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9975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6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docx文档格式.docx

(1)背景: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主张

①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

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③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3)影响:

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

主张

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代表作

《理想国》

影响

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解历史

 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

4.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

(1)主张: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影响: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文艺复兴

1.背景

经济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

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并逐渐成长壮大

文化

意大利较好地保留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外因

造纸术与印刷术传入欧洲,极大地便利了文化的传播

直接原因

教会神学禁锢人们的思想

2.实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

人文主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易错辨析

 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反对教会扼杀人性,主张将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

4.成就

人物

作品

思想主张

薄伽丘

《十日谈》

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

《神曲》

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

《歌集》

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达·

芬奇

《蒙娜丽莎》等

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教材补缺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文艺复兴的深入,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产生革命性变化;

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方式探索自然现象。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的。

(1)哥白尼(1473~1543年,波兰),提出太阳中心说,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动摇了神学理论的基础,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2)开普勒(1571~1630年,德国),认为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3)伽利略(1564~1642年,意大利),研制天文望远镜,发现新星体,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

(4)牛顿(1643~1727年,英国),发现万有引力。

(5)布鲁诺(1548~1600年,意大利),提出宇宙无限论(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名义烧死)。

(6)培根(1561~1626年,英国),提倡唯物主义研究方法。

5.扩展

(1)概况:

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2)代表人物:

莎士比亚。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卓越的戏剧家,创作了《哈姆雷特》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借助作品中的人物之口,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极富个性,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

6.影响

积极影响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

冲破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文学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精湛的文学艺术成为人类文学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自然科学

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消极影响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时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它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作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

考点一 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通常称作人文精神、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它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系,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

它关注人的尘世生活,重视人的精神意义,是人的价值尺度在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历史沉淀。

2.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针对练1

 (2018·

合肥二模)古希腊的雕塑《掷铁饼者》《持枪的战士》《刮汗污的运动员》等所呈现出的人物都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

据此可知,古希腊(  )

A.注重艺术教育提升公民素养

B.开创人类体育竞技运动先河

C.雕塑水平成就突出领先世界

D.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

答案 D

解析 艺术可以反映时代风貌。

材料中古希腊的雕塑所呈现出的人物“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反映出古希腊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故选D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注重艺术教育,故A项错误;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古希腊开创人类体育竞技运动先河,排除B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古希腊雕塑水平成就领先世界,故C项错误。

1.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比较项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相同点

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和人类社会

对道德的认识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各种知识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础

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民主

主张民主政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出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

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政治表示强烈反对

历史

地位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

(1)相同点:

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

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2)不同点

目的

孔子的目的是恢复周礼,为奴隶制度服务;

苏格拉底的目的是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

孔子的主张有“仁”“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苏格拉底的主张有“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苏格拉底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二 欧洲古典文化的新生——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1)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反对宗教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2)以理性和科学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提出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3)立足于现世生活,追求物质幸福,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人神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一方面批判基督教的堕落和腐朽,鼓吹人性解放;

另一方面又是虔诚的基督徒。

这导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既注重人性的因素又不忽视神性的内容,既讲究世俗的文化又不背弃基督教精神。

他们创造性地阐发基督教神学文化传统的某些思想资源,用以解释其新型的人本观念。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人神观就是神与人、神性与人性、宗教与世俗的和谐统一。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针对练2

茂名二模)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肖像画,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

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B.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D.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

答案 A

解析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宗教信仰并未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

C项与史实不符;

世俗权力逐渐高于教权是在宗教改革以后,故D项错误。

2.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

(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容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础之上。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3.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原因

(1)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它不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2)文艺复兴运动是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基础,以反封建反教会为内容,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3)它打破了欧洲思想文化界被封建文化和宗教神学所笼罩的局面,动摇了教会的精神独裁统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其人文主义思想推动欧洲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家国情怀——弘扬人文精神

古代东西方出现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不懈追求。

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遗产的现实意义,提倡传承文明、崇尚科学的精神。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育吸取了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养料,并受到当时新文化的滋润,人文主义教育家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

他们要求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的教育理想进行教育革新。

意大利最早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P·

韦杰里乌斯,早在15世纪前夕就根据古代文献撰写了《论绅士风度和自由教育》,要求实施符合自由人的价值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身心的良好发展。

到16世纪,不但所有关于教育方面的主要古典著作都已为人文主义学者所熟悉,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还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

有些人文主义教育家主持的学校除教育王公贵族和富商子弟外,也收容个别平民子弟,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的学校教育开创了端倪,在教育史上具有巨大的进步作用。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要求: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材料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新教育的特点。

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人为本(突出人文主义);

教育内容吸收古希腊罗马文化养料;

培养目标发生改变(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

教育理念革新,强调人的身心健康;

教育对象范围扩大。

 孔子讲学图    雅典学院(左上角苏

格拉底正和四位青年

交换意见

观察上面两幅图,论证说明东西方教学理念不同在于是否师生平等。

论证:

答案 《孔子讲学图》中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体现了中国式的师道尊严与等级有序的观念;

《雅典学院》中雅典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体现了平等的教学氛围与思想自由的观念。

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别是因为: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

古雅典的城邦民主政治制度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

材料 莎士比亚戏剧应和着文艺复兴的声势,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对欧洲各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尤其不可忽视的是,莎士比亚戏剧还卷入了一个巨大的历史际遇:

随英语世界扩张和世界文化的西潮东渐之风浸润到各大洲,最终传遍了全球。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等

发现问题:

材料表明17世纪后莎士比亚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

思考:

为什么莎士比亚的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和永恒的价值?

