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0733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安徽卷)

语文

(二)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6题,第II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14题,第II卷18~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节是城市定期举办的综合性节庆活动。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它的为城市专有、整合节事与社会沟通、长时段持续效应等特点,决定了它在全球化城市竞争与合作的形势下,特别是在资源市场和品牌创新的竞合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节不仅是城市满足自身文化生活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而且是城市形象品牌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其深层意义,在于为主办城市的全球化资源整合创造条件和机遇。

资源整合的实质是需求交换。

特色化开发和国际化传播由此成为城市化的基本任务,艺术节沟通的依据和追求。

当前艺术节发展所面临的难题,集中表现为同质化倾向。

艺术节发展要走出同质化困境,须解决剧目趋同、明星赶场、观众冷漠,以及节事与观众、与媒体沟通等问题,还要协助城市克服面目雷同、物质主义、忽视人文价值等倾向。

艺术节不只是精英狂欢、公众服务,而且是城市发展的机会。

困难在于个性化风格与国际间认同的统一,文化服务与经济社会目标的统一。

这就要求把艺术节当作一个有生命有性格的系统来看待,认真研究其历史、特征、规律和成功案例,走可持续整合沟通之路。

艺术节的传统,是服务于城市发展,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城市表达和城市间交往。

艺术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城市表达和形象推广有内在联系。

艺术节通过公共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竞争、基础设施运营等文化活动,使城市形成不可复制的文化个性,以增强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艺术节对城市发展具有独特作用。

城市形象的实质是公众印象,由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表现的多方面认知与评价构成,往往体现为公众舆论,带有很强的情感直觉性。

艺术节通过其感性直接性和艺术审美魅力,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实现城市特色的节庆表达和国际化沟通,为公众提供难以忘怀的体验,进而借助口碑和媒体,形成面向世界的二次传播。

艺术节的文化感召力,主要通过表演艺术的节目集聚来实现。

艺术节为城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刺激市民的艺术兴趣、扩大艺术欣赏的人口比例,从而提升市民的艺术素养,并最终使城市受益于市民文化归属感的增强、社区文化氛围的营造、城市形象的改造与提升。

”与此同时,艺术节成为促进艺术教育、推动艺术普及的发动机。

艺术节为主办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和资金流,对诸多产业的拉动效造就了巨额经济产出。

其经济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直接收益,即对艺术节的直接投资,如艺术设施、艺术活动、人力资本等方面的资金投入;间接收益,一般包括艺术节相关的旅游收入;诱发性收益,主要是指由于艺术节的举办给城市带来的无形收益,包括城市经济结构、产业升级方面的影响等。

(选自张敏《艺术节与城市发展》,有删改)

1.下列对“艺术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节是城市定期举办的具有为城市专有、整合节事与社会沟通、长时段持续效应等特点的综合性节庆活动。

B.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艺术节在全球化城市竞争与合作的形势下,特别是在资源市场和品牌创新的竞合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艺术节不是城市满足自身文化生活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而是城市形象品牌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D.艺术节的目的是通过公共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竞争、基础设施运营等文化活动,从而增强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阐述了艺术节在全球化城市竞争与合作中具有持续效应的作用。

B.第二段是说举办艺术节的深层意义在于为主办城市的全球化资源整合创造条件和机遇。

C.第三四两段主要是说举办艺术节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城市表达和城市间交往的作用。

D.第五六两段主要是说艺术节的文化感召力以及举办艺术节会为主办城市带来一些经济利益。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节是城市发展的机会,通过其感性直接性和艺术审美魅力,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形成面向世界的二次传播。

B.艺术节要服务于城市发展,为城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但对促进艺术教育、推动艺术普及方面影响有限。

C.艺术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城市表达和形象推广有内在联系,举办艺术节可以对诸多产业的拉动效应造就巨额经济产出。

D.艺术节为主办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和资金流,对诸多产业可以产生间接的和诱发性的收益。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

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

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

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

“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

”帝曰:

“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

”普曰:

“陛下小天下耶?

南征北伐,今其时也。

愿闻成算所向②。

”帝曰:

“吾欲下太原。

”普默然久之,曰:

“非臣所知也。

”帝问其故,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普曰:

“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

“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

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曰: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

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

上素嫌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曰:

“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

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

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

上寤,乃可其奏。

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

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

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太宗③欲相普,或谮之曰:

“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

”太宗疑之,以告普。

普曰:

“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④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

”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②成算所向:

以后的打算。

③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

④艺祖:

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俟削平诸国俟:

等待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道:

方法

C.上素嫌其人,不与与:

赞同

D.普欲除某人为某官除:

贬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或过功臣之家人生如白驹之过隙

B.收其精兵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赵韩王普为相我为赵将

D.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

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太祖在赵普的提示下,“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得到的赏赐也特别优厚,并都因此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

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并坚持己见,最终获得太祖认同。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任他为相。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5分)

                                              

                                        

                                        

(2)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唐】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8.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试作简要分析。

(4分)

                                              

                                        

9.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表达了什么感情?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

