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316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西宁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下列有关种姓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高种姓和低种姓几乎都隔离而居

B.婆罗门不会从首陀罗手中接过食物和酒水

C.各种姓实行内部通婚

D.下一等级能从事上一等级所从事的职业

2.历史古迹是古代文明的见证。

图一所示的古迹反映的是图二中ABCD中哪一处的文明

A.AB.BC.CD.D

3.到古代印度去旅游时,看到当地的国王在关心百姓,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国王属于()

A.婆罗门B.吠舍C.刹帝利D.首陀罗

4.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A.海洋B.沙漠

C.高山D.河流

5.某历史学家撰写了一本历史专著,封面图案如下图。

下列最适合作为该著作标题的是

A.《种姓的国度》B.《尼罗河之光》

C.《失落的古巴比伦》D.《中华文明起源》

6.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

A.金字塔

B.佛教

C.《汉谟拉比法典》

D.井田制

7.“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理解的是()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

8.如图所示是两河流域的古文明遗存,为其撰写的台词,最恰当的应是

A.我是法老,太阳之子B.神予我智慧,建立种姓制度

C.我是天皇,大化改新D.神授我权杖,制定成文法典

9.“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我们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你们。

而你们却不让我们共享国家权利,连我们的孩子与你们通婚都是违法的。

”这里的“我们”指的等级是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10.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下列与古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古埃及的法老制定了严格的赋税制度和人口普查制度,主要目的是

①掌握全国人口的寿命②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及军队③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④维持个人奢靡的生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2.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

下列大河流域主要文明成果归属错误的是()

A.尼罗河流域—古埃及—金字塔B.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C.印度河流域—古代印度—阿拉伯数字D.黄河流域—古代中国—佛教

13.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A.

B.

C.

D.

14.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东方许多古老民族最先告别了野蛮与蒙昧,大踏步地迈进了文明社会,创造了辉煌的古代东方文明,下列文明成果属于古埃及的是(  )

A.楔形文字B.佛教

C.金字塔D.汉漠拉比法典

15.一个考古队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去考察亚洲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最后一站是(  )

A.黄河流域B.印度河流域C.两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

16.九年级(6)班的四位同学对“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什么”这一问题有争议,请你来判断一下,到底谁的说法是正确的()

A.黎明认为:

是尼罗河B.程阳认为:

是金字塔

C.张晓雪认为:

是《汉谟拉比法典》D.王山川认为:

是种姓制度

17.中国“画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的场景。

该画实际上以什么宗教故事为题材?

()

A.佛教B.道教

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8.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以下不属于古代亚洲文明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佛教

D.秦始皇陵兵马俑

19.亚洲南部,印度河由北向南蜿蜒流过,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下列与古印度有关的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种姓制度③金字塔④佛教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20.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使用也直接促进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创制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①印度人

②中国人

③阿拉伯人

④希腊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下图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A.文明名称

B.出现时间

C.著名人物

D.文明代表

22.“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而那里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却是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和渊源。

”那里是指

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

23.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的文献是

A.《汉谟拉比法典》B.《四书集注》C.《拿破仑法典》D.《马可•波罗行记》

24.假如你是一位伊拉克人,穿越时光隧道到公元前18世纪,你可能遇到的国王

A.胡夫B.亚历山大C.阿育王D.汉谟拉比

25.如图是古代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图,B处的文明古国是

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中国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种姓制度的形成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所以有关种姓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D,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所示的古迹是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源于非洲的尼罗河流域。

图二的A处是古代埃及,故A符合题意;图二的B处是古代巴比伦,故B不符合题意;图二的C处是古代印度,故C不符合题意;图二的D处是古代中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

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古印度盛行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国王掌握行政权力,属于第二等级,故C符合题意,A不合题意;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故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种姓制度、国王”是解题的关键,古印度盛行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祭祀贵族属于第一等级,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

4.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关知识点。

古代中国文明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

所以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河流,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人类文明的开端·四大文明古国

