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3518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docx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XX届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件www.5y

    专题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主题一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及微粒构成物质

  考点整合

  命题点一

  物质的分类

  .理解物质的分类

  

(1)理解物质包括纯净物混合物两大类,不能用元素符号表示的为混合物,能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则为纯净物。

  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又包含氧化物和一般化合物,同时要注意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因为元素不一定是两种。

  【注意】在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字面上带“混合”的不一定是混合物,字面上带“纯净”的不一定是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分类

  宏观

  微观

  微观示意图

  混合物

  不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构成

  或

  纯净物

  单质

  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

  或

  化合物

  同种分子(分子中含不同的原子)构成

  或

  3.物质的类别间的关系

  

(1)并列关系

  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无机物和有机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2)包含关系

  纯净物包含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含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例1(XX•云南普洱)下列各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单质——铝金刚石

  氮气

  B.碱——烧碱

  纯碱熟石灰

  c.氧化物——氧化铜纯碱熟石灰

  D.混合物——空气粗盐

  牛奶

  【解析】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属于化合物。

  【答案】B

  【方法技巧】判断物质的类别时,先看它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若是纯净物写出其化学式,根据化学式的组成元素判断它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若是化合物再看其具体的归属。

  命题点二

  粒子结构示意图

  依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微粒的电性及微粒的种类。

(1)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不显电性,微粒为原子。

(2)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显正电,微粒为阳离子。

(3)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显负电,微粒为阴离子。

  例3.(XX•辽宁大连)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6.D点拨:

A粒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是原子;B粒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c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是原子;D中质子数较核外电子数小,是阴离子。

  【答案】D

  命题点三

  粒子的转化、结构变化、性质及应用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转成阴阳离子

  2.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其对应的化学性质均由构成该物质的微粒保持的,各粒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粒子间有间隙等。

  例4(XX•湖南衡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c.在公园散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给篮球打气时气体被压编,分子变小了

  【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正确;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水、氧气、二氧化碳等,有原子构成的物质中金属、稀有气体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由氯化钠等,故B正确;在公园散步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c正确;给篮球打气时气体被压编,分子间的空隙变小了,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D错误。

  【答案】D

  真题试练一、选择题

  .(XX•吉林长春)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

  A.金刚石

  B.氯化钠

  c.氧气

  D.水

  .A点拨:

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固体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XX•云南大理八地)下列有关粒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D.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点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离子。

  3.(XX•贵州铜仁)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A.臭氧

  乙醇

  B.空气

  c60

  c.盐酸

  食盐

  D.天然气

  石油

  点拨:

纯净物指的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而混合物指的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中空气是混合物;c中盐酸是混合物;D中都为混合物。

  4.(XX•云南曲靖模拟)以下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

  A.

  液氧

  B.

  纯碱

  c.

  食醋

  D.

  水

  4.A点拨:

液氧中只含有氧元素,属于单质;纯碱中含有碳元素、钠元素和氧元素,属于化合物;食醋中含有醋酸和水,属于混合物;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5.(XX•云南昆明)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钠原子的是(

  B

  )

  A.

  B.

  c.

  D.

  点拨:

A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是16,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中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由11个电子,是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中核内质子数是8,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中核内质子数是6,是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6.(XX•江西抚州)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B

  )

  7.判断元素所处的周期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

  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根据元素的名称确定元素的种类。

带石部或气部的是非金属元素,带金部的是金属元素。

  

(2)根据周期表中的某一格确定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和相对原子质量。

  (3)根据部分元素的元素周期表确定周期表中某一未知元素的原子序数:

依据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4)判断或推导同一周期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或规律:

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序数(或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排列;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逐渐增加;从左到右,元素从金属元素逐渐过渡为非金属元素。

  (5)判断或推导同一族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或规律:

同一族中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同一族中各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例1(XX•江西南昌)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1)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它的元素名称是

  。

  

(2)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

  。

  (3)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

  图中元素从左至右排列所遵循的规律

  是

  。

  根据图示信息,确定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

  。

  【解析】

(1)氖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8个,属于稳定结构。

(2)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由图可知硼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5,所以X=5。

(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铍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都是2,化学性质相似。

(4)元素从左至右排列遵循的规律:

从核电荷数的角度看,核电荷数逐渐增大;从最外层电子数的角度看,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逐渐增加。

(5)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一个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一个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所以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4个电子。

  【答案】⑴氖

(2)5(3)Be或铍(4)核电荷数依次递增“1”或最外层电子数从1依次递增到8等(5)14

  命题点二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及意义

  

