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9965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docx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大学生智能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省大学生智能

汽车竞赛工作总结报告

一、竞赛基本情况

1、竞赛规模及参与情况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由教育部高教司(教高司函〔2005〕201号)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恩智浦(原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协办,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旨在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竞赛内容以智能汽车在特定赛道上能自主行驶并完成复杂工程任务为主,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该项赛事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和资助的国家级全国大学生竞赛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竞赛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支持的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A类赛事,赢得了高校师生的热情参与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第十三届“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分别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部和安徽、山东、浙江8个分赛区预赛,共有来自全国近420所高校的2400多支队伍7200多名学生参赛。

竞赛内容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知识,参赛师生来自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机械工程以及其它相关学科专业。

安徽赛区作为全国八大分赛区之一,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组委会(合肥工业大学)确定阜阳师范学院为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承办单位。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省第十一届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各项筹备工作如期完成,2018年7月25日各参赛队伍报到。

7月26日各参赛队进行适应场地训练。

7月27日在阜阳市体育中心隆重开幕,参赛队伍预赛。

7月28日进行决赛,比赛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竞赛安徽赛区实际参赛高校43所(其中本科学校35所,专科学校8所),参赛队伍327支,参赛老师170多人,学生1100多人。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张小刚,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王红,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组委会秘书处清华大学王鹏,安徽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组委会秘书长、合肥工业大学吴晔,阜阳师范学院副校长汪芳启、教务处处长张宏、教务处副处长房厚信、电子与物理学院院长李季等同志出席了竞赛开幕式和闭幕式。

阜阳师范学院副校长汪芳启致开幕词和闭幕词。

阜阳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张宏主持了开幕式和闭幕式。

2、竞赛获奖情况

安徽赛区比赛分为四轮光电组、三轮电磁组、二轮直立组、双车会车组、无线节能组、信标对抗组六个赛题组别。

今年参赛规模与往届竞赛相比,参赛学校数量与去年相当,参赛队伍总数量略有减少。

实际参赛高校43所(本科学校35所,专科学校8所),参赛队伍327支。

由于新增组别难度较大,参赛学校和队伍较少,如双车会车组、无线节能组、信标对抗组。

但本届竞赛许多高校举办了校内选拔赛(安徽赛区规定每校参赛数量限定为12支队伍),由于校赛的推广和普及,除参加安徽赛区比赛学生外,直接受益学生超过3000人,参与培训学生超过10000名学生。

安徽赛区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同时还颁发了组织贡献奖和优秀志愿者奖。

经过激烈角逐,67支队伍荣获一等奖,104支队伍荣获二等奖,78支队伍荣获三等奖,26支队伍获得优秀奖。

二、竞赛组织实施

1、竞赛组织安排

本次竞赛得到了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合肥工业大学、阜阳师范学院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组委会先后下发了《关于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的通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比赛事宜说明》、《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竞速比赛规则与赛场纪律》、《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分赛区预赛和全国总决赛现场车模检查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了竞赛各项工作。

安徽省教育厅委托安徽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组委会(合肥工业大学)负责组织和指导竞赛活动,并专门下发了《安徽省教育厅关于2018年安徽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工作安排的通知》(皖教秘高〔2018〕23号)和《关于2018年安徽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部分赛事获奖情况的公示》(皖教高函〔2018〕8号)。

阜阳师范学院成立了由副校长汪芳启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与的竞赛承办工作领导小组。

竞赛筹备期间,全国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安徽省组委会秘书处(合肥工业大学)多次与阜阳师范学院进行沟通,具体指导本次竞赛筹备工作。

承办单位阜阳师范学院制定《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竞赛承办工作方案》,明确了竞赛筹备的职责分工。

设立专家技术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竞赛裁判委员会,完善了竞赛机构;成立安徽赛区竞赛承办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和协调各项筹备工作;成立会务组、技术组、宣传组、后勤组、安保组、医疗组等六个具体工作小组,明确了各组责任人和具体工作内容。

