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0923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docx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22讲梯形含答案

2013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二十二讲梯形

【基础知识回顾】

一、梯形的定义、分类、和面积:

1、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其中,平行的两边叫做两底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

等腰梯形:

两腰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般梯形

特殊梯形

2、分类:

梯形

直角梯形:

一腰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3、梯形的面积:

S=

(上底+下底)×高。

【名师提醒:

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梯形,除了要注明它有一组对边外,还需注明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或的这组对边不相等】

二、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性质:

⑴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相等

⑵等腰梯形的对角线

⑶等腰梯形是对称图形

2、判定:

⑴用定义:

先证明四边形是梯形,再证明其两腰相等

⑵同一底上两个角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⑶对角线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名师提醒:

1、梯形的性质和判定中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不被成”两底角相等

2、等腰梯形所有的判定方法都必须先证它是梯形

3、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做辅助线将梯形转化为形式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有

要注意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用辅助线】

【重点考点例析】

考点一:

梯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例1(2012•内江)如图,四边形ABCD是梯形,BD=AC且BD⊥AC,若AB=2,CD=4,则S梯形ABCD=9

思路分析:

过点B作BE∥AC交DC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B作BF⊥DC于点F,判断出△B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BF,继而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

解:

过点B作BE∥AC交DC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B作BF⊥DC于点F,

则AC=BE,DE=DC+CE=DC+AB=6,

又∵BD=AC且BD⊥AC,

∴△B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F=

DE=3,

故可得梯形ABCD的面积为

(AB+CD)×BF=9.

故答案为:

9.

点评:

此题考查了梯形的知识,平移一条对角线是经常用到的一种辅助线的作法,同学们要注意掌握,解答本题也要熟练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难度一般.

对应训练

1.(2012•无锡)如图,梯形ABCD中,AD∥BC,AD=3,AB=5,BC=9,CD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E,连接DE,则四边形ABED的周长等于(  )

A.17B.18C.19D.20

1.考点:

梯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

由CD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DE=CE,即可得四边形ABED的周长为AB+BC+AD,继而求得答案.

解答:

解:

∵CD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E,

∴DE=CE,

∵AD=3,AB=5,BC=9,

∴四边形ABED的周长为:

AB+BE+DE+AD=AB+BE+EC+AD=AB+BC+AD=5+9+3=17.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

考点二:

等腰梯形的性质

例2(2012•呼和浩特)已知:

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C⊥BD,AD=3,BC=7,则梯形的面积是(  )

A.25B.50C.25

D.

思路分析:

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作DF⊥BC于F,证平行四边形ADEC,推出AC=DE=BD,∠BDE=90°,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推出BF=DF=EF=

BE,求出DF,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解答:

解:

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AD∥BC(已知),

即AD∥CE,

∴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

∴AD=CE=3,AC=DE,

在等腰梯形ABCD中,AC=DB,

∴DB=DE(等量代换),

∵AC⊥BD,AC∥DE,

∴DB⊥DE,

∴△B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作DF⊥BC于F,

则DF=

BE=5,

S梯形ABCD=

(AD+BC)•DF=

(3+7)×5=25,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三角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高DF的长是解此题的关键.

对应训练

2.(2012•厦门)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若OB=3,则OC=3

考点:

等腰梯形的性质.

分析:

先根据梯形是等腰梯形可知,AB=CD,∠BCD=∠ABC,再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BC≌△DCB,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DBC=∠ACB,由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出OB=OC=3.

解答:

解: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AB=CD,∠BCD=∠ABC,

在△ABC与△DCB中,

∴△ABC≌△DCB,

∴∠DBC=∠ACB,

∴OB=OC=3.

故答案为:

3.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在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考点三:

等腰梯形的判定

例3(2012•襄阳)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E为BC的中点,BC=2AD,EA=ED=2,AC与ED相交于点F.

(1)求证: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2)当AB与AC具有什么位置关系时,四边形AECD是菱形?

请说明理由,并求出此时菱形AECD的面积.

考点:

等腰梯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

(1)由AD∥BC,由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DEC=∠EDA,∠BEA=∠EAD,又由EA=E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AD=∠EDA,则可得∠DEC=∠AEB,继而证得△DEC≌△AEB,即可得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2)由AD∥BC,BE=EC=AD,可得四边形ABED和四边形AECD均为平行四边形,又由AB⊥AC,AE=BE=EC,易证得四边形AECD是菱形;过A作AG⊥BE于点G,易得△ABE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得答案AG的长,继而求得菱形AECD的面积.

