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144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一、选择题

1.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   )

A.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

2.在1916年,有一次战役双方共死伤七十多万人,被称为“绞肉机”,这次战役指(   )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马恩河战役

3.一战后列强在欧洲的新秩序是通过一系列的跳跃,对一系列国家进行“约束”,对一系列国家利益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其中《凡尔赛和约》所“约束”的国家主要是(   )

A. 苏俄                                     B. 日本                                     C. 德国                                     D. 中国

4.导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确定武装起义方针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革命火焰

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战场上的惨败

C. 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D.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5.下图中某条拆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拆线是苏、美、英、法四国1928-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图(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陆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中没有(   )

A. 德国                                    B. 法国                                    C. 俄国                                    D. 意大利

7.下面所列是某一协议的部分内容。

据此内容,可知该条约是(   )

第一条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

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A. 《凡尔赛和约》               B. 《联合国家宣言》               C. 《九国公约》               D. 《四国条约》

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 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 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C. 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

9.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首先是在下面的哪座城市取得了胜利(  )

A. 列宁格勒                           

B. 斯大林格勒                           

C. 莫斯科                           

D. 彼得格勒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农业方面,几乎把所有农民的土地都集中到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开展农业生产,收购的农产品由政府统一分配。

……工业方面,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

这段话表明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

A.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 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C.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11.“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引起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战争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美苏冷战

12.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

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1916年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C. 一战中,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D. 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1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引爆这只“火药桶”的“火星”的历史事件是(  )

A. 凡尔登战役                 

B. 萨拉热窝事件                 

C. 三国同盟的建立                 

D. 三国协约的建立

14.列宁说: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为了纠正这个错误,他采取的措施是(  )

A. 新经济政策            B. 农业集体化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5.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

这主要得益于(   )

A. 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6.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指出:

“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

”材料中“前所未有的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 新经济政策                   

B. 戈尔巴乔夫改革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斯大林模式

二、材料分析题

17.普坦汗姆说: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

”战争与和平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一样相伴人类社会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如下袁)

项目

   英

   法

   德

   美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890年工业产量位次

   2

   4

   3

   1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l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三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

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

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总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

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

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四 冷战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引起英法与美德工业位次发生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伴随工业位次的上升,德国在政治方面有何诉求?

请你从表中所反映的问题,推测1913年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局势是怎样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图9中A、B分别是哪个国家?

图l0这一次会议的成果影响至今的是什么?

结合图10、11,分析美苏两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美国认为苏联外交政策的根源是什么?

结合材料三、四,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材料四中概括,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与美国各力量问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第一需要,世界人民应该如何防止战争悲剧的发生?

18.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历史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针对中美苏三国的经济改革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是三个同学的回答:

(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国家和政策连线。

(请考生在答题卡上将与图片对应的字母进行连线)

A--    ---      ;B---      ---      ;C---     ----     

(2)细心的同学们,甲乙丙三位同学都犯了一个错误,请将出错处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并将正确内容填在横线处。

19.世界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历史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图1                                   图2

 材料三: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结束了这种霸权。

                ——《全球通史》

 材料四: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材料一中认为“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怎么解释?

(2)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图2两大军事同盟的形成的影响是什么?

(3)请举例说明“二战和殖民地革命”结束了欧洲霸权。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宗旨确立的依据。

三、综合题

20.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

“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材料二 1938年,一个叫张伯伦的得意地挥舞着一纸协定,向他的人民宣布“我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

但事实上……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大约5500万士兵和平民死亡,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

其中,中国军民死亡达2100多万,中国经济损失达6千亿美元。

——中新《香港文汇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所述“协定”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

为什么说“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3)根据材料三回答,你认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A

【详解】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十月革命的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由此判断A正确;B指的是巴黎公社;D指的是《共产党宣言》。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十月革命,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凡尔登绞肉机”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第二子目“凡尔登绞肉机”中的内容: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其中法军伤亡46万人,德军伤亡30万人,共伤亡70多万人。

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用以形容战争的残酷性。

”可知,这次战役是凡尔登战役,故选B。

A选项是一战的导火线;CD选项都是一战中的战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属于识记层面的考查,难度不大。

学生还要掌握凡尔登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3.【答案】C

【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战败告终,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

美、英、法三国均为协约国集团成员,是战胜国,德国作为战败国在会上处于被处置的地位。

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故《凡尔赛和约》所“约束”的国家主要是德国。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答案】A