(2),(3)。

(4),(5),(6)。

(李清照《一剪梅》)

乙:

(1)袅袅兮秋风,。

(屈原《九歌·湘夫人》)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3),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4)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旁宫赋》)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传说

田双伶

蛇一样细细长长的柳林巷,住着十几户人家,门前都种着凌霄,绿色的藤蔓蜿蜒地攀在院墙上,稠密的叶子里露着一簇簇繁密的凌霄花,像一个女子心怀着满腹沉甸甸的心事。

  没人注意到苏丝黄是哪天搬到这条小巷里的。

那天下着雨,她提着一个小行李箱,擎着一把小伞,像旧片里逃难的上海女子,千里迢迢到老城投奔远亲来了。

  周老太太看到苏丝黄怯生生地站在藤萝下,忙把她让进了屋。

苏丝黄是看了报纸上的启事寻到这个四合院来的。

周老太太住着上房,厢房都租出去了,只剩西边一小间。

打开门,苏丝黄把行李提了进去。

细细打扫了一番,她又出去买了新的床单被子,屋子已收拾得干净雅致了。

  周老太太趁着给她送椅子,就问,在这地方就没有亲戚啊?

  苏丝黄小巧的嘴唇微微地抿起来,摇了摇头。

周老太太就停了口,眼角扫见桌上的青花瓷瓶里,插着一支竹笛。

周老太太就问,啊呀,这笛子真好,是紫竹的吧?

  苏丝黄说,是啊,这个音色很好的。

  巷里的汤家男人也会吹笛子呢,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

他穿着长衫,还有一个顶好看的女人在弹琴,啊呀,好听得很。

周老太太陶醉着,真的和传说里的一样,才子佳人呢。

  哦,是吗?

苏丝黄没抬头。

她告诉周老太太,她也会弹琴,最近在学院附近带了一个音乐班,教的是古琴。

  小城的盛夏便是绵绵的雨季。

每天清晨,苏丝黄就抱着一打琴谱擎着那把紫色小伞出门。

那天在巷口,迎面走来了汤家男人,苏丝黄定定地望他一眼。

汤家男人看见了苏丝黄,惊了一下,目光无措地落到地面,轻声说,哦,这雨下得……苏丝黄垂了眼帘,长长的睫毛颤动着,低头走了过去。

  电视里正热播赵雅芝主演的《新白娘子传奇》。

吃过晚饭,周老太太就喊苏丝黄到屋里看电视。

苏丝黄给周老太太剥着荔枝,看白娘子和许仙在断桥边相遇,西湖里满池的荷叶舒展,荷花盛开。

那个雨天啊……

  晚饭后乘凉,邻家两个女人来周老太太家串门,说着笑着,一会儿声音就低下去了,说的是汤家的事情。

苏丝黄拿了两条长裙去院子里洗。

那汤家两口子脾性好,面上都不说,夜里也吵得凶呢。

传说是汤家男人以前在杭州和一个女人情意好得很,可老太太偏偏害了这种费钱的慢性病,身边全靠汤家女人伺候着。

……听说一直有人寄钱过来,老太太在那边没亲戚,猜想是那个女人的。

哎呀,好可怜,汤家男人能走得了么……许久,忽而周老太太摇了摇扇子,高声说着,啊呀呀,传说,传说,不是真的啦……苏丝黄紧抿着唇,朦胧的光影里,疏叶间一簇簇的凤仙花微微颤着。

  那天下了一夜的雨,清晨的阳光刚刚洒下来的时候,一个女人提着篮子从门前一晃而过,篮子里装着白嫩嫩的豆腐、活的鱼和水灵灵的青菜。

周老太太见她走了过去,压低了嗓子说,哦,她就是汤家女人。

苏丝黄紧紧地抿起了唇。

  苏丝黄回屋待了一会儿,出门去摘院外墙上拖着的扁豆叶子,用来染红指甲卷花草汁儿用。

她往巷里望去,隔着两个藤萝掩映着的院门,一会儿女人搬了凳子坐在门口,择竹筐里的豆角,汤家男人也推着轮椅出来了,轮椅上坐着病恹恹的汤老太太。

苏丝黄随手摘了几片叶子就转身进了院子。

  晚上,苏丝黄掐了一把凤仙花,来找老太太要白矾。

老太太正在看电视,屏幕上赵雅芝饮了雄黄酒,被叶童扶进帐子里,霎时烟雾蒸腾弥漫……一条白色的巨蛇在痛苦地翻转腾挪……苏丝黄眉宇间隐隐地皱了一下子。

啊呀呀,都是电视上演的,传说只能是传说罢了。

传说好吗?

还是平平常常安安分分过日子好。

周老太太口里唠叨着,起身去里屋找白矾。

苏丝黄接过白矾就转身回了屋。

墙角蛐蛐儿的鸣叫声渐渐低消的时候,她屋里的灯光也暗了下去。

  除了周老太太,院子里没人注意苏丝黄哪天搬走的。

那天雨下得很密,苏丝黄的身影从那藤蔓处消失了。

 

11.作者为什么以“传说”为题?