解答:

(1)证明:

∵AD∥BC,

∴∠DEC=∠EDA,∠BEA=∠EAD,

又∵EA=ED,

∴∠EAD=∠EDA,

∴∠DEC=∠AEB,

又∵EB=EC,

∴△DEC≌△AEB,

∴AB=CD,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2)当AB⊥AC时,四边形AECD是菱形.

证明:

∵AD∥BC,BE=EC=AD,

∴四边形ABED和四边形AECD均为平行四边形.

∴AB=ED,

∵AB⊥AC,

∴AE=BE=EC,

∴四边形AECD是菱形.

过A作AG⊥BE于点G,

∵AE=BE=AB=2,

∴△ABE是等边三角形,

∴∠AEB=60°,

∴AG=

∴S菱形AECD=EC•AG=2×

=2

点评:

此题考查了等腰梯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对应训练

4.(2011•百色)已知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M、N分别是OD、OC上异于O、C、D的点.

(1)请你在下列条件①DM=CN,②OM=ON,③MN是△OCD的中位线,④MN∥AB中任选一个添加条件(或添加一个你认为更满意的其他条件),使四边形ABNM为等腰梯形,你添加的条件是①DM=CN

(2)添加条件后,请证明四边形ABNM是等腰梯形.

考点:

等腰梯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分析:

(1)从4个条件中任选一个即可,可以添加的条件为①.

(2)先根据SAS证明△AMD≌△BCN,所以可得AM=BN,有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平分,可得OD=OC即OM=ON,从而知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所以MN∥CD∥AB,且MN≠AB,即四边形ABNM是等腰梯形.

解答:

解:

(1)可以选择①DM=CN;

(2)证明:

∵AD=BC,∠ADM=∠BCN,DM=CN

∴△AMD≌△BCN,

∴AM=BN,由OD=OC知OM=ON,

∴MN∥CD∥AB,且MN≠AB

∴四边形ABNM是等腰梯形.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梯形的判定,难度中等,注意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关系.

考点四:

梯形的综合应用

例4(2012•黑龙江)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AB=BC=2AD,点E、F分别是AB、BC边的中点,连接AF、CE交于点M,连接BM并延长交CD于点N,连接DE交AF于点P,则结论:

①∠ABN=∠CBN;②DE∥BN;③△CDE是等腰三角形;④EM:

BE=

3;⑤S△EPM=

S梯形ABCD,正确的个数有(  )

A.5个B.4个C.3个D.2个

考点:

直角梯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专题:

几何综合题.

分析:

连接DF,AC,EF,如图所示,由E、F分别为AB、BC的中点,且AB=BC,得到EB=FB,再由一对公共角相等,利用SAS可得出△ABF与△CBE全等,由确定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AE=FC,对顶角相等,利用AAS可得出△AME与△CMF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出ME=MF,再由BE=BF,BM=BM,利用SSS得到△BEM与△BFM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出∠ABN=∠CBN,选项①正确;由AD=AE,梯形为直角梯形,得到∠EAD为直角,可得出△AE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出∠AED为45°,由∠ABC为直角,且∠ABN=∠CBN,可得出∠ABN为45°,根据同位角相等可得出DE平行于BN,选项②正确;由AD=AE=

AB=

BC,且CF=

BC,得到AD=FC,又AD与FC平行,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得到ADCF为平行四边形,可得出AF=DC,又AF=CE,等量代换可得出DC=EC,即△DCE为等腰三角形,选项③正确;由EF为△ABC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EF平行于AC,由两直线平行得到两对内错角相等,根据两对对应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得出△EFM与△ACM相似,且相似比为1:

2,可得出EM:

MC=1:

2,设EM=x,则有MC=2x,用EM+MC表示出EC,设EB=y,根据BC=2EB,表示出BC,在直角三角形BCE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EC,两者相等得到x与y的比值,即为EM与BE的比值,即可判断选项④正确与否;由E为AB的中点,利用等底同高得到△AME的面积与△BME的面积相等,由△BME与△BFM全等,得到面积相等,可得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都为△ABF面积的

,由E为AB的中点,且EP平行于BM,得到P为AM的中点,可得出△AEP的面积等于△PEM的面积,得到△PEM的面积为△ABF面积的

,由ABFD为矩形得到△ABF与△ADF全等,面积相等,由△ADF与△CFD全等得到面积相等,可得出三个三角形面积相等都为梯形面积的

,综上得到△PEM的面积为梯形面积的

,可得出选项⑤错误,综上,得到正确的个数.

