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0329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docx

扬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历史

扬州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高 三 历 史                     2014.1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⒈在中国古代语辞中非常重视颜色的恰当使用,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诗句,赵匡胤“黄袍加身”兵变,等等……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A.色彩审美  B.贵贱等级   C.社会分工  D.君主专制 

⒉李贽有句话:

“人所同者谓礼,我所独者谓己”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

A.独具个性,大胆挑战正统思想    B.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本质 

C.以天下为己任,道德自律  D.恪守修身齐家的儒学理想 

⒊明清史志资料显示: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由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出

①江南市镇经济繁荣   ②纺织业显著发展

③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④存在自由劳动力市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⒋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小说  B.戏曲C.说书  D.绘画 

⒌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对中国近代的大变革给出了一幅模式图。

下列言论中,不符合此图要义的表述是 

A.西方工业革命与中国王朝危机交会,使中国历史转向 

B.西方国家成为宗主国,中国成为依附性的半殖民地 

C.中国近代化过程就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稳健发展的过程 

D.西方侵略激发起拯救民族危亡、改造社会的强烈回应

⒍“中国文化在自己的遥远记忆中,……有过在更深层面上接受佛教文化的经验。

……这个陈年经验,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面前,便变得不灵了。

这时候,臃肿颟顸而又年迈气衰的古代中国文化,如何能够驾驭得住轻盈便捷的奔马之用,而不思先对自身作出必要的变动呢?

”文化史专家庞朴的这段话主要是批判 

A.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C.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 D.陈独秀的民主和科学思想 

⒎今天中国学术界之所以重视抗战史和包括《开罗宣言》在内的各种条约的研究,主要因为 ①抗战期间中华民族的意识空前觉醒,实现了民族团结   ②抗战中,全国军队实现了国家统一指挥,有利于社会稳定   ③中国取得了战争的完全胜利,国际地位开始提高   ④适应当前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需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⒏一位学者谈到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说道:

“一些人以激烈的态度提出‘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口号——然而有意思的是,喊这些口号的人,却偏偏仍在使用汉字、讲究书法、读线装书……痴迷得紧!

”该学者意在

A.抨击太平天国运动忽视文化教育 B.批评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 

C.揭露辛亥革命阵营内部旧官僚的虚伪性D.揭露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学者的矛盾心态 

⒐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也是人类在长期奋斗中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

从继承的角度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的民主形式有 

①代议制         ②政党制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同学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时代的风貌。

观察下面两幅照片,我们可以得出的最准确结论是 

A.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B.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逐渐被个人主义所取代

C.由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趋向思想解放,个性凸显

D.反映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

⒒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要求……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为此

A.建立基本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C.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⒓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古代希腊或者中世纪的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布罗代尔意在强调

A.过去的历史都是虚幻的     B.以文明传承的意识阐释历史 

C.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D.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⒔杰里·本利特在《新全球史》中写道:

在1400-1800年间,欧洲航海家的一系列杰出的探险之旅将他们带到了世界上除极地以外的各个海域。

航海事业是昂贵的事业,然而私人投资者与政府却有极强的动力经营海上探险业,并且为船队提供资金和航海技术。

由此可见推动这一时期航海活动的因素有 

①西班牙统治者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资本的渴求  

③蒸汽轮船发明,成为当时主要的航海工具   ④欧洲航海家勇于探险、开拓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⒕2013年12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追悼会上致辞说:

“曼德拉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也是以身作则最伟大的老师之一。

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愿意为自由和平等、民主和正义而奉献一切。

”曼德拉的精神最符合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价值追求?

 

A.苏格拉底  B.但丁  C.薄伽丘 D.马丁·路德 

⒖美国启蒙思想家潘恩在考察了1832年之前的英国政体时说:

“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

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的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由此可以发现1832年的议会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

A.君主权力开始受到议会限制    B.贵族退出议会政治活动 

C.中小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  D.工人阶级取得了一定选举权 

⒗学者陈乐民认为:

19世纪的欧洲对人类文明有一个具有久远历史影响和意义的贡献,那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出现。

下列有关社会主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对剥削和社会不平等,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B.是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产物 

C.后来,苏联的解体证明了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D.客观上推动执政者以国家名义实行社会保障政策、措施 

⒘胡佛担任总统期间,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低销售价格;会见市长和州长,督促他们加速公共工程项目建设;成立国家信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以期通过自愿联合来解决问题。

由以上资料不能得出下列哪一结论?

