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122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docx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写作训练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

写作训练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

写作训练

【目标解说】

在任何时候抓审题立意训练都很重要。

二轮作文训练中,还是要抓好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

训练时要突出三个关键词:

读懂,方法,角度。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基本方法训练

1.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边练边悟试用提炼中心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

“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

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

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

”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

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

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

一个观光团的导游连声说:

“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

”另一个观光团的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

“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整体把握材料。

同样的情况,在不同的人心里由于意念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态度。

同样的路,同样的游客,不同的导游给出不同的诠释,当然,带给游客的心境也不一样。

由此可以写:

同样的境遇,以不同的心态看待,感受就截然不同;相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换一种角度欣赏风景,换一种心情体验人生。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它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

边练边悟请用抓关键句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一只小蚂蚁跟着哥哥去寻食,突然下起了大雨,哥哥对着小蚂蚁喊:

“快跑!

”小蚂蚁却看见蜗牛在雨中慢悠悠爬着,不慌不忙,它就问哥哥:

“为什么蜗牛不跑?

”哥哥说:

“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是关键句,其中“伞”是个喻体,比喻可以给人提供保护的外部条件,诸如富裕的家境、杰出的父母、超人的优势等等。

由此可写:

没有优越外部条件的人就必须努力拼搏。

(2)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索尔·佩尔马特,在得知获奖时淡定地说:

“我终于也有自己的停车位了。

在该校中,有一排写着“NL”(诺贝尔桂冠得主的英文缩写)标志的停车位,是专门为诺奖得主服务的,这是学校的唯一奖励,也是学校向他们致敬的特有方式。

得了诺贝尔奖,不涨工资不升职,照样上课、监考、做实验,不同的是他们的车终于有地方停了。

对于这个奖励措施,伯克利的教授们这样说:

“做学问如果没有一颗淡定的心,就没法继续,更不可能前进。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教授们的话是关键句,据此可这样立意:

做人(学问)有了淡定之心,方能前进。

3.由果推因法

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

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边练边悟请用由果推因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

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

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过来,兔子被刮上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一会儿它轻轻地落在了地上。

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

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惊呆了:

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

从此,兔子成了动物界的体育明星。

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自己的同类作报告。

兔子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了。

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的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

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本题可用由果推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兔子之所以会坠入山涧,原因就是没有认清自己仅仅是只兔子,根本不会飞翔,故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正确认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中别迷失自我;正确看待鲜花与掌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生活中的“偶然”未必就是“必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偶然”。

(2)一只公鸡在田野里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

它发现了一块宝玉,便对宝玉说:

“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但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

我与其得到世界上的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颗麦子好。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公鸡为什么不愿得到宝玉,而愿意得到一颗麦子?

因为“麦子”能吃,“宝玉”不能吃。

据此可以这样立意:

自己需要的才是最珍贵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4.抓关系法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

边练边悟请用抓关系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

“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

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

“如果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这则对话有一个“快乐”与“痛苦”的矛盾问题,抓住了这两者的辩证关系,立意就准确了。

如:

快乐与痛苦是可以相互化的。

(2)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水晶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精致,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

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

“你们注意到了吗?

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了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

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我们到底在喝什么。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所给的是一则寓意性材料,核心内容主要是围绕“咖啡与杯子”来谈的,因而要加以联想引申,要将“咖啡与杯子”上升到社会生活层面,挖掘其深层的指代意蕴。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咖啡”实际上就是生活的本身与本质,而“杯子”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已,因为学生要喝的是“咖啡”,“杯子”只是盛咖啡的工具。

因此,“咖啡”与

“杯子”的关系,就是主与次、本与末、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这则材料的含意也就是生活中我们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不能迷失在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上。

5.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此法主要适用于多则材料型。

边练边悟请用求异同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材料一古语:

树怕没皮,人怕没脸。

俗语:

死要面子活受罪。

材料二林语堂先生说过:

中国人的脸面,不但可以洗,可以刮,还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面子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可以倾家荡产而为之。

材料三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有的甚至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整形标准。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该题适合用求异同法,异中求同。

上述三则材料都是讲的中国人的“面子”。

“面子”在这里有两重含义,浅层的是指人生理上的脸面,深层的是指人心理和精神上的脸面。

中国人爱争面子,在国人看来,面子是人们身份的标志,有面子是才干的表现。

面子关系着人的尊严、荣誉。

国人看重脸面,这对于维系人情和稳定社会不无积极意义,但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变成虚荣,就会产生浅薄,就会导致社会风气的浮靡奢华。

