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9751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农医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六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选择题

1、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出入水量约为()

A.3000ml

B.2500ml

C.2000~2500ml

D.1500ml

2、低渗性脱水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以上都是

4、低渗性脱水的早期主要临床表现有()

A.口渴、少尿、尿比重低

B.口渴、少尿、尿比重高

C.无口渴、少尿、尿比重正常

D.无口渴、尿量接近正常、尿比重低

5、高渗性脱水的主要部位()

A、体腔

B、细胞间液

C、血液

D、细胞内液

6、低渗性脱水的主要部位()

A.体腔

B.细胞外液

C.血液

D.细胞内液

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

A.肾炎性水肿

B.肾病性水肿

C.心性水肿

D.肝性水肿

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

A.肺心病

B.肺梗塞

C.肺气肿

D.二尖瓣狭窄

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

A.晶体成分

B.细胞数目

C.蛋白含量

D.酸碱度

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11、影响血浆胶低渗透最重要的蛋白质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凝血酶原

12、正常的血清钠为()

A.125-130mmol/L

B.135-145mmol/L

C.135-150mmol/L

D.130-150mmol/L

13、尿崩症患者易出现()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钠血症

14、盛暑行军时大量出汗可发生()

A.等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低钾血症

15、正常的血浆渗透压为()

A.280-310mmol/L

B.280mmol/L

C.310mmol/L

D.270-310mmol/L

16、观察水肿消长的最简单和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A.白蛋白

B.体重

C.腹水

D.皮肤弹性

17、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因素中下列哪一因素不存在()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微血管壁通透性

18、右心衰竭引起全身性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B.淋巴回流障碍

C.静脉端的流体静压下降

D.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增高

19、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的机制是()

A.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

D.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下降

20、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A.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B.肾血浆流量增加

C.肺静脉压增高

D.肺动脉压增高

21、血清钾浓度的正常范围是()

A.130~150mmol/L

B.140~160mmol/L

C.3.5~5.5mmol/L

D.0.75~1.25mmol/L

22、下述哪项不是低钾血症对骨骼肌的影响()

A.肌无力

B.肌麻痹

C.超极化阻滞

D.静息电位负值减小

23、重度高钾血症时,心肌的()

A.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B.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C.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D.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24、重度低钾血症或缺钾的病人常有()

A.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升高

B.心律不齐

C.胃肠道运动功能亢进

D.代谢性酸中毒

25、低钾症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以出现四肢无力

B.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增高

C.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下降

D.可出现腹胀、消化功能下降

26、影响体内外钾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D.醛固酮

27、影响细胞内外钾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D.醛固酮

28、对高钾血症的诊断论据是()

A.血清钾>3.5mmol/L

B.血清钾>4.5mmol/L

C.血清钾>5.5mmol/L

D.血清钾>2.5mmol/L

29、钾代谢障碍与酸碱平衡紊乱常互为影响,下述何者是正确的()

A.低钾血症常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B.高钾血症常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常引起高钾血症

D.代谢性酸中毒常引起低钾血症

30、高钾血症对机体的主要危害在于()

A.引起肌肉瘫痪

B.引起严重的肾功能损害

C.引起血压降低

D.引起严重的心律紊乱

第八章发热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0.6℃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

2、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

A.肺

B.皮肤

C.尿

D.肌肉

3、下述哪一种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先天性无汗腺

4、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是()

A.视前区-前下丘脑

B.延脑

C.桥脑

D.中脑

5、炎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

A.发汗

B.对流

C.辐射

D.传导

6、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的病因是()

A.淋巴因子

B.恶性肿瘤

C.变态反应

D.细菌感染

7、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

A.变态反应

B.药物的毒性反应

C.外毒素污染

D.内毒素污染

8、下述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

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

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D.单核细胞等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

9、近年来证明白细胞致热原(LP)与下述哪种物质相一致()

A.肿瘤坏死因子

B.组织胺

C.淋巴因子

D.IL-1

10、发热的发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

A.外致热原

B.内生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5-羟色胺

11、下述哪一种细胞产生和释放白细胞致热原的量最多()

A.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粒细胞

D.肝脏星形细胞

12、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

A.增加前列腺素

B.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

C.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

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13、内毒素是()

A.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B.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C.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D.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14、多数发热发病学的第一环节是()

A.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B.发热激活物的作用

C.内生致热原的作用

D.中枢发热介质参与作用

15、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产热和散热平衡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障碍