竞赛筹备期间,230多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顶着炎炎酷暑,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

2、工作组织机构

技术专家组

主任:

储常连安徽省教育厅

副主任:

汪芳启阜阳师范学院

汤仲胜安徽省教育厅

委员:

王鹏清华大学

王红清华大学

陈翌庆合肥工业大学

黄景荣合肥工业大学

张宏阜阳师范学院

李季阜阳师范学院

仲裁委员会

主任:

张小刚湖南大学

副主任:

梁祥君安徽省教育厅

王 红清华大学

委员:

王鹏清华大学

吴晔合肥工业大学

吴文涛合肥工业大学

房厚信阜阳师范学院

朱勇阜阳师范学院

朱辉阜阳师范学院

裁判组

裁判长:

王鹏

副裁判长:

朱辉、李振杰

成员:

李军、王森、王中心、石甲栋、学生若干

3、比赛秩序、竞赛纪律与公平

(1)比赛职能机构

安徽赛区在教指委、全国竞赛组委会指导下,安徽省组委会与承办学校共同成立竞赛组委会,下辖会务组、技术专家组、裁判组和仲裁委员会,统一处理竞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安徽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工作人员,包括技术专家组、裁判组和仲裁委员会成员均不得在现场比赛期间参与任何针对个别参赛队的指导或辅导工作,不得泄露任何有失公允竞赛的信息。

在现场比赛的时候,组委会聘请参赛队伍带队教师作为车模检查监督人员。

图1比赛职能机构

现场完成比赛一般需要四天时间。

四天基本安排如下图所示:

图2赛会期间竞赛活动

安徽赛区竞与其它分(省)赛区和总决赛的比赛规则相同,六个赛题组所遵循的比赛规则基本相同,但分别进行成绩排名。

安徽赛区现场比赛包括预赛与决赛两个阶段。

现场预赛、决赛阶段的比赛规则适用于各分赛区及总决赛的六个赛题组。

(2)比赛规则

初赛与决赛规则

1)初赛阶段规则

●比赛场根据场地条件以及报名队伍数量铺设六条赛道。

不同组别分别在不同赛道比赛。

●参赛队根据比赛题目以抽签形式决定各个组内比赛次序。

●比赛分为上下午两轮,每支参赛队伍可以在每轮比赛之前有15分钟现场调整时间,参赛队伍可以携带有维修工具,对赛车的软件、硬件进行调整,对赛车损毁部分进行修理。

●在每轮比赛中,选手进入场地会有60秒准备时间。

准备时间完毕后,选手将赛车放置在起跑区域内赛道上,赛车静止在起跑区。

●开始比赛后,各组车模按照各自的比赛任务完成一次场上的比赛。

如果车模在比赛过程中冲出赛道,则比赛重新开始。

每支队伍总共有两次冲出赛道的机会。

●每支参赛队伍取两次预赛成绩中最好的一个作为最终预赛成绩;根据参赛队伍数量,由组委会根据成绩选取一定比例的队伍晋级决赛。

●全部车模在整个比赛期间都统一放置在车模的展示区内。

2)决赛阶段规则

●参加决赛队伍按照预赛成绩排序,比赛按照预赛成绩的倒序进行。

●决赛的比赛场地通常会共用一个赛道。

决赛赛道与预赛赛道形状不同,占地面积会增大,赛道长度会增加。

电磁组另外单独铺设跑道。

●每支决赛队伍只有一次上场比赛机会,比赛过程与要求同预赛阶段。

注意:

决赛队伍在场上比赛仍然和预赛过程一样:

有两次冲出赛道的机会,但没有维修赛车的机会。

●预赛成绩不记入决赛成绩,只决定决赛比赛顺序。

没有参加决赛阶段比赛的队伍,预赛成绩为最终成绩,参加该赛题组的排名。

(3)比赛秩序

按照比赛顺序,裁判员指挥参赛队伍顺序进入场地比赛。

同一时刻,一个场地上只有一支队伍进行比赛。

在裁判员点名后,每队指定一名队员持赛车进入比赛场地。

参赛选手有60秒的现场准备时间。

准备好后,裁判员宣布比赛开始,选手将赛车放置在起跑区内,即赛车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超过计时起跑线。

比赛开始后车模应该在30秒内离开发车区。

沿着赛道跑完一圈。

由计时起跑线传感器进行自动计时。

赛车跑完一圈且自动停止后,选手拿起赛车离开场地,将赛车放置回指定区域。

如果比赛完成,由计算机评分系统自动给出比赛成绩。

(4)竞赛纪律

1)比赛犯规与失败规则

比赛过程中,由比赛现场主裁判根据统一规则对于赛车是否违反赛道约束条件进行裁定。

赛车前两次冲出跑道时,由裁判员取出赛车交给比赛队员,立即在起跑区重新开始比赛。

选手也可以在赛车冲出跑道后放弃比赛。

比赛过程中出现下面的情况,算作车模冲出跑道一次。

●裁判点名后,30秒之内,参赛队没有能够进入比赛场地并做好比赛准备;

●开始后,赛车在30秒之内没有离开出发区

●双车追逐过程中,两辆赛车发生碰撞或者物理接触,也记为冲出跑道一次。

●赛车在离开出发区之后60秒之内没有跑完一圈;

比赛过程中如果出现有如下一种情况,判为比赛失败:

●赛车冲出跑道的次数超过两次;

●比赛开始后未经裁判允许,选手接触赛车;

●决赛后,赛车没有通过现场技术检验。

如果比赛失败,则不计成绩。

2)比赛禁止事项:

●不允许在赛车之外安装辅助照明设备及其它辅助传感器等;

●选手进入正式比赛场地后,除了可以更换电池之外,不允许进行任何硬件电路和软件的更换。

但是可以手工改动电路板上的拨码开关或者电位器等;

●比赛场地内,在比赛时除了裁判与1名队员之外,不允许任何其他参赛人员进入场地;对于追逐类的两个组别,可以允许两个队员进行场地。

比赛前60秒准备时间内,允许参赛队员进入场地,协助对于比赛赛道进行清理。

●不允许其它干扰或者远程遥控赛车运动的行为;

●不允许赛车的任何传感器或者部件损毁跑道;

●不允许车模设计方案抄袭,各个参赛队伍所设计的硬软件需要相互之间有明显的不同。

参加追逐类两个组别比赛的双车,如果来自不同队伍,硬软件也需要有明显不同。

3)其它事宜

●现场正式比赛前,每个参赛队伍都有现场环境适应性调试阶段。

调试跑道与比赛跑道形状不一定一样。

●比赛开赛之前,所有车模都由比赛组委会收集并存放在同一保管区域,直到比赛结束。

●在比赛期间,专家技术组将根据情况对参赛车模进行技术检查。

如果违反了比赛规则的禁止事项,竞赛组委会有权取消参赛队伍的成绩。

●比赛过程中有其他作弊行为的,取消比赛成绩;

●参加预赛并晋级决赛的队伍人员不允许改变;

(5)竞赛公平性措施

为保证竞赛过程公正、公平、公开,竞赛全过程直播。

●赛场内部有大屏幕等无盲点录像、播放设备,将全程实时录制并播送赛场情况。

●在赛场内设置大屏幕或投影,实时显示赛场内竞赛状况、比赛成绩和排名。

●多机位拍摄赛场内竞赛状况,作为仲裁判罚依据。

●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以实时查询比赛成绩和排名。

●聘请参赛队伍带队教师和学生作为车模技术检查监督人员,确保技术检查独立性和公平性。

4、竞赛宣传推广

(1)邀请安徽省、阜阳市新闻媒体(包括报纸、电台、网络等)参与赛事报道,特别邀请阜阳当地中、小学学生观摩竞赛活动。

(2)积极争取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赞助,赞助形式可分为宣传赞助、普通赞助、实物赞助等多种形式。

