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9656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STSE(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表面镀锌可以增强其抗腐蚀性

B.寻找合适催化剂能使水转化为汽油

C.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其主要原因是形成了原电池

2.一些食物的近似pH值如下表: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

A.苹果B.葡萄C.牛奶D.玉米粥

3.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结晶过程停止,溶解过程加快B.溶解度、Ksp均变大

C.溶解度、Ksp均不变D.结晶过程将小于溶解过程,直至再达到平衡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2O(g)=H2(g)+

O2(g)△H=+241.8kJ/mol;H2(g)+

O2(g)=H2O

(1)△H=-285.8kJ/mol。

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吸热88kJB.吸热2.44kJC.放热44kJD.吸热44kJ

5.为使反应:

Cu+2H2O===Cu(OH)2+H2↑能够发生,下列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A.用铜片作负极,石墨电极作正极,氯化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

B.用铜片作电极,外接直流电源,电解硫酸铜溶液

C.用铜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硫酸钠溶液

D.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稀硫酸

6.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向橙色K2Cr2O7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黄色

C.对2HI(g)

H2(g)+I2(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使气体颜色变深

D.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7.用铂电极电解100mLHNO3与AgNO3的混合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则原混合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mol/LB.2mol/LC.2.5mol/LD.3mol/L

8.以Pt为电极,电解含有0.10molM+和0.10molN3+(M+、N3+均为金属阳离子)的溶液,阴极析出金属单质或气体的总物质的量(y)与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如右图。

对离子氧化能力的强弱判断正确的是()

A.N3+>H+>M+

B.M+>N3+>H+

C.M+>H+>N3+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9.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c(OH)>c(HA)>c(HB)>c(H+)B.c(OH-)>c(A-)>c(B-)>c(H+)

C.c(OH-)>c(B-)>c(A-)>c(H+)D.c(OH-)>c(HB)>c(HA)>c(H+)

10.用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A.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未知液润洗

B.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C.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

D.配制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KOH杂质

11.常温下,向20mL0.1mol·L-1的盐酸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氨水,溶液pH的变化与加入氨水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V=20mL

B.在点①所示溶液中:

c(Cl-)=c(H+)

C.在点②所示溶液中:

c(H+)=c(NH3·H2O)+c(OH-)

D.在点②、③之间可能存在:

c(NH4+)>c(Cl-)=c(OH-)>c(H+)

12.如图甲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废水中的尿素[CO(NH2)2]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并生成环境友好物质的装置,同时利用此装置的电能在铁上镀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铜电极应与X相连接

B.H+透过质子交换膜由右向左移动

C.M电极反应式为CO(NH2)2+H2O-6e-===CO2↑+N2↑+6H+

D.当N电极消耗0.25mol气体时,则理论上铁电极增重16g

13.铜板上铁铆钉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一层酸性水膜后铁铆钉会被腐蚀,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腐蚀过程中铜极上始终只发生:

2H++2e-=H2↑

B.若水膜中溶有食盐将加快铁铆钉的腐蚀

C.若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脂能防止铁铆钉被腐蚀

D.若将该铜板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则铁铜均难被腐蚀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

其中不正确的是(  )

A.pH=3的强酸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0mL后,溶液pH升高2个单位

B.1L 0.50mol·L-1NH4Cl 溶液与2L 0.25mol·L-1NH4Cl 溶液含NH4+物质的量后者大

C.pH=8.3的NaHCO3溶液:

c(Na+)>c(HCO3-)>c(H2CO3)>c(CO32-)

D.pH=4、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中:

c(CH3COO-)-c(CH3COOH)=2×(10-4-10-10)mol·L-1

15.—定温度下,在三个等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CO2(g)+6H2(g)

C2H5OH(g)+3H2O(g)达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容器

温度/K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

CO2(g)

H2(g)

C2H5OH(g)

H2O(g)

C2H5OH(g)

500

0.20

0.60

0

0

0.083

500

0.40

1.20

0

0

600

0

0

0.10

0.30

0.039

A.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达平衡时,甲、乙容器内:

2c(CO2,甲)>c(CO2,乙)

C.达平衡时,容器甲中的逆反应速率比容器乙中的大

D.达平衡时,转化率:

a(CO2,甲)+a(C2H5OH,丙)>1

16.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甲、乙两池中均为1mol·L-1的AgNO3溶液,A、B均为Ag电极。

实验开始时先闭合K1,断开K2。

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电流表指针偏转。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闭合K1,断开K2后,A电极增重