 

A.罗斯福新政某些政策实质是胡佛政府时期政策的某种延续、深入和强化 

B.胡佛的政策是由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到罗斯福国家干预政策的过渡 

C.历史学习需调整“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模式,形成联系、发展的观念 

D.胡佛对危机缺乏正确认识,实施以行政命令取代市场调节的偏激政策 

⒙对下图所示内容及其影响解读正确的有

①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②中国作为新兴力量迅速崛起 

③美日经济增长缓慢          ④有利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⒚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总结说,(苏共)垄断了资源和经济利益,使得社会经济生活缺乏活力,大量资源被用于军事工业,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对苏共的不满日益增加。

而在苏联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往往会把对既得利益集团腐败专制的不满情绪转化为民族矛盾,一旦累积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将导致民族动乱、国家分裂。

他的这些言论

A.深刻地揭露斯大林体制的严重弊端   B.促成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的实施

C.导致苏共威信下降,引发思想混乱   D.严重助长了苏联国内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 

⒛根据风格的不同,绘画可以分成很多流派。

与下图 《画室》绘画风格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格尔尼卡》 

C.《自由引导人民》 D.《日出·印象》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题,第21题13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3分,第25题10分,共计60分。

 

21.(13分)历史证明:

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如何,对该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三百年间,从其拥有的资金到广泛的影响力,皆为一时之冠,有“无徽不成镇”之谚。

然而他们却不能在传统的等级社会之外辟出一块新天地。

……腰缠万贯,却没有一份属于商人自己独立的权利。

徽商成功的秘密在于,与特权官僚结为一体,其势力渗入地方政权,直至朝廷中枢。

……嘉庆后,徽人任职的品级和人数都在降低,复遭太平军打击,一蹶不振。

徽商失去政治靠山,败落势在难免。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1901年清廷颁布上谕,宣称要将“通商惠工”作为基本国策。

1905—1910年期间,国内新设厂矿万元以上资本的就有209家,总资本约7525万元,绅商阶层由此壮大。

1909年,江苏谘议局长张謇通电全国:

“外侮益剧,部臣失策,国势日危,民不聊生,救亡之举,惟在速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

” 

1911年5月,清廷宣布成立第一届责任内阁,在内阁大臣13人中,满族贵族占了9人,而其中皇族又占5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各省咨议局联合会发表《宣告全国书》,痛苦地承认“希望绝矣”。

 

——胡成《困窘的年代》 

材料三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品。

……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晚清时期徽商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3分)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新变化及晚清政府的应对情况。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用新中国初期的史实证明材料三中“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

(4分)     

(4)请你据上述材料积极建言:

当今中国应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分) 

22.(12分)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4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及新三民主义提出90周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

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

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

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

(5分)    

(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请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

(2分)    

(3)为“追求着人民的幸福”,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取得的突出理论成就是什么?

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

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

(2分)    

23.(12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外交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

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

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材料二 更加有趣的是在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

l972年2月28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提出了双方解决“根本性分歧”的方案。

……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和威胁。

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

——[加拿大]罗伯特·基斯《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的当代意义》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新问题和挑战。

……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联合部分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尤其是破坏不干涉内政这一核心内容,自认为有权决定别国政权的合法性。

 

——叶自成等《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材料四 2012年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动武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否决票,决议未获通过。

……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其实,中国的反对票既非“跟随俄罗斯”,也不是“同情巴沙尔”,为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摘自《安理会爆发大国投票战叙利亚成为最新火药桶》(刊载于《环球时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实现和解的主要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态度变化的自身原因。

(3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遇到的挑战。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

在当今时代,中国应该如何站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上,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前提下妥善处理国际关系?

