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181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docx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

实现家庭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

——南京市城市家庭教育投资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陶金玲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

一、选题原因

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切感受到教育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文化,而且还赋予职业能力。

优质高效的教育,给受教育者带来各种经济和非经济效益,这不仅惠及受教育者本人,而且惠及家人和后代。

现今社会,孩子的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父母放在了首位。

在今天这种教育体制下,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家庭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离开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供孩子上学、尤其是上大学就相当困难。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愿意花更多的钱投入学习和子女教育方面,不少家庭都有这样一种共识,要赶快赚钱、要多赚点钱供孩子上学,每个家庭从消费结构到消费方式有了深刻的变化,家庭的教育支出快速增长,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已成为家庭消费中的新热点。

但是家庭中的教育投资并非仅仅是对教育的经济投入、金钱投入,并非仅仅是指向孩子的直接投入。

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家长对子女教育投资的核心,对子女教育的目标、方向以及家长的教育行为起着制约和指导作用,也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

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必须运用市场经济中“报酬率分析”法则,防止盲目投资、片面投资,避免无效投资,警惕有害投资,寻求最高效益的投资方法和途径。

2002年我作为一名工作了15年的在职教师考入了南师大教科院,身份由教师转为学生,但是作为家长的身份却不能改变,我在自己接受教育的同时,我还更加关注对女儿的教育问题,我也在努力寻找优质高效的家庭教育投资方式,弥补妈妈“不在场”的教育缺失。

当质化研究课上刘晶波老师出示了研究课题时,我便选择了“城市家庭教育投资”一题,我想通过对当前城市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资现状的研究,了解当代城市家庭教育状况、城市家庭的教育投资观念以及城市家庭对子女的金钱投入、文化投入、时间投入的关注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进而为行政部门提供依据,为行政决策服务。

二、重要概念的界定

(一)家庭教育投资

狭义的家庭教育投资,是指子女在经济尚未独立期间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而由家庭支出的费用。

本研究中的家庭教育投资是指以子女教育为内容,以促进子女身心发展为目标的家庭的金钱投入、文化投入和时间投入。

(二)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指按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及方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包含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教子观等四个方面。

儿童观,即父母对儿童的本身及其发展的认识,如孩子是人,是走向成熟的人,是终将独立的人等等;亲子观,即父母对子女与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如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等等;人才观,即父母对人才价值的理解,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是成功之路等等;教子观,即父母对自身、对子女发展的影响力和本身能力的认识,如把做人的教育视为家庭教育的核心等等。

第二部分研究过程

一、抽样

为了使被调查对象在总体水平上能反映出城市家庭教育投资的面貌,具有代表性和包容性,我们采用有意抽样的方法选取10个富有代表性的城市家庭(单亲家庭除外)。

进行目的性抽样是从孩子和家长两个大的基本点来综合把握的,其中子女的抽样纬度为:

子女的性别、年龄、就学段(幼儿园、小学、中学,以中小学为主)等。

家长的抽样纬度为:

家长学历、职业、家庭收入等。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我们小组决定每人访谈2个家庭。

6月5日、6日两天我访谈了4个家庭,从子女和家长两个纬度综合权衡后,我选取了2个家庭的访谈记录进行编码分析。

后来研究报告没以小组形式呈现,我感觉只有2个家庭作为详细分析样本太“单薄”,代表性和包容性不够强,于是我又在10月24日进行了3个家庭的追加访谈,使得分析样本“丰厚”起来,由原来的2个家庭增加到了5个家庭:

被访者W(魏晓路)

孩子:

8岁,男,小学二年级(比较调皮,但是学习成绩还是比较不错的)。

家长:

丈夫40岁,大专,企业负责人;妻子33岁,中专,部门经理;家庭月收入6000元以上。

被访者S(孙旭永)

孩子:

15岁,女,初中三年级(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一般)。

家长:

丈夫42岁,大专,机关干部;妻子41岁,中专,机关职员;家庭月收入

5000元。

被访者SF(孙风华)

孩子:

12岁,男,6年级(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是比较调皮,不是很认真)。

家长:

丈夫40多岁,大专,电子销售管理;妻子38岁,大专,办公室文员;家庭月收入6000以上(结婚比较晚,分居两地,夫妻关系不好)。

被访者SM(邵雅明)

孩子:

5岁,女,幼儿园大班(表现很好,学习成绩良好,上课认真听讲,蛮好学的)。

家长:

丈夫38岁,大专,银行职员;妻子31岁,大专,文员;家庭月收入约2000—3000元。

被访者Y(于强)

孩子:

10岁,男,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一般,学习态度还好)。

家长:

丈夫37岁,本科,房地产;妻子36岁,本科,机关工作;家庭月收入4000-5000元

二、资料收集

我们小组先是分头查找有关“城市家庭教育投资”的文献资料,然后大家就各自查找到的文献资料发表建议和看法,经过讨论后制定出了访谈提纲(见附录),分配了访谈对象,确定了访谈方式以及资料分析汇总时间。

我采用的是半公开访谈、正式访谈、直接访谈、个别访谈和网络访谈的方式。

每次访谈大约在一个半小时左右,网络访谈是两个小时。

6月5日晚8点,我访谈了被访者W(魏晓路),地点是南师大研究生公寓的一楼大厅,随行的还有他的一位好朋友(也是我的一个老乡),我们三个人先是随便聊了聊,对被访者W(魏晓路)的家庭情况了解了一下,自己在大脑中迅速就访谈提纲作了适当调整,如把“家长有没参加业余的进修学习?

”一条删掉,因为他讲到“你们当学生好呀,可以有时间学习,我现在是忙得晕头转向,根本没有时间学习。

”待到初次见面的拘谨消失后,我向他讲明了我访谈他的原因,希望能够得到他的配合并承诺对于他的家庭隐私决不外泄。

他很痛快地答应了我,并主动提出可以用他的手机录音,这使我非常感动于他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我可能属于理性认识型的家长。

”这是他对自己的评价,“我以前也是教师,是南师大毕业的,后来才改行干了企业管理。

”也许出于这个原因,我们聊得非常开心,访谈进行的异常顺利。

6月6日下午4点,我对被访者S(孙旭永)进行了访谈,有了第一次访谈成功的经验指导,我们的访谈在简短的介绍之后便切入了正题,唯一遗憾的是在访谈的过程中,他总有电话打过来,使得访谈不得不一再中断。

也许是他在机关工作时间久了,不免带点官僚作风,尽管他也表现得很积极,回答得很认真,但在访谈结束后,他还是富有感慨的说:

“学生就是学生呀,做学问哪有这样认真的?

6月6日晚上我又对另外两名家长作了访谈,经过权衡后,我没有录用这两份访谈记录。

10月24日晚7点我在南师大研究生公寓楼一楼大厅访谈了被访者SF(孙风华)和被访者SM(邵雅明)。

他们两个是非常要好的好朋友,在我打电话邀请邵雅明(实习幼儿园家长)作我的访谈对象时,他们正在一起吃饭。

我说明情况后,邵雅明主动表示他还可以带他的朋友过来,一起作我的访谈对象,我即在电话中对他们给予我的支持表示感谢。

访谈进行到了晚上10点,我匆忙回到宿舍整理访谈记录,在整理的过程中,我突发其想:

何不利用网络来进行访谈?

我进了QQ上的南京聊天室,一进聊天室,我就向大家“说”:

大家好!

我是一名学生,我在做“城市家庭教育投资现状”的课题研究,希望孩子正在上小学的家长朋友能够帮我,做我的访谈对象,对于访谈内容我会绝对保密的。

我将这条信息连续发了2次,终于有一个叫“忙里偷闲”的网友给我回复了信息:

我可以帮你,我符合条件,但不能发表。

我用私聊的形式跟他简单介绍了《质的研究方法》这门课程,说明了我的访谈目的和打算,并且希望不在聊天室访谈,最好以QQ方式进行,这样方便访谈记录的整理。

他犹豫之后还是答应退出聊天室在QQ上访谈。

我们先各自自我介绍了一下,为了消除他的戒备心理,我把我的小灵通号码给了他,他立即打电话过来,可能是想证实一下吧。

在电话里,他又询问了我做这个课题的目的和有关研究生学习的情况,似乎在这之前我没有跟他介绍过一样。

“你给我真诚的感觉,我们可以开始访谈了,不管问什么,我都会回答的。

”他挂断电话后,我们的访谈才算真正开始。

也许网络世界是个虚拟的世界,彼此之间的信任度似乎必须借助现实的沟通才可以建立起来。

在访谈过程中,也许是因为打字的原因,他回答的很简洁,并且多次使用“还好”一词,在访谈结束以后,我追问了几次有关“还好”一词的界定,他才回答:

“还好就是还可以、一般情况吧。

”也许由于不能观察到被访者的表情、神态,我感觉没有直接访谈那样沟通的顺利。

第三部分资料分析

一、金钱投入

本调查分别选取了A:

择校费(或学杂费);B:

特长班费;C:

家教费;D:

文化用品费;E:

零用钱;F:

压岁钱。

被访者W(魏晓路)家庭对于孩子的金钱投入是:

择校费4万元,给他买了电脑,其他基本上是正常消费,额外的就算是水果,水果吃的多,其他算是正常饮食,我们吃什么他吃什么,也没有添加特别的营养品,不干涉他支配压岁钱。

家庭月收入6000元以上,属于高收入家庭,但是孩子的择校费也是非常的高昂,孩子的其他学习费用也相应较高。

被访者S(孙旭永)家庭对于孩子的金钱投入是:

择校费万元以上,家教费每月500—600元,满足所有学习消费,正常饮食,有零用钱,压岁钱自由支配。

家庭月收入5000元,属于中高收入家庭,除了高额的择校费,还有“小灶”家教费,属于全方位金钱投入家庭。

被访者SF(孙风华)家庭对于孩子的金钱投入是:

择校费8000元人民币,文化用品费用比较高,零用钱一个月200元,约束花费压岁钱。

可能去国外上学。

家庭月收入6000以上,属于高收入家庭,全方位金钱投入家庭,教育的金钱投入较高。

被访者SM(邵雅明)家庭对于孩子的金钱投入是:

择园,幼儿园的费用大约是400-500元,参加特长班(英语,绘画,艺术体操),文化用品费用不算高,她的饮食基本和我们一样,当然也会为她买一些营养品的,压岁钱用来缴她的保险费。

家庭月收入约2000—3000元,属于中低收入家庭,但是尽管受到经济制约,即使找关系托人情,也为孩子择园,每月除了高额的入园管理费用外,还有特长班费,孩子的教育消费几乎占了家庭收入的一半。

被访者Y(于强)家庭对于孩子的金钱投入是:

奥数特长班,一样的饮食,没收压岁钱。

家庭月收入4000-5000元,属于中高收入家庭,没有择校,只参加特长班,没有零用钱,压岁钱也被没收,孩子的金钱投入属于正常消费,家长对于孩子的经济消费控制较严。

家庭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投资观念和行为:

择校、满足所有学

习消费、买了电脑、请家教、特长班、去国外学习。

在这5个被访家庭中,有4个家庭是择校(园),择校(园)费在金钱投入中是最大的开支;文化用品费基本是“有求必应”,满足所有学习消费被家长普遍看作是正常消费;对于饮食基本是和成人一样,可见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大有提高,不必“吃小灶”;对于零用钱和压岁钱基本是受家庭收入水平制约的。

很多家长认为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会觉得是父母的失职,会觉得对不起孩子。

低收入家庭只能应付基本的教育项目(择园费欠的是人情);中等收入家庭择校愿望最为强烈,支付的赞助费所占比重最高;高收入家庭更愿为子女开“小灶”,聘请家教费占全部教育消费比重最高。

研究表明,除了在孩子的学习上投入资金外,现在的家长还十分希望孩子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多学几门特长,为将来的谋生之路加上更多的砝码。