【详解】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革命火焰,制造了“七月事件”,革命形势严峻。

在此情况下,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5.【答案】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贡献的理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执政后,1928——1937年,苏联成功完成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1936年斯大林经济模式形成,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所以1928——1936年苏联经济持续增长。

故此题选D。

6.【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第一子目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中的内容:

“当时,欧洲大陆上最具有竞争力的大国是德、法、俄三国。

”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陆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是德、法、俄三国,因此意大利不其中,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三国同盟的国家、时间、性质和影响。

7.【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给出的“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和“机会均等”可知这是《九国公约》的内容。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九国公约》。

巴黎和会主要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

而它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美日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

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年﹣1922年,英、法、美、日、意、荷、葡和中国在华盛顿召开举行会议。

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九国公约》的内容。

8.【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子目帝国主义争霸世界中的内容: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的双方是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主要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原因、结果、性质、影响。

9.【答案】D

【详解】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起义【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史实。

10.【答案】A

【详解】题干材料中“几乎把所有农民的土地都集中到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和“收购的农产品由政府统一分配。

”、“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反映了1928年开始实行的苏联五年计划属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苏联的五年计划。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11.【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人民渴望结束战争,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之后,不管人民的死活,实行反人民的政策,继续进行一战,激起人民的强烈反对,最终爆发了十月革命。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俄国十月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12.【答案】D

【详解】ABC选项是史实,D选项的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论述,是史论。

故选D。

【点评】本题只要考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3.【答案】B

【详解】材料中引爆这只 “火药桶”的“火星”的历史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

【点评】考查一战的导火线

14.【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材料可知列宁说的“我们错了”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为了纠正这个错误,列宁在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联系起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答案选A。

15.【答案】B

【详解】此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点。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联系起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D发生在1925年之后,A明显不符合题意。

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评】此题有一定难度,考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点。

16.【答案】D

【详解】斯大林模式是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发挥了积极作用。

D项斯大林模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

二、材料分析题

17.【答案】

(1)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或要求更多的殖民地);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2)英国、德国;成立联合国;由二战时期的合作关系(反法西斯同盟)变为敌对关系。

(3)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或苏联的传统文化);由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趋势;相互竞争,相互牵制。

(4)求同存异,努力谋求合作;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面对争议,互相克制,力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

【详解】

(1)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局势的影响.理解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是依法战争的根本原因。

(2)本题考查美苏冷战.(3)考查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理解经济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的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从可以用倒推法,从冷战和战争出现的原因的角度,分析出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18.【答案】

(1)A.-E-I B.-F-GC.-D.-H

(2)甲

(2):

市场   乙(5):

提高了  丙(7):

农村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三位改革家列宁、罗斯福、邓小平的事迹。

列宁是苏俄(苏联)的著名领导人,苏俄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罗斯福是美国总统,他上台之后,实施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口因此,本题正确的答案是A.-E一I;B.-F-G;C.-D.-H。

(2)本题主要考查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认识。

甲同学第

(2)个错误,因为苏俄原先就实行计划经济,实施新经济政策后,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乙同学第(5)个错误,因为罗斯福新政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指导,应该是提高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丙同学第(7)个错误,因为中国的改革最先从农村开始。

19.【答案】

(1)新航路开辟后,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2)三角贸易;

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从而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3)二战期间欧洲是主战场,削弱了欧洲各国的实力,美国崛起;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并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等。

(4)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依据:

改革开放的需要;国际形势的推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等。

【详解】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准确识记,依据材料中“1500年以前”“直到1500年前后”等信息可以得出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因为新航路开辟后,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贸易的准确认识与理解,依据材料中图一可以直接得出是三角贸易,依据图二中的“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等信息可以得出是一战前的靓啊军事集团,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从而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第(3)问,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结束了这种霸权”的准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也就是回答欧洲战前霸权地位的丧失,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二战后,美国的崛起,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等殖民地国家的独立与崛起,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新时期中国外交方针孙武目的是为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据可以结合改革开放、国际形势、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点评】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新时期的外交方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新航路的开辟。

三、综合题

20.【答案】

(1)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2)会议:

慕尼黑会议。

原因:

《慕尼黑协定》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点,并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它使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

(3)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详解】第

(1)题抓住材料中“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可分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题依据“1938年”“张伯伦”“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可判断是慕尼黑会议,然后结合会议的影响回答“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的原因。

第(3)题结合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作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