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99194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_5篇(共19页)12400字.docx

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

  XXXX年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

(一)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雅安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由蒙山和百丈湖两个主景区组合而成,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坐落在名山县境内,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318国道纵贯景区,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两条引道与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蒙山,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

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

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XXXX年米。

从蒙顶西眺可见峨眉、瓦屋、周公诸山。

向东俯视,原野平畴,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风景如画。

现存建筑古刹永兴寺、千佛寺、净居庵等寺庙坐落于茶园翠霭茂林间,红墙梵宇,别增情趣。

  蒙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这里因常年雨量达XXXX年毫米以上,古称&;西蜀漏天&;。

西麓雅安有&;雨城&;之名,又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

雨多而形成云多、雾多的景象。

春夏秋季,从山巅俯瞰,云雾飘浮于山岭沟壑之间,小山浮露,恰似仙山琼阁。

冬天从山下仰观,冰丝雪挂,山岗云绕,亦真亦幻。

日出时金光漫射,红云飘浮。

小山座座,亦如只只凤凰,沐浴着初升的朝阳。

傍晚远望名山、雅安两城万家灯火,如繁星落地,景象万千。

  蒙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山茶祖师吴理真好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

唐宋时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

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

在民间,蒙顶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

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蒙顶茶的声名远扬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

在我国,赞茶的名联佳句首推以民谚方式流传甚广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诗有&;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吟唱。

唐代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有&;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概叹。

宋代诗人文同《蒙顶茶》诗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赞颂。

唐宋大家孟郊、韦处厚、欧阳修、陆游、梅尧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为题的诗文。

明清时代的诗文题词则更为丰富,当代诗人、文学艺术家也留下了许多吟诵蒙山茶的华章佳句。

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独具的蒙山茶文化。

  位于四川雅安名山县,是世界茶文化圣山,是茶文明发祥地。

西汉(公元前53年)茶祖吴理真在这里开人类种植茶树先河,从唐代到清末,中央朝廷祈天祭祖专用茶源于皇茶园。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倾倒亿万茶客。

佛经&;蒙山施食仪规&;,供佛用&;蒙山雀舌茶&;皆源于此。

中国茶经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遍及五湖四海。

  其中的黄牙和甘露为上品,另外还有雀舌,毛峰,碧潭飘雪等。

  蒙顶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四川盆地西南部,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

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

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XXXX年米。

  XXXX年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

(二)

  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位于成都平原西部雅安市名山县境内,紧傍成雅高速公路和318线国道,东距成都120公里,西距雅安15公里。

是四川省首批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XX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级旅游区。

XXXX年被国家旅游局晋升为旅游区。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历史上与峨眉山、青城山并称蜀中三大名山。

蒙顶山因女娲在此补天,夏禹治水在此祭天,茶神吴理真在此种茶而成为一座&;神山&;。

在&;蜀中三大历史名山&;中,蒙顶山的历史文化最为悠久,我国第一部地理志《尚书.禹贡》有载。

&;蔡蒙旅平,和夷底绩&;。

这里蔡蒙之&;蒙&;,即指蒙顶山。

  蒙顶山前山倍感幽静,后山秀气灵人,又以享誉千年的名茶之乡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的高雅。

游者登临蒙顶观景、品茶,徜佯在千年茶文化故道游址,所到之处感受到的是蒙顶山的清新祥和,爽心悦目。

古人说:

&;蒙顶天下雅&;,这个雅字也就成为蒙顶山历史文化及自然风光最具精练的总结。

  蒙顶山之雅,首先在于秀。

前山倍感幽静,后山秀气灵人。

蒙顶山是成都平原的植物宝库,其中珍稀树种有珙桐,千年银杏,五星树,八人会抱的红豆树,千年的野生古茶树等。

每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争相吐蕊,花香回溢。

曾有诗云&;漏天难见蔚蓝明,十日曾无一日晴。

刚得曦阳末借照,阴云又已漫空生&;。

  蒙顶山前山绝飞泉,寺藏翠海,茶园片片,绿浪连连;后山则怪石嶙峋,藤萦绕,林荫蔽日,曲径通幽。

探迷峰,览胜景,听泉鸣,闻鸟声,虚步苍字,几疑置身世外。

  春天山花烂漫,茶畦拥翠,满山淑香;夏天云烟飘渺,蓊郁清景,秋天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冬天火树银花,瑶峰绝壑。

