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0805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docx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

推开新闻写作这扇门

猎鹰

一、抛开名利选择吃苦

可以说,写东西,搞得好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情,当然,并不是所有写稿的人都想“成名成家”。

大多数初学写稿的人,把稿子投寄给报社的目的,一半是想被刊用,完成单位的上稿任务,一半是因为兴趣爱好,也希望得到编辑的指正,从而得到提高。

进一步就是稿费。

这点用不着掩饰,用不着吞吞吐吐。

用劳动赚点稿费和资金,也是合理合法的,没有什么不好。

学习投稿,首先就要打破顾虑,腰杆子要硬起来。

出点名,赚点稿费,都是光明正大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好意思。

不过,这只是事物一个方面,即外在的方面;事物还有另一方面,即内在的方面:

在具体写作当中,从确定选题,到写作实践,都应该完全抛开一切名利的杂念,否则,只有百弊而无一利。

常见到有些同志,平日不注意积累知识,不注意练笔,临到考察干部、评比先进、和女朋友见面等需要脸上“贴金”的时机之前,临阵突击,希望能增加一点资本。

这种愿望固然美好,可是他们的这种努力,大抵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当这些人的愿望,在短期内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也就很自然地与写稿分道扬镳了。

如果用种树和种草比喻写稿中的功利成份,那么写稿就只能是种树而不会是种草。

它虽然需要若干年的劳动、积累,而后才能逐步获得成果,但是,如果这棵树一旦长成了,根扎深了,那么,它就再也不会象小草那么只具有短暂的生命。

小草开花结果的速度较快,但其生命消失得也快。

凡是选择了投稿这条道路的人,都应有一个种“树”的思想准备,先准备吃几年苦。

在坐的各位都是各单位来的笔杆子,但写稿却是业余的,平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于是,挤时间,少玩,少睡觉就成了唯一的时间来源。

一天、两天、十天、半月都好说,常年累月地坚持下去,就是一件“苦差事”了。

每一位初学写作的人首先要确立的,我以为这不是学习什么学习方法,不是名师指点,不是获取名利,而应当是一种吃苦的准备。

二、选好内容写好稿子

要问什么稿子最容易被报纸选用,话得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基本功不过关的稿子,无论什么样式都不容易被选用,而优秀的稿件都容易被选用;第二,在基本功不成问题的稿子中内容属于经常发生的、司空见惯的,读者没有兴趣的都不容易见报,而内容具有趣味性、冷门的,有独特见解的稿子一般最容易被选用。

对于业余作者来说,由于受生活范围和业余时间有限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要去报道重大的社会新闻,大多没有条件,而身边发生的可供报道的事件又并不很多。

有些事情在本单位本部门看来是有意义的,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小偷小摸等,但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却并不新鲜,又如本部门本单位举办的表彰会、运动会、书画展览、文艺会演等,在局部看,是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从全社会的角度去看,就会毫不起眼了,各单位这样的事情如果报纸都要登,既不能有那么多的版面,也必定会引起读者的反感。

所以此类的稿子除非是特别有“味道”的,最好不要去写即使写,也不要正面切入,而只需抓住特别有“味道”的那一部分足够了(举例:

“秀才”赶考撞伤兵,无理也能说得清)。

遗憾的是,这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很多业余作者并不了解,以至编辑部每天都收到大量的这类稿件。

看到这种人力上的浪费,真叫人痛心。

如果说一般性的工作报道、会议报道、好人好事等方面的稿件不太容易被选用的话,那么最容易被报刊选用的稿子就应该同时包括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可读性几个方面的内容。

具体说来,主要有:

战争的爆发,突发的自然灾害,重大的伤亡事故或犯罪行为。

著名人物的重要活动,普遍关心的体育竞赛,政治动乱,名人婚姻、婚变,丑闻揭露,重大科技或文化的发明发现,新的思想或观点,新闻人物的访问及介绍,某种文艺现象的争端,适时的医疗卫生、商品性能、日常生活知识的介绍等等。

