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9505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凤阳荣达高考复读学校2011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2-2714:

51:

10来源:

作者:

cnkszy【大中小】点击:

1087次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创新要有世界眼光

张俊卿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历经社会变迁,中国文化之所以能有气象万千的格局,之所以能维系绵延不绝的血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吐故纳新、完善自我。

在历史上,从军事征战到贸易往来,从官方的使节互派到民间的自发沟通,文化交流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彼此理解和接纳的重要内容。

就此而言,古老中国的文化更新,正是在一次次文化交流中实现的。

毫无疑问,只有在这样开放包容的交流中,我们的文化创新才有了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文化,犹如它山之石,本身就充满了新的特质。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犹如不同色彩的搭配,在纵横交错、明暗强弱的各式组合之中,新的“颜色”就会出现。

不同“颜色”的文化,只有相互碰撞、融合,才能迸发新的魅力。

当前,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一样,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这种“多样性”的提倡,不只致力于文化的保护,更是在强调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启发和借鉴。

在多样的世界文化中,我们的文化创新需要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切忌闭门造车。

我们历史上的几个文化大繁荣时期,无一不伴随着对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引进和吸收,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

从历史看,埃及古文明之于希腊,希腊文明之于罗马,印度文明之于中国等,其间的消化吸收,无不证明开放包容的重要意义。

就近而言,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曾兴起过一股声势浩大的“文化热”。

其实质,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提下,中国社会通过引介国外经典作家和作品,大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如今,“文化热”已经散去,但文化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却一直在继续。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们的文化创新在吸收之中,当然还要坚持自己的特色,不能邯郸学步。

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将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参照系和资源库,并以此激发我们文化创新的灵感和活力。

但不可忘记,世界眼光是要有立足点的,是应以“我”为主的。

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吸收什么样的成果,这些都应从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这种变异在文化创新中也同样存在。

如果不注重土壤,只是简单的嫁接,那么所谓文化创新,结出的就只能是苦果了。

事实上,任何文化创新都是一种“扬弃”,既要力避无原则的照搬照抄,也要重视自己脚下泥土的芳香。

所以,我们的文化创新要始终坚持自己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原则:

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又顺应世界文明进步的潮流,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走向世界的名片。

当今世界,中外文化交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展开,这为我们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我们应在开放包容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不断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和繁荣。

(选自2010年7月14《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文化创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创新是中华文化历经社会变迁,至今能有气象万千的格局、维系绵延不绝的血脉的重要原因之一。

B.在多样的世界文化中,文化创新需要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切忌闭门造车。

这一点已经为历史所证明。

C.文化创新固然要注意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但要在坚持自己的特色基础之上,不能邯郸学步。

D.在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的今天,如何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将面临着新的要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吸收各国的优秀文化,让我们民族的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参照系。

B.以“我”为主,在借鉴经验、吸收成果的时候,都应从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现需要出发。

C.在文化创新时实行“扬弃”,既力避无原则的照搬照抄,也重视自己脚下泥土的芳香。

D.文化创新要始终坚持自己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原则,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历史的角度看,人们要想彼此理解和接纳,就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够实现。

B.提倡文化“多样性”,不仅为了保护文化,更强调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启发和借鉴。

C.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兴起的“文化热”,就是大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成果。

D.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进行文化创新的优势更大。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

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

父益之,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

悉达幼以孝闻,起家为梁南平嗣王中兵参军。

侯景之乱,悉达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田蓄谷。

时兵荒饥馑,京都及上川饿死者十八九,有得存者,皆携幼以归焉。

悉达分给粮廪,其所济活者甚众,仍于新蔡置顿以居之。

招集晋熙等五郡,尽有其地。

使其弟广达领兵随王僧辩讨侯景。

景平,梁元帝授持节、仁威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

敬帝即位,王琳据有上流,留异、余孝顷、周迪等所在锋起。

悉达抚绥五郡,甚得民和,士卒皆乐为之用。

琳授悉达镇北将军,高祖亦遣赵知理授征西将军、江州刺史,各送鼓吹女乐。

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

高祖①遣安西将军沈泰潜师袭之,不能克。

齐遣行台慕容绍宗以众三万来攻郁口诸镇,兵甲甚盛,悉达与战,败齐军,绍宗仅以身免。

王琳欲图东下,以悉达制其中流,恐为已患,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

琳不得下乃域。

悉达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

高祖见之,甚喜,曰:

“来何迟也?

