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9971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4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学案Word下载.docx

如下图:

(2)向哪移哪变长: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如下图:

(3)变幅规律:

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主要指赤道与极圈之间),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变化区间为0~24小时。

(4)极昼、极夜规律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加试级规律点拨

 有关昼夜长短的规律

(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

(3)太阳直射点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差值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4)除赤道外的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4.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夜)弧的长度计算

昼长=

,夜长=

(2)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计算

地方时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

2=(日落时间-12)×

2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

2=(24-日落时间)×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

例如,40°

N的昼长等于40°

S的夜长。

(4)特殊的昼长与夜长分布

①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昼长=夜长=12小时。

②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③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昼长(夜长)为24小时,夜长(昼长)为0。

5.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1)常考图示

(2)识图基础——“两线五点”

①两线——晨线(图2中弧CAD)和昏线(图2中弧EBD)

②五点——晨赤交点(图2中C点地方时为6:

00)、昏赤交点(图2中E点地方时为18:

00)、晨昏北点(图1中B点0时北昼,12时北夜)、晨昏南点(图1中的C点0时南昼,12时南夜)、太阳直射点(图1中的F点,太阳高度90°

,地方时12:

00,与晨赤点、昏赤点的经度差为90°

)。

(3)判图解题

①分清昼夜半球,确定晨线和昏线。

按自转方向夜入昼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②确定地球自转方向。

俯视图南顺北逆,侧视图自西向东。

③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a.确定经度:

找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或从图中直观看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b.确定纬度:

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和直射点纬度互余,Φ直=90°

-Φ切。

④确定日期和季节

北极附近有极昼则为北半球夏半年,反之为冬半年;

若昼夜等长,则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⑤确定日出日落

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某地经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为该地日出地方时;

某地经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为该地日落地方时。

⑥确定地方时

在“五点定时”的基础上进行推算。

晨赤交点为6时、昏赤交点为18时、晨昏南点和晨昏北点有极昼为0时有极夜为12时、太阳直射点为12时。

⑦确定昼夜长短

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纬线夜弧所跨的时间数。

昼弧+夜弧=24小时。

真题设问

1.(2017·

11月浙江选考)比较气象卫星拍摄照片那天甲、乙两地的日落地方时大小。

据图用虚线绘出照片拍摄时的晨昏线位置,并分别标上晨线、昏线。

2.(2015·

10月浙江选考)当乞力马扎罗山迎来一年内日出最早的那天,请计算③地(12°

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比较该日①②两地日落时的地方时差异。

考向和规律

考向:

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晨昏线的位置等。

命题规律:

多以某地某时刻或某地某种事物、现象的发生时刻为考查的切入点,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某地某日某时刻的昼夜长短、日出与日落时间和晨昏线等,题目综合性较强。

例1

 (2017·

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浙江省内选择甲(30°

N,120°

E)、乙(28°

N,120°

E)两地进行天文观测。

北京时间2017年9月25日17时,微信开机画面更换成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于北京时间6月7日13时拍摄的地球照片,下图为微信开机画面更换时刻的昼夜状况,阴影部分为夜晚。

比较气象卫星拍摄照片那天甲、乙两地的日落地方时大小。

答案 甲地大于乙地;

绘图如下:

解析 6月7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甲地纬度较高,故甲地昼长大于乙地,且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则甲地日出更早、日落更晚。

照片拍摄时为北京时间6月7日13时,(根据图中已知为9月25日时昼夜分布关系判断)上图为南极上空俯视图,此日南极圈大部分地区出现极夜;

且此时120°

E地方时为13:

00,那地方时为12:

00的经线是105°

E。

根据105°

E作为昼半球的平分线、南极圈大部分地区为极夜作图即可。

例2

 (2015·

10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为非洲某区域略图。

当乞力马扎罗山迎来一年内日出最早的那天,请计算③地(12°

答案 54.5°

①地日落比②地早,①地日落地方时数值比②地小,两地日落地方时数值差距最大。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北半球昼弧__________夜弧,越向北昼弧越________,直到北极圈形成________现象。

(2)E点昼长是________,J点的夜长是________。

(3)J点的夜长与________点纬线的昼长相等,I点的夜长与________点的昼长相等。

(4)20°

W地方时是________时。

答案 

(1)长于 长 极昼 

(2)12小时 24小时

(3)Q、B F (4)0(24)

2.读“某日南、北两半球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D点所在弧线是__________(填“晨”或“昏”)线;

C点在A点的________方向。

(2)这一天D点白昼长________小时;

该日过后,杭州的昼夜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能正确反映A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是________。

(注:

横坐标为北半球节气)

