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0573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7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

“三馆合一”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送稿)

 

主要编审人员

 

审核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工程师

编写人员注册咨询工程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

2、项目平面示意图

附件:

1、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委托书

2、项目建议书批复

3、项目用地预审批复

4、项目选址意见书

5、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6、项目选址红线图

7、项目环评批复

8、建设项目招标方案和不招标申请表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

3、建设性质:

新建

4、项目法人:

5、项目负责人:

6、建设地址:

晋城市泽州路东侧,中原东街南侧

7、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977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6651m2,地下建筑面积为3124m2。

8、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9956.93万元:

其中建安工程费7297.57万元,设备购置费916.53万元,其他费用1005.28万元,基本预备费737.55万元。

9、资金来源:

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城区政府统筹解决。

10、建设工期:

24个月

1.2可研编制依据

1、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2、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建议书批复

3、《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108号)

4、《文化馆建设标准》(建标【2010】136号)

5、《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103号)

6、项目规划条件通知书(【2013】57号)

7、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YD-2013-40号

8、项目选址红线图

9、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11、晋城市城区人民政府提供的基础资料

12、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

1.3主要研究内容

本报告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建设规模、工程技术方案、节能、环保、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招投标及项目风险等。

1.4主要研究结论

项目建设符合《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随着晋城市城区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人文精神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的建设已势在必行。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城区现有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面积狭小、防火抗灾抗震能力差、服务功能差等问题,改善其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对推动晋城市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1

总用地面积

m2

16865

净用地面积

m2

15315

代征道理面积

m2

432

代征绿地面积

m2

1118

2

净用地容积率

1.08

3

净用地建筑密度

%

20

4

净用地绿地率

%

30

5

建筑占地面积

3124

6

总建筑面积

19775

6.1

地上建筑面积

m2

16651

图书馆建筑面积

m2

5300

文化馆建筑面积

m2

5760

档案馆建筑面积

m2

5591

6.2

地下建筑

m2

3124

地下车库

m2

2800

设备用房

m2

324

7

停车位

机动车停车位

130

非机动车停车位

930

8

总投资

万元

9956.93

建安工程费

万元

7297.57

设备购置费

万元

916.53

其他费用

万元

1005.28

基本预备费

万元

737.55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2.1.1区域概况

晋城市城区为晋城市辖县级区,是晋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辖1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137个村委、居委和社区。

常住人口47.69万人,少数民族有回、满、藏、蒙古、锡伯、朝鲜、彝、壮、傣、纳西、布依等民族。

总面积149.6平方公里,四周与泽州县接壤。

地貌以盆地和丘陵为主,有少数山区。

自1985年建市以来,全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了较多实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2012年,晋城市城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完成203.3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完成11.6亿元,增长37.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02亿元,增长34.9%,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两项指标增幅均列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6.6亿元,增长16%,占全市的52.4%;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14亿元,增长10.8%,占全市的3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亿元,增长31.1%,占全市的2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65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52元,增长13.7%。

2.1.2各馆舍现状及存在问题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位于晋城市南大街621号,现有职工9人,藏书4.5万册,下设采编、流通、报刊及盲人盲文阅览、少儿阅览、古籍、电子阅览、培训、文化共享工程服务部等八个部门,主要提供书刊外借流通、馆内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参考咨询等服务。

城区图书馆现址原是一座百年残庙,占地面积1258平方米,2009年进行改扩建后,总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中要求的面积相差很大,且由于改造并没有对临街建筑及堂房正殿拆除重建,整个建筑总体布局不尽合理,冬天无暖气,夏天无法排涝,这些对图书文献资料的防护都存在着严重的威胁。

晋城市城区文化馆组建于1987年,现有工作人员14名,其中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0人,中专(高中)文化程度4人。

原文化馆办公地址位于北大街46号,有5间8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因年久失修,属危房,未能开展工作。

后经文化局研究决定,占用城区文体局的办公场所。

现办公地址位于新市西街1221号,建筑面积380平方米,包括办公面积80平方米,文化活动中心300平方米,面积严重不足。

且现文化馆与其他单位合并在一起办公,无独立的办公室,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文化馆的业务开展。

