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3255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32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32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从盟友到对手

1.背景

(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①形成:

二战后期,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

②实质:

美苏两分天下。

③作用:

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

①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冷战”开始

(1)信号: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标志: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3)含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易混易错]

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深化探究]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1946年3月5日演说

材料二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的演说

思考 

(1)材料一中丘吉尔所说的“铁幕”是怎样降落的?

为什么说这些国家“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2)材料二中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是指什么?

丘吉尔和杜鲁门的演说在观点上有何相同点?

答案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军队在打击德国法西斯过程中进入东欧一些国家。

因为这些国家在苏联的帮助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相同点是都认为社会主义的威胁到了非常

严重的地步,自己必须承担起历史的“责任”,遏制共产主义。

二、美苏“冷战”

1.表现

(1)美国的政策

①政治: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

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

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2)苏联的对策

①经济:

1949年,苏联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②军事:

1955年,苏联和阿尔巴尼亚等国政府首脑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

2.影响: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重点精讲]

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和“冷战”三者的关系。

(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集中体现。

(3)雅尔塔体制下,两极对峙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促成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4)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历史比较]

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联系: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

色。

(2)区别:

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易混易错]

马歇尔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其带有政治目的。

美国之所以对欧洲实施援助计划是为了复兴西欧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进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以及控制西欧的目的。

[深化探究]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

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1947年3月)

材料二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

的演说(1947年6月)

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思考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冷战”政策的哪些内容?

指出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目的。

(2)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

它意味着什么?

答案 

(1)内容: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目的:

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称霸世界。

(2)措施:

1955年苏联和东欧组成华约组织。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或意味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基本特征:

美苏之间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2.主要史实

(1)德国分裂

①二战后,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②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

战争

①二战后,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

②朝鲜分裂:

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③抗美援朝: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打败了“联合国军”。

(3)越南战争

①二战后,越南人民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②1961年,美国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1973年美军被迫撤出越南。

(4)古巴导弹危机

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建立导弹基地。

②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相关链接]

“柏林墙”:

柏林墙是二战后东西方“冷战”关系的标志性建筑。

二战结束后,德国由苏

、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国家

分裂后的德国成为两大阵营对峙的前沿,随着“冷战”的加剧,民主德国沿西柏林的边界修建的一道围墙,以阻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渗透,成为东西德分裂的重要标志。

1989年底,东欧剧变发生以后,柏林墙被拆除,东德加入了联邦德国,两德实现统一。

[重点精讲]

如何看待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影响?

(1)积极:

双方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促进了双方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发展;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促使第三世界兴起。

(2)消极:

导致一些国家分裂,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深化探究]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 

         越战创伤

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表现。

(2)材料二中朝鲜半岛分裂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越战创伤”指什么战争?

这场战争对美国有何影响?

答案 

(1)欧洲“冷战”:

北约与华约对抗;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对峙;西德与东德分立;杜鲁门主义与苏联争霸策略(或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亚洲热战:

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

后来,美苏分别支持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3)指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

课堂小结

1.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

“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这里的“新敌人”指的是(  )

A.美国B.德国C.苏联D.法国

答案 C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英等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对德、日作战,但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社会主义的苏联和资本主义的美、英等国二战后逐渐由盟友变成对手。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

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杜鲁门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点。

材料中杜鲁门说的“极权政体”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自由国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

故B项符合题意。

3.下面漫画反映的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D.欧洲联盟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 由漫画中“美国”“美元”“欧洲经济”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

4.在美苏的“冷战”中,可喻之为苏联的马歇尔计划的行动是(  )

A.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组织华约D.杜鲁门主义

答案 B

解析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从经济上加强对西欧的援助以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所以与马歇尔计划相类似的应是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5.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答案 C

解析 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其对苏“冷战”的一个重要步骤。

学思之窗

思考:

(1)这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

(2)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北约和华约的共同性质是由美苏两个大国分别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2)影响:

①在欧洲直接形成了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武装对峙局面,对欧洲安全造成直接威胁;②双方在长期对峙中为加强自身的对抗力量,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进一步加大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冲突的可能性;③但由于双方实力基本均衡,欧洲对于美苏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战略地区,因此,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挑起直接的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冷战”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冷战”?

答案 “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冷战”出现的原因是:

(1)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美国企图称霸世界。

(2)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二、学习延伸

你如何理解上述这段话?

又如何评价“冷战”?