答案 

(1)晨 西北 

(2)6 昼短夜长,且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春分日时昼夜等长 (3)丁

3.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d、a、e所在的是________(晨、昏)线,此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点。

与北京时间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_________半球,该日a地的夜长约________小时。

(3)在赤道上,此时属于白昼且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日之后的三个月内,b、c两地的白昼时间比上海__________________(长、短),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变化情况:

答案 

(1)晨 6 105°

E~180°

 

(2)东 6 (3)20°

W~15°

E (4)长 极昼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解析 

(1)晨昏线的判断要依据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e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时刻为6:

00,计算找出0:

00经线105°

E画出饼状图,可以得出范围。

(2)a地夜长约为6小时。

(3)由图可知,赤道白昼范围为15°

E~0°

~165°

W,东半球的范围是20°

W~0°

~160°

E,求交集即可。

(4)此后三个月,即夏至到秋分时段,北半球虽然昼逐渐变短,但始终昼长夜短,且越往高纬昼越长。

北极圈内极昼会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是________半球,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弧ACB代表晨线的是________。

(4)D点的昼长是________,日出是________时。

(5)C点和D点地转偏向力大的是________。

答案 

(1)南 有南极洲 

(2)昼长夜短 (3)弧BC (4)18小时 3 (5)C

5.(2018·

浙江温州中学月考)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20时50分在P地(40°

N,85°

E)拍摄到的一张“日落景观图”。

据此回答问题。

(1)此时北京的昼长约为________。

(2)照片拍摄日期最接近下列日期的哪一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旦、劳动节、党的生日、国庆节)

答案 

(1)13小时 

(2)劳动节

解析 

(1)P地与北京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昼长相同,即计算出P地昼长可知北京的昼长。

结合题干北京时间20时50分在P地(40°

E)日落,可计算出此时P地地方时18时30分日落,根据日落时间=12+1/2昼长,可计算出P地昼长为13小时。

(2)P地昼长为13小时,说明当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因昼长比赤道只长1小时(夏至日40°

N昼长为14时51分),故此时太阳直射点更靠近赤道,最可能为5月1日(劳动节)。

6.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题。

比较同一天库尔勒与同纬度的甲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并分析原因。

答案 库尔勒昼较短,夜较长。

因甲地海拔高,日出时间较早,日落时间较晚,昼较长,夜较短。

解析 根据图形信息,可知甲处比库尔勒海拔高,同纬度地区海拔高的地方日出较早,日落较晚,导致昼长较长。

7.下图为“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

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

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________,并说出判断理由。

答案 C 理由:

①处当日日出时刻说明①处位于晨线上;

结合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当地时间为7时,故南半球应为昼短夜长。

解析 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判断出,①处当日日出时刻,根据世界时可计算当地时间为7时,可判断①处位于晨线上,昼短夜长。

8.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

A________,C________。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A到图D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31.5°

N,121.5°

E)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

从________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大约到________(北京时间)时达到最大,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在________方日落。

(5)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宜选________地,简述理由。

答案 

(1)0°

 66.5°

S 

(2)A 全年昼夜等长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东南 11时54分 西南 (5)A A地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航天器消耗燃料较少。

9.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某一天三地的昼弧长短状况绘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①②两地所在的半球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图中三地纬度数值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半球 南半球 

(2)①<

②=北京

10.下面两图中,图1是“地球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图2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1)当地球运动到图1中A、B、C、D标注的位置时,我国的节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C的天数是186天,从C到A的天数是179天,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图1中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图2的移动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

此期间海口市(约20°

N)白昼长短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2)地球公转从A到C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地球公转从C到A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

(3)d 变长 (4)a、b

1.读图(斜线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是________半球,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A、B、C点的太阳高度________。

(4)B点的昼长与A点的昼长________。

(5)E点地方时为________时,D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

答案 

(1)北 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2)昼长夜短

(3)相等 (4)相等 (5)18 0

2.读图(斜线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KC是________(填“晨”或“昏”)线。

(2)EK是________。

(3)此时节气是________(北半球)。

(4)F点的昼长________D点的夜长。

答案 

(1)昏 

(2)赤道 (3)夏至 (4)等于

3.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这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A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__时。

(3)此日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_。

(4)大约半年以后,B点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_____,在这过去的半年里,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

(5)此日D点的昼长______小时,日出时间为________,日出方向是__________。

答案 

(1)(23.5°

N,150°

E) 由北回归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2)0(24) (3)0°

 (4)昼夜等长 先变大再变小 (5)16 4:

00 东北

4.读“纬度和昼夜长短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为夜,空白部分为昼,则此时约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昼和夜的分界线是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该线连续两次经过北京的时间间隔约为________。

(3)这一天之后,地球公转速度继续________,北京市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____。