16、发热病人最常出现()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混合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17、退热期可导致()

A.Na+潴留

B.Cl-潴留

C.水潴留

D.脱水

18、下述对发热时机体物质代谢变化的叙述中那项是错误的()

A.物质代谢率增高

B.糖原分解加强

C.脂肪分解加强

D.维生素消耗减少

19、体温每升高1°C,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

A.5次

B.10次

C.15次

D.18次

20、尼克酸使发热反应减弱的机制是()

A.增强磷酸二脂酶活性

B.扩张血管

C.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

D.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介质

21、外致热原引起发热主要是()

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

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

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D.激活产EP细胞导致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

22、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包括()

A.IL-1和TNF

B.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

C.内生致热原和某些体外代谢产物

D.前列腺素和其体内代谢产物

23、革兰阳性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

A.全菌体和其代谢产物

B.脂多糖

C.肽聚糖

D.内毒素

24、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

A.外毒素

B.螺旋毒素

C.溶血素

D.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

25、病毒的致热物质主要是()

A.全菌体及植物凝集素

B.全病毒体及血细胞凝集素

C.全病毒体及裂解素

D.胞壁肽及血细胞凝集素

26、疟原虫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是()

A.潜隐子

B.潜隐子和代谢产物

C.裂殖子和疟色素等

D.裂殖子和内毒素等

27、内生致热原是()

A.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

B.由产热器官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

C.由产热原细胞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神经激素

D.由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第九章缺氧

一、选择题

1、影响动脉血氧分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血红蛋白的含量

B.组织供血

C.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D.肺呼吸功能

2、影响动脉血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A.细胞摄氧的能力

B.血红蛋白含量

C.动脉血CO2分压

D.动脉血氧分压

3、P50升高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A.氧离曲线左移

B.血温降低

C.血液H+浓度升高

D.血K+升高

4、检查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的是()

A.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

B.肺的通气功能

C.肺的换气功能

D.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5、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动脉血氧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

A.血氧容量降低

B.P50降低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6、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

PaO27.0kPa(53mmHg),血氧容量20ml/dl,动脉血氧含量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ml/dl,其缺氧类型为()

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缺血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7、易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是()

A.氰化物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硫化物中毒

D.砒霜中毒

8、红细胞内2,3-DPG增多可引起()

A.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

B.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C.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增加

D.红细胞向组织释放氧增多

9、某患者血氧检查为:

PaO213.0kPa(98mmHg),血氧容量12ml/dl,动脉血氧含量11.5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ml/dl,患下列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

A.哮喘

B.肺气肿

C.慢性贫血

D.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0、引起循环性缺氧的疾病有()

A.肺气肿

B.贫血

C.动脉痉挛

D.一氧化碳中毒

11、砒霜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

A.丙酮酸脱氢酶合成减少

B.线粒体损伤

C.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D.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12、氰化物中毒时血氧变化的特征是()

A.血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13、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见于()

A.心力衰竭

B.呼吸衰竭

C.室间隔缺损

D.氰化物中毒

14、PaO2低于下列哪项数值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A.10.0kPa(75mmHg)

B.8.0kPa(60mmHg)

C.6.7kPa(50mmHg)

D.4.0kPa(30mmHg)

15、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A.吸入气氧分压减少

B.肺血管扩张

C.肺小动脉不均一性收缩

D.外周化学感受器受抑制

16、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A.吸入气氧分压减少

B.肺血管扩张

C.肺小动脉不均一性收缩

D.外周化学感受器受抑制

17、决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的主要钾通道是()

A.电压依赖性钾通道

B.Ca2+激活型钾通道

C.ATP敏感性钾通道

D.受体敏感性钾通道

18、下列哪项不是肺源性心脏病的原因()

A.肺血管收缩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B.心肌缺氧所致的心肌舒缩功能降低

C.心律失常

D.回心血量减少

19、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

A.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B.骨髓造血加强

C.红细胞破坏减少

D.肝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20、缺氧时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血液H+浓度升高

B.血浆CO2分压升高

C.血液温度升高

D.红细胞内2,3-DPG增加

21、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机制()

A.ATP生成不足

B.颅内压升高

C.脑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D.脑血管收缩

22、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的部位是()

A.大脑灰质

B.大脑白质

C.中脑

D.小脑

23、下列哪项不是组织细胞对缺氧的代偿性变化()

