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698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docx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2019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厨房设备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学会安全使用灶具和合理选用灶具,学习各类锅的使用和保养常识。

3、做生活的小主人,从小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新厨房整体布局的照片若干张、各种灶具、各类锅的实物和照片。

2、学生准备:

课前向家长请教厨房设备的名称及用途,尤其是锅、灶的安全使用和保养常识,以备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近几年,许多同学家都搬进了新居,住的房子宽敞又明亮,厨房也改变了模样,让我们先来参观这样一间新厨房。

二、常用的厨房设备

1、这间厨房里有那些设备?

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把它们的名称与用途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学生填表格)

2、交流

3、你们自己家的厨房里都有些什么设备?

4、学生小组讨论。

三、灶具的使用

1、出示各种灶具的实物和照片。

2、你家使用的是那种灶具?

3、你做过饭菜、烧过水吗?

说说你使用灶具的经验和体会。

四、锅的使用和保养

1、出示各种锅的实物和照片。

2、说一说锅在使用时要注意些什么?

3、看书P6,齐读“怎样使用和保养锅”

五、网络学习

观看各种灶具和各类锅

六、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当好小小采购员

教学目标:

1、制定购物计划、合理开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2、学习选购所需蔬菜、食品,学会看食品商标和辨别食品质量。

3、培养与人交往的办事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仪、相关电教设备或购物挂图,印制好购物计划表。

2、学生准备:

每人收集一个食品包装袋,上网查找相关信息资料,随父母去超市或菜场先体验、经历一次买菜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你一定去过超市购物或者去过菜场买菜,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曾购买过什么东西,并说说你的经历和体会吗?

二、购物要有计划

1、电脑显示“小苏科去超市买东西”

问:

小苏科带上30元钱就去超市,你们说他能很好地完成妈妈交给的采购任务吗?

2、小组讨论,完成填表(书上P6)

三、购买的食品要新鲜

继续看电脑显示

第三教时

凉拌黄瓜

教学内容:

学做家常菜

教学准备:

菜刀、灯板、黄瓜、蒜泥、盘子、碗、调味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你吃过凉拌菜吗?

你觉得味道怎样?

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二、总结做法:

1、凉拌黄瓜属于哪一类?

你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吗?

(学生讨论制作方法)

2、请同学示范切黄瓜

3、讲解注意点及制作方法。

三、学生动手操作

(各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巡视)

四、评比

小组民主评议,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评它?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做凉拌黄瓜,回家以后,我们还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做另外的凉拌菜,

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在家里多动手,多才按语,做生活的主人,减轻父母的负担,做他们的好帮手。

布置作业;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学做家常菜。

第四教时

做什锦菜

教学内容:

学做家常菜

教学准备:

1、原料:

芹菜、藕、胡萝卜、花菜、香干、面筋、蘑菇等

2、调料;盐、白糖、味精、麻油、食油

3、厨房用品:

菜刀、灯板

4、教师课前制作好一盘什锦菜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菜请同学品尝。

提问:

好吃吗?

你知道这菜名吗?

出示课题:

学做什锦菜

二、看看学学

1、介绍做什锦菜的原料、调料。

(同时出示,帮助学生认识)

2、介绍制作方法。

3、将有关的蔬菜出示。

4、让学生说说这些菜要切成什么形状?

(学生说教师提示并操作)

5、把这些蔬菜分别放在开水里烫一遍,捞出沥干。

6、在炒菜锅里倒入适量的食油,烧热,把以上加工好的原料放入,翻炒一会。

7、加入适量的食盐、白糖、味精等。

8、让学生说说制作的过程。

三、学生做做试试。

学生分小组合作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品

同学间相互评品,得奖小组谈体会。

五、课外延伸

第五教时

教学内容:

学做家常菜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了解烹调的基本方法及基本要求,了解常用的烹调原料,及洗涤炊具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家常菜的基本方法,回家也让大家向父母讨教了,谁来说说你掌握了些什么方法?