另外,这些伤亡事故或犯罪行为的报道,我们业余作者最好不要去写。

我记得陈全根部长曾说过,我们需要做的是抬轿子、吹喇叭、唱颂歌。

也就是说把本单位好的方面,好的经验典型,先进的人和事报道出去。

对一般活动范围有限的作者来说,有些虽然容易被选用的题目,如战争爆发,重大体育竞赛,重大科技或文化的发明发现等,由于报社会派出记者,因此这类题目对他们来说不是不大容易获得,但有些题目,如当地突发的自然灾害,当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犯罪行为,当地名人的婚变,当地丑闻的揭露,当地新闻人物的访问,自己对一些文艺现象的独到见解等形势发展形成的新闻或评论稿件还是比较容易刊登的。

三、注重印象锤炼文笔

作者给编辑的第一印象,会影响到作者的稿件在编辑心目中的微妙变化,会影响到编辑阅读稿件时的情绪,因此不可不察。

编辑的情绪好,阅稿就可能比较认真,反之就可能比较粗糙,有些本来不错的稿件由于编辑没有能认真地看也可能造成稿件的落选。

那么,影响作者给编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是书法,是稿件局面的清晰程度,是作者行文的文笔,有时甚至会是抄写稿件的用纸。

编辑对来稿书法的要求其实并不很高,字不在于写得漂亮,但一定要清楚。

遗憾的是,很多作者连这一点也做不到。

他们写的字,东歪西倒,笔划不全,形象扭曲,好几个编辑凑在一块,半天也分不出来到底是什么。

有些不好认的字,放在好认的字的中间,编辑还可猜出,替其改写,但有一些全是不好认的字排在一起,就使编辑无能为力了。

更有一些人名、地名,编辑既不敢乱猜也不能乱猜。

这样的稿子要想被刊用,自然是困难了。

现在,一般发电子邮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要发重稿。

作者行文的文笔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好的文笔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不好的文笔则会使人厌烦,因此,每一个有志于写作的同志都应在文笔的锤炼上下些功夫。

要想获得优美的文笔,一要靠扎实的文字基本功;识得字要多,掌握的词汇要丰富,懂得一定的韵律,能进行广阔的联想,包括运用典故、名人名言、传说、历史故事、自然科学知识等等。

第二要在稿件完成草稿之后,反复进行文字上的推敲,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不要两句话,一个字能说清的不要用两个字,每个词的重复出现要压缩在最低的限度,语句上要通顺、流畅等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过多的使用名人名言和典故等,使用生僻的字词也未必就能给稿件增光,有时反而会使人感到“卖弄”,产生出逆反心理,须知,朴素也是一种美,而且是能经受住考验的美。

所以什么东西都讲一个“适度”。

“过度”了,就会变美为丑。

至于有些作者在其完成的稿件中,错别字满篇,或者词不达意,语句不通。

我想,这里就没有详说的必要了吧。

四、摸清“脾气”有的放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找对象、交朋友讲究要对脾气,其实,我们给报社编辑部投稿,也有个“对脾气”的问题。

所谓报社的“脾气”,也就是各报刊不同的特点(举例:

在坐排位,是一位大美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是,我不了解她的性格爱好,就一相情愿,对人家说:

“我喜欢你,请你嫁给我吧。

”想想,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大家别笑啊。

)不了解准备投稿报刊的特点就盲目投稿,如同不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爱好,就盲目去向人家求婚一样,其成功的可能性往往很难预料。

如你写的是一篇关于交通运输的稿子,却发到《中国电力报》上去,稿子写得再好,《电力报》的编辑也是不会被采用的。

各报的特点往往有大特点和小物点之分。

大特点常常从报刊的名称上即可区分。

如《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一看就知道是面向青年的报纸;又如《解放军报》、《东海前线》等,一看就知道是部队主办的报刊。

《人民日报》、《江西日报》、《井冈山报》这是党报,《中国老年报》、《老同志之友》就是面向老年人办的报刊。

这种不同读者群特点的区分,一般不必费力研究,需要研究的主要是指同类报刊的不同的编辑思想、不同的风格样式。

不是以为只要青年题材的稿件,任何青年报刊都可选用,只要是老年人题材的稿件,任何老年的报刊都可选用,只要是时评稿件,任何有言论版面的报刊都可选用。

尽管是同类型的报刊,但不同的编辑部,也会有不同的选稿标准。

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初学投稿的同志容易忽视的地方。

……

要想摸清各报刊的“脾气”,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大量地、认真的阅读,研究各报刊已发表出来的有关的文章,对每一家报刊进行前后发展上的对比,对不同的报刊进行相互间的对比,从对比中发现并掌握规律性的东西。