晋城市城区档案馆最早成立于1959年,它的前身是原晋城县档案馆,后机构名称变更为城区档案馆。

档案馆现有工作人员8名,档案馆库房90m2,办公用房30m2,面积严重不足。

现档案馆馆藏56个全宗,约6.3万卷档案,由于馆库容量小,现馆藏量已趋于饱和,但仍有大量档案分散保管在各单位,现档案馆库无法完成将区级范围内约10.2万卷的永久长期档案接收进馆任务。

且现档案馆是原机关车库改建而成,并和其他单位合并办公,建筑结构等级不足,防火抗灾抗震能力都较差,给、排水管道在库区内穿越,这些都不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严重威胁着档案的安全。

2.1.3项目提出的理由

2012年6月10日,晋城市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隆重召开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张九萍在讲话中指出,从2012年到2014年是新一轮的创建周期,要积极贯彻落实袁纯清书记把晋城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要求,把抓好创建工作作为加快转型跨越的重要内容,提高我市的软实力、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要把创建的过程作为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过程,让城市更加方便、温馨、现代、宜居。

同时要求,要明确主攻目标,认真把握《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八大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构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平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晋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提出要完善工作项目,明确工作责任,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推进,确保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硬件没有空白缺项,软件能得高分满分。

在晋城市城区硬件类项目中,着重指出城区图书馆藏书量少,无电子阅览室;文化馆没有馆舍;档案馆目前只停留在申报阶段,城区硬件类项目存在缺失。

针对以上问题,城区人民政府为尽快改善现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现状,消除其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其服务水平,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前提下,提出了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晋城市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对推动晋城市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品格,它不仅是国家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等重要职能,是公民的终身学校。

文化馆是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文化桥梁,是组织和实施群众文化活动的枢纽,是专业研究、创作、普及与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机构。

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

档案馆所保管的档案,无论是历史档案,还是现行机关的档案,都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的历史文化财富。

项目建成后,晋城市城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的设施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队伍素质将日益提高,服务能力将明显加强,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和文化支撑,推动晋城市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项目建设可有效改善晋城市城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的现状,增强其服务功能

晋城市城区现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普遍存在着面积狭小、防火抗灾抗震能力差、服务功能差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晋城市城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本项目建成后,拟建的图书馆,将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多项功能,为各类人群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真正体现公共图书馆的多功能性;拟建的文化馆将具备社会文化宣传教育、公益文化服务、文化艺术普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功能;拟建的档案馆不仅是保管全区重要档案资料的基地和档案信息的利用中心,还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政务信息的公开中心。

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的提高晋城市城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的服务功能,丰富广大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生活品质。

3、项目建设是实现晋城市城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自身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就是宣传和普及文化教育,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服务机制,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自身现代化建设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要求。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的基础设施都要满足科学先进管理的需要。

如公共图书馆要有防日光和紫外线照射、防磁、防静电措施,对文献资料信息的采集、查询要实现自动化,要为读者和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工作条件等;文化馆要有供群众文艺演出和欣赏用的现代化观演厅、辅导群众排练舞蹈、戏剧、音乐活动的排练室和宣传、展览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的画廊和橱窗等;档案馆要有有害生物防治、档案静电复印、音像档案处理、微缩摄影、电子档案接收、电子文件采集等设施;现有的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设已无法满足需要,必须按标准和规范建设新的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促进管理的现代化,使之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综上所述,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对加强现有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的服务功能、推动晋城市城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3.1选址原则

1、应选择位置适中、交通方便、环境安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有利的地段。

2、应远离易燃易爆、噪声和散发有害气体、强电磁波干扰等污染源,符合有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

3、应符合当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公共文化事业专项规划,布局合理。

4、应具备良好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5、应选择在公用设施比较完备的地区。

3.2项目选址

晋城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选址于泽州路东侧,中原东街南侧,紧邻市区内东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项目区交通条件便利,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6865m2,其中净用地面积15315m2,代征道路面积432m2,代征绿地面积1118m2。