答案 美苏“冷战”造成了两极对峙的紧张局面,使世界处于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中,但是由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这也在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从而使世界维持着和平的状态。

[基础达标]

1.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

“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的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  )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要求全世界采取美国的制度

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答案 D

解析 二战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异常强大,美国领导集团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杜鲁门的话反映了这一点。

2.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

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

“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开始。

”对凯南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美苏即将爆发战争

B.美国将采取遏制政策对付苏联

C.局部战争将不可避免

D.法西斯势力必将抬头

答案 B

解析 1945年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发动“冷战”。

故选B项。

3.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

“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

”为此,美国(  )

A.重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

B.援助西欧实现经济复苏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

答案 B

解析 解题时注意时间“1947年”和理解“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

联系所学知识,这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帮助西欧恢复发展经济达到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

4.下边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拉网人说:

“来吧,小鱼!

”后来被拉进网的“小鱼”不可能包括(  )

A.英国B.法国

C.联邦德国D.苏联

答案 D

解析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进而称霸世界。

作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不会“入网”的。

5.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

“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了!

”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

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

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1961年柏林危机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1年越南战争D.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题目中提及的“俄国人的原子弹”以及几个地点,如“纽约”“莫斯科”“哈瓦那”等。

综合这些信息可知,这是古巴导弹危机时这些地方人民的反应,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局势的紧张程度。

6.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明确表示:

“我认为,那种以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和

俄国人坐下来解决问题的想法是错误的。

只有当西方具备了坚不可摧实力的时候,斯大林才会来听听美国的谈判条件是什么。

”下列事件体现了艾奇逊观点的是(  )

A.德国被一分为二

B.尼克松访华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美国从越南战场撤兵

答案 C

解析 首先从时间上可以排除B、D两项,B项发生在1972年,D项发生在1973年。

材料反映出美国主张与西方联合,对抗苏联,故C项正确。

7.2010年11月23日,韩国国防部新闻办公室证实,韩国西部延坪岛海域当天遭受来自朝鲜方面的炮击,韩国军队进行了回击。

朝韩问题由来已久,其主要原因是(  )

A.美苏分区占领B.杜鲁门主义出台

C.朝鲜战争D.北约成立

答案 A

解析 二战后期美苏两大国分别在“三八线”南北接受日军投降。

后来,由于“冷战”的加剧,朝鲜半岛出现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个政权,形势紧张,故选A。

8.二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在亚洲是“热战”。

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对抗并未真正爆发大战,其主要原因是(  )

A.美苏双方势均力敌B.双方合作多于对抗

C.各国反战运动高涨D.霸权主义受到遏制

答案 A

解析 之所以未发生大战主要是美苏两国势均力敌,都拥有核武器,且不愿看到二战的悲剧重演。

C项不是主要原因。

B、D两项不符合史实。

[能力提升]

9.下列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

导致这些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修建柏林墙 朝韩三八线  北约标志 经互会会旗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美苏两极对峙

D.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

答案 C

解析 “柏林墙”“三八线”“北约”“经互会”是美苏“冷战”的表现,反映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表明美国意在(  )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C.向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经济渗透

D.帮助西欧经济复兴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中“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可以判断该政策是马歇尔计划;由材料中“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可以看出,美国实行这一经济政策的目的

带有政治性,即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

11.肯尼迪曾

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

“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

”这一事件是(

  )

A.柏林事件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D.越南战争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材料“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逃回安全的地方”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件事符合古巴导弹危机的一般特征。

故选C项。

A、B、D三项中,A项不符合“逃回”的含义;B、D两项和苏联关系不大,故排除。

12.据朱成虎、赵子聿等著《当代美国军事》:

下图是1950年到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

导致A、B两阶段军费急剧下降的共同原因是(  )

A.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政策B.美苏争霸转向空间领域

C.美国结束一些侵略战争D.美苏冷战局势日益缓和

答案 C

解析 从示意图可知,A阶段约在1953~1956年,这一时期,美国结束了朝鲜战争,导致美国军费急剧下降;B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一时期,美国结束了越南战争,导致美国军费急剧下降。

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只符合B阶段,B项不能使军费下降,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只会使之上升。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要有支援。

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支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

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1)材料一中美国的“支援”和“支持”意味着什么?

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吗?

为什么?

答案 

(1)意味着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他国的内政。

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2)观点:

不是。

原因:

马歇尔声称“我们的任务是……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表明该计划实际上是以较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阵脚,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西欧

之实,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解析 第

(1)问注意回忆教材中杜鲁门主义的含义。

(2)问要明确经济援助的目的是为了政治上的控制,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14.阅读下列图片:

杜鲁门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美国向西柏林空运物资    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请回答:

(1)根据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归纳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2)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其实质是什么?

(3)“冷战”持续40多年,它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组建北约。

(2)原因:

法西斯被打败,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确立全球称霸战略;苏联扩展势力范围,美国视其为称霸的主要障碍。

实质: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3)世界虽然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但是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