的重要性,引出课题:

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数学小精灵聪聪听说我们学习找规律,也来到了这里。

他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

说呀,在这春暖花开、春暖花开的季节,光明小学一一班的小朋友去公园聚会了!

他们把会场布置得可漂亮啦!

同学们又蹦又跳玩得可开心了。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

小朋友、灯笼、彩旗、小花。

  首先研究装饰物是怎么排列的。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彩旗是怎么排列的?

(黄红、黄红)

  我们就把这一面黄旗和红旗看作一组。

(板书:

一组)

  2、接下来讲解小花、灯笼的排列方式。

  3、小朋友队伍的排列。

  小结:

像彩旗、小花、灯笼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都是按顺序为一组,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而且至少要重复3次,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四、学以致用,摆出规律

  小组合作,作品展示。

  五、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六、联系生活,找出规律

  七、情感教育,总结本课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

  《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

  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

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

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

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

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

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

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

(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

(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

(很麻烦)

  师:

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

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

(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

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

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

(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

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

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

谁来试一试?

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

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

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

(课件演示)

  

(2)提问:

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

(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

  对不对?

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

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

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

多几厘米?

  (4)谈话:

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

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

再量一量。

  交流。

问:

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

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

(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提问:

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

(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

  提问:

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

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

(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

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

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

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

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

组织交流。

  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概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

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

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13——-P15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这些计算对吗?

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

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

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

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

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

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四、随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