”悉达对曰:

“臣镇抚上流,愿为番屏,陛下授臣以官,恩至厚矣;沈泰袭臣,威亦深矣。

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汉祖故也。

”高叹曰:

“卿言得之矣。

”授平南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封彭泽县侯。

世祖即位,晋号安左将军。

悉达虽仗气任侠,不以富贵骄人,雅好词赋,招礼才贤,与之赏会。

迁安南将军、吴州刺史。

遭母忧,哀毁过礼,因遭疾卒,时年三十八。

赠安左将军、江州刺史,谥曰孝侯。

史臣曰:

彼数子者,或驱驰前代,或拥据故乡,并识运知归,因机景附,位升列牧,爵致通侯。

①高祖:

陈高祖陈霸先。

(选自《陈书》卷十三《徐鲁周荀周传》)

[注]鲁悉达是与徐世谱、周敷、荀朗等人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济活者甚众济:

赈济

B.悉达抚绥五郡抚;安抚

C.悉达勒麾下数千人勒:

强制

D.遭母忧,哀毁过礼忧:

这里指母亲的丧事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鲁悉达“识运知归”的一组是(3分)()

①悉达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用蓄谷。

②招集晋熙等五郡,尽有其他。

③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

④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

⑤悉达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

⑥哀毁过礼,因遭疾卒。

A.①③⑤B.③④⑤C.①②⑥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元帝时,侯景叛乱,鲁悉达组织当地人保卫新蔡一带,屯积粮食,安抚灾民,并派其弟随王僧辩讨伐侯景,受到梁的重用。

B.在梁末的动荡之中,王琳利用地势之便,想沿江而下,扩大自己的势力,图谋篡国,但受鲁悉达的阻击,在事实上保护了陈高祖。

C.在西受王琳之威胁,东受陈高祖的袭击,北又受到北齐的进攻的形势之下,鲁悉达保全了新蔡一带,安抚百姓,最终没有投向任何一方。

D.鲁悉达虽然任侠仗义,但颇好诗书,又有礼待贤士。

他恪守孝道,年轻时就以孝而闻名,后来又因母丧而染病身亡,年仅三十八岁。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高祖遣安西将军沈泰潜师袭之,不能克。

(5分)

(2)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汉祖故也。

(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

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

古地名。

8.诗歌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并分析其作用。

(4分)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一小题)(5分)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

,。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寻寻觅觅,,。

,。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我心如秤

从前的秤十六两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

还在十六两一斤的年代,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字号“永昌”,另一家叫“丰裕”。

“丰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

这一天,他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避开众人,对星秤师傅说:

“麻烦师傅给星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钱。

星秤师傅为了多得一串钱,就忘掉了行德,满口答应下来。

老掌柜吩咐完毕,留下星秤师傅在院里星秤,自己就踱进米店料理生意去了。

米店老掌柜有四个儿子,都帮他料理米店。

最小的儿子两个月前娶一塾师的女儿为妻。

新媳妇正在屋里做针线,爹吩咐星秤师傅的话被她听见了,老掌柜离开后,新媳妇沉思了一会儿,走出新房对星秤师傅说:

“俺爹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刚才一定是把话讲错了。

请师傅星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我再送您两串钱。

不过,千万不能让俺爹知道。

”星秤师傅为了再多得两串钱,就答应了。

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很快制成,星秤师傅果真没把秤的变化告诉老掌柜。

老掌柜曾多次请他星秤,对他的手艺信得过,当天就把新秤拿到米店使用了。

一段时间后,“丰裕”米店的生意兴旺起来,“永昌”米店的老主顾也赶热闹,纷纷转到“丰裕”买米。

又一段时间后,县城东街、西街的人也舍近求远,穿街走巷来“丰裕”买米,而斜对门的“永昌”米店简直门可罗雀。

到了年底,“丰裕”米店发了财,“永昌”米店没法开张了,把米店让给了“丰裕”,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

老掌柜心里高兴,出了个题目让大家猜,看谁猜得出自家发财盼奥秘,大家七嘴八舌,有说老天爷保佑的,有说老掌柜管理有方的,有说米店位置好的,也有说是全家人齐心合力的……掌柜嘿嘿一笑,说:

“你们说的都不对。

咱靠啥发的财?