B.闭合K1,断开K2后,乙池溶液浓度上升

C.断开K1,闭合K2后,A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断开K1,闭合K2后,NO3-向B电极移动

二、填空题

17.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g5.00%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g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2SO4浓度为10.47%,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

据此回答问题:

(1)电源的N端为________极;

(2)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要使乙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可向乙溶液中加入________(填化学式),质量为________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8.下表是25℃时某些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化学式

CH3COOH

HClO

H2CO3

H2C2O4

Ka

Ka=1.8×10-5

Ka=3.0×10-8

Ka1=4.1×10-7

Ka2=5.6×10-11

Ka1=5.9×10-2

Ka2=6.4×10-5

(1)H2C2O4与含等物质的量的KOH的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呈酸性,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2)pH相同的NaClO和CH3COOK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H3COOK________NaClO,两溶液中:

[c(Na+)-c(ClO-)]________[c(K+)-c(CH3COO-)](填“>”“<”或“=”)。

(3)向0.1mol·L-1CH3COOH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c(CH3COOH)∶c(CH3COO-)=5∶9,此时溶液pH=________。

(4)取10mLpH=2的CH3COOH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

的比值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5)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19.近年全国各地雾霾严重,为有效控制雾霾,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大气质量。

研究并有效控制空气中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等污染物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

I.氮氧化物的研究

(1)一定条件下,将2molNO与2molO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g)+O2(g)

2NO2(g),下列状态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B.NO的转化率保持不变

C.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D.O2的消耗速率和NO2的消耗速率相等

(2)已知反应:

2NO(g)

N2(g)+O2(g)ΔH<0,在不同条件时N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曲线R1、R2对应的是下列反应条件中的______(填字母序号)。

A.压强B.温度C.催化剂

根据如图中的能量变化数据,计算反应:

2NO(g)

N2(g)+O2(g)的ΔH=__________

II.碳氧化物的研究

(3)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

CO(g)+2H2(g)

CH3OH(g)ΔH<0,现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如图甲)中通入1molCO和2molH2,测定不同时间、不同温度(T)下容器中CO的物质的量,如下表:

请回答:

T1_____T2(填“>”或“<”或“=”)。

已知T2℃时,第20min时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此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4)已知:

Ksp[Al(OH)3]=1×10-33,Ksp[Fe(OH)3]=3×10-39,pH=7.1时Mn(OH)2开始沉淀。

室温下,除去MnSO4溶液中的Fe3+、Al3+(使其浓度均小于1×10-6mol·L-1),需调节溶液pH范围为________。

20.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对电解氯化铜实验进行了研究。

装置

现象

电解一段时间时,阳极石墨表面产生气体,阴极石墨上附着红色物质,烧杯壁变热,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

(1)甲认为电解过程中阳极产生的_________是溶液变绿的原因。

(2)乙查阅资料,CuCl2溶液中存在平衡:

Cu2++4Cl-

[CuCl4]2-(黄色)ΔH>0。

据此乙认为:

电解过程中,[CuCl4]2-(黄色)浓度增大,与CuCl2蓝色溶液混合呈绿色。

乙依据平衡移动原理推测在电解过程中[CuCl4]2-浓度增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

(3)丙改用下图装置,在相同条件下电解CuCl2溶液,对溶液变色现象继续探究。

装置

现象

电解相同时间时,阳极石墨表面产生气泡,溶液仍为蓝色;阴极石墨上附着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U型管变热,冷却后阴极附近溶液仍为绿色

丙通过对现象分析证实了甲和乙的观点均不是溶液变绿的主要原因。

丙否定甲的依据是________,否定乙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4)丙继续查阅资料:

i.电解CuCl2溶液时可能产生[CuCl2]-,[CuCl2]-掺杂Cu2+后呈黄色

ii.稀释含[CuCl2]-的溶液生成CuCl白色沉淀据此丙认为:

电解过程中,产生[CuCl2]-掺杂Cu2+后呈黄色,与CuCl2蓝色溶液混合呈绿色。

丙进行如下实验:

a.取电解后绿色溶液2mL,加20mL水稀释,静置5分钟后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b.另取少量氯化铜晶体和铜粉,向其中加2mL浓盐酸,加热获得含[CuCl2]-的黄色溶液。

c.冷却后向上述溶液……

d.取c中2mL溶液,加20mL水稀释,静置5分钟后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①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b中生成[CuCl2]-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补充c中必要的操作及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据此得出结论:

电解时阴极附近生成[CuCl2]-是导致溶液变绿的原因。

四、计算题

21.某温度下,将H2(g)和I2(g)各0.9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5min后达到平衡,测得c(HI)=0.3mol/L。