二、探讨烹调方法及基本要求

1、学生讨论

2、看书本第15页烹调及其操作的基本要求

3、指导学习第15——16页常用烹调作料。

三、网络学习

1、浏览美食长廊网站

2、浏览中华饮食美食文化网

3、餐音世界网站

四、学生谈体会

看了这么多美食文化,有什么想和同学交流的?

五、课后拓展,坚持学习做家常菜。

第二单元技术初步小木工

第一课时

木工技术的一般性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加工技术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理解技术革新的意义。

2、认识、了解常见的木工工具,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学会基本的木料截取与连接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

木工工具若干,有关木工技术的录像,图片或资料。

学生:

小钢锯、钉锤、起子、G形夹、钢笔、直尺、大头针、乳胶、砂纸、泡桐木边料等,有关木工技术的信息资料。

活动过程:

1、出示、交流活动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到的一些关于木工技术的资料。

如:

鲁班的故事

教师介绍一些木工工具的使用与注意点

①小钢锯的调整使用

②钉锤的使用

③起子的使用

④G形夹的使用

2、观看木制品的制作录像片。

介绍木材的特点和用途

①楠木②泡桐③水曲柳④水杉⑤香樟

3、解读、明确更各种劳动工具的操作规则与使用注意点,练习使用各种劳动工具。

注意点介绍:

①衣着

②头发

③工具摆放

④空间

⑤工具使用

⑥纪律

4、组织学生进行对边角料的截取和连接

学生操作

教师从旁指导。

第二课时

模仿制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木工制品的观察、分析,理解其制作原理,了解制作的一般工艺流程。

2、正确运用木工工具,认真完成作品制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创新。

3、培养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精确严密的技术活动习惯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

木工工具若干,范作(角尺、木凳、木蜻蜓、快艇模型等)

学生:

角尺、直尺、铅笔、美工刀、锯子、G形夹、锤子、大头针、泡桐木块、砂纸、乳胶等。

活动过程:

1、出示范作,学生小组观察。

师:

通过观察,你了解了哪些东西?

(形状,结构……)

师:

谁能来试着说说这些制品是如何做出来的?

学生交流

2、教师介绍木工制品的一般制作流程,介绍连接木料的常用方法。

制作流程:

先设计后制作

连接木料常用方法:

①胶合

②钉钉

③榫接

3、制作角尺。

师:

下面,我们就自己来制作一把角尺。

师:

做角尺需分几步完成?

学生交流

学生在纸上画好草图

学生动手制作

教师从旁指导

第三课时

设计制作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到的木工知识和木工技术,自己设计、制作一件木工制品。

2、培养学生对技术设计、技术实践及作品的反思和评价能力,养成亲近技术、积极主动进行技术探究的良好习惯。

3、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其对作品的认知、鉴赏、创造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鸟笼、信插、屏风、笔盒等学生设计的范作。

学生:

生活中的木制品(实物或图片),铅笔,直尺等工具及以前做过的木制品。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木工制品实物或图片,引导欣赏作品

师:

谈谈设计者的意图与设计方式

师:

说说看后自己的感觉

师:

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制作启发

2、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木制品,谈谈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全班交流

二、讨论设计

1、讨论:

①你想做什么木制品

②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提示构思作品的基本原则。

根据讨论情况,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设计:

先画成品草图,再商讨制作步骤,画出部件图。

标明数据尺寸。

设计创作常用技法:

①加一加

②减一减

③扩一扩

④缩一缩

⑤改一改

⑥代一代

3、创作:

按照设计方案和制作步骤动手制作。

教师指导,学生合作。

4、装饰:

“你做得怎样?

能不能再装饰或修改一下,使作品更漂亮或功能更多些?

