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3446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必修1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一、选择题

2016年题组

1.(2016·天津文综·3)孟德斯鸠曾说:

“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

”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考点】罗马法的影响

【解析】据“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分析可知,本题选D。

其他选项与该信息不符。

【答案】D

2.(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考点】罗马法——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影响

【解析】罗马法“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反映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影响,是其立法和司法的基础,故A项正确;罗马法是

近代欧洲大陆法律的基础,但与欧洲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无关,故B项错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在于其法律制度,而不是民主制度,古希腊雅典对后世的影响才是民主制,故C项错误;罗马法对近代欧洲的法律和反封建斗争产生影响,但并不能就此判断它不断地改变欧洲历史发展方向,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罗马法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5年题组

1.(2015·四川文综·9)《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

【考点】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与罗马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49年,说明其属于公民法,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2.(2015·广东文综·18)《十二铜表法》中说:

“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奴隶参与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考点】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奴隶没有公民权,不可能参与立法,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习惯法的内容被摈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可知,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贵族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的局面被打破,故C项正确;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罗马法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考点】罗马法——司法公平原则

【解析】双眼蒙布所体现的是司法公正的原则。

法官审案主要依据法律判断,而非道德良知,故A项错误;法官审案侧重听取证人证言,并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B项错误;正义女神双眼蒙布体现出,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以洞察事实真相,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故C项正确;法官审案遵从民众意愿,也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5·江苏单科·14)“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考点】罗马法——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万民法)

【解析】“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表明在具体内容上没有完全继承,故A项错误;万民法是适用于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随着版图的拓展,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己无法应对新变化,所以“吸收了……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故B项正确;“万民法……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这些内容的调整从侧面证明了公民法没有“忽略”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故C项错误;罗马法不断发展,3世纪,随着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因与“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5.(2015·重庆文综·9)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

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

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

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考点】罗马法

【解析】材料中说如果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话,就按照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来解决,也就是说这些人的法律著述在特殊条件下可以当作法律来使用,即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所以本题选择D项。

A项和B项错在把特殊事件一般化,执法者只有在五大法学家没有任何意见表示的情况下才有自行选择权,五大法学家的著述观点也只有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具有法律效力;C项偷换概念,把五大法学家的意见等同于贵族意志,也是错误的。

【答案】D

6.(2015·上海单科·3)“每一国的人民,一方面要遵守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一方面要遵守全人类共同的法律。

……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

与此理论相关的法律实践是(  )

A.汉穆拉比颁布了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的法典

B.梭伦改革时期颁布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

C.罗马共和国政府公布了“十二铜表法”

D.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公民以公民权

【考点】罗马法体系——“公民法”与“万民法”

【解析】材料强调“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

《汉穆拉比法典》只适用于古巴比伦王国,故A项错误;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只适用于雅典因欠债为奴的平民,故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故C项错误;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公民以公民权,罗马境内不同民族的一切自由民也能得到罗马法的保护,故D项正确。

【答案】D

7.(2015·海南单科·9)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考点】罗马法

【解析】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与题干古罗马不符,故A项错误;最早尝试实行民主政治的是古代雅典,不是古罗马,故B项错误;罗马法的某些原则为欧洲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罗马帝国最终衰亡,因此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4年题组

1.(2014·上海单科·31)罗马从共和体制向帝国体制转变的主要特征是(  )

A.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B.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

C.平民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D.版图从意大利半岛扩展至地中海沿岸

【考点】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解析】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的是公民法,罗马帝国时期实行的是万民法,从法律演变的角度来看随着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大,公民法不断被万民法所取代,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是其特征,但不是最佳答案,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随着罗马帝国的建立,共和政体逐步被帝国体制所代替,实质是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故B项是最佳选项;罗马从共和国体制转向帝国体制,公民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担任任何职务,故C项错误;从地理版图上来看,共和国体制向罗马体制转变也就是从意大利半岛扩展至地中海沿岸,但不是主要特征,故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答案】B项3分,A、D项1分,C项0分

2.(2014·广东文综·19)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

“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

”这说明(  )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考点】罗马法

【解析】《社会契约论》属于启蒙思想,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的信息可以看出,王权法没有丧失法律效力,故B项错误;“君权神授”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从“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的信息可以看出,皇帝的权力是法律授予的,这说明古罗马法律的地位很高,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4·海南单科·9)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

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考点】罗马法

【解析】题干信息中没有反映出希腊司法制度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介绍是审判程序,标志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的是《民法大全》,故B项错误;司法程序的完备与政体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法定程序”“审判团参与审判”等信息说明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性,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4·四川文综·9)西塞罗认为:

“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

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

”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

A.自然法B.万民法C.公民法D.十二铜表法

【考点】罗马法——自然法

【解析】据材料“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正义……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可知“大写的法”包含理性、正义等内涵,故其所指为自然法这种法学思想、法律精神,而非具体法律,故A项正确;材料所述为抽象的法律精神而非具体法律条文,故B、C、D项错误。

【答案】A

5.(2014·北京文综·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数学(《九章算术》);罗马法

【解析】题干限定词是“东汉”、“大秦”(当时的古罗马帝国),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万有引力定律是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故A项错误;《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罗马帝国发展了罗马法,故B项正确;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但日心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故C项错误;《春秋繁露》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代表作,《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故D项错误。