(写出计算过程)

(1)计算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用H2(g)表示的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

(2)保持温度不变,若向上述容器中充入H2(g)和I2(g)各2mol,求达到平衡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项,铁表面镀锌,若发生电化学腐蚀,Zn作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铁作正极而被保护,铁表面镀锌可以增强其抗腐蚀性,正确;

B项,水的组成元素为H、O,汽油的组成元素为C、H,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水不可能转化为汽油,错误;

C项,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新能源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正确;

D项,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主要原因是有水膜作电解质,形成了原电池,正确;答案选B。

2.D

【详解】

一般pH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所以苹果、葡萄、牛奶等食品均显酸性;pH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玉米粥的pH为6.8-8.0,可能显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所以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食物是玉米粥,故选D。

3.C

【解析】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一样,是动态平衡。

A.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水,改变了溶解速率和结晶速率,但溶解过程和结晶过程是不会停止的,所以A错误;难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和Ksp只受物质性质和温度的影响,与其它外界条件无关,如浓度的大小等,所以B不正确,C正确;D、由于加水导致浓度积小于溶度积,饱和溶液中又没有固体溶质存在,所以不会再达到平衡,故D错误。

正确选项为C。

点睛:

正确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即溶液中没有固体溶质的存在是分析D选项的关键。

4.B

【详解】

已知:

①H2O(g)=H2(g)+

O2(g)△H=+241.8kJ/mol;

②H2(g)+

O2(g)=H2O

(1)△H=-285.8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整理可得:

H2O(g)=H2O

(1)△H=-44kJ/mol,表示1mol水蒸气变为液体水放出44kJ的热,则1g水蒸气变为液体水放出热量为44kJ÷18=2.44kJ,所以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吸收热量为2.44kJ,故合理选项是B。

5.C

【解析】

A、用铜片作负极,石墨电极作正极,与氯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但铜不能与氯化钠溶液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A不正确;B中没有指明铜与直流电源如何连接,因此无法解答,故B不正确;C中铜作阳极,失去电子而溶解,而硫酸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优先放电生成氢气,则OH—与Cu2+作用生成Cu(OH)2,所以C正确;D选项中阴、阳两极材料都是铜,电解稀硫酸,放出的氢气是由硫酸电离出来的H+得到电子生成的,另一产物为CuSO4,而不是Cu(OH)2,所以D不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C。

6.C

【详解】

A、缩小容积以增大压强,可以使NO2浓度先明显增大,由于2NO2(g)

N2O4(g)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增大压强能使平衡正向移动,导致NO2浓度逐渐减小至不变(比原平衡时增大),A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B、碱能中和H+或减小H+浓度,使Cr2O72-(橙色)+H2O

2CrO42-(黄色)+2H+的平衡正向移动,因此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B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C、对2HI(g)(无色(

H2(g)(无色)+I2(g)(紫色)平衡体系增大压强,采取的措施一般为缩小容器的容积,因此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增大,因此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但平衡不移动,因为正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方向,C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D、硝酸银能沉淀氢溴酸或减小HBr或Br-的浓度,使Br2(橙红色)+H2O(无色)

HBr(无色)+HBrO(无色)的平衡正向移动,因此溶液的颜色变浅,D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综上所述,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C,答案选C。

7.B

【分析】

铂电极为惰性电极,电解HNO3与AgNO3 的混合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阴极发生2Ag++2e-=2Ag、2H++2e-=H2↑,阳极发生4OH--4e-=2H2O+O2↑,以此进行计算。

【详解】

铂电极为惰性电极,电解HNO3与AgNO3 的混合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n(气体)=

=0.1mol,由阳极发生4OH--4e-=2H2O+O2↑可知,生成0.1molO2转移0.4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可知,阴极转移0.4mol电子,则

2H++2e-=H2↑

0.2mol0.1mol

2Ag++2e-=2Ag

0.2mol0.2mol

即n(Ag+)=0.2mol,则原混合溶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mol/L,故选B。

8.C

【解析】该溶液中的阳离子有三种:

M+、N3+和H+,它们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分别为:

M++e-=M,N3++3e-=N,2H++2e-=H2。

由图象中数据分析可知,先析出的是M+,然后析出氢气,而N3+没有析出,所以三者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M+>H+>N3+,所以A、B、D都是错误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9.A