是靠咱的秤!

咱的秤十五两半一斤,每卖一斤米,就少付半两,每天卖几百几千斤,就多赚几百几千个钱,日积月累,咱就发财了。

”接着,他把年初多掏一串钱星十五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说了一遍。

儿孙们一听,都惊讶得忘了吃饺子。

惊讶过后,大家都说他不显山不露水的,连自家人都没察觉,就把钱赚了,老人家实在高明。

老掌柜高兴极了,把胡子捋了一遍又一遍。

这时,新媳妇从座位上慢慢站起来,对老掌柜说:

“我有一件事要告诉爹,在没告诉爹以前,希望您老人家答应原谅我的过失。

”待老掌柜点头后,新媳妇不慌不忙,把年初多掏两串钱星十六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给大家听。

她说:

“爹说得对,咱是靠秤发的财。

咱的秤每斤多半两,顾客就知道咱做买卖实在,就愿买咱的米,咱的生意就兴旺。

尽管每一斤米少获了一点利,可卖的多了获利就大了。

咱是靠诚实发的财呀。

”大家更是一阵惊讶,一个个张大了嘴巴。

老掌柜不相信这是真的,拿来每日卖米的秤一校,果然每斤十六两半,老掌柜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慢慢地走进自己的卧室。

第二天吃过年初一早饭,老掌柜把全家人召集到一块儿,从腰里解下账房钥匙说:

“我老了,不中用了。

我昨晚琢磨了一夜,决定从今天起,把掌柜让给老四媳妇,往后,咱都听她的!

众人为秤,半两之差,心明如镜。

做生意,讲究“诚”,做人岂不如此?

(选自《小小说》15期)

11.小说写了两家米店,详写“丰裕”,略写“永昌”,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

好处?

(6分)

12.老掌柜为多赚钱请人星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星秤师傅为多得钱而星不合标准的秤,这些现象表明了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又是什么?

(6分)

13.通观全文,举例分析新媳妇的人物形象。

(6分)

14.试结合小说内容探究:

你觉得文章最后一段结尾有没有必要写?

为什么?

(7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今年上半年,皖东师范区实际引进省外资金达2587亿元,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962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330个,一连串的数字让在场的人大代表颇为震奋。

B.生态补尝试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高新安江流域河道的自然净化能力,改善流域内河流、湖泊、山塘的水质,缓解水源含养区在保护生态和加快发展中面临的双重压力。

C.我们要依托铜陵等城市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沿江优质铜材加工基地,支持省内企业依法参与优质资源的勘查,支持武警黄金部队在皖开展地质找金工作,优化矿权配置。

D.省国土资源厅8月25日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

8月26日20时至27日20时,六安市的霍山县,安庆市的潜山县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请注意妨范,加强监测巡察。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年暑假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新区大道上人流如潮,游客不绝如缕,形成了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B.在如今的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网络交友,但能通过网络结交到知心朋友的人却如数家珍。

C.大连政府官员不无自豪地称之为奇迹,但笔者以为这仅仅是不幸中的万幸,“7·16”漏油事件对大连更像是一场噩梦,任何弹冠相庆的举措都显得浅薄。

D.美国对我国的警告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使得南海局势更加复杂,南海周边小国不时见缝插针、自鸣得意。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生物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长期稳定期与短期剧变期总是在相互交替,灭绝也以不同的规模出现。

,,;,,,使灭绝率突然升高,而新生率则降得很低,这种大规模的灭绝叫集群灭绝或大灭绝。

①这种低水平灭绝被称作背景灭绝

②在剧变期,许多生物门类在短期内大量灭绝

③在稳定期内,平均新生率远远大于平均灭绝率

④生物演化进程突然中断

⑤总的平均灭绝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

⑥与此相对应

A.⑥②④③⑤①B.③⑤①⑥②④C.⑥②④①③⑤D.③⑤②①⑥④

18.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5分)

