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测安全安全案例分析题应背精华.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0303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测安全安全案例分析题应背精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注测安全安全案例分析题应背精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注测安全安全案例分析题应背精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注测安全安全案例分析题应背精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注测安全安全案例分析题应背精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注测安全安全案例分析题应背精华.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注测安全安全案例分析题应背精华.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注测安全安全案例分析题应背精华.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注测安全安全案例分析题应背精华.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测安全安全案例分析题应背精华.doc

《注测安全安全案例分析题应背精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测安全安全案例分析题应背精华.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测安全安全案例分析题应背精华.doc

案例分析题应背精华

第一章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危害?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什么是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几大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共5种;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共5种;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如操作错误、指挥错误等共4种;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危险因素分几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20类。

  5、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厂址:

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等。

  

(2)总平面布置:

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动力设施、道路、贮运设施等。

  (3)道路及运输:

装卸、人流、物流、平面和竖向交*运输等。

  (4)建、构筑物:

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防火间距等。

  (5)工艺过程

  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

从根本消除的措施、预防性措施、减少危险性措施、隔离措施、联锁措施、安全色和安全标志几方面考查;

  b.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c.根据归纳总结在许多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中典型的单元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6)生产设备、装置:

工艺设备从高温、高压、腐蚀、振动、控制、检修和故障等方面;机械设备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误操作等方面;电气设备从触电、火灾、静电、雷击等方面进行识别。

  (7)作业环境:

存在毒物、噪声、振动、辐射、粉尘等作业部位。

  (8)安全管理措施:

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等方面。

  6、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处理危险和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制内。

  (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

  7、事故预防对策原则有哪些?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按事故预防对策的等级顺序的要求,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

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告6项。

  8、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有哪些?

⑴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⑵设置安全装置

  ⑶机械强度实验

  ⑷电器安全对策

(1)安全认证。

(2)备用电源。

(3)防触电。

(4)电气防火防爆。

(5)防静电措施。

  ⑸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⑹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

  ⑺个人防护用品

  9、应急预案分成几个级别?

  I级(企业级)II级(县、市/社区级)III级(地区/市级)IV级(省级)V级(区域级)VI级(国家级)

  10、应急预案10个方面基本内容: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汇报程序和报警系统;应急设备与设施;能力与资源;保护措施程序;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事故后的恢复程序;培训与演练;应急预案的维护。

  11、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分几级?

  一级文件-总预案、二级文件-程序、三级文件-说明书、四级文件-记录   

第二章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执法依据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伤亡事故经济损失主要有几方面?

  用于伤亡者的费用;物资损失;生产成果的减少; 因劳动时间的丧失而引起劳动价值的损失; 因事故引起的其他损失5个方面。

  2、直接经济统计范围有哪些?

  A)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四项):

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含护理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B)善后处理费用(四项):

处理事故的事物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C)财产损失价值(两项):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3、2种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公式:

  ⑴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公式:

E=Ed+Ei

  E-经济损失,万元

  Ed-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⑵工作损失价值计算公式:

VW=DL*M/(SD)

  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

  M-企业上年税利,万元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

  4、经济损失程度分几级?

  一般损失:

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

  较大损失:

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

  重大损失:

失大于10万元(含10万元)但小于100万元的事故

  特大损失:

失大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事故

  5、伤亡事故如何分类?

  按伤害程度分类:

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d的失能伤害)重伤(指相当于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于105d的失能伤害)及死亡。

  伤亡事故按严重程度分为:

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

又分为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特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含3人)。

  6、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原则》,事故调查分几个步骤?

  事故的现场处理;

  物证搜集;

  事故事实材料的收集;

  证人材料搜集;

  尽快向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现场摄影;

  事故图绘制。

  7、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查明事故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责任人;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8、事故树分析方法的程序有哪些?

  事故树分析方法的程序:

  

(1)熟悉系统,详细了解系统状态及各种参数,绘制工艺流程图或布置图。

  

(2)分析相关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从而设想可能发生的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要分析的对象即为顶上事件。

  (4)确定目标值,根据经验教训和事故案例,经统计分析后,求解事故发生的概率(频率),以此作为要控制的事故目标值。

  (5)调查原因事件,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和各种因素。

  (6)画出事故树图,从顶上事件起,逐级找出直接原因的事件,直至所要分析的深度,按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

  (7)分析,按事故树结构进行简化,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8)确定所有事故发生的概率,标在事故树上,并进而求出顶上事件(事故)发生的概率。

  9、简述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

是一种系统故障的事前考察技术。

应用步骤如下:

  

(1)明确分析的对象及范围,并分析系确的功能、特性及运动条件,按照功能划分为若干子系统,找出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结构与动作上的相互关系。

需要收集有关的资料,如设计任务书、设计说明、有关标准、规范、工艺流程、设备图纸以及同类系统和设备的事故案例等,并了解故障的机理

  

(2)确定分析的基本要求,通常应满足:

1.分清系统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在不同阶段的任务;2.逐个分析易发生故障的零部件;3.关键部分要深入分析,次要部分可简捷;4.要有可*的检测方法和处理措施。

  (3)详细说明要分析的系统,包括两部分内容:

1.系统的功能说明,包含两个子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的功能叙述;2.系统功能框图,通过分解方式形象地表示出各个子系统在故障状态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4)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这是实施FMEA的中心环节。

通过系统功能框图所列全部项目进行分析,判断系统中所有实际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

为使所有的故障类型不会产生遗漏,应按照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表逐项填写。

  (5)根据分析结果填入故障类型等级。

  10、简述变更分析方法。

  寻找与标准、规范相背离的东西,调查有非预期变更所导致的所有问题。

  

(1)确定问题,即发生了什么;

  

(2)相关标准、规范的确立;

  (3)辨明发生什么变更,即发生什么变更、在哪儿发生的变更、什么时间发生的以及变更的程度如何;

  (4)影响变更的因素具体化的描述和不影响变更的因素描述;

  (5)辨明变更的特点、特征及具体情况;

  (6)对发生变更的可能原因做一详细的列表;

  (7)从中选择最可能的变更原因;

  (8)找出变更带来的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

第三章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原因分析

  1、事故现场处理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1)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和现场区域(除非还有危险存在),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3)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4)准备必需的草图更概和图片,仔细记录或进行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

  2、事故有关物证的收集有哪些?