  2、结合微观示意图理解化学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的含义

  例2(XX•四川雅安)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

  A.No2:

“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Na:

“2”表示两个钠元素

  c.:

“+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2oH-:

“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解析】A项No2:

“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项中元素符号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几个该种元素的原子。

c项中的“+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项2oH-中的“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答案】B

  命题点三

  化学式的意义或计算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直接得到的信息:

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每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总数目。

  2.通过计算可以求: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在该物质中的质量分

  数;通过变形还可求:

物质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衣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伊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易错提示】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时一定要注意结果中元素的排序与题目中提问时元素排序对应。

  例3(XX•甘肃兰州)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醉、橙花醉和丁香油酚等物质。

请计算:

  ⑴丁香油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⑵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

  ⑶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⑷16.4g丁香油酚中含

  g氧元素。

  【解析】丁香油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2+16×2=164;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10:

12:

16×2=30:

3:

8;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10/164×100%=73.2%;16.4g丁香油酚中含氧元素质量为=16.4g×16×2/164=3.2g。

  【答案】⑴164⑵30:

3:

8

  ⑶73.2%

  ⑷3.2%

  真题试练

  一、选择题

  .(XX•上海)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D

  )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2.(XX•江苏南京)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D)

  A.铝

  B.铁

  c.硅

  D.氧

  3.

  A.碘原子的质量是126.9g

  B.碘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4

  c.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越多越好

  D.碘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参加化学反应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8.(XX•黑龙江绥化)木糖醇具有较好的防龋齿特性。

下列关于木糖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木糖醇中含有22个原子

  B.木糖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木糖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

12:

5

  D.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9.(XX•江苏泰州)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化学式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A.异黄酮中含有27个原子

  B.异黄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D.豆浆中富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

  二、填空与简答

  0.(XX•云南红河)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N2______;

  ②两个二氧化碳分子__2co2_____;

  ③钠离子__Na+___

  ;

  ④高锰酸钾__kmmo4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①H2_一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_;

  ②2H___两个氢原子__。

  1.(XX•云南玉溪模拟)写出

(1)

(2)化学符号的含义,并按要求完成(3)(4)。

  

(1)2N:

 2个氮原子 ;

  

(2)co32﹣:

 碳酸根离子 ;

  (3)的离子符号 Al3+ ;

  (4)o中“+2”的含义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显正二价 。

  2.(XX•贵州黔东南)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

  

(1)用化学符号和有关数字表示:

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4P2o5

  ;3个铵根离子3NH4+;

  

(2)指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2cu2+

  2个铜离子

  ;

  S2-

  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

  ;

  (3)某些含氟牙膏中含有一种化学式为Na2FPo3的物质。

已知其中的F元素为-1价,则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5

  价。

  3.(XX•广西南宁)广西矿产资源丰富,铟的生产规模居世界同类企业首位。

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铟元算的信息,图2是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铟元素属于

  金属

  元素,其原子核外共有

  5

  个电子层。

  

(2)在化学反应中,铟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铟离子,铟离子的化学符号为

  In3+

  。

  (3)画出第13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与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个族(填“周期”或“族”)。

  点拨:

铟元素的名称中带有金部,属于金属元素;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铟原子容易

  失去3个电子形成铟离子,铟离子的化学符号为In3+;该元素与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个族。

  4.(XX•湖南湘潭)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下表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2号元素属于

  金属

  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与

  Ne

  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1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6

  ,推测该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

  +6

  ,最低负化合价与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H2S

  。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最高正化合价的数值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点拨:

12号元素是镁,镁离子有10个电子,和Ne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或原子序数相等,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最低负化合价为最外层电子数减8。

  专题三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主题一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考点整合命题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区别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微观

  分子不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

  分子发生了改变

  模拟图

  2.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按能量变化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例1(XX•河南)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蒸馏

  B.升华

  c.爆炸

  D.燃烧

  解析:

蒸馏、升华都是物质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爆炸有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种,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D

  命题点二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的比较

  反应类型

  定 义

  表达式

  特 点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m

  多变一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_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

  m→A+B+……

  变多

  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_化合物_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_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A+Bc=B+Ac

  一换一

  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_互相_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_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AB+cD=AD+cB

  二变二

  

(2)置换反应的类型及条件

  类型

  条件

  酸+金属→盐+氢气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浓硫酸和硝酸除外

  盐+金属1→金属2+新盐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置换后面的金属,k、ca、Na除外;盐必须是可溶性的。

  备考提示:

通过微观反应示意图展现反应变化的题目,在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图示中图形所代表的微粒对应关系及微粒的变化实质,分清反应前后各原子不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然后利用图示判断反应类型、写出化学方程式。

  2.其他反应类型

  

(1)中和反应:

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得到氧的化学反应);还原反应是物质失去氧的反应;缓慢氧化是缓慢进行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等。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叫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去氧的物质叫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例2(XX•广东佛山)下列化学反应属于下边关系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

  A.cuo+cocu+co2

  B.2H2o2H2↑+o2↑

  c.cao+H2o=ca2

  D.2NaoH+H2So4=Na2So4+2H2o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属于阴影部分的应该是:

不是分解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不是置换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B属于分解反应;c属于化合反应;D属于复分解反应;A不是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不是置换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A

  真题试练

  一、选择题

  .(XX•湖南永州)下列操作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B

  )

  A.用玉米酿酒

  B.用浓硫酸干燥氧气

  c.用稀硫酸除铁锈

  D.用铁矿石冶炼生铁

  2.(XX•江苏连云港)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D

  )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聚沙成塔

  D.百炼成钢

  3.(XX•黑龙江绥化,1题)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石蜡熔化

  氧气用于炼钢

  B.纸张燃烧

  氮气用于食品包装

  c.铁生锈

  铜用于制电线

  D.干冰升华

  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

  4.(XX•云南昆明)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A.木柴燃烧

  B.铁铸成锅

  c.烧杯破碎

  D.玻璃管折断

  5.(XX•内蒙古赤峰)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

  A.用氮气保存食品

  B.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c.发热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D.用金刚石裁玻璃

  6.(XX•四川内江)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D

  )

  A.Hcl+NaoH==Nacl+H2o

  B.Fe+2Hcl==Fecl2+H2↑

  c.cao+H2o==ca2

  D.mgcl2mg+cl2↑

  7.(XX•山东滨州)下列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与如图所示的微观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B

  )

  A.2co+o22co2

  化合反应

  B.2HI+cl2=2Hcl+I2

  置换反应

  c.2H2o2H2↑+o2↑

  分解反应

  D.2Hcl+cuo=cucl2+H2o复分解反应

  点拨:

由图示分析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二、填空与简答

  8.(XX•浙江丽水)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

请回答:

  

(1)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

  是

  升高温度

  (写出一项即可)。

  

(2)变化Ⅱ发生的是

  B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物理变化

  【点拨】变化I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所以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变化Ⅱ发生后有两种新分子(或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分解反应。

  9.(XX•四川宜宾)掌握初中化学中物质间反应规律是继续学习化学的必备知识。

在下列物质中按要求选出能相互反应的组合。

(填物质编号如“①⑥”,如有多种组合,组合间用分号“;”相隔)

  ①co2

  ②kNo3溶液

  ③Ag

  ④cuSo4溶液

  ⑤稀H2So4

  ⑥NaoH溶液

  ⑦Fe

  ⑧Nacl溶液

  

(1)常温下能发生置换反应的组合有⑤⑦;④⑦。

  

(2)常温下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组合有

  ④⑥;⑤⑥。

  点拨: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铁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能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都属于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产生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0.工业上将氢气与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用水吸收氯化氢制盐酸,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2cl2点燃2Hcl,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主题二

  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整合命题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应用

  依据

  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

  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前的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例1(XX•云南昆明节选)将A、B、c三种物质各8g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混合物中有6gA、13.5gc和一定质量的D,B完全反应。

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

16:

22:

9,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解析】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A+bB=cc+dD。

  aA+bB=cc+dD

  8a

  6b

  22c

  9d

  2g

  8g

  5.5g

  4.5g

  8a:

16b:

22c:

9d=2g:

8g:

5.5g:

4.5g

  a:

b:

c:

d=1:

2:

1:

2

  所以化学方程式为A+2B=c+2D。

  【答案】A+2B一定条件

  c+2D

  命题点二

  微观反应示意图

  .首先应该明确图示的意义,如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据此可以判断微粒的种类,在此基础上可判断物质的种类(如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

  2.所给图示属于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些选项可直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

(1)注意反应物是否过量(即反应前后是否存在相同的分子),需将过量的部分除去;

(2)注意图示是否表示已配平的化学反应,如果没有配平,应该先进行配平,再确定。

3.对某些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也可以结合图例(每种圆圈表示的原子),将微粒用化学式表示,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涉及的反应,转化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判断。

  例2(XX•湖南湘潭)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化合反应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