面对如此人间仙境诗人赞叹道:

&;人夸峨眉天下秀,蒙顶堪比更添幽&;。

  蒙顶山之雅,还在于高。

蒙顶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成就了蒙顶山高雅独特的蒙顶山茶文化。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

早年西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蒙顶山腰药农吴理真就开始在蒙顶山载培训化野生茶树,在五峰之中手植七株,后人称为&;仙茶&;。

蒙顶仙茶不断,由于品质特佳,制作精细,自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被引为皇帝祭天祀祖的专用品,一直沿袭至清末(XXXX年)历经XXXX年从不间断。

  现在&;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成为流传甚广的诗句。

而登临蒙顶山,品味蒙顶茶自然也就成为无数人的人生一大快事,就连深谙音乐和茶道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不例外。

他在品尝了蒙顶茶后,欣然留下了&;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赞誉。

从唐至宋,蒙顶山贡茶誉满朝野。

现在作为皇家贡品的蒙顶茶的历史,除了蒙顶山上保存完好的&;皇茶园&;等众多历史遗迹,更有众多文章诗词传诵至今。

当年黎阳王入川检贡茶,在品饮了蒙顶山贡茶后留有&;若叫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赞誉。

宋代诗文画家文同的诗曰: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一个&;称圣&;,一个&;独珍&;,把蒙顶茶作最恰当的评价茶以文传,文随茶播,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的茶文化给蒙顶山风景名胜区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扩大了蒙顶山景区的深度,显示了高雅的格调和意境。

  蒙顶山环境独特,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其主要景点就有茶坛、世界茶博馆、天梯、天盖寺、碑廊、阴阳石麒麟、古蒙泉、蓬莱阁、皇茶园、蒙茶仙姑、甘露石室、红军纪念馆、禅惠之庐等知名景点。

  世界第一大茶壶位于蒙顶山停车场旁,世界第一大茶壶,直径10米,茶壶嘴长3米,茶壶柄13米,壶身加壶嘴直径近16米,壶高9.8米,茶水从直径4米的大茶碗里漫出,形成落差50米的茶瀑布。

茶壶、茶碗、茶瀑布,茶树环绕,依山傍水,气势恢弘。

依然一幅天然的茶画,让来到此处的蒙顶山游客,形象地感受到与世界茶文化圣山以脉相承德博大精深的蒙顶山茶文化。

据考证,该茶壶为目前世界上直径最大的茶壶。

  茶坛位于蒙顶山景区中轴线上,是由一座宏大的石刻三足宝鼎和九根盘龙雕刻石柱组成。

三只鼎足分别刻有蒙顶山、青城山、峨嵋山,以此预示蜀中三大名山的鼎足地位。

  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坐落在茶坛中轴线以下,是一座规模宏大的联体仿古建筑群。

整个博物馆建筑具有较高的外观美感和独特的艺术内涵。

博物馆内汇集了茶叶发展史上各个重要历史阶段和重要地域的详实资料,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艺术的形象加工、详实的史料展示,为世人呈现出一个&;千秋蒙顶,茶香天下&;的博大历史画卷。

  从禹王宫至天盖寺正殿前有石梯XXXX年阶,落差240米,被称为天梯。

故自古有&;上山高不极,云梯可到天&;之说。

相传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众登蒙顶祭天,曾历经此道。

  天梯终点连接的是天盖寺。

天盖寺因史载:

蒙顶山雨偏多,俗称漏天。

故以&;漏天之盖&;而得名。

寺始建于汉代,宋淳熙年间重建,占地XXXX年平方米,寺周12株银杏参天蔽日,该银杏据传为西汉药农吴理真在蒙顶山亲手所植始植14株。

天盖寺前始刻于大清雍正元年的&;天下大蒙山碑记&;出自于中国第一部地理志《尚书》,是蒙顶山茶文化的有力估证。

天盖寺主殿茶神殿中间为时代建筑古柱大殿。

西汉药农吴理真在此结庐种植仙茶。

故正殿塑吴理真全身坐像,右塑茶圣羽,左塑宋朝雅州知府雷简夫。

殿内陈列历代茶具和有关文史标本。

游人至此,休憩品茗,听茶文化介绍,赏蒙顶千年活化石&;&;龙行十八式&;茶技,吃茶膳天品名茶,共谈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今昔,深有雅趣。

  从天盖寺后门沿上行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排并列有序的碑碣,碑碣上镌刻着著名书法家王学仲、吴丈蜀、王澄、李半黎、和知名画家吴一峰、秦学恭等人手迹,诸体皆备,风格独特,所撰诗文格调高古,形成一个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典雅的茶诗书法长廊。

  沿着石板铺成的山道向山顶走,山道幽径之中,一堂石屏映入眼帘,这就是明代天启二年(公元XXXX年)选蒙顶山特殊石料精心雕刻而成的石麒麟,麒麟头顶辽阔的云天,足踏翻腾的海水,无论春夏秋冬,晴雨皆同,浮雕上的云雾和海水终年湿润,而麒麟却始终干燥,为蒙顶之一大奇观。

麒麟之后有一座三开门布局石牌坊,驻足细看右过有&;一飘甘露&;四字,字上方有双狮戏球浮雕始终为干,左也有&;龙聚雾蒙&;字的上方有双凤互朝浮雕常年为湿,而中间门上方则有&;西来法沫&;四字,字的上方龙凤浮雕也是常年为湿。

  石牌坊之上就是古蒙泉。

相传为西汉吴理真种茶汲水之处,又称&;甘露井&;传说羌江河神之女从此井出入,故又名&;龙井&;,井侧立有&;古蒙泉&;和&;蒙泉&;两碑,均刻于清朝。

井后石壁上斗大的&;甘露&;二字苍劲有力。

此井有盖,形如盘龙。

在过去年代,历来为逢旱时,虔诚的人们祭祀天神求雨必到之处。

  蓬莱阁屹立于灵泉峰上的蓬莱阁可是看日出的好地方。

山间云海茫茫,仿佛置身蓬莱仙岛,浮于云涛之中,路过此地的游人,仿佛感觉自己身上也沾了点仙气。

  皇茶园因是贡茶的核心区域,长期以来都是神秘的百姓禁地。

从地形上看,因周围五峰形似莲花,皇茶园正落于莲心,而成风水宝地。

皇茶园内植有七株仙茶,传为西汉甘露大师吴理真植灵茗于此。

园的正面大

  门前有一刻有二十四座弥勒佛的精美砂岩香炉,为历代采摘贡茶、烧香祭茶所用。

园后有石虎巡山护茶图像,体现了皇茶的尊严。

  蒙茶仙姑雕像是后人根据蒙茶仙姑和吴理真的爱情故事创作而成。

塑像坐落于蒙顶山的最高峰,塑像高5.3米,其雕刻手法和艺术特点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最鼎盛的三个朝代女性特点:

汉代的头式、唐朝的服饰,现代人的线条和身段。

有人对此层赞叹到&;千载美赞万断,一尊玉魄永存&;。

  蒙茶仙姑的雕像的对面是甘露石室。

甘露石室又名蒙顶石殿。

石门、石柱、石室、石梁,石室为双檐斜山式全石结构建筑,建筑风格甚为独特。

相传此屋为吴理真种茶休憩之所,也是神话传说当年吴理真和蒙茶仙姑结庐处,历经历史沧桑,此室仍然保存完好。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座落于蒙顶之巅。

