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165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6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docx

完整打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9草船借箭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2.揭题、读题。

3.审题。

什么叫草船?

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

谁草船借箭?

为什么要草船借箭?

怎么样草船借箭的?

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

(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

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

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

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

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给课文分段:

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l段。

什么叫“妒忌”?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指两名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两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

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

生:

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

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好你回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

(3)过渡:

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

“推却”又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能推却?

(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2)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交流:

“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分四组讨论三——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立军令状、设酒席招待

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

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

真的是这样吗?

A、思考:

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B、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

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1)(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2)分组分角色,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

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

)齐读此句。

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

(全文末尾一句。

二、学习二──四段

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

指名2人对读。

(首尾呼应。

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

2.理解词语神机妙算。

(板书:

神机妙算)

问:

用词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释?

出示: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3.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

4.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

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交流:

(1)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

(2)不能让都督知道,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

(3)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6)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三、学习“知周瑜”

1.默读交流第②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

(1)指名读第三节。

(2)口头完成填空。

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

板书:

知周瑜心

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

指名读句:

“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1)比较句子。

A、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B、希望你借给我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军士与许多草把子。

问:

两句句子有什么区别?

用哪句好?

为什么?

(第一句用了具体数字,写出了诸葛亮对船的具体要求。

用第一句好,表现了诸葛壳对计划早已成竹在胸。

(2)齐读此句。

这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草船”)

四、学习“知鲁肃”

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

齐读交流第③句。

2.理解这句句子。

(1)“显然”是什么意思?

(事实与所说或所料想的相符。

(2)“事实”是什么?

“所说或所料”又是谁所料的什么?

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

(事实是鲁肃没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诸葛亮让鲁肃不要提此事。

问:

相符合吗?

(符合)用上“果然”表现事实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

3.介绍:

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

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现了诸葛亮──(板书)知鲁肃人

4.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

齐读第二段体会。

五、学习“识天象”

1.指名读交流第①④句

2.指名读6-7自然段,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

(因为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

(1)板书:

大雾弥漫

(2)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

(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

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

A、出示:

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

B、先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

(因为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到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出发。

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

所以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

4.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出发的原因。

(1)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出发的?

(三天前立军令状时。

)为什么?

(2)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象,了解天气变化情况。

板书:

识天象

(3)齐读交流第①、④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

5.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

引读书中有关句子。

(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1)画示意图。

(显示出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

(准备受箭)

(2)引读,可这样布船,船队离曹太近了,鲁肃不禁吃惊他说:

“……”,可诸葛亮却笑着说:

“……”。

第三课时

一、温故。

二、继续学习2──4部分。

(一)、学习“知曹操”:

1.这是诸葛亮的预料,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样。

2.“虚实”是指什么?

(“虚”与“实”是一对反义词,“虚实”表示内部的实际情况。

3.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虚实?

(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一方的内部实际情况。

“20只船……排在船上的两边。

”(第四自然段)

4.这样少的兵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丝毫不用害怕,可他为什么不敢派兵?

口头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派兵,是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别人还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板书:

知曹操性格

5.这时曹操是怎么做的,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一人读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写诸葛亮的句子,配合读第8节。

6.看示意图2:

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这时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是为什么?

(一边受满了箭,让另一边再来受箭。

)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

(二)、学习“晓地利”

1.过渡:

当曹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

因为诸葛亮这样说──(交流第6句。

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

默读第9节,找出一个词来概括。

板:

顺风顺水

3.根据“顺风顺水”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节,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

(请用→表示出来)

(2)介绍:

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

(3)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

这表现了诸葛亮知晓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

板书:

晓地利

4.齐读第9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四、朗读全文

试着概括各段段意。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

1.全文用什么形式来到划人物的性格?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而诸葛亮呢?

2.引导归纳中心,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六、完成课后练习

20*景阳冈

教学目标

1.会认“唬、诡、踉、跄”等11个字,理解“晌午、恰当、岂不、请勿自误、脊梁、咆哮、酥软”等词的意思。

2.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训练学生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

(一)重点:

课文第一段与第三段细致描写了武松在酒店喝酒和打虎的情形,突出了武松豪放、无畏、倔强的性格,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在“喝酒”和“打虎”两件事上是如何抓住要点详细叙述的也是文章的重点。

(二)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是文章的难点,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如何详细叙述的也是难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朗读训练。

3.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1)正音:

晌(shǎng)午咆哮(xiào)请勿自误(wù)脊梁(liáng)

(2)解词:

一饮而尽:

一口气喝完。

如何:

为什么。

过往:

来来往往。

平生:

一生。

请勿自误:

请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

二、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都知道有个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

(武松)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

《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

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3)自读课文,说出大意,前后讨论交流。

三、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发展顺序。

(2)讨论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3)根据段意,你能给每个小故事写出小标题吗?