三、学生评价

1、组织学生互评

同组间互相评价自己组内组员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等。

2、组织自评

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需改进的地方

第三单元技术初步小塑料工

用塑料材料制作

单元解读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塑料制品与生活的关系。

2.通过操作实践,掌握简单技巧,培养初步的技术意识、创新意识呵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

1.模仿制作。

一课时。

2.设计制作。

一课时。

模仿制作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感知作品(盆景、杯垫、毽子、彩球),了解制作方法,分析制作步骤,熟悉材料和工具。

2.实践操作,完成作品,并通过评价对作品进行改进、完善和创新。

3.培养学生在制作活动中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范作如盆景、杯垫、塑丝毽子、涤纶彩球各一套。

2.师生共同准备:

(1)塑料的相关知识和资料。

(2)假山欣赏图片。

(3)工具:

剪刀、美工刀、圆规、毛笔、针、梳子。

(4)材料:

泡沫塑料板、各色塑料管、涤纶薄膜、塑料、各色称纸、双面胶。

三、教学过程。

1.认识、了解塑料的种类和特点。

(1)一一展示书上的各种物品。

问:

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2)学生介绍自己对塑料材料的认识。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了解塑料的发展、性能、特点。

对生活的作用及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实践操作,完成作品。

(1)展示四种常见的塑料小制品。

观察意识哪个这些作品,说说它们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

“盆景”选用泡沫材料,采用分割、胶合、挖刻、上色灯操作方法。

“杯垫”采用分组捆扎的方法。

“塑丝毽子”采用对折、穿绳、打结、梳丝等方法,将塑料丝绳制成毽子。

“涤纶彩球”采用了分组制作的方法,运用了画、剪、卷、贴的方法制成喇叭状,最后用针线进行组合。

(2)学生制作作品。

你准备用什么材料学习制作哪件作品?

3.评价,完善作品。

组内交流作品的制作过程,经验得失。

4.全课小结。

学生谈谈体会感受。

5.组织作品展示。

设计制作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塑料手工制品,在讨论中完善作品,并动手制作,完成作品.

2.培养学生对设计技术、技术实践过程及产品的思考和评估能力,养成亲近技术、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

3.激发学生对创作的兴趣,提高美的感受力、鉴赏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各式塑管小动物,泡沫塑料雕刻工艺品,塑料花等塑料制品。

2.学生准备:

3.收集到的各种塑料工艺品,自己制作的小塑料作品,铅笔,尺,白纸,收集到的各种塑料材料等。

三、教学过程。

1.欣赏作品。

出示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让学生评价。

请你看看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提供相关图片,激发创作兴趣。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塑料材料制成不同的作品。

给学生提供相关图片资料及作品,让学生谈谈作品的构思、用料及技能技巧上的独特和巧妙,启发创新思维。

3.说一说。

阅读书本第40页的“说一说”,回答问题。

4.设计制作。

问:

看了以上的一些图片,给了你什么启发?

你能设计一件塑料手工作品吗?

学生按以下步骤创作:

构思、讨论,设计、画出草图,准备材料、工具,制作、修改。

提醒:

在使用美工刀、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5.评议。

展示作品,在小组内交流、评议。

作者向全班同学介绍思路和创作过程。

6.全课总结。

学生谈体会、感受。

附送:

2019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I)

教学内容:

唱 《快乐的嚓嚓嚓》 

教  学 目  标:

通过教唱《快乐的嚓嚓嚓》,使学生学会用轻巧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掌握多次出现的跳音。

教学重点:

学会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

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

 

二、 学习新课 

1、听歌曲。

认拍号 

2、认识二拍子指挥图示。

 

(1)教师板书二拍子图示,学生跟着竖空画图示。

 

(2)再次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划拍子 

3、再次听音乐,教师在蓝色块处击掌,学生仔细听教师拍的是什

么节奏。

 

1、节奏练习。

  

2/4    X   X     | X    X     | 2/4     0   X  X  | 0    X  X  | 2/4     X   X  X  | X    X  X  | 

2、分析三种节奏不同的地方,拍击这三种节奏。

并让学生说说哪种节奏放在蓝色块处比较恰当。

(第一种节奏给人比较平稳的感觉,后两种节奏很跳跃,因此下面两种节奏比较适合这首歌曲)(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3、再次放音乐,学生在色块处击出节奏