是全面展示红军在川活动的重要展馆。

馆内陈列着红军XXXX年间在百丈关展开重大战役的史料。

馆旁有徐向前题词的碑刻&;&;&;红军亭&;。

驻足这些实物和题记面前,四周林木苍翠,遥想红军北上抗日历经之艰难险阻,缅怀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敬仰中总是使我们的人生价值受到深刻启迪。

  蒙顶山之雅还在于文物古迹,历史遗产颇多。

像甘露寺、永兴寺都是其中的代表。

永兴寺地处蒙顶山西山麓,相传三国时,天竺僧空定大师来华,见蜀之蒙顶山云雾缭绕,古木参天,有大乘气象,结庐于此。

在永兴寺,山门右雕有九龙盘绕图案。

该寺大殿石楼3间两阁12米,为全石结构建筑,该殿有一种现象令人叹为观止。

逢佛教节日,善男信女纷涌而至,永兴寺至今仍香火旺盛。

  蒙顶山&;&;茶文化圣山,这里没有尘世的渲嚣与张扬,只有文化的朴素与内敛,这是一座真正的别具文化内涵的大山,恬静、幽雅、自然&;&;让人回味悠久。

蒙顶山,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世外桃园。

秀丽雅致的蒙顶山欢迎您,况览茶圣山,感悟茶文化,登蒙顶,品蒙顶。

  XXXX年5篇四川蒙顶山的导游词(三)

  大家好!

欢迎来到蒙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观光!

  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与成都相距100公里的名山县境内。

由蒙山、百丈湖、清漪湖等景区组成。

XXXX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蒙山又名蒙顶山,因夏禹足迹所至而有&;禹贡蒙山&;之称;以人贡&;皇茶&;千载不衰而有&;仙茶故乡&;之名;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而有游览胜地之誉。

分布于山下的百丈、清漪两座人工湖,则以翡翠般的湖山水景,与清雅宜人的蒙山共同组合成全景区诱人的自然风光。

真正是:

水因山而增秀,山连水而更幽。

我相信各位游览中定会得出同样的感受。

  由于各位的时间宝贵,也还由于景区比较宽广,一天之内很难处处游到,因此我们将选择最精华的景段游览,其它一时不能前往的景点,只能在途中由我作一些口头简介来弥补了。

特别要声明一点,我们所说&;最精华&;是指景物最集中,游览最顺路的景段,也就是一路走去看的东西最多的线路,绝不存在贬低其它景点的意思。

事实上那些深山古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景观,也是十分迷人的。

各位如有兴致,留宿山中,然后一一观赏,就知道我绝非虚言了。

好了,现在我们已开始走进蒙山,让我向大家先说一说蒙山景区的特色吧!

  蒙山在名山县城西15里处,山体长10公里,宽约4公里,最高峰海拔XXXX年米,年平均气温摄氏13.5度。

山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林木十分茂盛。

这里最大的特点是雨多、雾多、云多。

常年云雾茫茫、烟雨蒙蒙,蒙山之名就是因此而来,蒙山茶之品质优良也是因此而来。

从旅游的角度来说蒙山有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又以享誉千年的名茶之乡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的高雅。

人们来到蒙山,观景、品茶,徜徉在千年茶文化故迹的游道上,处处感受到的是一片清新祥和,毫无粗鄙尘俗之气。

有人说&;蒙山天下雅&;。

我认为不敢说天下第一,但这个雅字确乎是蒙山最基本的旅游特色。

  山之秀雅,在于满山拥翠,爽目清心。

蒙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5%,植物树种有58科373种,其中珍稀树种有珙桐,有千年银杏,八人合抱的红豆树,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树,植于明代的红杜鹃、红白玉兰、七心茶花,......尤以&;仙茶&;、&;仙菌(又名千佛菌,学名灰树花)&;,&;仙果(无胚银杏果)&;最为独特。