项目区环境适宜,地形开阔,周边无污染源,项目所在地水、暖、电公用配套设施条件成熟,符合项目建设选址原则,符合晋城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3.3建设条件

3.3.1自然条件

1、气候

该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

具体气象参数如下:

年平均气温11.2℃

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

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4℃

年平均相对湿度63%

年最大降雨量599.9mm

频度最多风向NW

年平均风速2.2m/s

最大风速26.8m/s

标准冻土深度43cm

最大积雪深度21cm

年日照时数2314.1h

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以上气象条件,使项目建设和使用能够适应上述气候特点。

2、地形地貌

本项目地貌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西低东高,地形平缓,地面标高在682.03—686.72m之间,最大相对高差4.69m,地形平均坡度小于5°。

地表原为耕地。

3、地质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可知,本项目区域范围内无采空区,周边400m内没有煤矿开采;现状条件下不存在不稳定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不发育;无沟谷分布,泥石流地质灾害不发育。

综合以上,本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4、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晋城市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抗震分组为第三组。

3.3.2公用工程条件

1、交通条件

项目位于晋城市泽州路东侧,中原东街南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2、供水条件

项目供水由市政给水管网统一供给,拟从中原街供水管接入场地内,可满足项目生活、消防用水需要。

3、排水条件

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生活污水排至场区内污水管网,再由室外污水管网排至室外化粪池,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排至西侧紧邻白水河的污水管网,同时污水管网需做好防渗处理。

场区内雨水(除可回用外)均由场区雨水管网排至西侧白水河。

4、供电条件

项目用电电源拟从中原街高压线引入场区变电站,可满足项目用电需要。

5、供暖条件

项目供暖拟从中原街供热管网接入,可满足项目供热需要。

6、通讯条件

通讯网络已完全覆盖到项目区,现代化通讯工具基础条件具备。

第四章建设规模

4.1编制依据

1、《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108号

2、《文化馆建设标准》建标【2010】136号

3、《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103号

4、《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8]74号)

5、《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8〕128号

4.2人口确定

晋城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城区常住人口为476945人,本项目按48万人考虑。

4.3地上面积确定

根据标准,本项目综合馆总面积为16651m2,其中图书馆建筑面积为5300m2,文化馆建筑面积为5760m2,档案馆建筑面积为5591m2。

4.3.1图书馆规模确定

1、图书馆相关指标

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以服务人口数量和相应的人均藏书量、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基本依据,兼顾服务功能、文献资源数量与品种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

表4-1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表

规模

服务人口(万)

大型

150以上

中型

20~150

小型

20及以下

表4-2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以及相应的总藏书量

总阅览座席数量控制指标表

规模

服务

人口

(万)

建筑面积

藏书量

阅览座席

千人面

积指标

(㎡/千人)

建筑面积控制指标

(㎡)

人均藏书(册、件

/人)

总藏量

(万册、件)

千人阅览座席

(座/千人)

总阅览

座席

(座)

大型

400~1000

9.5~6

38000~

60000

0.8~0.6

320~600

0.6~0.3

2400~3000

150~400

13.3~9.5

20000~

38000

0.9~0.8

135~320

0.8~0.6

1200~

2400

中型

100~150

13.5~

13.3

13500~

20000

0.9

90~135

0.9~0.8

900~1200

50~100

15~

13.5

7500~

13500

0.9

45~90

0.9

450~900

20~50

22.5~15

4500~

7500

1.2~0.9

24~45

1.2~0.9

240~450

小型

10~20

23~22.5

2300~

4500

1.2

12~24

1.3~1.2

130~240

3~10

27~23

800~

2300

1.5~1.2

4.5~12

2.0~1.3

60~130

注:

表中服务人口处于两个数值区间的,采用直线内插法确定其建筑面积、藏书量和阅览座席指标。

2、图书馆总面积确定

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108号)相关指标,本项目为中型规模图书馆。

依据中型公共图书馆的控制指标,按照晋城市城区现有人口,应用直线内插法进行计算,千人面积指标为15m2/千人,总建筑面积为7200m2,人均藏书量为0.9册/人,总藏书量43.2万册;千人阅览座席0.9座/千人,总阅览座席432座。