解答:

解:

连接DF,AC,EF,如图所示:

∵E、F分别为AB、BC的中点,且AB=BC,

∴AE=EB=BF=FC,

在△ABF和△CBE中,

∴△ABF≌△CBE(SAS),

∴∠BAF=∠BCE,AF=CE,

在△AME和△CMF中,

∴△AME≌△CMF(AAS),

∴EM=FM,

在△BEM和△BFM中,

∴∠ABN=∠CBN,选项①正确;

∵AE=AD,∠EAD=90°,

∴△AE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ED=45°,

∵∠ABC=90°,

∴∠ABN=∠CBN=45°,

∴∠AED=∠ABN=45°,

∴ED∥BN,选项②正确;

∵AB=BC=2AD,且BC=2FC,

∴AD=FC,又AD∥FC,

∴四边形AFCD为平行四边形,

∴AF=DC,又AF=CE,

∴DC=EC,

则△CED为等腰三角形,选项③正确;

∵EF为△ABC的中位线,

∴EF∥AC,且EF=

AC,

∴∠MEF=∠MCA,∠EFM=∠MAC,

∴△EFM∽△CAM,

∴EM:

MC=EF:

AC=1:

2,

设EM=x,则有MC=2x,EC=EM+MC=3x,

设EB=y,则有BC=2y,

在Rt△E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EC=

=

y,

∴3x=

y,即x:

y=

3,

∴EM:

BE=

3,选项④正确;

∵E为AB的中点,EP∥BM,

∴P为AM的中点,

∴S△AEP=S△EPM=

S△AEM,

又S△AEM=S△BEM,且S△BEM=S△BFM,

∴S△AEM=S△BEM=S△BFM=

S△ABF,

∵四边形ABFD为矩形,

∴S△ABF=S△ADF,又S△ADF=S△DFC,

∴S△ABF=S△ADF=S△DFC=

S梯形ABCD,

∴S△EPM=

S梯形ABCD,选项⑤错误.

则正确的个数有4个.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直角梯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熟练掌握性质与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对应训练

4.(2012•丽水)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90°,∠B=120°,AD=

,AB=6.在底边AB上取点E,在射线DC上取点F,使得∠DEF=120°.

(1)当点E是AB的中点时,线段DF的长度是6

(2)若射线EF经过点C,则AE的长是2或5

4.考点:

直角梯形;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专题:

探究型.

分析:

(1)过E点作EG⊥DF,由E是AB的中点,得出DG=3,再根据∠DEG=60°得出∠DEF=120°,由tan60°=

即可求出GF的长,进而得出结论;

(2)过点B作BH⊥DC,延长AB至点M,过点C作CF⊥AB于F,则BH=AD=

,再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CH及BC的长,设AE=x,则BE=6-x,利用勾股定理用x表示出DE及EF的长,再判断出△EDF∽△BCE,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

解答:

解:

(1)如图1,过E点作EG⊥DF,

∵E是AB的中点,

∴DG=3,

∴EG=AD=

∴∠DEG=60°,

∵∠DEF=120°,

∴tan60°=

解得GF=3,

∴DF=6;

(2)如图2所示:

过点B作BH⊥DC,延长AB至点M,过点C作CF⊥AB于F,则BH=AD=

∵∠ABC=120°,AB∥CD,

∴∠BCH=60°,

∴CH=

==1,BC=

=

=2,

设AE=x,则BE=6-x,

在Rt△ADE中,DE=

=

在Rt△EFM中,EF=

=

∵AB∥CD,

∴∠EFD=∠BEC,

∵∠DEF=∠B=120°,

∴△EDF∽△BCE,

,即

解得x=2或5.

故答案为:

2或5.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梯形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求解.

【聚焦山东中考】

1.(2012•烟台)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等腰梯形ABCD的下底在x轴上,且B点坐标为(4,0),D点坐标为(0,3),则AC长为(  )

A.4B.5C.6D.不能确定

考点:

等腰梯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

专题:

数形结合.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OB=4,OD=3,从而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D,再有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的性质可得出AC的值.

解答:

解:

如图,连接BD,

由题意得,OB=4,OD=3,

故可得BD=5,

又ABCD是等腰梯形,

∴AC=BD=5.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性质,难度一般.

2.(2012•临沂)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

A.AC=BDB.OB=OCC.∠BCD=∠BDCD.∠ABD=∠ACD

考点:

等腰梯形的性质.

分析:

由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根据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即可得AC=BD;易证得△ABC≌△DCB,即可得OB=OC;由∠ABC=∠DCB,∠ACB=∠DBC,即可得∠ABD=∠ACD.注意排除法在解选择题中的应用.

解答:

解:

A、∵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AC=BD,

故本选项正确;

B、∵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AB=DC,∠ABC=∠DCB,

在△ABC和△DCB中,

∴△ABC≌△DCB(SAS),

∴∠ACB=∠DBC,

∴OB=OC,

故本选项正确;

C、∵无法判定BC=BD,

∴∠BCD与∠BDC不一定相等,

故本选项错误;

D、∵∠ABC=∠DCB,∠ACB=∠DBC,

∴∠ABD=∠ACD.