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图片可知是金字塔,结合课本所学,非洲北部尼罗河定期泛滥,便于农业发展,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

B项符合题意;《种姓的国度》反映的古代印度的文明,古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A项不合题意;《失落的古巴比伦》反映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有空中花园、《汉谟拉比法典》,C项不合题意;《中华文明起源》反映的是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以后,为了巩固统治,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故C正确。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是尼罗河流域,故排除A项。

佛教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是印度河流域,故排除B项。

井田制是中国的制度,是黄河、长江流域,故排除D项。

故选C。

【点睛】

解答历史选择题,要抓住关键词语。

本题的关键词语是“两河流域”。

根据这一限定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7.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可知,这里强调的是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性,尼罗河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C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体现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A不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体现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B不符合题意。

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标书与史实不符,D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题干图片所示是两河流域的古文明遗存《汉谟拉比法典》,为其撰写的台词,最恰当的应是“神授我权杖,制定成文法典”。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D符合题意;法老是古埃及国王,A排除;种姓制度是古印度文明,B排除;大化改新发生在日本,C排除。

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与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

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古代印度的人类文明是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其中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的是吠舍,故选C。

1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符合题意;②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符合题意;④是佛教,也是由印度创造的,符合题意;③是基督教文明,与印度无关,故排除。

故选D。

1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法老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他制定了严格的赋税制度和人口普查制度,主要目的是通过征收赋税,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及军队、维持个人奢靡的生活,故②④符合题意;最高统治者的措施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这与掌握全国人口的寿命以及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并没有关系,故①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不属于中国的文明成果,故D表述,符合题意;古代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成果,故A对应正确,排除;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属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故B排除;阿拉伯人把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传到欧洲,所以习惯上成为阿拉伯数字,其实创造者是古印度人,故C表述正确,排除。

故选D。

1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D符合题意,ABC均不是古印度种姓制度,故选D。

1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属于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是金字塔。

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故金字塔属于古埃及的文明成果,故C符合题意;楔形文字、佛教、汉漠拉比法典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5.C

解析: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两河流域文明。

亚洲最西面的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王国,其发源于两河流域,故选C。

16.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果,故B符合题意;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但不是历史遗产,故A不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果,故C不合题意;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等级表现,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解题的关键,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果。

17.A

解析:

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佛教的相关史实。

根据课本所学,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故此题选择答案A。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8.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属于非洲文明,A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佛教是发源于古印度;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的。

BCD项都是属于亚洲文明,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A。

1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古代的印度等级森严,第一等级成为婆罗门,第二等级称为刹帝利,第三等级称吠舍,第四等级称首陀罗。

这种制度是种姓制度,至今对印度仍有一定的影响;古印度的另一项文明成果是佛教,早在公元前6世纪,佛教诞生,是三大宗教中诞生最早的宗教。

故选B。

2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创制,传播做出重要贡献的是印度人和阿拉伯人。

①③符合题意。

B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2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产生了一些小国。

它是大河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古埃及文明代表是金字塔。

2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和渊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古巴比伦”“距今约三千七百多年”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距今约三千七百多年,故A正确;《四书集注》是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著作,故排除B项;《拿破仑法典》是法国近代历史上拿破仑执政时期颁布的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故排除C项;《马可·波罗行记》是记述中国古代元朝时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东方的史实,故排除D项。

故选A。

【点睛】

找到本题的限定词语,用排除法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的限定词语是“古巴比伦”“距今约三千七百多年”。

24.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大河文明的区分。

此题乍一看时间,可能会有点难度,但是题目的开始已经给降低了难度。

“伊拉克人”就是本题的关键。

伊拉克位于两河流域,而A胡夫是古代埃及的法老;B亚历山大虽然曾经统治过两河流域,但却是在公元前4世纪;C阿育王是古代印度的。

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统一了两河流域。

通过“伊拉克人”这个关键词就可以排除A、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2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图中A处是古埃及,B处是古巴比伦,C处是古印度,D处是古中国。

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