4、学生跟琴唱一唱前四乐句。

 5、认识# 

教师讲解#,并且在琴上指认出#各音,并让学生唱一唱有关#的音 6、学生跟教师学唱后半段旋律。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完整听一边音乐,感受一遍音乐,听听是否还有没学唱好的旋律。

教师指导纠正。

 

9、再次根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10、个别演唱。

 

三、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四、 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

 2、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教 学目 标:

学习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教 学重点: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 学难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复习歌曲《快乐的嚓嚓嚓》,师生评议。

 2、听范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3、指导学生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请个别同学进行表演唱。

 

二、学唱新歌《校园的早晨》 1、播放录音 

2、复习四和二拍子指挥图示。

 

3、再次播放音乐,跟着音乐划拍子。

 说说打拍子时有什么不一样,指出歌曲中拍号的

变化。

变化拍号的地方反复练习几遍。

 

4、再次播放音乐,重新跟着音乐划拍。

 5、音乐知识,认识反复、结束、省略记号 教师提问:

歌曲中出现了怎样的新符号。

 说说新的反复、省略记号各自的含义 

学生根据含义念一念正确演唱顺序的歌词。

 6、再次播放音乐,通过再次欣赏音乐感受着几种记号。

 

7、学生跟琴演唱,同时指出演唱时不足之处。

教师纠正指导。

 

8、学生再次跟琴完整演唱。

9、指名演唱。

 

五、总结、下课

第三 课时

教学内容 听:

《祝你快乐》《春之歌》《赤足走在田埂上》 

教  学 目  标 :

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各种乐器和各种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叫学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一、 欣赏 

1、《赤足走在田埂上》 

(1)教材分析 

(2)明确欣赏重点:

 

引导学生注意无伴奏合唱和二重唱这种新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初步欣赏歌曲,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

(领唱、齐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欢快、热烈) (4)学生进行讨论上面的问题。

 

(5)再次欣赏歌曲,尝试着唱一唱,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2、欣赏《OK星期天》 

(1)教材分析:

 

(2)初步欣赏乐曲,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说说和你心里的设想是否相似。

并且说说这是哪一种演唱形式。

 (3)再次欣赏歌曲,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3、《祝你快乐》

1)欣赏歌曲 

(2)说说这首音乐和前面两首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 

(3)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

 

(4)简单介绍一下铜管乐器。

并听一听着三种铜管乐的形状和音色。

 (5)再次听音乐。

各种乐器表现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分辨一下。

 (6)总结一下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乐器,以及能够听边这几种乐器的音色。

 

3、如有时间把音乐在欣赏一遍。

 三、总结,下课 

第四 课时

教学内容 课题:

《快乐的嚓嚓嚓》

教  学 目  标 :

1、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2、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

 

教学重点:

 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教学难点:

 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欣赏《微笑波尔卡》 

1、师播放《微笑波尔卡》手风琴曲 

师:

刚才我们听了手风琴版的《微笑波尔卡》,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管弦乐版的《微笑波尔卡》 

(请学生讨论一下两种版本的波尔卡的不同风格)   2、师介绍波尔卡的有关知识 

师:

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的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

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的对舞。

 

(师教学生简单的波尔卡舞步) 3、再次欣赏 

让学生分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

 

生讨论。

师总结:

乐曲第一主题轻快、跳跃;第二主题,流畅、舒展。

4、师生共同讨论,说说还有哪些比较有名的波尔卡乐曲,师播放《闲聊波尔卡》片段,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临时变化音。

 3、一起唱一唱 

如:

sol—--#fa、la—#sol、#fa—mi 4、师讲解升记号,“#”是比原音升高了半个音。

 5、再听歌曲,跟师边听边指挥。

 6、学习二拍子的指挥图式 7、让学生跟唱前半部分。

 8、跟师唱后半部分。

(注意变化音和附点节奏的唱法) 9、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指导用轻巧、有弹性的掌声为歌曲伴奏,师指挥) 

10、让学生随歌曲节奏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三)小结 

师:

今天我们学唱了《快乐的嚓嚓嚓》还欣赏了波尔卡乐曲。

请同学们回去,再找一找适合跳集体舞的歌曲或一些波尔卡乐曲,给他们配上合适的舞蹈,下次有机会一起分享。

第五 课时

教学内容 听:

《祝你快乐》《春之歌》《赤足走在田埂上》 

教  学 目  标 :

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各种乐器和各种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难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

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组织叫学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一、 欣赏 

1、《赤足走在田埂上》 

(1)教材分析 

(2)明确欣赏重点:

 

引导学生注意无伴奏合唱和二重唱这种新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初步欣赏歌曲,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

(领唱、齐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欢快、热烈) (4)学生进行讨论上面的问题。

 

(5)再次欣赏歌曲,尝试着唱一唱,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2、欣赏《OK星期天》 

(1)教材分析:

 

(2)初步欣赏乐曲,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说说和你心里的设想是否相似。

并且说说这是哪一种演唱形式。

 (3)再次欣赏歌曲,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3、《祝你快乐》

(1)欣赏歌曲 

(2)说说这首音乐和前面两首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 

(3)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

 

(4)简单介绍一下铜管乐器。

并听一听着三种铜管乐的形状和音色。

 (5)再次听音乐。

各种乐器表现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分辨一下。

 (6)总结一下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乐器,以及能够听边这几种乐器的音色。

 

3、如有时间把音乐在欣赏一遍。

 三、总结,下课

 

第二单元爱的旋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爱的祝福》2、唱:

《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3、动:

露一手

(1)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

1、用自豪、敬佩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无限爱意。

2、能唱准跨小节的切分音;在听赏音乐时,能感觉到音乐要素的变化,并能就音乐要素变化而引起乐曲情绪、风格的变化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

3、根据情感的的需要选择演唱方式,能选择适当的音乐为朗诵配乐。

教学重点、难点:

音乐情绪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妈妈的生日、妈妈的工作、妈妈的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二、学唱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妈妈的辛苦与不容易,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中相同的段落。

3、学唱歌曲4、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音乐活动:

采集与分享

(1)

妈妈为了我们这么辛苦,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2)课后或者妈妈生日的时候,为妈妈献上深情的歌曲。

6、巩固歌曲演唱。

1)请同学们为妈妈献上一首歌曲,相信妈妈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信息。

(齐唱歌曲)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还能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我的创造:

在色块初设计合适的动作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听赏歌曲《爱的祝福》

1、仔细聆听歌曲,听出歌曲内容,说说歌曲表达的真正含义。

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并请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歌曲中哪些音乐要素决定了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3、完整听赏歌曲,并随录音轻轻哼唱。

四、音乐活动:

露一手

(1)

1、我们的妈妈时刻地关心、照料着我们,我们的祖国也像妈妈一样时刻注视着我们的成长。

……(教师引语)2、朗诵抒情短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为短文配乐,教师说明音乐可以是本单元中的,也可以是以前音乐课上聆听过的,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藏品。

4、除了让大家感觉音乐与文章是否在情绪上相吻合以外,还可以请学生适当阐述、交流选择乐曲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

《甜甜的秘密》 2.动:

采集与分享

教学目标:

 1会唱《甜甜的秘密》;懂四拍子指挥图 2表达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3采访自己的老师,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和同学们,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表演歌曲《甜甜的秘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

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歌 1、 导入:

刚才这首歌大家都十分熟悉,知道是歌颂谁的吗?

老师的节日是哪一天,你们一般都怎么表达对老师的爱呢?

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是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听范唱。

2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教师用琴伴奏。

3、学唱第一乐段 1)跟琴加词小声模唱1—4小节。

 2)听师弹奏两种不同节奏的旋律,区别带休止符和不带休止符的感觉 3)再跟琴演唱1—4小节,要求准确表达出前八分休止和后八分休止 4)跟唱第5—8小节。

注意弱起的“把”字不要漏掉。

     5)跟琴完整演唱第一乐段。

     4、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