唯有如此,才能增强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掌握主动性,提高上稿率。

五、了解报刊勿搞多投

凡是给报社投稿的人,都希望自己的稿件能见诸报端,为了增大见报的系数,有些人便常常把稿件分别寄往不同的报社,是谓一稿多投。

可是报纸或刊物的征稿启示上却规定不得一稿多投,这就成了一对矛盾。

了解报刊工作的特点,了解为什么报刊要规定一稿不能多投的原因,从而处理好这个矛盾,对一个作者来说就不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了。

对一名作者为说,说实在话,一稿多投常常会收到显著的效果,一篇稿子漫天地撒了出去,“东方不亮西方亮”,说不定什么地方就会给登出来,有时候还甚至有好几家报刊同时刊登,虽然是同一份稿子,可是影响很大,稿费收入也多,具有一定的诱惑性。

不过,如果从报刊编辑部的一方来看问题,情况却会截然相反。

众所周知,报刊作为一种企业,相互间也存在着竞争,不论是那一家报纸或刊物,都想使自己能给读者提供出大量的、新鲜的,受人欢迎的、自己所独有的信息。

哪家报刊的信息量大,传递信息的速度快,提供的信息价值高,哪家报刊的威信就高,发行量就会上升。

因此,除了重大的特殊事件外,一般的说,各报刊都愿意多发一些本报刊所独有的文章,而不愿意重复发那些已经为别的报刊发表过的文章。

这就是报刊方面,之所以规定来稿不得一稿多投的原因。

也有例外情况,那就是:

有些以培养作者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辅导性内部报刊,一般没有此规定。

你要是能够从它这块园地里打到更广阔的社会天地里去,那正是它所欢迎、所期待的事。

欧阳修文学社,就办了一份报纸《泷冈文学》,如果你的文章能在上面发表后,又可在省、市级的报刊上公开发表,这也是这份小报所欢迎和期待的事情。

对公开发行的报刊搞一稿多投,虽然可能得利于一时,然而吃亏的终究还是作者自己。

因为,你老是搞这种名堂,编辑心存疑虑,怕再上你的当,就不会再选用你的稿子了。

不搞一稿多投,又怕稿子“石沉大海”,这个矛盾怎样解决?

六、寻找差距提高水平

喜欢给报社投稿的同志,都期望自己能不断地有所提高,但在初学阶段,又不可能从编辑部得到必要的“批评意见”,怎么办?

我以为把自己的习作与报刊上已经发表的同类文章进行对比,从中寻找自己的差距,而后有重点地反复思考、修改、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非常有效的捷径。

这里面还有个必须说明的问题就是:

对于报刊上所刊登的文章,切切不可盲目崇拜。

千万不要以为只要发表了的都是好文章,都可作为自己的教课书。

事实上,稿件能否被报刊选用。

除了一定的文字质量上还有很多偶然的因素,这些偶然因素却会把很多并不高明的稿件推上版面。

比如:

说某家编辑部鉴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解上的混乱,决定要搞一次《荣辱观》的大讨论,而讨论必须涉及到各种观念。

这样,一些倾向上很不健康,片面性很大,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观点也都被刊登出来了。

另外,有些本来挺不错的文章,由于版面等技术性原因,在见报时被编辑删减得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了,这样的文章也就不可能再充当教课书的作用了。

至……另外还有些作者在对比中不注意向好的文章学习,不注意寻找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而只是将自己的稿件同所发表的文章中的差文章相比较,认为“我的稿件比某某报上发表的某某人的文章还要强,为什么我的就不能被刊登,他们就能登!

