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 第三章信用和利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590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金融学 第三章信用和利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货币金融学 第三章信用和利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货币金融学 第三章信用和利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货币金融学 第三章信用和利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货币金融学 第三章信用和利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货币金融学 第三章信用和利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货币金融学 第三章信用和利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货币金融学 第三章信用和利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货币金融学 第三章信用和利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货币金融学 第三章信用和利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货币金融学 第三章信用和利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金融学 第三章信用和利率.docx

《货币金融学 第三章信用和利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金融学 第三章信用和利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货币金融学 第三章信用和利率.docx

货币金融学第三章信用和利率

第三章信用、利息和利息率

第一节信用

一、信用的产生:

信用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贫富差别和剩余产品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条件。

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是借贷活动的两种形式。

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的融合形成了金融范畴。

信用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特殊的借贷活动。

基本特征:

偿还、付息。

二、信用的形式

(一)高利贷信用

特点:

高利贷是以极高的利率为特征的一种借贷活动。

高于30%,常常100%以上。

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称为前资本主义时期。

高利贷之所以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发展,是由当时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决定的。

需求者主要包括:

小生产者、奴隶主和封建主-享受奢华和政治需求。

供给者:

奴隶主和封建主、专门从事贷款的高利贷商人、宗教机构。

我国的“驴打滚”、“九扣十三归”等。

历史上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高利的原因:

1、借款是为了生活所需,而非追加资本。

2、自然经济时期,货币供不应求。

高利贷信用的作用:

1、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旧西藏寺庙高利贷示意图

2、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力逐渐萎缩。

(二)资本主义信用:

产生于封建社会末。

新兴资产阶级不是反对生息资本,而是反对高利。

利息率应在平均利润率以下。

利息的本质:

货币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利用借贷资本,共同剥削工人。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现代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通过延期付款即赊销的方式提供的信用。

(二)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可以流通转让,商品票据主要有期票和汇票两种。

(三)商业信用的特点:

1、信用主体是厂商:

债务人、债权人都是商家。

2、信用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与整个经济发展方向一致:

繁荣时信用扩张,衰退时信用萎缩。

(四)商业信用的优缺点:

优点:

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生产和流通的作用;大大节约了货币资本。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规模受限。

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

2、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危机:

债务链。

银行信用

(一)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二)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

1、主体不同:

债权人是银行,债务人是厂商、政府、家庭、个人等;

2、客体不同:

单一的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在一定时期内相辅相成。

(三)银行信用的发展:

P41

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主要表现为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如通过银行发行债券。

包括:

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

主要用于财政弥补赤字。

发行时必须注意防止三个问题。

P42

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主要有两种形式:

赊销、消费贷款。

赊销是商业信用在消费领域中的表现。

如:

分期付款、银行信用卡。

消费贷款是银行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如:

信用贷款、抵押贷款——车贷、房贷。

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或借贷活动,其具体形式包括:

(一)国际商业信用

是由出口商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如:

来料加工、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CompensationTrade)又称产品返销,一般是指一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国外另一方买进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或劳务,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其生产的产品、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清偿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

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贸易方式。

早期的补偿贸易主要用于兴建大型工业企业。

如当时苏联从日本引进价值8.6亿美元的采矿设备,以1亿吨煤偿还;波兰从美国进口价值4亿美元的化工设备和技术,以相关工业产品返销抵偿。

(二)国际银行信用

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提供的信用。

如:

出口信贷(卖方信贷——鼓励出口;买方信贷——向进口方提供信贷)、进口信贷(支持进口专利或技术)。

(三)政府间信用

由财政部出面借款。

特点:

数额大、利率低、期限长、非生产性使用。

四、信用工具

(一)概述:

口头承诺---挂账信用---书面信用(固定格式)--

票据非流通票据

(可流通、转让、贴现)可流通票据必须经过背书

付出代价的人可获票据所有权

最常用的是汇票、本票、支票。

一、短期信用工具:

期限在一年以下的。

有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支票、信用证、信用卡等。

二、长期信用工具:

包括股票和各种债券。

三、不定期的信用工具:

银行券。

五、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其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现代信用可以促进社会资金的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借贷,资金可以流向投资收益更高的项目,可以使其得到必要的资金,资金盈余单位又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现代信用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通过信用调剂,让资源及时转移到需要这些资源的地方,如国家优先发展的地区、部门、企业等,就可以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