(3)多机位拍摄开、闭幕式,制作优秀选手采访、优秀指导教师采访、裁判专家点评和企业人士采访等视频资料,突出竞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特点和优势特色,为宣传、仲裁、资源转化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料。

三、成果及特色

1、安徽省参加国赛的参与情况及获奖情况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8月22日至25日在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举办,进入全国总决赛的346支优胜队伍来自全国152所高校。

安徽赛区共有23支队伍来自12所本科学校、2所专科学校进入全国总决赛,最终3支队伍荣获一等奖(最高奖项,分别为合肥工业大学、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20支队伍荣获二等奖(12所学校)。

安徽高校国赛一等奖获奖数量低于去年,一等奖获奖比例低于其他分赛区;但进入国赛队伍总数量和获奖总数量比例高于大部分分赛区。

但今年有2所专科学校2支队伍作为特邀参赛队伍(国赛队伍都是本科学校,成绩优秀的专科学校由分赛区组委会推荐,全国组委会审核确定是否特邀参赛),与全国本科学校同台竞技,取得优异成绩,均获得一等奖(最高奖项)成绩,受到全国组委会和全国高校高度关注。

2、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成效

举办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暨安徽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安徽省教育厅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用重要举措,竞赛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不断扩大竞赛参与面,对于发掘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加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赛学校依托教务处或创新学院,创建了智能汽车创新实践基地、智能汽车俱乐部、智能汽车工作室、智能汽车创客中心、智能汽车科技创新社团等各类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搭建了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交流平台,有利于学生夯实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由于安徽赛区竞赛规则规定每校参赛数量最多12支队伍,每个组别最多3支队伍。

许多学校会举办校内选拔赛,校赛既是选拔优秀队伍参加安徽赛区比赛,也是宣传、推广和普及赛事,扩大学生受益面的有效措施。

由于参赛队伍是团队、跨专业联合组队,能够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

3、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及以赛促建的意义

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坚持“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的指导思想,竞赛是手段不是目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才是竞赛的内涵。

智能汽车竞赛每年赛题不断更新,赛题具有复杂工程问题特征,内容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工程性等特点,要求学生通过跨学科团队协作,运用深入的工程原理,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赛题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工程和其它因素,并可能相互有一定冲突。

通过智能汽车竞赛营造了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良好氛围,促进了竞赛创新实践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建设,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工程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促进教育与竞赛有机融合,以教育为基础,以竞赛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实践能力。

许多学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以智能汽车竞赛为抓手,不断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传授创新创业知识;构建校企联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的培养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既强调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化创新创业意识的引导,更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许多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专门设置了创新创业模块,在理工科专业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并将创新创业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高水平的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就是获取创新创业学分的重要手段。

基于智能汽车竞赛,每年都有学生申报和获批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各类实践课程往往也包含有智能汽车竞赛内容。

许多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外部请进,内部培养锻炼,整合各方资源,组建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许多教师吸收优秀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为有潜力的创新项目提供实践平台和经费资助。

4、竞赛优秀典型案例

承办学校阜阳师范学院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机制。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推动了教学基地建设,促进了课内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工程实践教学改革,2010年学校创建了基于智能车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竞赛根据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不断丰富赛题要求,适应学生实际能力,直接推动了新课程的开设和嵌入式系统课程课内教学内容的更新。

阜阳师范学院已开设了专门智能车竞赛课程3门,更新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内容课程5门,每年听课学生超过500名。

今年阜阳师范学院校赛有2个学院组队参赛,学生来自4个学院,直接受益学生超过1600人(近60支参赛队伍),参与培训学生超过6000名学生。

培训学生可能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无碳小车避障竞赛、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竞赛项目。