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备考真题过关】

一、选择题

1.(2012•十堰)如图,梯形ABCD中,AD∥BC,点M是AD的中点,且MB=MC,若AD=4,AB=6,BC=8,则梯形ABCD的周长为(  )

A.22B.24C.26D.28

考点:

梯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数形结合.

分析:

先判断△AMB≌△DMC,从而得出AB=DC,然后代入数据即可求出梯形ABCD的周长.

解答:

解:

∵AD∥BC,

∴∠AMB=∠MBC,∠DMC=∠MCB,

又∵MC=MB,

∴∠MBC=∠MCB,

∴∠AMB=∠DMC,

在△AMB和△DMC中,

∴可得△AMB≌△DMC,

∴AB=DC,

四边形ABCD的周长=AB+BC+CD+AD=24.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梯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AMB≌△DMC,得出AB=DC,难度一般.

2.(2012•漳州)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B=80°,则∠D的度数是(  )

A.120°B.110°C.100°D.80°

2.考点:

等腰梯形的性质.

专题:

探究型.

分析:

先根据AB∥CD求出∠A的度数,再由等腰梯形的性质求出∠D的度数即可.

解答:

解:

∵AD∥BC,∠B=80°

∴∠A=180°-∠B=180°-80°=100°,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D=∠A=100°.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等腰梯形的性质,即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3.(2012•乐山)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B.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C.矩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D.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考点:

等腰梯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命题与定理.

分析:

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及菱形的判定方法做出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正确,是真命题;

B、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正确,是真命题;

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但不一定垂直,错误,是假命题;

D、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正确,是真命题;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及菱形的判定方法,属于基本定义,必须掌握.

4.(2012•广州)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BC∥AD,AD=5,DC=4,DE∥AB交BC于点E,且EC=3,则梯形ABCD的周长是(  )

A.26B.25C.21D.20

考点:

等腰梯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

由BC∥AD,DE∥AB,即可得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即可求得BE的长,继而求得BC的长,由等腰梯形ABCD,可求得AB的长,继而求得梯形ABCD的周长.

解答:

解:

∵BC∥AD,DE∥AB,

∴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

∴BE=AD=5,

∵EC=3,

∴BC=BE+EC=8,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AB=DC=4,

∴梯形ABCD的周长为:

AB+BC+CD+AD=4+8+4+5=21.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判定出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是解此题的关键,同时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二、填空题

5.(2012•南通)如图,梯形ABCD中,AB∥DC,∠A+∠B=90°,AB=7cm,BC=3cm,AD=4cm,则CD=2

cm.

考点:

梯形;勾股定理.

分析:

作DE∥BC于E点,得到四边形CDEB是平行四边形,根据∠A+∠B=90°,得到三角形ADE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E的长后即可求得线段CD的长.

解答:

解:

作DE∥BC于E点,

则∠DEA=∠B

∵∠A+∠B=90°

∴∠A+∠DEA=90°

∴ED⊥AD

∵BC=3cm,AD=4cm,

∴EA=5

∴CD=BE=AB-AE=7-5=2cm,

故答案为2.

点评:

本题考查了梯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作出辅助线.

6.(2012•丹东)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E是CD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且AB⊥AE.若AB=5,AE=6,则梯形上下底之和为13

考点:

梯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

由在梯形ABCD中,AD∥BC,E是CD的中点,易证得△ADE≌△FCE,即可得EF=AE=6,CF=AD,又由AB⊥AE,AB=5,AE=6,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F的长,继而可求得梯形上下底之和.

解答:

解:

∵在梯形ABCD中,AD∥BC,

∴∠F=∠DAE,∠ECF=∠D,

∵E是CD的中点,

∴DE=CE,

在△ADE和△FCE中,

∴△ADE≌△FCE(AAS),

∴CF=AD,EF=AE=6,

∴AF=AE+EF=12,

∵AB⊥AE,

∴∠BAF=90°,

∵AB=5,

∴BF=

=13,

∴AD+BC=BC+CF=BF=13.

故答案为:

13.

点评:

此题考查了梯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

7.(2012•钦州)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AC⊥BC,∠B=60°,BC=8,则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为40

考点:

等腰梯形的性质.

专题:

数形结合.

分析:

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判断出AD=DC,在RT△ABC中解出AB,继而可求出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

解答:

解:

∵∠B=60°,DC∥AB,AC⊥BC,

∴∠CAB=30°=∠ACD,∠DAC=30°,

∴AD=DC=BC=8,

在RT△ABC中,AB=

=16,

故可得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AD+DC+BC+AB=40.

故答案为:

40.

点评:

此题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