2、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

信用工具代替现金,并将闲置资金投入生产,加速资金周转;利用各种信用工具,可以节约大量的货币流通费用。

3、现代信用可以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的增长

一方面通过信用动员闲置资金,将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直接投入生产领域,扩大社会投资规模,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增加社会产出,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信用可以创造和扩大消费,通过消费的增长刺激生产扩大和产出增加,也能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4、调节经济结构

如抑制通胀、防止经济衰退、刺激有效需求、引导资金流向、实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

信用对经济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信用风险和经济泡沫的出现。

1、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在现代社会,信用关系已经成为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社会各个主体之间债权债务交错,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链条,这个链条上有一个环节断裂,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对整个社会的信用联系造成很大的危害。

2、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经济泡沫的开始是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价格暴涨是供求不均衡的结果,即这些资产或商品的需求急剧膨胀,极大地超出了供给,而信用对膨胀的需求给予了现实的购买和支付能力的支撑,使经济泡沫的出现成为可能。

第二节利息与利率

一、利息的含义及其来源

(一)利息:

马克思在考察借贷活动后,指出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的使用者所取得报酬。

(二)利息的来源:

马克思认为利息来源于剩余产品或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利息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利润是利息的最高界限,反映借贷资金投资效率高低和货币资金使用是否合理的标志。

二、利率及其计算

利率=(利息额/借贷资金)*100%

可分为年利率(百分比)、月利率(千分比)、日利率(万分比)

计算时,可用单利法或复利法

存款计息单位:

本金以元为计息起点,元以下不计息。

利息计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

  存款的复利:

活期存款每年6月30日结息后,利息转入本金生息;定期存款约定自动转存的到期利息转入本金生息;其他储蓄存款不论存期多长一律不计复利。

  定期储蓄的存期计算:

不论大月、小月、平月、闰月,一律按月30天、年360天计算。

计算实际存期采取"算头不算尾"的原则,即从存入日起息,算到支取日的前一天止

三、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

1、平均利润率:

0<利率<平均利润率

2、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

借贷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反之则上升。

3、预期通货膨胀率:

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时,贷款利率会提高;反之则下降。

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央行会提高再贴现率和基准利率;反之,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央行会下调再贴现率和基准利率。

5、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收支平衡时,一般不会变动利率;出现逆差,则会上调利率已引进外资,弥补国际收支的逆差;反之,则会下调利率。

6、其他:

经济周期,经济高涨时期,利率会提高;萧条时,会下降。

汇率,本币贬值,本国利率会上升。

四、利率的种类

(一)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等因素决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是指由货币管理当局确定的利率,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作为调控的手段。

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行业公会、协会按协商的办法所确定的利率。

只对成员机构有约束作用。

(二)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水平保持不变。

优点:

简便易行、便于核算。

适用于短期资金借贷。

对于长期借贷,市场存在风险,可能会对借款人或贷款人造成损失。

浮动利率是指借贷期内,利率水平随市场变化而定期变动。

双方的变动时间和依据可在借贷关系中协定。

(三)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实际利率则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

估算: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四)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是按金融机构对同类存贷款利率制定不同标准来划分的。

(五)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一般的,以一年为界限。

五、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一)利率变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

由于生产的季节性、收支的非同步性,出现资金的闲置与盈余,可以通过利率的升降来调节。

(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居民收入=消费+储蓄收入一定时,利率——储蓄——消费

厂商投资:

利率——投资成本——资金需求

(三)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尤其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资本项目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吸引外资,弥补收支逆差;反之,下调利率。

(四)利率变动影响经济的渠道

1、再贴现率

(通胀时)提高—央行实行紧缩政策—商行的贷款供应较少—利率提高—投资减少、储蓄增加

2、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买进债券—证券价格上升;商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加—贷款资金增加—利率下降

3、基准利率

 

第三节当代利率理论

第四节我国利率体制改革

结合课后第5题自习

1、世界各国采用的利率体制主要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采用的是__________。

2、我国的利率体制可分为两种,1983年之前实行的是__________,83年之后是__________。

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次序是:

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

4、外币贷款利率市场化是从_______年_______月开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