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383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docx

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依据

1.1**********工程土建施工**合同段招标文件

1.2**********工程土建施工***合同段补遗文件

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09-2001)

1.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7《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

1.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

1.9*****市地方标准《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581-2007)

1.10*****市地方标准《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DB11/581-2008)

二、编制原则

2.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2.2针对事故特点,科学安排、合理组织,把危害影响降低到最低;

2.3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使项目全体职工受到教育;

三、工程概况

***********************************************************************

四、工程地质与水文

4.1工程地质情况

4.1.1人工填土层:

(42.5~39.1层高3,9)

粉填土①层:

黄褐色-褐色,湿,稍密,含砖渣,灰渣、石子等;杂填土①层:

杂色,湿,稍密-中密,以建筑垃圾为主,含大量砖块、碎石、混凝土块等;局部存在碎石填土①2层及粉细砂①3层。

4.1.2新近沉积层

岩性主要以粉土②层和粉细砂②3层为主

4.1.3第四纪沉积层30.00~-1

粉土③层:

褐黄色,湿,中密,含云母、氧化铁、夹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局

部存在粉质粘土③1层。

粉质粘土④层:

褐黄色,湿,可塑,含有氧化铁;粉土④2层:

褐黄色,湿,中密,含云母、氧化铁;粉细砂④3层:

褐黄色,湿,中密,含云母、氧化铁。

圆砾〜卵石⑤层,杂色,中密〜密实,饱和,一般粒径10〜50伽,最大粒径150伽,粒径在10〜50伽的含量大于60%;中粗砂⑤1层:

褐黄色,中密,含云母,颗粒均匀;粉细砂⑤2层:

褐黄色,中密,含氧化铁,少量粘土。

粉质粘土⑥层:

褐黄色,湿,可塑,局部硬塑,含云母,姜石。

卵石⑦层:

杂色,湿〜饱和,密实,最大粒径不小于150mm,—般粒径20〜60

伽,亚圆形,粒径大于20伽颗粒约占总质量的70%;中粗砂⑦1层:

褐黄色,湿〜饱和,密实,含云母、氧化铁,个别砾石;粉细砂⑦2层:

褐黄色,中密〜密实,含氧化铁,颗粒不均。

粉质粘土⑧层:

褐黄色,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少砂砾;粉细砂⑧3层:

褐黄色,中密,湿〜饱和,含氧化铁。

卵石⑨层:

杂色,湿〜饱和,密实,最大粒径不小于120mm,—般粒径20〜40

亚圆形,粒径大于20m颗粒约占总质量的75%,中粗砂填充;粉细砂⑨2层:

褐黄色,密实,饱和,含氧化铁,颗粒不均。

粉质粘土⑩层:

褐黄色,硬塑,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粉土层;褐黄色,中密〜密实,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粉砂。

卵石(11)层:

杂色,湿〜饱和,密实,最大粒径不小于180m,—般粒径20〜60

m,亚圆形,粒径大于20m颗粒约占总质量的65%;粉细砂12层:

褐黄色,湿〜饱和,密实,含云母、氧化铁。

粉质粘土(12)层:

褐黄色,硬塑,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粉土层;粉土(12)2层:

褐黄色,硬塑,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粉砂。

卵石(13)层:

杂色,湿〜饱和,密实,最大粒径不小于180m,—般粒径20〜60

m,亚圆形,粒径大于20m颗粒约占总质量的65%;粉细砂32层:

褐黄色,饱和,密实,含云母、氧化铁。

4.2水文地质概况

4.2.1潜水:

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砂⑤2层,含水层底部为粘性土隔水层,水位标高为26.7~31.59m,水位埋深为14.3~16.00m,该层水透水性好,主要接受侧向径流及越流补给,以侧向径流方式排泄。

422层间潜水:

含水层岩性为卵石⑦层,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均为粘性土隔水层,

水位标高为20.78~22.89m,水位埋深为19.4~24.5m,局部有弱承压性,含水层主要接受侧向径流及越流补给,以侧向径流和人工开采方式排泄。

4.2.3承压水:

含水层岩性为卵石⑨层、粉细砂⑨2层,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均为粘性土隔水层,水头标高为13.26~16.54m,水位埋深为25.2~29.0m,水头高度约2~3m,含水层主要接受侧向径流及越流补给,以侧向径流和人工开采方式排泄。

4.2.4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经判别全线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在长期侵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但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五、应急分析