  收集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在收集到的所有物件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对事故的描述,以及估计的破坏程度;正常的运作程序; 事故发生地点、地图(地方与总图);证据列表以及事故发生前的事件。

  3、事故事实材料的收集有哪些?

  

(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

  a.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b.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

  c.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

  d.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e.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2)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a.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b.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c.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d.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情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e.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

  f.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g.其他可能与事故原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4、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有哪些?

  事故发生后,应尽快寻找证人、目击者和当班人员收集证据。

与在事故发生之前曾在现场的人员,以及那些在事故发生之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的人员进行交谈(不应采用审问方式)。

要保证每一次交谈记录的准确性。

如果需要并得到许可,可以使用录音机。

  应注意:

洞察力、听觉敏锐力、反应能力以及证人的通常状态可能影响他们的观察能力。

证人可能忽略了整个事故发生的顺序,去伪存真是重要的。

  5、事故现场摄影及事故现场图绘制要求?

  摄影或录像:

  1.显示事故现场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2.包括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

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爆炸引起的损害,受害者的受伤部位等,要及时拍照;

  3.事故发生现场全貌;

  4.利用摄影或录象,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

  绘制事故现场图:

  1.确定事故发生地点坐标、伤亡人员的位置;

  2.确定涉及事故的设备各构件散落的位置并做出标记,测定各构件在该地区的位置;

  3.查看、测出和分析事故发生时留在地面上的痕迹;

  4.必要时,绘制现场剖面图;

  5.绘制图的形式,可以是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等。

  6、事故原因分析时通常要明确的内容有哪些?

①.在事故发生之前存在什么样的不正常

  ②.不正常的状态是在哪儿发生的

  ③.在什么时候首先注意到不正常的状态

  ④.不正常状态是如何发生的

  ⑤.事故为什么会发生

  ⑥.事件发生的可能顺序以及可能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⑦.分析可选择的事件的发生顺序。

  7、在进行事故调查原因分析,通常按照哪些步骤进行?

  

(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2)分析伤害方式:

受伤总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能量源和危险物质。

  (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8、事故直接原因分析有哪些?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有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体防护用具缺少或有缺陷和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4类。

  

(2)人的不安全行为有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工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在运转时维修;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忽视使用个体防护;不安全装束和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13种。

  9、事故间接原因有哪些?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  

第四章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

  1、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的情况?

  a.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

  b.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

  c.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2、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的情况?

  a.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

  b.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

  c.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d.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e.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

  3、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2)“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3)公正、公开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能引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能使较大范围的干部群众吸取事故的教训;有利于挽回事故的影响。

  (4)分级管辖的原则。

  4、事故调查处理的分工规定是什么?

  ①.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及工会成员参加事故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对一次重伤3人以上(含3人)的重伤事故,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视情况进行调查。

  ②.一般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市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纪检检查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③.重大死亡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④.特别重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与,国务院会同行业有关主管部门成立特大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的调查工作

⑤.对重大死亡事故的调查,可邀请有关部门的专家参加。

  5、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①.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按电源系统中性点是否接地,分别采用保护接零系统或保护接地系统。

在建设项目中,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电网应优先采用TN—S,TN—C—S保护系统。

  ②.漏电保护。

③.绝缘。

  ④.电气隔离。

  ⑤.安全电压(或称安全特低电压)。

⑥.屏护和安全距离。

遮拦、护罩、护盖、箱匣等装置,是将带电部位与外界隔离。

屏护挂有警示标志,还应设置声、光报警信号和连锁保护装置。

安全距离是指必须保持的带电部位与地面、建筑物、人体、其他设备、其他带电体、管道之间的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⑦.连锁保护。

变电所的程序操作控制锁、双电源的自动切换连锁保护装置、打开高压危险设备屏护,报警和带电装置自动断电保护装置、电焊机空载断电或降低空载电压装置。

6、安全培训和教育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分哪3个层次面进行?

  ①.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侧重面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规范、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脉络,掌握对整个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

  ②.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③.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加强对新职工的安全教育、专业培训和考核,新进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对转岗、复工人员应参照新职工的方法进行培训和考核。

对职工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

6、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部门组成?

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事故调查组应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消防总队)、省监察厅、省总工会、省检察院、企业的主管部门(视其隶属关系而定)和有关技术专家组成事故调查组。

  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

  

(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2)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3)提出事故处理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措施的建议;

  (4)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5)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7、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1)成立事故调查组;

  

(2)现场物证搜集、探查;

  (3)搜集有关原始资料和记录;

  (4)询问相关人员,作出司法认可的笔录;

  (5)分析事故原因,写出事故技术报告;

  (6)分清事故责任,写出事故管理责任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报告;

  (7)调查组研究讨论;

  (8)形成事故调查报告;

  (9)报批。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