  山之秀雅,还在于蒙峰三十八,各具秀姿。

环列山巅的上清、甘露、玉女、灵泉、菱角五峰,像&;五指参差比,真成一朵莲。

&;当你登上山顶,临风远望,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心胸顿感开阔,故称&;旷览&;。

蒙山分前后两部分,前山有绝壑飞泉,寺藏翠霭,茶园片片,绿浪连连;后山则巨石嶙峋,藤索蔓绕,林荫蔽日曲径通幽。

进入景区,十二条石板游道盘旋交错,九千九百台阶勾连迂回,探迷峰,览胜景,听泉鸣,闻鸟声,赏心悦目,几疑置身世外。

春天山花烂漫,茶畦拥翠;夏天云烟飘缈,蓊郁清凉;秋天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冬天玉树银花,瑶峰琼壑。

真是&;人夸峨眉天下秀,蒙山堪比更添幽。

&;

  山之古雅,在于文物古迹、历史遗产颇多而且保留完好。

为人瞩目的有&;七株甘露种,五顶碧云芽&;的皇茶园遗址;&;乳滴倾听久,还防动雷雨&;的蒙泉古井;&;日月盘根转,风雷入地含&;的石笋;&;百龙舞翩跹,仓颉有遗篇&;的盘龙亭;&;云来钟杵湿,僧定石楼空&;的永兴寺;&;奇人奇事光蒙顶,高古高才耀禅林&;的禅惠之庐。

还有古代分工专管种茶、采茶、制茶、评茶的庙宇千佛寺、静居庵、智矩寺、天盖寺。

阴阳石麒麟,蒙顶石牌坊,工艺精湛,令人称奇;还有近代作品大禹石像,蒙茶仙姑,因造型生动,位置适宜,也添雅致。

  山之高雅,在于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声名远播的蒙顶茶,并形成了独特的蒙山茶文化。

早在西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当地一位农民即蒙茶祖师吴理真就开始在蒙顶栽培驯化野生茶树,在五峰之中共植七株,后人称为&;仙茶&;,也就是现在皇茶园。

蒙顶仙茶不断发展,由于品质特佳,制作精细,自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被列为贡品,成为皇帝祭祖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末,历经一千多年而不间断。

在民间,蒙顶茶被看作祛病除疾的神来之物。

五代时期有个叫毛文锡的写了一本《茶谱》更传奇为&;服一两能祛宿疾,二两眼前无疾,三两故以换骨,四两为地仙&;。

这未免说得过于神奇,但蒙山茶的保健价值确实是得到科学证明的。

如华西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实验结果就说,常喝蒙山绿茶&;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癌保健措施&;。

  蒙顶茶的特殊地位,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

赞颂蒙山和仙茶的文词也留传不少,&;杨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民间谚语流传甚广。

深谙音乐和茶道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把&;弹渌水之曲,品蒙顶之茶&;共称人生一大快事,留下了&;琴里只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评断。

从唐至宋,蒙山贡茶誉满朝野,黎阳王《蒙山白云茶》诗有&;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宋代诗人画家文同《蒙顶茶》诗日&;蜀士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一个&;称圣&;,一个&;独珍&;,把蒙顶茶作了最高而最恰当的评价。

唐宋许多文人如孟郊、韦处厚、欧阳修、陆游、黄庭坚、梅尧臣等,也都留下了不少以蒙山茶为题的诗文。

明清时代的诗文题词更为丰富。

当代许多文学艺术家也留下了不少吟诵蒙山茶的华章佳句。

他们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各个时期把蒙山&;色淡香长品自仙&;的仙味,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

茶以文传,文随茶播,茶文化给蒙山风景名胜区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增加了蒙山景观的深度,显示出高雅的格调和意境。

  矗立于蒙山之巅的红军纪念馆,昭示着红军的英雄业绩,为蒙山增辉添彩。

XXXX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进行了著名的百丈关战役,并在蒙山一带建立苏维埃政权。