然而,为了面子而不顾实际,为了形象而不顾人的死活,却是当前某些人的一种通病。

面子关乎人们的尊严、荣辱,当然要讲,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面子就是讲尊严。

但是,面子不等于虚荣心,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而劳民伤财、弄虚作假。

有时候,勇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恰恰是给自己争来了面子。

我们要的是表里如一、形式内容相统一的面子。

(2)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富兰克林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

“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有句深深触动人们内心的诗句: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依靠着。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可以寻找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

前一则材料的内涵是告诫人们要充实自我,后一则材料的内涵是告诫人们要自立自强。

合起来说,就是:

人,既要不断充实自我,又要自立自强。

二、多角度立意,寻找最佳立意

新材料作文都可以多角度立意。

一般而言,材料中不同的人、事、物就是不同的立意角度,甚至主要的人、事也有多角度立意。

立意可以多角度,但写进文中的却只能有一个,于是,要在众多立意中寻找最佳立意。

什么是最佳立意呢?

从命题角度讲,符合命题人意图的就是最佳的。

命题人命题时总是有把材料放在一定的时代、社会背景,暗含时代、社会特点的考量;有重视考查学生思辨能力的意图。

凡能符合这些意图的,就是最佳立意。

从材料角度看,从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角度立意,就是最佳立意。

从考生自己看,能利于发挥,且易出彩的立意就是最佳立意。

边练边悟请对下面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并注意多角度立意和最佳立意。

1.小镇里住着一位先知。

当异乡人来到先知的住处时,已是入夜时分,门开着。

他叫唤两声,无人答应,就自行进入。

那是一个很大的房间。

一盏点燃的煤油灯,就摆在离门口不远处的一张大桌子上,但桌边却空无一人。

无数飞蛾绕着煤油灯的亮光飞舞。

慢慢适应屋内的明暗后,异乡人发现在房间深处的一个角落,还有一张小桌子,桌上点着一根蜡烛。

先知就坐在小桌子前,对着烛光看书。

异乡人走过去,向先知致了意,疑惑地问道:

“先知啊,这个烛光比起煤油灯的灯光暗淡许多,您为什么不在煤油灯下,反而在这里看书呢?

先知抬起头,微笑着说:

“那盏较亮的煤油灯是我为了飞蛾而设的,这样我才能安静地在这里看书,不受干扰啊!

(1)多角度立意:

先知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蛾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灯光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佳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先知角度先知之所以弃较亮的煤油灯而使用光线暗淡的蜡烛,是因为他不愿放弃自己坚守的一种操守,一种追求,那一盏微弱的烛光就是他的人生追求。

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同执著、信念、坚守等话题如出一辙,只是侧重点应该放在对一种心灵纯净、灵魂自由坚守上更加贴题。

飞蛾角度它是作为干扰先知的对立面出现的,应该是世俗的载体,是一种诱惑人们心灵走向崇高反面的力量。

先知对付它的方式是任它追逐它的所好,不为诱惑所动。

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可以是人与人的追求是不同的,世俗之人有他们的快乐,高尚之人有自己的准则,这就是世界多样性的写照。

我们不可以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独守心灵的净土。

灯光角度灯光本身并没有错对之分,区别在于人们对它的感受和好恶不同而已。

光彩熠熠固然美丽,光线微弱未必不好,关键是在什么外在条件下去审视。

先知对灼灼之光并不偏爱,因为它过于热闹;而飞蛾对灼灼之光情有独钟,因为那是它的追求。

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仍然可以回到人们,回到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回到人们的生活观,甚至是人生观的分析判断上来。

(2)略。

2.有个四五岁的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

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

“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

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

”没想到男孩竟理直气壮地说:

“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1)多角度立意:

儿子角度: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角度: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佳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儿子角度(关键词:

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

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

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a.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b.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c.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

d.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

e.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

f.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

g.别人只是观众;

h.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

i.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j.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父亲角度(关键词:

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

‘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

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

’”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子,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

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

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

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

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a.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

b.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

c.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2)略。

题点训练二写好新材料作文题型下的议论文

(含议论性散文)的开头

[目标解说]

“题好一半文”,开头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要抓好这个专项技法训练,必须明确指导思想:

新材料作文命题背景下的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开头训练;开头方法不在多,而在精,把两三种开头方法练精了,比贪多嚼不烂重要多了。

一、新材料作文题型下的议论文开头要求

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扣题、简洁、精美;要像凤头一样俊美、鲜明、精彩;要具有“新”“奇”“短”“趣

”的特点。

一般说来,文章开头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哲理。

简,就是开篇语言简洁,直奔主题,使读者一目了然;美,就是开头的语言能给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远,或情趣盎然,使读者心灵产生共振;哲理,就是开篇能说明一定的道理,有一种深度、一种高度。