A.离子泵转运功能加强

B.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强

C.肌红蛋白含量增加

D.合成代谢减少

24、吸氧疗法对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缺氧效果最好()

A.肺水肿

B.失血性休克

C.严重贫血

D.氰化物中毒

25、高压氧治疗缺氧的主要机制是()

A.提高吸入气氧分压

B.增加肺泡内氧弥散入血

C.增加血红蛋白结合氧

D.增加血液中溶解氧量

第十章休克

1、休克是()

A.以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B.以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C.心输出量降低引起的循环衰竭

D.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

2、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典型表现不包括()

A.中心静脉压降低

B.心输出量降低

C.动脉血压降低

D.肺动脉楔压增高

3、下列哪项不属于高排低阻型休克的特点()

A.动-静脉吻合支关闭

B.心输出量增高

C.脉压增大

D.皮肤温度增高

4、下列哪项不是休克Ⅰ期微循环的变化()

A.微动脉、后微动脉收缩

B.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真毛细血管关闭

5、休克Ⅰ期“自身输血”主要是指()

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B.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C.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

D.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6、休克Ⅰ期“自身输液”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

7、下列哪项因素与休克Ⅱ期血管扩张无关()

A.酸中毒

B.组胺

C.5-羟色胺

D.腺苷

8、下列哪型休克易发生DIC()

A.感染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9、休克时细胞最早受损的部位是()

A.细胞膜

B.线粒体

C.溶酶体

D.高尔基体

10、休克时细胞最早发生的代谢变化是()

A.脂肪和蛋白分解增加

B.糖原合成增加

C.Na+-K+-ATP酶活性降低

D.从优先利用脂肪酸供能转向优先利用葡萄糖供能

11、下列哪种体液因子未参与休克的发生()

A.内皮素

B.血管紧张素Ⅱ

C.心房利钠肽

D.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12、下列哪种体液因子不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

A.儿茶酚胺

B.5-羟色胺

C.血管紧张素Ⅱ

D.心房利钠肽

13、休克初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

A.肾灌流不足

B.持续性肾缺血

C.肾毒素作用

D.急性肾小管坏死

14、下列哪项是监测休克输液量的最佳指标()

A.动脉血压

B.心率

C.心输出量

D.肺动脉楔入压

15、选择扩血管药治疗休克应首先()

A.纠正酸中毒

B.改善心脏功能

C.应用皮质激素

D.充分扩容

16、应首选缩血管药治疗的休克类型是()

A.心源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选择题

1、良性高血压病晚期会引起()

A.继发性固缩肾

B.肾水变性

C.原发性固缩肾

D.肾凹陷性瘢痕

2、高血压的血管壁玻变主要发生于()

A.细小动脉

B.毛细血管

C.大动脉

D.中动脉

3、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关系最为密切的血脂是()

A.HDL

B.TG

C.VLDL

D.LDL

4、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

A.细、小动脉

B.大、中动脉

C.细、小静脉

D.大、中静脉

5、关于风湿病的论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风湿病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B.心脏病变对患者危害最大

C.风湿性心内膜炎引起的慢性心瓣膜病严重影响心脏功能

D.风湿性关节炎常可导致关节畸形

6、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血液凝固性增高

B.血流旋涡形成

C.血流缓慢

D.内膜损伤

7、高血压病最常累及的血管是()

A.全身小静脉

B.全身细小动脉

C.全身中、小动脉

D.大动脉

8、高血压心脏的主要改变是()

A.心肌间质有肉芽肿形成

B.心肌有梗死灶

C.左心室有疤痕形成

D.左心室心肌肥大,心室壁增厚,心脏缩小

9、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为严重的部位是()

A.升主动脉

B.主动脉弓

C.降主动脉脉

D.腹主动脉

10、关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描述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瓣膜硬化

B.瓣膜穿孔

C.腱索增粗缩短

D.瓣膜增厚蜷曲

11、高血压脑出血常见的血管是()

A.小脑小动脉

B.脊髓前动脉

C.豆纹动脉

D.大脑前动脉

12、下述哪项关于风湿病的记述是错误的?

()

A.抗菌素的广泛应用,降低了风湿病的发病率

B.抗体滴定度增高提示本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直接作用下引起的

C.多见于温带、亚热带

D.是一种结缔组织病

13、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危险并发症是?

