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3579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3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精选74题.docx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精选74题

(解析版人教版按章节)

2011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精选74题)

1.(2011·广西北海)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5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5cm时,成像的规律与下列哪种光学元件成像规律相同()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近视跟镜

1.B解析:

根据题意知,2f=25cm,所以焦距f=12.5cm,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5cm即物距u=15cm时,f<u<2f,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的规律与投影仪的成像规律相同。

本题答案为B。

2.(2011·广西崇左)张大胜同学是近视眼,自习课上他戴上眼镜看书。

如果摘下眼镜,要想还能够看清书上的字迹,关于他的做法以及书上的字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书靠近眼睛,像是倒立的B.将书靠近眼睛,像是正立的

C.将书远离眼睛,像是倒立的D.将书远离眼睛,像是正立的

2.A解析:

近视眼只能看到近处的物体,所以需要把书靠近眼睛;人眼看物体时,眼睛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即类似于物距在2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所成的像。

本题答案为A。

3.(2011·湖北武汉)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3.D解析:

人眼就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他把来自于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物体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本题答案为D。

4.(2011·山东日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实像

B.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C.投影仪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D.放大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

4.B解析:

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本题答案为B。

5.(2011·吉林长春)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A.照相机B.幻灯机C.投影仪D.放大镜

5.A解析:

此题考查凸透镜的应用。

照相机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正确。

6.(2011·山东泰安)照相机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在镜头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照相机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6.C解析: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在2倍焦距以外;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而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是不一样的。

本题答案为C。

7.(2011·江苏扬州)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清晰的像。

则像的性质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7.C解析:

由图象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所以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8.(2011·湖南岳阳)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

8.C

9.(2011·湖南怀化)正午时分,小红拿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光心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以下说正确的是()

A.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B.若用此凸透镜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30cm

C.应用此凸透镜不能成缩小的实像

D.应用此凸透镜不能成放大的实像

9.A

10.(2011·山东枣庄)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正确的是()

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10.B解析:

照相机、投影仪、摄像头和放大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工作的:

使用照相机时,物体离镜头的距离即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在照相机中成缩小、倒立的实像;使用投影仪时,物体放在了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摄像头成像与照相机相同,成缩小、倒立的实像;使用放大镜时,需要把物体放在1倍焦距内,所以在放大镜中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本题答案为B.

11.(2011·四川内江)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11.D解析:

A、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B、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C、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合题意;D、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符合题意.故选D.

12.(2011·湖北荆门)实验室里某凸透镜的焦距是8cm,把物体放在距该凸透镜10cm处,则物体通过该凸透镜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12.B

13.(2011·云南昆明)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15cm处放一支点然的蜡烛,那么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的是()

A.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B.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C.烛焰倒立放大的虚像D.烛焰正立放大的实像

13.B解析:

焦距f=10cm,物距u=15cm,则f<u<2f,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本题答案为B。

14.(2011·广西桂林)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14.B.解析:

双塔在湖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是倒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照相机工作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像,即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越大,成像越小,所以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即是减小物距扩大成像,故本题答案为B。

点评: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够用光屏成像,例如照相机拍照时,在胶卷上所成的像就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的,没有实际光线通过,不能用光屏成像,如平面镜成像。

15.(2011·广东佛山)下列有关光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通过光的反射形成的

B.小红照相时在相机内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白光是一种单色光

D.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都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15.A解析: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选项A正确;照相机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选项B错误;白光是复色光,选项C错误;近视眼镜是由凹透镜制成的,而远视镜是由凸透镜制成的,选项D错误。

本题答案为A。

16.(2011·广西柳州)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A.穿衣镜B.投影仪C.照相机D.放大镜

16.A解析:

穿衣镜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不需要凸透镜,其他都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故本题答案为A。

点评:

考查常见光学物品的工作原理。

17.(2011·安徽芜湖)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cmB.10cmC.16cmD.20cm

17.B解析:

当物距f<u<2f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f<12cm<2f且f<18cm<2f,即9cm<f<12cm,本题答案为B.

18.(2011·内蒙古杭锦旗)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7.5cmB.12.5cmC.4.5cmD.10cm

18.A

19.(2011·陕西省)有关光学元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发生偏折D.平面镜不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9.A解析: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选项B错误;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偏折,选项C错误;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不能改变光束性质,选项D错误。

20.(2011年·江苏徐州)如图所示,在发光的灯泡附近放置一凸透镜,在远处的墙上出现了灯丝清晰的像.关于此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是正立的B.像是放大的

C.像是虚像D.像比灯丝亮

20.B解析:

此题考查凸透镜成像及其相关知识。

在发光的灯泡附近放置一凸透镜,在远处的墙上出现了灯丝清晰的像,像距大于物距,此像为倒立放大实像,选项B正确。

21.(2011·河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个清晰的像。

下列哪种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放大镜B.近视镜

C.投影仪D.照相机

21.D解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由图知,物体经凸透镜后成的是实像,物距为24cm,像距为16cm,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所以A不符合题意;近视镜是凹透镜,所以B不符合题意;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所以C不符合题意;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所以D符合题意。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

22.(2011·四川自贡)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22.A解析:

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物远像近像变小”,当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像会离透镜近一些,所以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变小.