①“包饺子不烂、擀面条不断、面包能做沙发垫”。

这是老百姓对历时十载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皖麦38”的刘伟民的生动描绘。

②“皖麦38”比普通小麦品种增产约10%,亩产最高可突破600公斤左右。

③“与普通小麦比起来,这种麦每亩能增收100多块,我家去年种了20亩,一年下来多挣了2000多块呢。

”农民崔清礼高兴地告诉记者。

④农民增收得益于亳州市农科所研究员刘伟民的刻苦钻研,⑤二十多年来,刘伟民扎根基层,从事农作物栽培和小麦育种。

⑥他潜心十年,培育出集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点于一体的强筋小麦“皖麦38”,主要指标均超过或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大面积推广后,结束了我国强筋小麦靠进口的现状。

序号

修改

 

 

 

 

 

 

 

 

 

 

19.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从四个方面概括导致舟曲特大山洪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4分)

2010年8月7日晚,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持续10多分钟,降雨量达到90多毫米,形成了泥石流,造成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发生。

舟曲县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县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

一般情况下,因地震造成的山体松动等需要3到5年时间才能消除,但目前距离汶川地震发生仅2年多时间。

同时,舟曲自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体,部分山体、岩石裂缝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进入,容易导致滑坡,专家分析认为,舟曲县城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比较破碎,风化也很厉害,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

 

①。

②。

③。

④。

20.仿照下面画横线的示例,再写两个句子,并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

(6分)

苦乐是一笔财富,对于诗人,它可能是一首缠绵悱恻的诗篇;对于作家,它可能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小说;;。

苦乐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值得反复咀嚼的记忆。

①。

②。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珍珠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 

不再思量,不再思量

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

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

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上面这一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

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1.A(根据原文,原因是“吐故纳新、完善自我”)

2.A(“让我们民族的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参照系”有误,原文为“将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参照系和资源库”)

3.B(A“就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够实现”不准确,太绝对;C“就是大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成果”不准确,与原文第三段表述的意义不符;D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进行文化创新的优势更大”原文无据。

)4.C(勒:

统率。

5.B(①②两句表现的是在社会动荡之中,鲁悉达保全地方,安抚百姓。

⑥是个人家事)

6.C(鲁悉达后来投向了陈霸先。

7.

(1)陈高祖就派遣安西将军沈泰秘密地带领军队偷袭鲁悉达,没能攻下。

(“潜”“师”、“克”各1分,句意2分)

(2)然而我自愿来归顺陛下的原因,实在是因为陛下心胸开阔,宽容大度,就如同汉高祖一样啊。

(“所以”、“诚”、“因”各1分,句意2分)

8.(4分)边关深秋肃杀荒凉的景象(2分)。

作用:

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

(答对两点即可2分)

9.(4分)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1分)。

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10.(略)11..(6分)因为故事情节都是围绕“丰裕”的老掌柜和四媳妇两位主要人物展开的,详写“丰裕”,使得故事重点突出,人物形象鲜明。

(3分)略写“永昌”,以“永昌”的衰落反衬“丰裕”的兴盛,从而更好地突出诚实是致富之本这一主题。

(3分)

12.(6分)这些现象表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恶劣,以弄虚作假为荣,人们为赚钱而不择手段。

(3分)作者这样写反衬出新媳妇诚实经商,让利于人行为的难能可贵。

(3分)

13.(6分)新媳妇在听到公公让星秤人在秤上做手脚,打算通过坑害顾客赚取黑心钱的时候,不动声色,而是让星秤人改星秤,让利于顾客,这说明她是个有主见,有眼光,讲道德,诚实经商的人;(3分)在米店生意兴旺时,她不摆功,直到年底公公向众人炫耀时才揭开谜底,又说明她处世精明,善于处理好长幼关系。

(3分)

14.(7分)有必要写。

本文通过公公与媳妇在星秤上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他们经营的不同理念,作者强调的是只有诚实经商才能致富,结尾画龙点睛,同时由经商拓展到做人,说明做人同样要保持诚实的道理,又升华了主题,因而不能删除。