5.1建(构)筑物裂缝产生原因分析本标段土层主要以粉质土层为主,开挖过程中容易引起局部塌方,且全线两侧

邻近高层建筑物,并且暗挖车站(广渠门内站)覆土深度只有6.1〜7.1m,且盾构区

间(******)下穿***,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局部邻近高层建筑物或下穿管线及一些构筑物桥台基础时会引起其沉降,进而产生裂缝,影响其使用寿命。

5.2预防措施针对由建(构)筑物沉降产生的裂缝,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建(构)筑物沉降及

原有裂缝检测,通过对建(构)筑物监测数据的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强超前、初期支护或加强背后注浆等),使其危害影响降低到最低。

5.2.1建筑物裂缝监测

(1)测点埋设

如图用两块白铁皮,一片取150mmx150mm的正方形,固定在裂缝的一侧,并使其一边和裂缝的边缘对齐。

另一片为50mmx200mm,固定在裂缝的另一侧,

并使其中一部分紧贴相邻的正方形白铁皮。

当两块白铁皮固定好以后,在其表面均涂上红色油漆。

1-墙体;2-白铁皮

(2)监测方法

1)首先了解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情况及沉降观测资料,以及工程施工对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影响;记录建筑物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向、长度、宽度及深度;分析裂缝的形成原因,判别建筑物的发展趋势,选择主要裂缝作为观测对象。

2)当裂缝继续发展,两白铁片将逐渐拉开,露出正方形白铁片上原被覆盖没有涂油漆的部分,其宽度即为裂缝加大的宽度,可用尺子量出。

3)定时进行观测,观测频率按两次观测间裂缝发展不宜大于0.1—0.5mm及裂缝所处位置而定。

5.2.2建筑物倾斜监测

当在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才有必要进行建筑物的倾斜测量。

建筑物倾斜监测,用差异沉降法推算建筑物倾斜的方法既能达到反映建筑物的倾斜变化情况又切实可行。

方法如图

a=h/L

a—推算的倾斜度

h—相对沉降差

L—两监测点水平距离

AB为变形前两监测点的相对位置,当建筑物发生倾斜时,B点将变化到B'点

位置,由此即可按上式推算建筑物倾斜度a和判断倾斜方向。

相对沉降差h与沉降

监测结果相结合。

监测点间的水平距离L用经鉴定的钢卷尺丈量两次。

量距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2000。

523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与应用

现场量测数据处理,即及时绘制位移一时间曲线(或散点图),一般选用这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位移(u)—时间(t)关系曲线的时间横坐标下,应注明施工工序和开挖工作面距离量测断面的距离。

将现场量测数据绘制成u—t时态曲线(或散点图)和空间关系曲线。

(1)当位移一时间关系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2)当位移一时间关系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则表明地层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应密切监视地层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应立即暂停开挖,采取停工加固并进行支护处理。

(3)根据位移一时间曲线的形态来判断地层稳定性的标准岩体变形曲线分三个区段,围岩岩体蠕变曲线见图

位\

1

基本稳定区段

1型渡区段一

1/破坏区段

时间

1)基本稳定区段:

主要标志是变形速率不断下降,即du2/dt2V0,为一次蠕变区,表示地层趋于稳定,其支护结构是安全的;

2)过渡区段:

变形速率较长时间保持不变,即du2/dt2=0,为二次蠕变区,应发出警告,及时调整施工程序,加强支护系统的刚度和强度;

3)破坏区段:

变形速率逐渐增加,即du2/dt2>0,为三次蠕变区,曲线出现反弯点,表示地层已达到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工加固。

地层稳定性判别标准比较复杂,在评定地层稳定程度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采用上述三种标准综合分析反馈于设计及施工应用。

524抢险措施

(1)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地面沉降问题,以减少施工中地面沉降变化过大。

(2)施工监测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在开挖中依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地层变形量,如果发现周边建筑有较大的沉降或倾斜趋向,立即采用注浆加固保护措施。

并在开挖中改变开挖顺序,放慢开挖速度,加强支撑等措施,加大

观测频率直至建筑物变形得到控制

(3)制定应急措施:

当周边建筑物沉降或变形趋势剧烈,接近或超过控制标准时,立即采用应急措施,对人员进行疏散,掌子面停止开挖,加强监测及洞内支撑,将情况向有关部门汇报,召集有关专家和专业单位进行研究处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处理,直至沉降或变形得到纠正。