23.(2011·黑龙江哈尔滨)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23.C解析:

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不符合题意;B、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不符合题意;C、甲图成虚像,物距变小,像变小;乙图成实像,物距变大,像变小,符合题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2011·湖北宜昌)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24.C

25.(2011·四川宜宾)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  )

25.D解析:

A、图示是远视眼的成因,远视眼在看近处的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不符合题意;B、图示是对远视眼的矫正,佩戴凸透镜可使光线提前会聚成像在视网膜上,不符合题意;C、图示是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眼在看远处的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不符合题意;D、图示是对近视眼的矫正,佩戴凹透镜可以使物体射来的光线先发散一些,通过晶状体时会聚点靠后,落在视网膜上,符合题意.

26.(2011·江苏南京)如图所示,用焦距为l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0cm小于20cmB.等于20cm

C.小于10cmD.大予20cm

26.C解析: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用焦距为l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

27.(2011·湖北黄石)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D.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

27.A解析:

A、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戴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一些,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符合题意;B、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U>2f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是一个凸透镜,不符合题意;C、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不符合题意;D、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当u>2f时能看到一个倒立、缩小像,当2f>u>f时,能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u<f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28.(2011·四川成都)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

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实验。

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

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28.D解析:

小聪看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在放大镜的1倍焦距之内,当成缩小的像时,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像在光屏和凸透镜之间,所以小亮应使放大镜远离花朵,像在放大镜和小亮眼睛之间.

29.(2011年·山东济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5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幻灯机B.照相机

C.放大镜D.潜望镜

29.A解析:

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A符合题意;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此时像距小于物距.B不符合题意;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C不符合题意;平面镜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D不符合题意.

30.(2011年·黑龙江牡丹江)下面是小婷为教材插图配的解说词,描述正确的是()

30.C

31.(2011·山东泰州)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31.A

32.(2011·江苏无锡)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32.B解析:

因为小华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所以小华的眼睛患上了近视眼的毛病;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33.(2011·四川雅安)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露珠看树叶,叶脉会变大,而且更清晰,这是因为露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种情形下,叶脉应位于“放大镜”的()

A.焦距以内B.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处D.二倍焦距以外

33.A

34.(2011·湖北孝感)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湖面,波光粼粼,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是为了避免车内景物通过车前玻璃成像

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34.C

35.(2011·广东湛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夜视仪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

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C.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35.BD解析:

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到的光,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环境中其他物体的温度高,发出的红外线比较强,红外夜视仪是就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选项A错误;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选项B正确;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选项C错误;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选项D正确。

本题答案为BD。

36.(2011年·黑龙江龙东地区)蒙蒙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正确的是()

A.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造成很多中学生患了近视,为了矫正近视而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生物课上用来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

C.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凸面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D.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明亮的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一定能看到窗户倒立放大的像

36.AB解析:

A、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符合题意;B、显微镜的目镜焦距较长,可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符合题意;C、雨水进入饮料瓶后能够透光,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不是凸面镜,不符合题意;D、凸透镜离墙较近即像距较近时,物距较远,在墙壁上应该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37.(2011·山东泰安)凹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_____(填“发散”或“会聚”)作用;放大镜是_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37.发散;凸透镜解析:

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放大镜利用的是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的原理,所以放大镜是凸透镜。

38.(2011·湖南张家界)张家界因山而著名,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仍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

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___透镜。

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

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

38.凸;会聚

39.(2011·湖南娄底)如图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

39.凸

40.(2011·内蒙古杭锦旗)鄂尔多斯在创建交通模范城市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为市民在交通上提供优质服务。

如:

(1)市公汽公司为了保证人们从公汽后门上下车时的安全,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如图所示,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图中的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_______透镜成_____像(填“实”或“虚”)。

(2)市出租公司为了调度及时,在出租车上装上了“车载无线电话”,它是通过__________来传递信息的。

40.

(1)凸;实

(2)电磁波

41.(2011·广西河池)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如通话、游戏、照像和上网等。

照像时,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像。

41.实解析:

手机的照相功能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2.(2011·陕西省)如图是一款带有放大镜的指甲刀。

使用时,透镜到指甲的距离应一倍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拇指按压的杠杠是杠杠,人的指甲对上刀刃的阻力方向是的(选填“向上”或“向下”)。

42.小于;省力;向上解析:

放大镜是凸透镜,指甲应处于焦点与凸透镜之间,即透镜到指甲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拇指按压的杠杠是省力杠杠,人的指甲对上刀刃的阻力方向是向上的。

43.(2011·江苏苏州)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

所成的(都是实像/都是虚像/―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小于/等于/大于)乙透镜的焦距.

43.都是实像;小于

44.(2011年·黑龙江牡丹江)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_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

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_:

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44.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或f

45.(2011·湖北黄冈、鄂州、随州)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

当手电简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_______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

请你再动脑思考指出该手电筒另外一项不同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

45.焦点;右;倒立;取下套筒可作放大镜使用

46.(2011·湖北宜昌)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__(填“虚”或“实”)像。

46.凸;虚

47.(2011•吉林省)右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  ,对光有  作用.

47.凸透镜;会聚解析:

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点评: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8.(2011·湖南长沙)小红家有一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她利用该相机做了如下实验:

(1)去下镜头,让太阳光正对镜头,可将太阳光会聚成一点,说明镜头相当于_____。

(2)用该照相机镜头当作放大镜来观察地面上的蚂蚁时,发现蚂蚁被放大了,此时镜头距蚂蚁的距离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50mm。

48.

(1)凸透镜

(2)小于

49.(2011·湖南省株洲)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