试答:

答案 

(1)莎士比亚作品具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用语通俗等特点,便于传播。

(2)作品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符合时代要求。

(3)殖民扩张使英语覆盖地域剧增,莎士比亚作品随之扩大了影响力。

(4)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逐渐增多。

1.(2018·

课标全国Ⅰ,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

“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

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  )

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

解析 D对:

根据材料,梭伦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因此具有人文精神。

A错:

材料未涉及,且梭伦改革保留了奴隶制度。

B、C错:

材料未涉及,且梭伦改革保留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实行财产等级制,承认贫富差别。

2.(2017·

课标全国Ⅰ,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信息“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反映的是人文主义,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精神传播寓于神话传说之中,B项正确。

神话传说不等于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

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并未体现神话影响的削弱,故D项错误。

3.(2017·

课标全国Ⅱ,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解析 从材料看,教会在扩建教堂时特别强调市民的意志,说明市民得到了重视,这反映了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力量壮大,A项正确。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14到16世纪,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B项错误;

教会权威在逐渐削弱,C项错误;

材料与新教理论关系不大,D项错误。

4.(2016·

课标全国Ⅲ,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

解析 题干信息“我憎恨所有的神”反映了雅典人强调人的价值,故本题选择D项。

古希腊人崇拜神灵、宗教意识强烈,故A、B两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雅典人注重物质生活,C项错误。

1.(2019·

黑龙江哈九中模拟)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

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用品德,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

这一思想(  )

A.是对“美德即知识”思想的继承发展

B.主张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C.体现了幸福标准取决于个人主观感受

D.继承唯心主义理念论原则

解析 题干中“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

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用品德,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强调幸福与品德、使用品德及实践与品德紧密相关,继承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故A项正确。

2.(2018·

西宁一模,32)下图为法国画家路易·

大卫1787年创作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局部,这一油画的创作是基于这样的史实:

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有罪后,他的学生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

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

然而苏格拉底却选择了慷慨赴死。

《苏格拉底之死》的法理意义和人文价值是(  )

A.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捍卫人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B.屈从错判行为就是纵容罪恶、人是万物的尺度

C.凡是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该去做、美德即知识

D.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主权在民人生而自由

解析 苏格拉底没有逃走而是遵守法律,体现了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而苏格拉底慷慨赴死则表现了他以死来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故A项正确。

3.(2019·

海口调研)“中世纪基督教所谓的生活是为来生做准备的人类形象,已经不再适用。

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学和艺术关注的中心。

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的教育。

”这一新思想的实质是(  )

A.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B.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C.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D.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答案 C

解析 材料“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反映出这一新思想是近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A项属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故排除;

B、D两项属于启蒙运动主张,故排除;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故C项正确。

4.(2018·

泸州模拟)某一时期的部分文艺作品具有共同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米开朗琪罗

《哀悼基督》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以宗教为题材,但画中圣母和圣子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

记述作者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与立场。

A.宗教神学影响根深蒂固

B.害怕遭受教会势力的宗教迫害

C.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

D.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

解析 从表中可知三部文艺作品都以宗教为题材,但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封建实力比较强大,宗教神学影响根深蒂固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

害怕遭受教会势力的宗教迫害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

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黑格尔评论某一思想:

“希腊英雄们都是出现在法律尚未制定的时代,或者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创造者,所以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是由他们制定出来的,作为和他们分不开的个人工作完成的。

”据此判断,黑格尔评论的是(  )

A.智者学派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解析 从材料看出古希腊时期,英雄们为自己立法,制定规则,确立制度,体现了智者学派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故A项正确;

材料强调英雄们是法律和道德的制定者,不符合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伦理思想,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柏拉图的思想,故C项错误;

材料也没有反映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故D项错误。

2.(2019·

潍坊模拟)古希腊的先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

亚里士多德则广泛采用同时代的数学成就进行哲学反思。

这反映了古代希腊(  )

A.数学研究和哲学思想相互推动

B.数学成果有助于人文精神发展

C.数学成果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

D.先哲们开始探讨世界本原问题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题干主要说数学成果推动人文精神发展,而不是数学研究和哲学思想相互推动,故A项错误,B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数学成果的实用色彩,故C项错误;

材料说的是数学成果推动人文精神发展,并没有涉及世界本原问题,故D项错误。

3.(2018·

肇庆模拟)来雅典讲学的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

“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

”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普罗泰格拉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

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

A.人文主义思想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人们心中神的地位至高无上

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解析 普罗泰格拉的观点不受认同说明人文主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项正确;

普罗泰格拉不是雅典公民,故B项错误;

材料能够说明神在雅典公民的心目中地位很高,故C项错误;

材料未提及统治阶级对神权的利用和态度,故D项错误。

4.(2019·

长春市质量检测)法国学者莱昂·

罗斑指出:

“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

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

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

”材料表明(  )

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