5、竞赛特色总结

(1)该项赛事已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实施体系,具有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特征,在安徽省高校得到了普及推广和健康持续发展。

(2)多学科融合团队参赛,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

(3)赛题内容具有复杂工程问题特征,为学生创建了提升分析和解决工程能力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科研的基本技能和主动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钻研能力。

(4)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责任心,锻炼了学生灵活应变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益。

(5)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改革平台。

竞赛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提供了良好平台,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改革,推动了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6)通过比赛增强了与外界的交流。

比赛期间来自不同高校的众多队伍同场竞技,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四、存在问题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和资助的国家级全国大学生竞赛项目(教高函[2007]30号,[2009]7号,[2010]13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竞赛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支持的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A类赛事(皖教秘高〔2017〕48号),这充分肯定了学科竞赛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得到了高校和社会各届的广泛认同。

安徽赛区作为第一个省级赛区自2010年举办至今,受到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各高校高度认可,但安徽赛区赛事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1、赛事与其它企业合作不足,与其它赛事互动较少

赛事虽然与恩智浦半导体公司(全球500强,全球十大半导体公司)具有广泛深入的合作,但与省内其它高新企业稳定合作较少,与其它电子信息类赛事互动不足。

2、赛事规模较大,承办学校压力较大

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安徽赛区都是7月中下旬举办比赛(与其他分赛区时间同步)。

由于天气炎热,赛事规模较大,时间较长(3-4天),比赛场馆要求较高(需要室内1个标准篮球场(15m*6m)面积),许多学校没有承办条件。

如果租用市体育馆,承办学校存在费用高、安保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暑期阶段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学生都在放假或值班状态,各职能部门协调成本都很高(如学生志愿者、老师、后勤等需要额外加班)。

虽然高校承办积极性较高,但限于学校客观情况,省组委会确定承办学校困难大。

五、改进措施及未来工作计划

1、加强与其它赛事和企业的交流合作,提高智能汽车竞赛影响力

加强与其它赛事互动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与企业合作,安徽赛区可融合或增加其它赛事赛题,满足不同层次学校参赛,进一步扩大、提高智能汽车竞赛影响力。

2019年校赛和省赛会增加1个AI赛题组别(与企业合作),该赛题引入人工智能理念。

人工智能是引领中国未来的战略性技术领域,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储备。

需要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探索培养企业需要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发、升级和改造的高素质科研型人才新途径、新方法。

2、办好2019年度安徽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研讨会

省组委会每年举办1次年度安徽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研讨会,主要包括安徽省组委会秘书处汇报2018年度安徽省组委会工作;安徽省组委会秘书处汇报2019年安徽赛区工作方案和竞赛规程说明:

安徽赛区竞赛规范和要求;2019年安徽赛区承办学校淮南联合大学筹备工作汇报;征求参赛学校建议和相关问题研讨等议程。

明确2019年安徽赛区工作计划、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

3、办好2019年度安徽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活动

2019年度第十四届“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省第十二届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由合肥工业大学、淮南联合大学联合承办,安徽省组委会将全程参与承办学校的各项组织活动,共同组织好竞赛活动。

安徽省组委会负责上报省厅“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暨安徽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竞赛规程,淮南联合大学具体负责承办竞赛现场活动事宜,安徽省组委会给予监督管理和技术支持。

4、做好2019年度安徽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赛前工作

安徽省组委会负责2019年度安徽赛区网上报名、审核、培训、技术支持、答疑等各项工作,配合淮南联合大学落实现场竞赛活动各项工作。

5、做好2019年度安徽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赛后工作

安徽省组委会赛后需要认真做好竞赛项目工作总结报告和相关材料整理,及时部署获奖证书印制、发放和相关材料汇报省厅工作等,尽快落实和确定下年度承办学校。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组委会

2018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