525应急物资准备

明挖工程、暗挖工程应急物资准备以满足沉降变形险情的紧急处置为原则,以做到在第一时间内有效处理险情为目的。

应急物资准备应以掌子面、竖井和工点为单位进行储备。

掌子面物资应以满足对掌子面完成应急的初步处理为基本要求;竖井内应以满足洞内抢险的最大风险需求为标准,主要作为掌子面应急物资的补充源和储备;地面主要作为隧道内应急物资的补充源和储备一些隧道内不易存放的物资。

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如下所示:

(1)掌子面应急物资储备

物资名称

规格

数量

存放位置

备注

沙袋

袋(每袋不低于25公斤)

100袋

掌子面50米范围之内,以不影响施工为宜。

编织袋

100个

网片

平米

15平米

小导管

1m2m

各10根

方木

10根

加气砖

立方

0.5方

(2)竖井横通道内应急物资储备

物资名称

规格

数量

存放位置

备注

沙袋

袋(每袋不低于25公斤)

300袋

横通道端头或两侧,以不影响施工为宜。

编织袋

500个

存放到架子上。

网片

平米

50平米

小导管

1m2m2.5m

各20根

方木

40根

工字钢

20根

加气砖

立方

2方

(3)工点地面应急物资储备

物资名称

规格

数量

存放位置

备注

警戒线

2卷

现场集中存放

现场应急物资库房内存放

编织袋

500个

防撞桶

3个

抽水泵

套(含接线电缆)

2

应急照明灯

20

工字钢

20根

现场存放,有标示

加气砖

立方

2方

围挡板

100块

架子管

300米

隔离墩或锥筒

30个

导行标志牌

4个

沙子

10

工区料库存放量不少于10方

其他大型设备

可以与施工公用,现场能及时调用即可。

六、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现场抢■睑小分臥A

2、抢险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抢险指挥部

指挥长:

****

副指挥:

****8

 

2)、应急抢险队

队长:

组员:

 

办公室,负责人:

***,电话:

办公室电话:

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

CD指挥长(***):

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工作,复查和评估突发事故(事

件)可能发展的方向,判断其可能的发展过程;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动,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行动;组织人员进行事故的分析和处理,协助上级部门开展事故调查,接受上级及政府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紧急状态结束后,在切实做好预防措施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上报有关上级部门,争取尽快批准恢复工地的正常生产;

C2总工(8****)技术组负责人,负责现场方案的制定、监控数据分析,及时了解现场情况,提供最佳抢险技术方案;

C3安全副经理(8****)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协助组长进行事故现场应急

救援指挥,评估突发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判断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④副指挥长:

配合组长组织应急所需资源(物资、材料、人员、设备等),负

责指挥各小组高效、有序的投入抢险救援工作中;

3.成员职责:

(1)现场办公室(*****):

保持与各小组联络,统一制作现场抢险人员、抢险车辆所用标示;配合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做好现场媒体活动管理工作;对现场各类会议纪要进行汇总,对各类稿件、专家意见进行签收;起草事故快饱和新闻发言稿,摄录现场音像资料等;

在重大事件中配合政府其他部门工作。

(2)监测组(8*****:

负责组织现场出险范围、地质条件的探测和勘察;负责组织抢险过程中,周边环境及抢险工程自身变形监测;负责组织处理后的效果监测,以确保险情得到控制;重大突发事故中配合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工作。

(3)技术专家组(:

负责审核抢险方案、分析监测数据事宜

及时了解现场情况,为总指挥重大决策提供最佳抢险技术方案在重大突发事故中配合政府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抢险方案的定制优化

(4)现场救灾组():

负责组织专业抢险队、人员、物资、设备、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职责按照指挥部确定的抢险方案实施抢险;尽快落实抢险物资、营救被困和受伤人员,控制并消除事故影响

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抢险进展情况

(5)现场治安组():

保持与各小组联络,统一制作现场抢险人员、抢险车辆所用标示;根据需要指挥自有治安人员或配合属地公安部门维护事故现场秩序有序的疏散事故区域人员和围观群众,防止意外对需要取证的事故现场进行保护等对重要目标实施保护,维护社会治安重大突发事件中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工作

(6)交通保障组():

负责对事故发生后对对伤员进行应急处置、急救和救援;必要时根据事故先制定的预案请卫生部门、市医疗求职中心设置现场医疗急救站、对伤员进行现场分类和急救处理,并及时合理转运医院医疗救治、对现场救援人员进行必要地医学监护。