没有必要写。

本文通过公公与媳妇在星秤上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他们经营的不同理念,作者强调的是只有诚实经商才能致富。

这一中心通过具体的情节描写已经表现了出来,读者完全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加了这个结尾,反而显得画蛇添足,使小说缺少了一种含蓄美。

(7分)

15.C(A项中“师范”应为“示范”,“震奋”应为“振奋”,B项中“补尝”应为“补偿”,“含养”应为“涵养”,D项中“妨范”应为“防范”,“巡察”应为“巡查”。

16.D(A项“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用在这里不合语境,B项“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不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稀少。

C项“弹冠相庆”: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句中望文生义,D项“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指不予理睬。

符合语境。

17.B(注意上文“长期稳定期与短期剧变期总是在相互交替”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18.①“这是老百姓对历时十载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皖麦38“的刘伟民的生动描绘”改为“这是老百姓对刘伟民历时十载培育出来的小麦新品种”皖麦38“的生动描绘”,②去掉“左右”,③在“这种麦”前加“种”,⑤在“育种”后加“的工作”,⑥“超过或达到”改为“达到或超过”,将“现状”改为“历史”。

(每处1分)

19.

(1)是遭遇强降雨,

(2)是汶川地震的影响,(3)是舟曲的持续干旱,(4)是舟曲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

(每点1分)

20.答案示例:

对于画家,它可能是一幅意味深长的油画。

对于作曲家,它可能是一首荡气回肠的乐曲(每句3分)

21.写作提示:

认真读诗,我们了解到,“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是关键句,它告诉我们:

生命离不开苦难,只有经历了痛苦,战胜磨难,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

作者的意图就是要引导我们去思考:

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失败和打击时,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不能正视磨难,而是整日痛苦不堪,以泪洗面,那么我们就只能永远沉沦下去,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的生命就会黯然无光。

可见,“珍珠”对应的本体是:

成功与磨难,生命与挫折,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

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郡县人。

祖父鲁斐,南齐时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封为阳塘侯。

父亲鲁益之,梁朝时的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的太守。

鲁悉达自幼以孝而闻名,开始出仕为梁朝南平嗣王的中兵参军。

侯景作乱,鲁悉达招集乡里的百姓,保守新蔡县,致力于耕田,储积谷物。

当时兵荒马乱,灾荒横行,京都及上川一带的人饿死的十有八九,有幸得以存活的,都扶老携幼,来归鲁悉达。

鲁悉达分给难民们仓中的粮食,被他救济而存活的人很多,他继续供给难民饮食,收留难民。

他招纳收容晋熙等五郡,这五个郡就全归他管理了。

又派他的弟弟广达领兵随王僧辩去讨伐侯景。

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授予了鲁悉达持节、仁威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

梁敬帝即位,王琳占据长江上游,留异、余孝顷、周迪等,都在各地独霸一方,起兵作乱。

鲁悉达安抚晋熙五郡,很能得到百姓的亲和,士兵都乐于为他所用。

王琳授予了鲁悉达镇北将军。

陈高祖陈霸先也派赵知理授予他征西将军、江州刺史,并且都赐予女乐等封赏。

鲁悉达对双方的封赏都予以接受,但他拖延观望,谁那里也没有赴任。

陈高祖就派安西将军沈泰秘密地带领军队偷袭鲁悉达,没能攻下。

北齐派遣行台慕容绍宗率领三万军队来进攻郁口诸镇,兵士气势旺盛,鲁悉达与之交战,太败齐军,慕容绍宗仅能自己脱身保命。

王琳想东下进攻南京,觉得鲁悉达遏守长江中流,恐怕是自已的进军障碍,屡次派使者引诱招纳,但是鲁悉达到底没有顺从。

王琳也不能东下,就在与鲁悉达所领的郡县交界的地方修筑城池,威胁鲁悉达。

鲁悉达就率领数千军队渡过长江,归顺了陈高祖。

陈霸先见到鲁悉达,非常高兴,就问:

“为何这么晚才来归附我呢?

”鲁悉达说:

“我在您的上流驻守着,情愿作为您的番属屏障,陛下授予我官爵,对我的恩情是厚重到了顶点的;沈泰对我的袭击,其威慑也是深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