(3分) 

24.(13分)科技的发展助推经济全球化,全球化引发新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

……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

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技术革新向前推动了这个进程,使得浩如烟海的信息、图像、钱币、股票和其他可通过数字转换的东西得以即时传递。

……许多具有全球化经济特色的交易逃避了各国政府的控制,或者只受到最低限度的管理。

既然国界对一些大公司的交易和许多支撑全球经济的金融过程越来越无关紧要,那么人们关注的重点就会从国家间关系转向全球关系。

 

——克罗卡特《反美主义与全球秩序》 

材料三 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并没有完全陷入被动,正是它们在经济领域中的积极活动才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开放以及全球经济的整合。

……而事实也证明国家对迅猛的全球化进程,并没有茫然无措,相反,正在积极地调整既有的决策方式、政策选择以及行为轨迹。

 

——杨雪冬《全球化:

西方理论前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

(3分)

(2)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经济全球化中民族国家的处境”问题多有争论。

请例证材料二的观点。

(3分)    

(3)对于“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职能”这一话题,材料三的观点更容易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共鸣。

试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7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        

25.(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的成败,既取决于社会基础,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初期,欧洲和日本一样,是从多样性的封建体制(注:

指分封体制)和充分发展的社会结构的母胎中诞生的。

 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

 

——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 

材料二  从中古东方型的社会,转入现代西方型的社会。

……其工程之浩巨,可想而知。

但是那光绪也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而变之于指顾之间,其必然失败。

 诏书一日数下,朝野莫知所适,也不是个办法。

不幸这位年轻皇帝,显然感到国亡无日,所以迫不及待。

但是他的军师谋臣,应该有见及此。

不幸康某木讷执拗,识见不足;而操切浮躁,且有甚于幼主。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

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

 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中采取了哪些革故鼎新的措施?

有何效果?

(4分)

(2)同为近代化改革,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请据材料一、二概括其失败的原因。

(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的失败客观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2分)

扬州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B

C

B

C

D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B

A

C

C

D

D

A

B

21.(13分) 

(1)原因:

抑商政策使商人社会地位低;失去政治依靠后难以为继;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3分) 

(2)新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积极要求建立民主立宪政府。

(2分)清政府被动适应近代化。

(1分) 

(3)证明:

一五计划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政府集中有限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

(4分) 

(4)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让更多民众享受改革红利。

(答出任意3点得3分)  

22.(12分) 

(1)理论:

平均地权。

(1分) 

创新:

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

(2分) 

现实意义:

要关注民生;要注重公平和正义。

(2分) 

(2)主张:

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

(2分) 

(3)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分) 

变化:

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2分) 

(4)宗旨:

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

(写出任意两点得2分)  

23.(12分) 

(1)国际:

两极对峙;亚非出现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国内:

大力发展民族经济。

(3分) 

(2)中美两国都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以之作为解决双方分歧和处理双边关系的基础。

(1分) 

美国变化的自身原因:

经济“滞胀”;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泥潭。

(任答两点得2分) 

(3)挑战:

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推行单边主义,例如企图干预叙利亚内政,造成中东地区的动荡。

(3分) 

(4)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世界和平;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努力承担国际义务。

(3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4.(13分) 

(1)如何: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促进交通、通讯工具的改进,提供联结纽带;刺激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3分) 

(2)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民族国家的功能衰退。

超国家的国际经济组织在世界经济整合和发展中日益重要,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

(3分)

(3)(7分)评分标准:

采点评分与分层评分相结合。

 

①观点恰当得2分。

 

②无论证过程不得分;有论证过程文字得1分;基本合理得2-3分;论证合理,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得4分。

言之成理即可,不拘泥于答案。

 ③总结得当得1分。

 实例:

 

观点: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没有弱化民族国家的职能。

 

论证:

经济全球化发展中,民族国家仍然是非常积极、非常重要的推动者,例如中国在1992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合和发展;经济全球化面临环境污染、恐怖主义、能源危机等问题,也需要各国政府加强合作;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了主导作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面临更多威胁,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体制和技术创新,完善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

 总结:

发展中国家既要积极投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也要坚定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25.(10分) 

(1)措施:

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四民平等;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写出任意2点得2分) 

效果:

推动日本实现工业化,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

(2分) 

(2)原因:

中国的戊戌变法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实施者急于求成,缺乏政治经验。

(2分) (3)影响:

清政府进一步丧失权威合法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发展。

(2分) 

(4)因素:

客观分析基本国情;稳健理性,循序渐进;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写出任意两点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