由于本项目与市级馆距离不超过5公里,同时多馆合建,辅助用房可相对减少,故本项目图书馆面积为5300m2。

3、图书馆各类用房面积

图书馆主要包括藏书区、借阅区、咨询服务区、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区、业务区、服务区、技术设备区及后勤保障区,根据对应中型公共图书馆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比例确定各类功能用房面积。

表4-3公共图书馆各类用房面积一览表

序号

用房类别

建筑面积(m2)

1

藏书区

1350

基本书库

360

阅览室藏书区

850

特藏书库

140

2

借阅区

2330

一般阅览室

715

少年儿童阅览室

820

特藏阅览室

250

视障阅览室

85

多媒体阅览室

460

3

咨询服务区

150

咨询区

150

4

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区

408

寄存、饮水处

14

读者休息处

21

陈列展览

345

报告厅

0

交流接待

14

读者服务区

14

5

业务区

446

采编、加工区

142

配送中心

64

辅导、协调

85

典藏、研究、美工

70

信息处理

85

6

服务区

215

服务用房

215

7

技术设备区

198

中心机房

71

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用房

57

文献消毒

21

卫星接收

14

音像控制

14

微缩、装裱装修

21

8

后勤保障区

203

设备用房

90

监控室

42

维修、各种库房

71

9

合计

5300

4.3.2文化馆规模确定

1、文化馆相关指标

按照《文化馆建设标准》,文化馆建设规模以服务人口数量确定。

表4-4文化馆建筑面积指标

类型

服务人口(万人)

建筑面积(m2)

适用范围

大型馆

≥250

≥8000

大城市

50~250

6000~8000

中型馆

20~50

4000~6000

中等城市

≥30

市辖区

小型馆

5~20

2000~4000

小城市

5~30

市辖区或独立组团

<5

800~2000

城关镇

注:

省、市、县文化馆服务人口以其所在城镇常住人口进行核算,其他文化馆服务人口以其服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进行核算;处于两个数值区间的,采用直线内插法确定建筑面积;小于2000m2的文化馆应与其他相关文化设施联合建设。

2、文化馆面积确定

根据《文化馆建设标准》(建标【2010】136号)相关指标,晋城市城区文化馆应为中型馆。

依据中型文化馆的建筑面积指标,按照晋城市城区现有人口,应用直线内插法进行计算,确定文化馆建筑面积为5760m2。

3、各类用房面积确定

文化馆主要包括群众活动用房、业务用房、服务用房和辅助用房。

表4-5文化馆建筑各类功能用房面积一览表

序号

用房类别

建筑面积(m2)

群众活动用房

4435

观演厅

800

多功能厅(小型排演、报告厅)

500

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

300

美术、摄影展厅

300

大教室

240

小教室

240

计算机网络室

150

独立学习室

480

舞蹈综合排练室

500

阅览室

150

资料档案室

55

特色文化活动室

220

老年活动室

250

儿童活动室

250

业务用房

655

文艺创作室

70

研究整理室

110

专业工作室

295

琴房

180

服务用房

270

服务用房

270

辅助用房

400

道具库房及储藏室

180

维修室

60

监控室

60

值班室

10

设备用房

90

合计

5760

4.3.3档案馆规模确定

1、档案馆相关指标

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设规模按行政区划分级,以应保存的馆藏档案数量为基本依据分类,参照辖区人口数量并综合辖区经济、地理等因素合理确定。

馆藏档案数量是指现存和今后30年应进馆档案、资料的数量之和。

表4-6档案馆建设按照省、市、县三级分类

级别

类次

馆藏档案数量

省级

一类

90万卷以上

二类

70~90万卷

三类

70万卷以下

市级

一类

40万卷以上

二类

30~40万卷

三类

30万卷以下

县级

一类

20万卷以上

二类

10~20万卷

三类

10万卷以下

根据晋城市城区档案馆(馆内馆外)现存档案约16.5万卷(册),随着档案馆馆藏量逐年持续递增,档案的利用率和利用范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