昔日的红军战壕、红军标语历历在目。

蒙山人民依然在传颂着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和红军健儿的英雄事迹。

蒙山成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现在我们取道禹王宫,参观茶史博物馆,然后登&;天梯&;上&;天盖寺&;。

我将依次向大家介绍沿途景点:

  天梯步入蒙山风景区,抬头便见长长的百阶从山下直铺山顶,像天梯悬垂于缥缈的云雾之中。

相传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众登蒙山祭天,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历代采摘贡茶,每至阳春三月,县官带领僚属和僧人,也沿此道上山。

所以,天梯虽是后来修建,路线却是蒙山古道。

天梯,从禹王宫到天盖寺正殿前,计有石阶XXXX年级。

若在晴日,登上天梯向南俯视,座座小山峰像只只凤凰,沐浴在旭日初升的朝阳中,披着万点霞光跃跃欲飞,这就是蒙山特有的&;丹凤朝阳&;胜景。

向西鸟瞰,青衣江象一条玉带,飘逸萦绕,金鸡关以东九道山脊,如九条巨龙跷首腾飞,向青衣江扑去,称;九龙过江&;之景。

  天盖寺天梯尽头处的天盖寺,位于蒙山五峰之下。

因蒙山多雨,俗称&;漏天&;,故寺名取意于&;漏天之盖&;。

始建于汉代,宋淳熙年间重修,占地XXXX年平方米,寺周10多株古银杏参天蔽日,苍秀勃郁。

中间为明代建筑石柱大殿。

西汉吴理真在此结庐植仙茶,故正殿塑其全身坐像,四壁绘仙茶历史及传说壁画。

内陈列历代茶具和有关文史标本。

游人在如此清幽的高山上,休憩品茗,欣赏和畅谈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今昔,兴来写诗题字,摄影留真,这种雅趣,是他处无法感受的。

寺前《天下大蒙山》碑文,是蒙山历史悠久的见证。

  碑廊是位于天盖寺后的仿古建筑。

排列有序的碑碣,镌刻着著名书法家王学仲、英文蜀、王澄、李半黎、刘云泉、张海和知名画家吴一峰、岑学恭等人手迹,诸体皆备,风格鲜明,所撰诗文,格调高雅,形成一个关于茶的书法长廊。

  阴阳石麒麟走出&;人间仙境&;洞门,漫步幽径,一堂石屏映入眼帘。

这就是明代天启二年(XXXX年)重修甘露灵泉完工后,选蒙山特殊石料,精心雕刻而成的石麒磷浮雕。

请看,这麒麟头顶辽阔的云天,足踏翻腾的海水,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天,浮雕上的云雾和海水都是湿润的,而麒麟却始终干燥,实为蒙顶之一大奇观。

  蒙泉相传为西汉吴理真种茶汲水处,又称&;甘露井&;。

传说羌江河神之女蒙茶仙姑就从此井出人,故又名&;龙井&;。

井中有水不多,但&;雨不盈,旱不涸&;常用一个石盖严实地盖住。

据古籍载:

游者虔礼后,可揭石取水,烹茶有异香;若擅自揭开,虽晴日,即大雨。

乱揭井盖会带来大雨倾盆和说法,给蒙泉井添上了神秘的色彩。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只是游人望好天,谁又愿意去揭开它呢!