在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孩子兴趣的投入上。

为孩子的全面教育投入资金,在现在的家庭消费观念中已成为一种趋势。

金钱投入多少,客观上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主观上又受家长价值取向的影响。

由于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普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其中金钱投入尤为突出。

家庭经济收入越高,其生活和智能等方面的投资金额也呈正比例逐渐增长。

可见,家庭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投资观念和行为。

因为我们知道,经济是教育的物质基础。

家庭重视金钱的积累和投入是无可厚非的,必要的金钱投入固然可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但是也存在着无效投资和盲目投资,高投入行为并不意味着就具有正确的投资观念,并不意味着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时间投入

本调查分别选取了A:

每天与孩子交往活动的时间;B:

双休日与孩子交往活动时间;C:

平时与孩子沟通聊天的时间;D:

每天及双休日辅导孩子功课时间。

被访者W(魏晓路)家庭对于孩子的时间投入是:

我工作忙,跟他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他妈妈多一点。

不陪孩子做作业,双休日和孩子活动交往的时间多一点,一般每个双休日都带孩子游玩,到郊区旅游等等。

跟孩子谈心的时间不多,基本上在吃饭的时候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父亲工作忙,很少跟孩子交往,家长与孩子谈心的时间也很少,交谈的内容也多是孩子的学习情况。

被访者S(孙旭永)家庭对于孩子的时间投入是:

吃饭时间问问有关学习情况,其他时间很少一起。

不陪。

没有特别陪她。

跟孩子谈心的时间不多,基本上在吃饭的时候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不特别谈心。

孩子年龄较大一点,家长基本是放任不交流状态,只是问问学习情况。

被访者SF(孙风华)家庭对于孩子的时间投入是:

我关心的很少,主要是他母亲。

我老婆陪的。

还是他母亲,我比较忙的。

孩子还小,不懂事呢。

父亲工作忙,几乎“淡出”家庭,似乎教育孩子的任务都由妈妈承担,由于分居两地,夫妻感情不好,对孩子也不关心,家长没有和孩子的谈心时间,认为孩子不懂事。

被访者SM(邵雅明)家庭对于孩子的时间投入是:

每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

陪她学习陪她玩。

总有一个陪她。

每天都辅导孩子的。

经常跟孩子谈心。

孩子年龄较小,和孩子的交往时间也多,陪伴孩子、和孩子谈心的时间也多,亲子关系较为密切。

被访者Y(于强)家庭对于孩子的时间投入是:

一般。

不陪。

还好。

跟孩子谈心的时间不多。

家长的时间投入太少,和孩子谈心的时间也不多。

家长对子女的时间精力投入与孩子的年龄有关:

孩子年龄越大,家长时间精力投入越少。

资料表明,吃饭时间成了家长与孩子交往的主要时段,并且存在父亲以“工作忙”为借口“淡出”家庭教育、与孩子交往存在严重缺失的现象,母亲似乎扮演了与孩子交往的主要角色,这是由于传统家庭分工格局、观念和错误的管教方式,导致父亲"淡出"家庭教育。

父母是教育者、监护人,是成熟的个体,是社会价值观、信仰与社会行为的直接传播者和体现者,是少年成长环境的直接构建者,在亲子关系中起主导作用,是负主要责任的一方。

而且,据研究,父亲在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日渐增强,具有母亲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应该优势互补,协同教育子女。

同时,家长职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家长的实际投资行为与教育观念,家长对子女时间的投入多少与孩子的年龄大小及亲子关系程度及家长的职业有联系。

在教育投资中,家长对子女的时间精力投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家庭中亲子互动明显不足,家长与孩子一起聊天谈心的时间很少,沟通的主题也是单一的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三、文化投入

本调查重点选择了A:

家庭藏书量;B:

家长每天看书读报的时间;C:

订阅报刊数;D:

业余进修学习时间。

被访者W(魏晓路)家庭对于孩子的文化投入是:

藏书多。

每天都看,在家看的少,基本上在办公室看的多。

订了《读者》、《环球》、《时尚》、《现代快报》和《扬子晚报》。

藏书多,也订有报刊,但家长在家看书报的时间少,并且没有参加业余进修学习。

被访者S(孙旭永)家庭对于孩子的文化投入是:

业务书多一点。

每天三看:

看书、看报、看电视。

没有订,办公室都有。

没有参加业余进修学习,没有订阅书刊,并且对于“三看”,没有具体的说明。

被访者SF(孙风华)家庭对于孩子的文化投入是:

家里的藏书不是很多,都是经济类的。

在一个小时吧。

家里没订阅书刊,我和我老婆单位都有。

藏书不多且单一,没有参加业余进修学习,没有订阅书刊。

被访者SM(邵雅明)家庭对于孩子的文化投入是:

家里的书不算多,每天晚上看。

没有订。

我在读夜校,夫人在考税务师。

藏书不多,没有订阅报刊,家长比较年轻,工作也不忙,参加了业余进修学习。

被访者Y(于强)家庭对于孩子的文化投入是:

家里的藏书还好。

每天看报纸书刊的时间多。

家里订了4份书刊。

“还好”的概念就是“一般”,说明家庭藏书不很多,看书报的时间多,但没具体说明在家看还是在单位看(追问后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没有参加业余进修学习。

家庭文化投入明显不足,家长每天看报学习时间很少,家庭藏书普遍量不高:

在家看书少,业余学习进修学习时间更少。

研究发现,在教育投资中,家庭文化投入明显不足;家长每天看报学习时间少,家庭藏书普遍量不高,参加业余进修学习的也很少。

资料显示:

家长参加业余进修学习与年龄和职业有关;对孩子的文化投入多少与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及教育观念有联系。

没有足够的文化投入,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也不可能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和家庭教育质量。

家长应该以自己带头学习的行为为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良好的“身教”示范,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就是在父母的示范下潜移默化形成的。

因此,父母的“身教”对孩子来说,是“根”的教育,应该建设学习型家庭,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种向上的学习氛围和健康的人文环境。

四、交往

被访者W(魏晓路)家庭对于孩子的交往是:

一般是同伴交往,我们也不干涉。

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

我们朋友家庭间的交往比较多,比如说聚会、爬山等,让他跟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玩。

不干涉同伴的交往,注意到了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但没注意到亲子间的交往也是不可忽视的。

被访者S(孙旭永)家庭对于孩子的交往是:

同学交往。

没有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

孩子的交往仅仅停留在了同伴的交往范围里。

被访者SF(孙风华)家庭对于孩子的交往是:

孩子的交往很好,他很有人缘的。

这个没注意。

没注意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他所说的人缘好也是指同伴间的交往。

被访者SM(邵雅明)家庭对于孩子的交往是:

孩子和家门口的小朋友玩的不错。

试过,不过我孩子胆子比较小,在陌生的环境有点放不开。

多带她去外面走走,见见世面,尽量给她创造一些接触外界的机会。

注意到了给孩子创造交往机会,并针对自己孩子的胆小怕生提出了教育策略。

被访者Y(于强)家庭对于孩子的交往是:

多。

同学。

不用。

孩子的交往只是同学交往,没有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

5个家庭都把孩子的交往定位在了同伴或同学交往上,忽视了亲子之间的交往和孩子与各年龄段人群的人际交往,只有少数家庭能够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

人际交往是人在社会中的主要互动行为,交往能力是人的一项最基本的社会能力和生存技能,更是促进和协调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在内)的基本技能技巧。

家庭应该重视孩子的交往教育,给予孩子择友指导,提供和创造交往机会,以弥补独生子女交往训练的缺失。

五、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本调查重点选取了A:

学习成绩B:

身心发展C:

实践能力D:

学历E:

道德状况F:

今后所从事的职业。

期望形成的类型:

补偿型、攀比型、理性认识性。

被访者W(魏晓路)家庭对于孩子的期望是:

我希望他自由、快乐、健康,身心健康,我不要求他成绩太高,因为小学(的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孩子未来的能力。

希望符合小孩的自身发展,根据孩子的兴趣,为了谋生。

原因:

人的生命是延续的,我的孩子就是我们夫妻生命的延续,我们的生命短暂,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的成长道路是健康快乐的,我可能属于理性认识型的家长。

对孩子未来的规划:

身心健康,加强体育锻炼,希望他的心理耐受能力强一点,有良好的是非观念,引导孩子,让他放松,自由发展吧,关键有个好的学习习惯。

期望形成的类型属于理性认识型,从生命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长,能够注重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注重孩子的自身发展,对于学习成绩方面没有苛求孩子,希望孩子自由快乐,身心健康,具有较为正确的教育观念。

被访者S(孙旭永)家庭对于孩子的期望是:

我希望她幸福,成绩好,品质优秀,性格开朗。

工作吗?