(4)这一天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___,B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22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2)晨线 24小时 (3)变慢 变小  (4)47°

 昼夜等长

5.图中EDF是晨昏线,其中ED表示昏线。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表示________月________日的地球光照情况。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此时A地出现________现象(填“极昼”或“极夜”)。

(4)这一天,B地________时日出,________时日落,昼长时间是________小时。

(5)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日________时。

(6)这一天,C、D、E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22 

(2)(23.5°

W) (3)极昼 (4)4 20 16 (5)23 4 (6)E、D、C

解析 弧EDF是晨昏线,其中ED表示昏线,说明正对我们的部分为夜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图示时刻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于D点,说明D所在的经线(60°

E)为子夜,则与其正相对的经线(120°

W)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时刻为6月22日12时。

B地日出和日落时间根据晨昏线与经线交点所在经线计算。

北京时间根据60°

E为0时即可计算。

C、D、E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排列,应根据距离北回归线的纬度距离计算。

6.读图,图中弧ACB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数值是66.5°

,完成以下各题。

(1)此图表示的是以________极为中心的投影图。

(2)图中乙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当日________时。

(4)图示季节,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 

(2)(0°

,0°

) (3)8 (4)昼短夜长

解析 东西经120°

之间为180°

经线,则乙所在经线为0°

经线,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南半球。

乙点坐标为(0°

由弧AC为晨线知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乙点位于夜半球中央经线上,为0(24)时,则北京时间为8时。

北半球昼短夜长。

7.(2017·

浙江嘉兴教学测试)5月22日,乙地(22°

S,43°

W)当地时间17:

22日落,2小时16分之后甲地(12°

S,77°

W)却并未日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 2小时16分之后,甲地的地方时为17:

22;

因黄赤交角的存在,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

甲的纬度低于乙,白昼时间长于乙地;

故甲地日落时间晚于17:

22。

解析 日落时间(地方时)与经度、季节、昼夜长短、纬度等都有关系。

虽然由于甲、乙两地的经度差异,导致甲地的地方时比乙地晚2小时16分。

但同处南半球的甲、乙两地,甲地的纬度更低,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甲地的昼长比乙地更长,导致甲地日落时间(地方时)更晚一些。

8.(2017·

浙江十校联盟联考)读图,回答下题。

据天文年历显示,2017年某日18:

59(北京时间)地球过近日点,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位置为______________,此后三个月内,纳马夸兰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25°

E 由昼长夜短变为昼短夜长

解析 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位置为地方时12时所在经线,当北京时间为18:

59时,计算可得,15.25°

E为地方时12点所在经线。

该日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在1月份,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3个月以后,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三个月内,纳马夸兰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由昼长夜短变为昼短夜长。

9.(2017·

浙江杭州期末)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距海里程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某日,甲地和乙地同时看到日出(北京时间),若干日后(小于半年),甲地和乙地同时看到日落(北京时间)。

描述该时段内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趋势。

答案 先昼长夜短,(秋分日)后昼短夜长;

昼长不断变短。

解析 根据图形信息,甲地和乙地同时看到日出,说明处于同一晨线上;

根据晨线的定义可判断此时东侧为昼,可判断北半球此时为昼长夜短;

若干日后,甲地和乙地同时看到日落,说明处于同一昏线上;

根据昏线的定义可判断此时东侧为夜,可判断北半球此时为昼短夜长。

10.(2017·

稽阳3月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里约热内卢奥运会,2016年8月5日到2016年8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22°

54′30″S,43°

11′47″W)举行。

奥运会举办期间,中国某游客于北京时间6:

00从北京机场出发,飞机沿最短线路飞行36小时抵达巴西,该游客所经历的白昼时间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12小时。

说出该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特点。

答案 大于 昼长夜短。

解析 奥运会举办期间,中国某游客从北京出发沿最短线路飞行,飞行方向自东向西,而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故游客所经历的白昼时间大于12小时。

奥运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处于北半球的北京昼长夜短,且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京昼变短夜变长。

11.(2017·

浙江宁波联考)某日,图中甲地(46°

N,9°

E)比乙地(44°

N,10°

E)的昼长长10分钟,则该日甲地比乙地日出早________分钟,日落晚________分钟。

答案 1 9

解析 某日,图中甲地(46°

E)的昼长长10分钟,所以甲地比乙地日出地方时早10÷

2=5分钟,日落地方时晚5分钟。

甲、乙两地经度相差1°

,时间相差4分钟。

所以甲地比乙地日出早5-4=1分钟,日落晚5+4=9分钟。

12.下图(西半球)为“某日太阳光照图”,图中α=75.5°

,斜线为晨昏线一部分,且北京昼长夜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地方时是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