在新材料作文命题背景下,选择议论文、议论性散文文体来写,其开头自然应具备一般文章的基本要求,更应突出以下要求:

1.扣(题)。

开头要扣材料,点中心。

扣题要稳、准、狠。

请看下例:

勇气,能让经验和技术插上腾飞的翅膀;勇气,能让思前想后的心灵专注;勇气,能让我们摆脱患得患失的怪圈。

有无畏之心,方可成就大事业。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优秀作文开头)

此段没有寻常考生的引例分析,没有拖泥带水的议论。

开篇直奔主题,运用比喻,将三个因果的思辨关系直接切开,可谓稳、准、狠。

2.简。

文字要简洁,不冗长,不拖沓。

三言两语,述料,点题。

议论文开头一般要引述材料,往往引述材料过长,不能交代中心。

其实,所给材料,是我们写作的助跑器,只需要从中引申出自己要写的观点即可。

对材料的引述,只要概括一下与自己观点有关的内容即可。

请看下面两例:

(1)钻石硕大,裂缝刺眼,主人苦愁,众人无胆,师徒合作,完美切割,价值顿升。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优秀作文《日志三则》开头)

作文材料很长,结果仅用28个字概括,且句式整齐,可谓一字千金。

(2)壁有明烛,彩蝶不栖。

(2013年江苏卷优秀作文《守之本,达之谐》开头)

作文材料关系复杂,头绪众多,仅取“一

瓢”饮,八个字就概括出所需要的材料,简洁传神。

3.美。

开头要有文字,要靓丽,要能一下子勾住阅卷者的眼和魂。

当然,这“美”必须立足于“扣”“简”基础之上。

上面所举开头之例,都具有“美”的特点。

边练边悟请对照高考作文原题,阅读下面作文的开头,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做到“扣”“简”“美”的。

(1)珠者,宝也;沙者,废物也。

然聚沙成塔,积沙成楼,想我泱泱华夏,灵宫曼宇,琼楼碧厦,沙之用远胜于珠。

非独珠者为人尊重,沙与珠皆有之,平凡如沙,亦能伟大。

(2013年辽宁卷《平凡如沙,亦能伟大》开头)

提示略。

(2)平衡,是参天大树欣然地接受当初身为小树苗时的柔嫩与脆弱,经历的任何风雨都是一种历练。

平衡,是蜻蜓伸出触角,吟一阕草长莺飞,盈一怀水满香袖,而不沾沾自喜,陶醉在那一片闪耀着光环的涟漪里。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它温婉美好;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它动人绝妙。

你且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一段段平衡的生活……

(2013年四川卷优秀作文《寻找平衡》开头)

提示略。

(3)培根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接近的地方。

那么慈善,自然也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

慈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

(2013年广东卷优秀作文《慈善行之有道》开头)

提示略。

二、新材料作文题型下的议论文开头写作模式

1.直入式

就是开门见山,直捣黄龙。

这种开头模式并不是普遍模式。

不过,不绕弯子,简洁直率,简便易行。

请看下面两例:

(1)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

怕奥数、怕英文、怕鲁迅。

对于前二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于后者,我不仅不怕,反而喜欢。

(2013年江西卷优秀作文《“树人”需要鲁迅》开头)

该开头直接点出材料,直接点明自己的观点,文直笔快。

(2)人生总是有必须走的弯路。

因为那条道路已是断崖绝壁,所以我们需要拐个弯,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2013年重庆卷优秀作文《拐个弯,变个样》开头)

不点材料,直接点材料含意和文章中心,更直接。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直入式写出文章的开头。

犹太人有句谚语:

“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这句谚语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写好此题,首先要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含意。

材料的主要信息就是两句话,一句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句是“世界为我而造”。

“我只是一颗尘埃”,是说自己渺小,要以谦卑的心态去看待万事万物;“世界为我而造”,是说自己的伟大,“我”能够主宰世界。

这两句话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因此这个材料的思辨性很强,写作的范围较广。

综合两方面的意思,可以得出:

人需要自信,但更需要谦卑和有所敬畏,而谦卑和有所敬畏的人,常常更有自信。

开头示例略。

2.引入式

就是不直接点明题意,

而是通过一段话引出中心。

这种开头在考场上十分普遍。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设问式

直接设问。

例如:

一个在品德上有瑕疵、见财眼开的年轻人,为何瞬间就能变为一个拾金不昧的好人?

是因为他在人生路上遇上了好人。

是尚先生为地震灾区捐款的高尚行为,唤醒了年轻人灵魂深处原本沉睡的美德。

(2013年大纲全国卷优秀作文开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