根据她个人自己选择吧。

职业由她自己决定。

原因: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幸福。

算是理性认识吧,没有攀比的意思。

对孩子未来的规划:

学习好,考上大学。

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期望很高,并且对于孩子的规划也是考上大学,但是对于孩子的职业选择能够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强调孩子的性格开朗和品质优秀。

家长尽管表明没有攀比的意思,但是也有攀比的成分搀杂在补偿型中。

被访者SF(孙风华)家庭对于孩子的期望是:

自主。

其实我对他的希望就是他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职业这个看他的爱好。

原因:

这个世界坏的太多了。

我做的行业接触的太多的不好的东西,我因为做这个行业和老婆关系不好。

对孩子未来的规划:

可能去国外上学。

家长注重孩子的自主发展,注意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的养成,职业也是依据孩子的自我选择,特别强调了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正直的人。

对于孩子的教育规划,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了出国留学上,也是他有强大的经济势力做后盾的原因吧。

家长的职业影响了他的教育观念,也影响了他的家庭关系,应该看得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出于补偿型的。

被访者SM(邵雅明)家庭对于孩子的期望是:

期望她健康,平安,将来成才,最起码要比我们好。

对于孩子,我们现在是任其发展,从不强求她,要她学这学那,让她有个快乐的童年,只是从她的兴趣爱好中去发掘,培养。

从平时的生活中去引导她,比如现在她参加了艺术体操训练,既锻炼了身体也学到了幼儿园无法学到的一些东西。

对于她的将来,我们只会给她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不会强求她向哪方面发展。

只要是她所喜欢的。

原因:

因为我们是过来人,说实话我现在想想,好象我的童年没有什么快乐的记忆,我不想我的孩子也这样。

我小时候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对孩子未来的规划:

我们不想替孩子规划什么,只是由她的兴趣爱好上来着手,让她有个远大的理想。

典型的补偿型教育投资观,能够关注孩子的爱好、兴趣,职业期望也是依据孩子自己的喜好。

被访者Y(于强)家庭对于孩子的期望是:

做个有用的人。

身体健康,研究生毕业,职业自己选自己定。

原因:

没有想过,正常的啊。

对孩子未来的规划:

还没有。

没有对孩子未来的规划,也没想过为什么希望孩子做个有用的人,对于孩子的教育似乎缺乏理性的思考。

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

比较不错、一般、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好、考上大学。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比较关注孩子的幸福和身心健康,期望值比较高:

幸福、成绩好、身心健康、自由、快乐、好的学习习惯、生命延续、性格开朗。

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这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身心特点比较了解,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他们已初具较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待孩子民主程度较高:

不会约束、引导、不干涉、符合小孩的自身发展、根据孩子的兴趣、放松、自由发展、自己选择、自己管理,自由支配、自己决定、满足。

六、家庭教育投资相关体系图

年龄年龄

收入收入兴趣成绩

学历性格

收入收入爱好健康

职业品质

家庭重视金钱投入,金钱投入是家庭教育投资的主体。

家庭文化投入明显不足,家长每天看报学习时间很少,家庭藏书普遍量不高。

家长对子女的时间精力投入与孩子的年龄有关。

家长对子女的时间精力投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家庭中亲子互动明显不足,家长与孩子一起聊天谈心的时间很少,沟通的主题也是单一的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长对孩子的交往关注不够,孩子的交往仅仅停留在同伴交往的范围内。

家庭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投资观念和行为。

家长职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家长的实际投资行为与教育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