【答案】B

6.(2014·江苏单科·12)“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考点】罗马法——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公民法)

【解析】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为罗马共和国时期,当时实行的是公民法,结合题中“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故A项正确;万民法要到罗马帝国时期才实行,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中不能体现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故C项错误;公民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居民并不等同于公民,故D项错误。

【答案】A

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

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考点】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解析】结合罗马法的实质可知是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故A项错误;结合题意可知,平民采取有效措施而不是用暴力抗争的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故B项正确;结合题干和史实可知法制的发展是顺应社会需求而变化的,“决定作用”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平民与贵族有着不同的利益,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3年题组

1.(2013·浙江文综·20)“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

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许多

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

”这段话表明(  )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考点】罗马法

【解析】材料的主旨是罗马法中对于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原先有严格的限制,但随着罗马的发展,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突破了限制,越来越大。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法律有漏洞可钻,说明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是不够严密的。

A项说法错误。

因为“罗马国家是一个由男人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罗马家庭制度是以男性家父的权力为核心的家庭制度,这就决定和影响了妇女在财产中的地位。

”(参见王超《从罗马法看妇女在家庭中的财产地位》一文)虽然妇女的财产权有所增长,但其地位与男子相比,还远远称不上“平等”。

C材料表达的意思是妇女利用漏洞获继承财产,这种继承本身不符合公民法的本意,只是钻了程序的漏洞。

而西方法学是十分注重程序合理的,甚至将程序合理置于实际合理之上。

西方的人人平等是建立在程序合理基础上的,因为基础不存在,所以也无法推演出C答案。

D项表述错误。

妇女开始占有大宗财产是在“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之后,即罗马帝国时期,主要体现了“万民法”的灵活性。

【答案】B

2.(2013·上海单科·31)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称:

“这里还有其他一些人(希腊人),……将铸造

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得比我们高明,……在法庭上比我们更加雄辩,……但是,罗马人,你

记住,你应当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这将是你的专长,你应当确立和平的秩序。

”对此话的最

佳理解是(  )

A.罗马人有自己的法律和政治成果

B.希腊人有着突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

C.罗马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胜于希腊人

D.罗马人比希腊人更擅长运用政治的权威

【考点】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古代罗马人为统治广大国家制定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从题干材料“(希腊人),……将铸造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得比我们高明,……在法庭上比我们更加雄辩”,可以判断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的艺术和哲学成就,故A、B两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和“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可知D项最能够反映材料的主旨,所以D项最全面。

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答案】D项3分,A、B项1分,C项0分

2012年题组

1.(2012·安徽文综·19)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

“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解析】审判官或仲裁官在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会偏袒行贿者,导致司法不公。

因此《十二铜表法》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限制贵族担任的法官滥用权力,维护司法公正。

【答案】D

2.(2012·课标全国卷·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

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

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解析】题干反映依据《十二铜表法》规定致使原告正当利益没得到法律的保护,说明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B项正确;AC与史实不符,D项容易错误,原因在于题干材料的表象认识。

【答案】B

3.(2012·天津文综·7)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理解能力。

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从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到“查世丁尼法典”,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形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人制度”“协约自由原则”等司法理念。

C项是在成文法之前所使用的。

【答案】C

4.(2012·江苏单科·12)“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十二铜表法》颁布时罗马处在共和国时期,①错误;罗马习惯法下,贵族担任的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成文法诞生,②正确;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③正确;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④错误。

【答案】B

5.(2012·海南单科·9)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

解释权。

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该法的制定(  )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考点】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的意义。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典,其制定说明罗马法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因此,D项正确;A项中的“社会各阶级”的说法错误;B项错误于“立法主导权”;C项说法错误,此应是在习惯法时期,《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是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2016·上海单科·36)罗马法(12分)

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

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

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

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

[1]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

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

[2]④表明当时即已存在释奴现象。

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

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

[3]历史学家指出:

“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

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

“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

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

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

[4]由此看来,……

资料来源——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问题:

(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

(4分)

(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

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

(4分)

(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4分)

【考点】

(1)史学理论——史料使用

(2)史学理论——事实的陈述和评价

(3)罗马法体系——自然法思想

【解析】

(1)[2]、[3]是当时法律条文和书信材料,属于一手史料;[1]、[4]属于后人对罗马法及罗马历史研究的成果,属于二手史料。

(2)①、③是对罗马奴隶地位和法律条文的陈述;②、④是奴隶释放问题研究的主观性认识,是该学生的评价。

(3)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从外部罗马的对外扩张,带来外来奴隶的增加,内部奴隶的抗争和罗马法体现出的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的理论依据,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水平1:

能准确区分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

·一手史料:

[2]、[3];二手史料:

[1]、[4]

其他答案。

(2)水平1:

能准确区分材料中的客观性事实和主观性认识

·陈述:

①、③;评价:

②、④

其他答案。

(3)水平1:

能根据情景从两个维度进行解释

·从社会层面来说,伴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大量战俘沦为罗马奴隶,奴隶在人口中的比例剧增,引发了释奴的现实需求;从法学层面来说,作为罗马法思想基础的自然法思想,肯定包括奴隶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为释放奴隶提供了理论依据。

水平2:

仅能从一个角度进行解释

其他答案。

2.(2015·北京文综·37)(节选)(8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

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

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

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

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

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

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

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