试分析其理由。

(6分)

                                              

                                        

12.第一段文字对于全文有什么作用?

(4分)

                                              

                                        

13.作者是如何描写汤家女人的?

试加以简析。

(6分)

                                              

                                        14.作品的结局是感伤的,但整篇小说却充溢着美感。

试探究其原因。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蕴育云霄花岗岩海棠花姹紫嫣红美轮美奂

B.蓦然躁动座右铭蒸汽机敝帚自珍魑魅魍魉

C.遨游编纂显像管霓红灯笑靥如花浮想联翩

D.精粹籍贯常春藤文绉绉寒喧客套世外桃源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我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下,敌人溃不成军,只得抱残守缺,负隅顽抗。

B.在主场观众的欢呼声中,甲队不孚众望,一举夺得冠军。

C.恩师的谆谆教诲,同学的音容笑貌,乃至校园的一草一木,都将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中。

D.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数字信息,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这使得尼葛洛庞帝创造出“数字化生存”这一新名词,用以指称现代社会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人们新的生存状态。

B.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正是深重的灾难,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C.家政业一业内人士说,现在年轻家庭不满足于保姆只懂得洗衣、做饭,还要能承担起辅导孩子功课,要“入得了厨房进得了书房”。

D.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用途是保护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而有些学校借助这一系统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让学生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都放心。

18.阅读下面的文字,用四个短语概括铁路工作人员进行团体订票的主要过程。

(4分)

铁路工作人员事先将用于团体订票的临时客车车票计划输入订票系统,然后分别使用16台电脑对企业申报的订票计划逐一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电脑界面将只显示企业申报的订票计划内容,包括申报批次、乘车日期、乘车站、到站、数量等,而企业代码、企业名称等企业自身的资料则全部屏蔽,工作人员无法知道正在安排的订票计划是哪家企业申报的,类似于高考阅卷,因而避免了个人作弊行为,最后安排计划。

①②③④

19.阅读下面的小诗,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句,使前后照应,上下连贯。

(6分)

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一切,

大阳还会重新回来!

20.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

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

(5分)

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

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

英语交流顺溜不?

有没有驾照?

快来看哦,这儿招人啦!

这是个中美合资公司,马上要在芜湖开业咯!

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

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68168,6月8日面试,江城大厦606,不见不散哦!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

——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C

6.A

7.

(1)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罢了。

只有逐渐削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军队,那么天下自然安定了。

(2)刚一回到家,就马上关起门,开箱取书,整天阅读,即使家人也猜不出他读的是什么。

翻译:

韩王赵普做宰相。

太祖刚刚即位,多次出去微服私访,有时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

一天,大雪下到夜里,皇上敲赵普的家门,赵普赶忙出来,慌忙叩拜迎接,问:

“夜深寒冷,陛下为什么出来?

”皇上说:

“我睡不着,一张床之外,都是别人的家,所以来看看你。

”赵普说:

“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

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能听听您以后的打算。

”皇帝说:

“我想攻打太原。

”赵普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说:

“这不是我所能了解的。

”皇帝问其中的缘故,赵普说:

“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假使一举攻下太原,那么两边的祸患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为什么不暂且留着等待平定各国(之后再攻打太原呢)。

”太祖笑道:

“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于是定下攻打江南的决议。

太祖取得天下以后,召见赵普问道:

“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总共换了十个姓氏,战争不断,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停止天下战争,替国家建立长治久安之计,有什么方法呢?

”赵普说:

“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罢了。

只有渐渐地削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军队,那么天下自然安定了。

”话未说完,皇上说:

“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明白了。

”皇上趁着晚朝,和老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喝酒,酒喝到最畅快的时候,宋太祖开口道:

“人生在世,好像骏马掠过缝隙一样快,所求的富贵,不过多积聚些金银,多一些自我娱乐,让子孙没有贫乏罢了。

你们为什么不解去兵权,选择好田产房屋作为子孙长久之业,多养些歌儿舞女每天饮酒相欢,来度过一生。

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都拜了两拜说:

“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

”第二日,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

宋太祖答应了,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众多功臣都因此善终。

赵普辅佐太祖时,有一名大臣立功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赞成升他的官。

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说:

“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

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

”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太祖入宫,赵普立在宫门口,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

太祖醒悟了,才认可他的上奏。

赵普想任命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的意愿,太祖不采纳。

第二天,赵普又上奏,太祖又不采纳。

第二天又上奏,太祖大怒,拿过奏折撕裂扔到地上,赵普脸色不变,慢慢拾起奏折回家后修补连缀,第二天又呈上去,太祖才醒悟过来,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那个人果然称职。

赵普做了宰相,每当朝廷遇到大事,商定重要决议,刚一回到家,就马上关起门,开箱取书,整天阅读,即使家人也猜不出他读的是什么。

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

后来他去世后,家里人才打开箱子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太宗想任他为相,有人诬陷说:

“赵普,山东学究,只是能读《论语》罢了!

”太宗怀疑,把这件事告诉赵普。

赵普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