(7)其他工作组紧急疏散组()后勤保障组()、善后保障组()负责对危险区域人员和重要物资有次序疏散;负责对撤离时的各方财产进行登记、确认并汇总负责为应急处置人员提供生活、办公条件和生活后勤保障,保证通讯畅通负责处理撤离后的群众和受伤人员及其家属善后工作事宜,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8)医疗救护组():

负责开展医疗救护组工作,负责现场医疗救助.将受伤害人员及时送至医院救治。

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受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9)综合协调组():

综合协调各方工作,负责对外联系如:

公安、武警、消防、人防、卫生、各管线单位、保险公司等应急联动单位;

落实抢险物资、人员参与或组织事故调查工作。

组织事故发生后保障理赔工作等重大突发事件中配和其它政府相关部门工作;在重大事件中配合政府其他部门工作。

4.通讯装备

项目部配备手机和固定电话,并配备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和建立宽带网络。

七、应急响应

1.事故等级划分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2.应急响应分级:

根据*****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附件九“施工突发事故应急机制参考”对事故等级进行规定,并与事故响应单位及到场领导做要求,具体如下:

3.响应程序流程:

等级

死亡

重伤

直接经济损失

牵头处置单位

担任现场指挥领导级别

一级:

特别重大事故

>30人

100人以上

(包括急性中毒)

>1亿

市政府(市应急委员会)

市委、市府主要领导

C

二级:

重大事故

10-30人

50-100人

C

5000力兀-

1亿

市政府(市应急委员会)

20-30人:

市府领导

10-20人:

市府分管领导

三级:

较大事故

3-10人

10-50人

1000-5000万

市政府(市应急委员会)

6-10人:

市府分管秘书长、建委、交通委主要领导;

3-5人:

建委、交通委主要领导

四级:

一般事故

(4小时内上报)

A级

1-2人

3-10人

500-1000

万元

建管公司

死人或重大环境破坏、社会影响是故:

建委、交通委分管领导;其他环境破坏、伤人等较大社会影响事故;指挥部领导,建管公司主要领导

B级

1-2人

建管公司

建管公司分管领导、项目管理公司主要领导、施工单位分管领导

C级

监理单位

项目总监、施工单位项目经理

C毀毆上逊事故应急琲

上交炭建亡克呼

悟息发布、安雀泠安

其他政府耳门迅速刮场进行救搂工作

抢险方乗制定

丸密'说备、人员到沱

r

1,*,

现场範置送医况抢救

信見发布

配合及商部门逬行抢险

ir

1C

!

抢险结束r恢复生产措施及善后处理、进厅息■结、鬥案评沽

四、报警程序

报警方式:

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专职安全员等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突发事故,无

论事故,无论何人发现事故,均及时向项目值班室发出报警通知(67162137)

报警时要讲清:

(1)、事故时间、地点及单位。

(2)、事故发生的事态情况。

(3)、事故性质(坍塌、漏水、触电等)

(4)、危险程度及有无人员伤亡

(5)、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通讯联络方式:

附表

5、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

在以自救为主的情况下应迅速查明发生事故的部位及原因。

及时向指挥部汇报事故救援进展情况。

(2)应急救援小组应按应急预案,做好指挥布置工作,指挥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组织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次生灾害再次发生。

(3)经确定突发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或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立即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请求上一级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给予支援。

6、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为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紧急小组依据对事故进行分析对后续可能发

生次生灾害的场所进行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

(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应急小组首先找到当班技术员或领工员了解当班工作人员,或对照考勤表询问其他当班工作人员,根据事故位置事故等级有组织地撤离危险区域内多余人员。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邻近各单位人员根据情况或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求坚守岗位或撤离。

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后的报告消防、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必须了解现场情况,查明现场有受伤人员,尽快将伤者救离现场,同时向救援小组报告;严重者送医院抢救。

(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方式、方法

当对施工区外人员构成威胁时,指导与事故无关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疏散方向、距离和集中地点,根据不同事故,做出具体决定。

总的原则是疏散到安全地点,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五、消警程序

1、根据事故现场处理结果,紧急状态结束后,在切实做好预防措施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布事故危险解除命令,通知各救援队清点人员撤离现场。

项目经理上报有关上级部门,争取尽快批准恢复工地的正常生产。

2通知本单位各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恢复施工区域内交通,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

附表:

内部应急电话:

外部应急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