①喝酒②上冈③打虎④下冈

四、点拨,突破难点。

(1)默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

①作者在这段中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根据要点划分层次。

(a.谈酒b.谈虎。

②分角色读这一段。

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

结果呢?

③分析武松性格特点。

(豪放的性格特点:

倔强、勇敢的性格。

④讨论。

这一段与打虎有什么关系与打虎一段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做铺垫。

⑤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a.抓重点理层次,b.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五、总结

(这一段主要写了武松在酒店与酒店主的对话,通过对话我们了解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为下文的徒手打虎做了铺垫。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难懂的文言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默读提问。

这篇文章通过自读、默读,思考哪一段最吸引人,最让你喜欢?

(第三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每层即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

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3.讨论:

这段主要通过什么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

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

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4.朗读指导。

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二、学习第二段

1.指读提问:

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武松的思想活动。

3.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

3.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

(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三、学习第四段

1.指读课文。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

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四、围绕中心,学习表述。

1.文章通过什么深化中心?

(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深化中心。

2.作者是如何地刻画出武松的英雄形象的?

(1)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虎的声威,衬托出武松的无畏勇敢。

(2)不脱离实际,尽管武松是个英雄人物,但毕竟是个普通人,作者认识到这一点,在结尾一段中体现出来。

五、总结、扩展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且深深地喜欢他?

21*猴王出世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3.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4.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你们看过《西游记》吗?

在这部电视剧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围绕这件事情,作者讲述了哪几个部分?

石猴诞生──独闯水帘洞──带领群猴入洞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四、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石猴的诞生:

(1)石猴从哪里来?

(2)想象一下他出世时的情景,再交流交流。

2.水帘洞内是什么样的情景?

3.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语言积累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这些段落。

3.摘抄你喜欢的语句。

六、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口语交际·习作五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教学目标

1.演一演课本剧,学习课文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

2.进一步学习、了解名著,激发学生热爱读名著的、兴趣。

3.热爱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

教学过程

一、交流

1.你喜欢本组的哪一篇课文或者课文中的哪一个片段。

2.小组商量,要演一部课本剧,你们小组选择哪一篇课文或者哪一个片段。

二、出谋划策,设计剧本

1.所选的课文或片段中,有哪些人物?

2.怎样把叙述语言改变成人物的对话?

3.表演时可以加上哪些表情或动作?

4.需要设计怎样的服装、道具、背景音乐等?

5.怎样上下场?

三、编写剧本,照本排练

1.选出代表编写剧本,划定角色。

2.排练

3.请同学、老师、家长等提出意见,选择性修改。

四、班级演出

1.班级表演,评出奖项若干(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剧本奖、最佳音乐奖……)

第二课时习作

缩写训练

写作要求

把《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这两篇课文进行缩写。

要求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语言要简练。

字数不要超过四百字。

写作指导

1.仔细阅读原文,想想文章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把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内容筛选出来,进行缩写,重要的内容可以多说,次要的内容要一笔带过。

3.语句要通顺,上下文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明要求。

1.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缩写作文的练习,请同学阅读习作要求。

2.指名说一说缩写的要求。

①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

②语言要简练。

二、指导方法。

怎样缩写呢?

讨论后板书:

三、读例文,对比了解缩写的特点。

1.读《景阳冈》原文。

2.读缩写后的《景阳冈》,对比缩写后的文章有什么区别。

四、读课文,分主次。

1.《草船借箭》和《金色的鱼钩》这两课哪些是主要内容?

哪些是次要内容?

读课文,然后说一说。

2.讨论:

主要内容。

五、尝试缩写几个自然段。

1.如缩写第一自然段。

①把重点内容画上线。

②概括练习。

2.试着缩写第二自然段。

缩写后评议。

3.有的自然段内容可完全舍去。

六、尝试缩写全文,不要超过400字。

七、评议。

综合性学习:

走进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课时安排:

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

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交流:

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

想开展哪些活动?

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___________小组:

“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回答小组提出的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

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五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

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注意关注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

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

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

②不精确。

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