”比如:

《井冈山报》的《信息集锦》,上面的所谓新闻是专门为各部门和各单位完成上稿任务而开设的,是纯粹的广告性质的,绝不是什么好新闻,好作品,若与这样的稿件比较。

从而把问题找到编辑部方面去,找到“关系学”等等歪门邪道上去,这种人是绝对不可能大有出息的。

这种人写文章的目的,大都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这种心理象一个包袱压得他们晕了头,妨碍了自己的进步,一切希望自己具有真才实学的同志,都应该对自己从严要求,为自己定一个较高的奋斗目标。

只有这样,你的进步才会快,步子才能迈得大。

七、压缩篇幅提倡短文

作者为文,总想篇幅长一些,影响大一些,版面醒目一些,这些都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这种愿望具体到某一篇文章之中后,常常会出现一种现象:

本来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问题由于篇幅太长,行文过于啰嗦,文章的要点反而被搞得模糊起来,终于影响到了文章的命中率。

对于这些同志来说,怎样把文章写得精当而明快,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从根本上说,决定一篇文章篇幅长短的因素不是作者的愿望,而是作者捕捉到的题目本身所具有的含量。

当然同样的题目在不同作者的手中,由于各自经历的不同,联想的不同,论述的不同,篇幅上会有一些差别,但是基本的东西却不会有大的差别。

给报纸写稿,应在把问题说清楚的前提下,在行行文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前提下,越短越好。

根据现在的各综合性报纸言论时评稿的版面来看,《江西日报》的《赣鄱时评》、《井冈山报》的《井冈杂谈》等,篇幅都在千字左右乃至千字以内,这样版面高度比较灵活,编辑对稿子的加工量也小,命中率便高。

如果你留心一下各地报刊发表的群众性时评征文启示,就公发现所有的这些征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篇幅要求在1500字左右,这些征文启示难道都偶然的巧合吗?

不,这应视为一种经验的总结。

如果一个人初学写稿的业余作者,却是老想着写大文章,其结果一定是一妙的。

首先是对于写文章未必能驾驭,其次是编辑对你尚很稚嫩的文章很难给你大版面,与其如此,倒不如扎实地从“豆腐块”干起。

……

我们提倡写短文,决不是说,文章只要短暂就肯定会好。

其实,文章要写得短而耐人寻味、短而有说服力、短而有文彩却更难。

短,不能成为言之无物的遁词。

短,不能成为无根据的缺乏分析的武断。

短,也不能成为简单化的直觉的表述。

知,只能是一种明快,和种浓缩。

八、“扔”“磨”结合事半功倍

有人说:

“给报社投稿要学狗熊掰包米,掰一个扔一个,根本不要回头去想,要把心思全用在怎样写好下一篇上。

这话有没有道理?

”当然是有的。

可是也有人说:

写稿子不要贪多,应该抓住一篇反复修改,反复磨,改得越多,提高越大。

此话有没有道理?

当然也是有的。

这样一来,初学写作的人糊涂了,到底该听谁的?

其实,两种办法均有长有短,偏向任何一方都会造成浪费,延缓成长的速度。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各用所长,互为补充,该扔就扔,该磨就磨,不要墨守什么教条。

那么,什么样的题目该扔,什么样的题目该磨呢?

我以为对于哪些题材内涵较少、分量较轻的题目,对于哪些有时效性较强、容易造成晚点的题目,对哪些信息不灵、资料来源困难把握不大的题目都应该随与即忘,根本不要回头去想;稿件一经发寄,能被采用固然很好,如果没有采用,只当自己根本未曾写过。

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这类稿子你即使改得再好,也会因为它内在的原因造成流产。

或者是分量太轻,编辑根本不想采用或者是时效已过,编辑想用也已不再可能,或者是无法补充新的材料,稿件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费了半天功夫,于稿件的起死回生却一点边儿不沾。

但是有些题目却不是这样,第一,它时交性不太强,只要你写好了,什么时候都可能被发表,第二,它的内涵较丰富,具有一定的政治上的份量,即使有人已发表过同类的文章,但这个问题还有结合新的情况反复强调的必要,对于这样的题目,即使它一时还没有被发表,但其却具有被抓住不放、反复修改的价值。