  大禹像从蒙泉右侧石道,登上灵泉峰,身高5.3米的禹玉石像屹立于山顶,他手持治水工具,气宇轩昂。

《尚书禹贡》有&;蔡蒙旅平,和夷底绩&;一句,意为禹王在蔡山、蒙山一带治水成功,登蒙顶以祭天,祝愿民众安居乐业。

所以后人有的说&;大禹伟业何处寻,蒙顶五峰沉足迹&;。

立这尊像就是缅怀他的丰功伟绩。

  蓬莱阁灵泉峰上建的蓬莱阁,可晨看日出,夜观圣灯。

每当金乌西坠,时有佛光闪现。

夏秋季节,云雾缭绕,流动翻滚,形成茫茫云海,恰似蓬莱仙岛沉浮于云涛之中,置身其间,疑入仙境。

  皇茶园继续前行,过彩色龙凤照壁,就到皇茶园,因周围五峰形似莲花,皇茶园正处于莲心而成&;风水宝地&;,西汉甘露大师吴理真植&;灵茗之种&;七株于此。

自唐至清,每年在园中采茶360叶为正贡茶,作皇室祭祖太庙之物。

此园始建于唐代,宋孝宗淳熙十三年(XXXX年)正式命名。

面积35平方米,四周石栏围护,栏高1.2米,正面双扇石门,两侧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石刻楹联,横额书&;皇茶园&;。

园后是白虎巡山护茶图像。

  蒙茶仙姑蒙茶仙姑汉白玉雕像亭亭玉立于玉女峰之上,高5.3米。

相传她是羌江河神的女儿,化着村姑游览蒙山,钟情于勤劳善良的吴理真,与其结为恩爱夫妻,共同培植蒙顶山茶。

因人神结合,触犯天规,河神责令女儿回宫,她为了爱情,为了茶,拒绝回去并将身披纱巾抛向天空,变为霭霭云雾,笼罩蒙茶,河神大怒之下,将仙姑化着了山峰,人们便称此峰为玉女峰。

从此&;千载美谈不断,一尊玉魄永存&;。

  甘露石室位于蒙茶仙姑雕塑对面,百门、石柱、石壁、石梁、石挑檐、百顶,为全石结构建筑,漏光不漏雨,建筑风格甚为独特。

相传为吴理真种茶休憩处所,内塑其侧卧像一尊。

从石室的风化程度来看,不大可能是二千年前的原物,估计应是后人所建。

  红军纪念馆座落于蒙山之巅,馆内陈列着红军XXXX年11月进入名山后的活动史实,除文字、图片外,还有兵器、货币、分田证、公文包、石刻标语等实物。

馆后尚有红四方面军217团所挖的战壕、掩体工事等遗址。

馆周围有邓小平、徐向前、刘伯承、张爱萍、杨成武、肖华等题词的碑刻。

站在这些实物和题记面前,遥想当年红军北上抗日历经之艰难险阻,缅怀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敬仰中总是给我们关于人生价值的深刻启迪。

  雾海云崖沿山路下行见一巨百横插绝壁,伸出约一丈有余。

旁依虬藤古树,下临万丈深涧,像一条高空跳台,这里是观赏蒙山风光的理想之处:

雨时雾涌云封,滴苍飞翠,峰峦润绿,迷离朦胧;晴时,林山辉耀,紫光射流,天高云淡,风送茶香。

因名雾海云崖。

游人常在这里留影,摄取一张临空飞行似的照片。

  盘龙过云崖,经红军战壕遗址,就到了盘龙亭。

盘龙系明代石刻。

龙身长13.9米,由仙块石墩组成,龙头高翘,其尾如蛇。

六棱碑上刻着形态各异,风格独特的218个&;龙&;字。

盘龙石雕,工艺精湛,为西南罕见之浮雕。

  天仙池相传远古的伏羲时代,天仙常于此沐浴。

四周苍岩环列,秀色可餐,池水是苍山滴满的翡翠,乳泉滴滴,如鼓琴瑟。

亭中刻有仙女沐玉液的神话韵文,情文并茂,咏之有味。

  八仙宫立于迷峰之巅,和盘龙亭、望远亭遥遥相望。

宫中有神话传说中的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兰采和、吕洞宾、韩相子、曹国舅等八洞神仙塑像。

四壁绘有他们不畏强暴惩顽凶,除暴安民救百姓的壁画。

站在宫门前眺望,眼前云雾蒸腾,有众山浮动,人在九天的飘然如仙之感。

  藤廊从八仙宫向回走,可以经过蒙山最清幽的一段路程。

这就是藤廊,又名七崖十八盘,这里是:

三里曲径通幽,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