【详解】

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则,NaA的水解比NaB水解程度大,所以溶液中的c(HA)>c(HB),c(A-)<c(B-);再根据“谁强显谁性”可知溶液中的c(OH-)>c(H+);由于溶液中离子的水解毕竟是微弱的,所以c(OH-)<c(A-)和c(B-)。

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c(Na+)>c(B-)>c(A-)>c(OH-)>c(HA)>c(HB)>c(H+),故A正确,

答案选A。

10.C

【解析】A、盛装未知浓度盐酸的锥形瓶是不能用未知液润洗的,润洗后使溶质增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故A错误;B、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刻度,使读数偏大,即标准液体积增大,造成测定结果偏高,所以B错误;C、滴定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导致滴定管内液面上升,使读数偏小,即标准液体积减小,造成测定结果偏低,故C正确;D、配制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KOH杂质,在相同质量时,KOH的物质的量小于NaOH,使OH—浓度减小,导致标准液体积增大,使测定结果偏高,所以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D

【解析】A、NH3·H2O属于弱碱,HCl属于强酸,②点pH=7溶液显中性,NH3·H2O的物质的量略大于盐酸物质的量,即V略大于20mL,故A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因此有c(H+)=c(Cl-)+c(OH-),故B错误;C、②点pH=7,因此是c(H+)=c(OH-),故C错误;D、②和③之间溶质为NH3·H2O和NH4Cl,因此可能存在c(NH4+)>c(Cl-)=c(OH-)>c(H+),故D正确。

点睛: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高考的热点,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中,应注意“三个守恒”的应用,特别像本题中选项B和C,利用了电荷守恒进行判断。

12.C

【解析】A.分析装置甲可知,N电极上由氧气转化为水,氧元素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N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要用乙装置在铁上镀铜,根据电镀原理,铜棒作阳极,铁棒作阴极,所以铜电极要与Y相连,故A错误;装置甲的N极(即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M极(即负极)由题干分析可知其电极反应为CO(NH2)2+H2O-6e-=N2↑+CO2↑+6H+,所以H+向N极移动,即由左向右移动,故B错误,C正确;D、当N电极消耗0.25mol气体时,转移n(e-)=0.25mol×4=1mol,根据各电路中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在铁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为m(Cu)=

×64g/mol=32g,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13.A

【解析】

A.根据图示可知左侧Cu上发生吸氧腐蚀,右侧Cu上发生析氢腐蚀,则两个铜极上的反应是2H++2e-═H2↑,O2+4e-+4H+═2H2O,故A错误正确;B.若水膜中溶有食盐,增加吸氧腐蚀介质的电导性,将加快铁铆钉的腐蚀,故B正确;C.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脂,能使金属与氧气隔离,不能构成原电池,所以能防止铁铆钉被腐蚀,故C正确;D.若将该铜板与直流负极相连,相当于外界电子由铜电极强制转送给铁,从而抑制铁失电子而不易腐蚀,故D正确。

14.B

【解析】

A.在强酸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不会随水的加入而变化,其浓度与溶液体积成反比关系,所以pH=3的强酸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0mL后,溶液pH升高2个单位,A正确;B、两种NH4Cl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根据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可知,后者NH4+水解程度大,则溶液中NH4+物质的量小,故B不正确;C、pH=8.3的NaHCO3溶液呈碱性,说明HCO3-的水解程度比电离程度大,因此c(H2CO3)>c(CO32-),故C正确;D、混合溶液中CH3COOH、CH3COONa的浓度相等,但溶液呈酸性,说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Na的水解程度,根据物料守恒得①:

2c(Na+)=c(CH3COO-)+c(CH3COOH),根据电荷守恒得②:

c(Na+)+c(H+)=c(CH3COO-)+c(OH-)

已知c(H+)=10-4 mol·L-1,则c(OH-)=10-10mol·L-1,②×2-①得c(CH3COO-)-c(CH3COOH)=2[c(H+)-c(OH-)]=2×(10-4-10-10) mol·L-1,故D正确。

本题正确选项为B。

点睛:

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和大小的比较是难点、易错点,如D选项,关键是分析出其中的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再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联合处理,就能得出正确结论。

15.C

【解析】A.在容器甲和容器丙中,若温度一样,二者将建立完全相同的平衡。

由表中数据可知,由于丙升高温度使C2H5OH(g)的平衡浓度减小,说明升温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B、乙容器中反应物浓度相当于在甲容器中等比例增大,若平衡不移动,则有2c(CO2,甲)=c(CO2,乙),但浓度等比例增大,相当于加压,该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使c(CO2,乙)减小,所以有2c(CO2,甲)>c(CO2,乙),故B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