与其通过修改一篇体会不大的稿子使自己得到提高,倒不如修改一篇价值较大的稿子,不但使自己得到提高,而且能够获得成果。

该扔掉的题目不及时地扔掉它,会造成一种虚假的“丰收”,从而麻痹自己,滋长一种盲目乐观,该抓住的题目不紧紧地抓住进行反复修改,你对生活的认识能力和反映能力就不得到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就不会得到提高,你写作的水平就不可能产生飞跃。

因此,既不能舍不得扔,也不能怕赖着性子去磨。

恰当运用“扔”和“磨”,能使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使你比较收割收迅速地成熟起来。

九、广交朋友多写文章

喜欢投稿的人却不注意和编辑交朋友在,至少可以说是愚蠢的。

作者和编辑交朋友的目的不是为了“走后门”而是为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互通信息、互相启发、开掘题目、多写文章、写好文章。

由于环境的关系,编辑一般对社会全局的了解,对于上级领导部门的了解稍多一点,而业余作者们由于生活在基层,对于全局虽了解不多,但对生活的具体感受却会比编辑深刻。

编辑和作者交朋友,经常在一起交流交流各自掌握的情况,交流交流思想,无论对于作者多写稿件,还是对于办活报纸都是大有好处的。

业余作者都有本职工作,且距离编辑部也有一定的时隔,但这种间隔不应成为作者和编辑感情与交往上鸿沟。

填平这道鸿沟的“泥土”就是作者稿件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大量的源源不绝的搞件。

你的稿件的质量越高,你在编辑心目中的地位便越重要,你和编辑的共同语言便越多。

反之,你如果不在这个根本的问题上下功夫,即使你写得再多,跑得再勤,编辑也会与你无话可说,很可能对你采取一种敷衍、不理睬,甚至厌烦的态度。

大凡是当编辑的,希望自己周围能团结几个得力的作者,这支作者队伍的水平越高,他的工作便会顺手、越轻松。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编辑都是有求于作者的。

编辑为了能够及时得到新鲜的好稿件,必然会主动地把面上的情况、把上级的意图传递给作者,这是编辑要与作者交朋友的客观基础。

作者和编辑交朋友,都是有利已的一面,因而它是互助互惠的,用不着谁刻意地巴结谁。

至于那种根本就不想把报纸办好,只知道以权谋私的编辑或者基础尚差,一时还写不出好文章的作者们,恐怕就不在此列了。

如果碰到了那种根本就不想把报纸办好,只知道以权谋私的编辑,怎么办?

如果你的写作基础尚差,一时还写不出理想的好文章,那就不妨可以拜年自己信得过的编辑当老师,恭恭敬敬地请他指出自己的不足,努力练习,争取早日成熟起来。

我国现代很多著名的作家、编辑在工作中成为朋友的例子很多,阅读他们的传略。

学习他们的处世为人方面的经验,对每个作者处理好和编辑关系是会有帮助。

十、深思熟虑精心写作

写稿子的人,无不想使自己的作品给人的印象深一些,无不期望自己的作品产生影响大一些,然而,有些人初出茅庐一鸣惊人,有些人却奋斗一生仍似有似无,其名字被读者熟视无睹。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给读者的印象深?

各人有各人的招数,有些人在数量上下功夫,一天一篇或一天数篇,长的数千安,短的三五句。

每篇稿件的质量也许平平,可是见报的频率高,不断地让自己的名字在读者眼中重复,久而久之,读者自然会留下一些印象。

另有一些人在文风上下功夫,他们让自己的稿件披上一层文字的“奇装异服”,本来可以一语说破的内容,他偏要绕一个大圈子,本来用大家都熟悉的语言就说得清的内容,他偏要用一些生僻的晦涩的文字,搞得“玄”而又玄,“神”乎其神,作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还有一些人则有意制造出一些“危言”,把本来包含有一定合理成份的意见推向极端,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或捧其一点,以点“盖”面,明知自己的观点有漏洞,可是说起来仍振振有词,无理也要赖三分……以上这些办法事实上也确实曾成就过一些人的虚名,但是,它也自有固有的“不治之症”。

以多取胜,难免其中会有很多东西是粗制滥造以至庸俗之作;以玄制胜,只能唬弄那些文字水平较低的青年学生或外行,不可能在知识界和内行中形成气候;以偏取胜。

暴露了自己的浅薄,非但会在文坛上丑化自己的形象,为世人留下笑柄,而且会误人子弟,起很坏的作用。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沽名钓誉”,以上各法,是之谓也。

那么,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什么呢?