()

A.斑块破裂

B.斑块内出血

C.粥瘤性溃疡

D.动脉瘤的形成

14、下述关于慢性心瓣膜病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多由风湿性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引起

B.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瓣膜关闭不全

C.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是主动脉瓣

D.一般不会同时累及两个以上的瓣膜

15、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分支是哪个?

()

A.右冠状动脉主干

B.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C.右冠状动脉内旋支

D.左冠状动脉内旋支

16、心肌硬死常发生的部位是?

()

A.左心室侧壁

B.左心室前壁

C.左心室后壁

D.右心室前壁

17、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是()

A.小脑

B.蛛网膜下腔

C.大脑皮质

D.内囊及基底节

18、原发性高血压特征性病变是()

A.细、小动脉痉挛

B.细、小动脉的粥样硬化斑

C.细、小动脉硬化

D.细、小动脉的纤维蛋白坏死

19、高血压失代偿期心脏变为()

A.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B.左心室明显扩张

C.左心室乳头肌明显增粗

D.左心室肌收缩力加强

20、风湿病最严重的部位()

A.心脏

B.血管

C.皮肤

D.关节

21、风湿病在病理诊断上最有意义的病变是()

A.心包脏层纤维蛋白渗出

B.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C.结缔组织Aschoff小体形成

D.炎细胞浸润

22、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

A.二尖瓣+主动脉瓣

B.三尖瓣+肺动脉瓣

C.主动脉瓣

D.二尖瓣

23、风湿性心内膜炎心内膜之赘生物的实质是()

A.白色血栓

B.风湿性肉芽肿

C.混合血栓

D.机化的瘢痕

二、判断题(判断正确者则在答题卡上涂A,判断错误者则在答题卡上涂B)

1、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发生在大、中型动脉。

()

2、风湿性心内膜炎时,瓣膜上赘生物容易脱落引起栓塞。

()

3、风湿性心肌炎时在心脏间质有风湿小体形成。

()

4、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病原因主要与高密度脂蛋白有关。

()

5、动脉瘤是粥样斑块的继发改变。

()

6、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也可以导致关节畸形。

()

7、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累及二尖瓣和肺动脉瓣。

()

8、风湿病是一种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直接引起的疾病,常累及全身结缔组织。

()

9、高血压主要引起全身大、中动脉硬化。

()

10、凡是血压超过140/90mmHg者,统称高血压。

()

11、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出血。

()

12、主动脉狭窄可引起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

13、高血压病患者后期可出现视力减退。

()

14、高血压脑溢血常发生于内囊部。

()

15、风湿性心瓣膜病时主要表现为瓣膜的狭窄和关闭不全。

()

16、急性风心病时瓣膜上的疣状赘生物实质上是析出性血栓。

()

17、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

18、高血压病变主要累及病人的细小动脉。

()

19、风湿性心包炎形成绒毛心,纤维素在心包脏壁两层间形成粘连而导致缩窄性心包炎。

()

20、风湿病是链球菌直接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

三、填空题

1、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分为、、三个期。

2、粥样斑块的继发性变化有、、、、。

3、高血压常见死因有、、。

4、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后果可能为、、、、、

5、动脉粥样硬化症,根据病变发展经过,可分为、、、。

6、风心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其次是。

7、高血压可分为、、三个时期。

8、动脉粥样硬化症病变主要累及的是

动脉,而高血压的病变主要累及动脉。

四、名词解释

1、风湿小体

 

2、动脉粥样硬化

 

3、心绞痛

 

4、原发性高血压

 

5、绒毛心

 

五、问答题

1、某人因脑出血死亡,分析死者生前可能患什么病:

尸解后,各主要脏器可能有哪些病理学改变?

 

第十五章消化系统疾病

一、选择题

1、我国门脉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是()

A.慢性酒精中毒

B.营养缺乏

C.毒物中毒

D.病毒性肝炎

2、十二脂肠溃疡病最好发于()

A.十二指肠各段

B.十二指肠降部

C.十二指肠球部

D.十二指肠降部和球部

3、下列哪项不是胃溃疡的并发症()

A.穿孔

B.出血

C.反复发作

D.癌变

4、胃溃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出血

B.幽门梗阻

C.穿孔

D.癌变

5、胃溃疡病的好发部位是()

A.胃小弯

B.幽门

C.胃窦部

D.胃大弯

6、胃溃疡病最常见的部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