我以为下面的16个字可供参考:

感情真挚、深思熟虑、认真准备、精心写作。

“感情真挚”是说,写稿之前首先要对读者有一个负责的态度。

写稿子,不只是为自己出名、赚稿费,决不是、也决不能唬弄读者。

另外,感情真挚还包括着为了宣传却不怕牺牲个人利益的大小无畏的胆略在内。

“深思熟虑”是说,对于稿子中所要表达的内容、观点、千万不能马马虎虎,不要重复那些人人都能明白、人人都已明白的废话,应当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见解本身不应包任何已感觉到了的错误的成份。

“认真准备”是说,对你所要表述的事件或观点的前因后果、背景材料都应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要有细致的调查研究,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材料,堵塞一切可以堵塞的漏洞。

“精心写作”是说对写作的过程要重视,构思应该准确、鲜明、生动等。

能否现实性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好文章,除了写作方面的原因之外,还受个人天资、性格、阅历、信息灵通与否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

初学写稿的同志主要的还是个人入门的问题,对这个方面,不必过于上心,过于上心,反面会欲速则不达。

只要你入门,路子走得正,影响总会逐步获得的。

十一、标题内容和谐统一

俗话说:

“看报看题,看书看皮”。

文章的内容很好,可是由于标题平平,缺乏吸引力,导致读者轻易放过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读者对标题毫无兴趣不看文章,文章内容写得再好也是枉然。

因此,作者要在标题上下功夫,把标题起得既切实得体,又别开生面,富有魅力,是极为重要的。

什么样的标题才算好标题呢?

我以为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在写作实践中尽可能支探索、创新。

但是这个问题也不是不可琢磨,毫无规律。

我觉得好的标题似乎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和谐与统一,即:

准确切意,简炼明快,新鲜醒目,富有魅力。

先说准确切意。

作者所写的每一篇稿件,自然都包含着一个中心思想,无论其内容多么丰富,它都应该围绕这个中习思想层层展开。

好的题目与内容相悖逆。

例如:

……

简炼明快对标题来说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

标题忌长、宜短,长标题使人感到沉闷,阅读起来比较吃力,因此给人的印象也就比较模糊;反之简炼的标题能够使读者收到一目了然的效果,读起来方便,大家自然就喜欢,于是也就容易给人的印象深。

对于作者来说,标题拟得越简炼明快、越是能讨得编辑的欢喜。

有些编辑因题废文的事并非没有。

新鲜醒目,富有魅力,对标题来说自然是属于较高的层次。

题目能够做到新鲜醒目,富有魅力的地步,自然也会随之抬高文章内容的身份,使之相应增辉。

可是文章的标题怎样才能做到这样呢?

这就与作者的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活跃,文学的修养大有关系了。

要想出一个好标题自估须要懂得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用典等修辞方面的学问,应当说在准确切意、简炼明快的前提下,调动各种文学手段,使标题获得这样的效果。

有人说:

“题好一半文”。

这话是经验之谈,很有道理,初学写稿以至于已尼成熟的老作家,在定稿之前和之后认真推敲自己所写稿件上的题目,都是非常值得的,对一初学写稿的人来说,为你的每一篇稿子精心地起个好题目,自然也是提高见报率的一个好办法。

当然,光有好标题没有好文章也是不行的。

“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的文章,编辑、读者都是不能容忍的。

因此说:

标题和内容同等重要。

发稿十看

一看观点是否正确

二看主题是否突出

三看内容是否集中

四看扣题是否紧密

五看详略是否得当

六看结构是否严谨

七看文笔是否简炼

八看语句是否通顺

九看用词是否确切

十看标题是否准确

写稿十忌

过程忌急于求成

劲头忌忽冷忽热

文章忌虎头蛇尾

安排忌有始无终

态度忌骄傲自满

语言忌随声附和

方法忌照搬照抄

数量忌贪多图快

结构忌杂乱无章

 

——猎鹰06在新闻培训班的讲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