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3766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自然地理系统.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一自然地理系统

模块综合检测

(一) 自然地理系统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本卷共4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5·滨州二模)某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地观察日落景象,每一次他都用相机多次曝光后,再将多幅影像叠加起来,形成一幅日落重复曝光图。

他在春分日拍摄日落景象,半月之后在原地又拍摄一次,将日落影像重叠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

1.指出拍摄者位于图中最高楼的什么方位,以及能正确表示第二次拍摄到的影像是(  )

A.东南方,甲      B.东北方,乙

C.西南方,甲D.西北方,乙

2.影像拍摄期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北极圈出现极昼B.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C.华北地区进入雨季D.海口正午日影变短

(2015·福州质检)古人修建太阳观测台,通过观测日出(日落)于某塔(序号)来确定日期与季节。

下图示意修建于古代秘鲁某山丘的太阳观测台地形。

景观1是在图中某点拍摄的太阳观测塔照片(照片左北右南)。

据此回答3~5题。

3.拍摄照片位于图中(  )

A.①B.②

C.③D.④

4.夏至日日出将出现在(  )

A.塔1B.塔4

C.塔8D.塔13

5.在②点观测到日落于塔13时,则(  )

A.福州春意盎然B.华夏烈日炎炎

C.长城秋风萧瑟D.漠北冰天雪地

(2015·福州质检)第二十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举行。

右图示意世界杯赛期间某时刻局部太阳光照(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完成6~7题。

6.世界杯赛期间(  )

A.地球在近日点附近

B.巴西白昼逐渐变短

C.密西西比河即将进入枯水期

D.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7.图示时刻,黄河站的日影朝向是(  )

A.东北B.西南

C.西北D.东南

(2015·滨州二模)下图为某地区1000hPa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此时乙地出现降水天气。

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甲地位置及近地面气压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低压B.北半球、高压

C.南半球、低压D.南半球、高压

9.造成乙地出现降水的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  )

A.冷锋B.暖锋

C.气旋D.反气旋

下面图甲为某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图乙为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海水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在图甲所示月份,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a群岛高温多雨B.b海域温暖湿润

C.乌拉尔山区大雪纷飞D.好望角海域风高浪急

11.图乙所示海域可能位于图甲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2015·上海奉贤二模)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正确反映“中低纬度海区逆时针方向流动”规律的洋流是(  )

A.③④B.④⑤

C.⑤⑥D.③⑤

13.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  )

A.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气温低于②

B.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如①③交汇区都形成重要渔场

C.厄尔尼诺现象是⑥势力增强的结果

D.在高低纬度海区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与交换等

右图表示世界某局部区域。

读图完成14~15题。

14.杜罗河与瓜迪亚纳河流域面积相似,其水文差异表现在(  )

A.前者汛期出现在夏季,后者汛期出现在冬季

B.前者径流量的变化比后者小

C.前者有结冰期,后者无结冰期

D.前者流量小于后者

15.拉古什附近地区的植被(  )

A.为热带草原

B.适应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

C.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

D.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015·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下图为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16~18题。

16.与四川盆地相比较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7.ab沿线云量基本一致,但太阳辐射量差异明显,影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气象

C.下垫面D.大气环流

18.有关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B.利用太阳能发电,连续性好,投资少,收益大

C.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D.利用太阳能发电是西藏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

(2015·新余二模)日照百分率是实际日照时间与可能日照时间的百分比。

下表为亚欧大陆38°N~52°N之间四地日照百分率(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季节变化。

据表回答19~20题。

月份

地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6

22

27

38

38

31

29

31

28

23

19

15

%

80

72

74

70

68

66

56

58

70

72

80

82

%

72

68

68

63

64

61

42

46

62

66

65

66

%

38

42

55

60

65

68

77

83

69

63

53

41

19.图中四地的地带性植被是(  )

A.①地为温带草原

B.②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③地为温带荒漠

D.④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0.导致③地7月日照百分率全年最小的原因是(  )

A.受东南季风控制降水多

B.受中纬度西风控制降水多

C.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

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其所在山谷在冰河时期被冰川覆盖,两旁峭壁上到处可见冰川切削过的痕迹。

山谷中的酋长岩(下图)拥有高大、垂直、光滑的花岗岩面,号称“全球最难攀爬和最危险的岩石”。

据此回答21~22题。

21.与酋长岩光滑的崖壁形成原理类似的是(  )

A.蘑菇石B.挪威峡湾

C.长江三峡D.贝加尔湖

22.酋长岩的形成过程是(  )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2015·莆田月考)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

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m。

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

读图,完成23~25题。

23.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A.向斜山B.背斜山

C.向斜谷D.背斜谷

24.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5.若在③处钻4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

A.15mB.45m

C.75mD.105m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20分)

(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热带沙漠气候。

(4分)

(2)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4分)

 

(3)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

从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系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

(6分)

 

(4)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6分)

 

27.(2015·青岛自主诊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

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成泉的过程。

(3分)

 

(2)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旱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特点,试解释其原因。

(4分)

 

(3)简述人们建成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4分)

 

(4)说出为防止该地湿地水库群萎缩应采取的措施。

(3分)

 

28.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4分)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4分)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可否发现有石油储存?

为什么?

(4分)

 

(4)近年来,图中河流A河口海水倒灌现象出现频率增加,可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分)

 

答案

1.B 2.D 第1题,第一次拍摄是春分日的日落景象,其日落方位是正西,结合图中高楼与日落方位可知,拍摄者位于最高楼的东北方向。

第二次拍摄为春分日后半个月,日落应在西北方,即图中乙处。

第2题,拍摄期间(3月21日~4月5日左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此时北极圈不可能出现极昼,地球公转速度应减慢,华北地区正值春旱,海口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即日影变短。

3.D 4.A 5.D 第3题,景观1是左北右南,结合图中四点位置可知拍摄照片的位置位于图中④处。

第4题,夏至日,全球东北日出,结合图可知日出将出现在塔1位置。

第5题,在②点观测到日落于塔13,即西南日落,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即冬至日,此时漠北冰天雪地。

6.D 7.D 第6题,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到其轨道上的近日点,7月初位于远日点,因此,世界杯期间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远日点;比赛期间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前后,夏至日之前,巴西白昼逐渐变短,夏至日之后,巴西白昼逐渐变长;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该地为季风性气候,夏季降水多,河流进入丰水期;此时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在其影响下,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第7题,黄河站位于北极附近,因此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图中左侧中间经线地方时为0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黄河站的经度可知,黄河站的地方时约为20点;该日黄河站出现极昼现象,0点日出,日出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向,之后,太阳向东南方向移动,正午时位于正南方,之后向西南方向移动,24点时在正北方向日落,因此20点时太阳大致位于该地西北方向,日影朝向东南。

8.B 9.A 第8题,从图中可知1000hPa等压面在甲地向高空凸,说明甲处为高压,根据风向向右偏可知甲地位于北半球。

第9题,甲处纬度较高,风力较大,属于冷气团,故乙处降水最有可能是冷锋造成的。

10.D 11.D 第10题,据图甲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高压中心分布于30°N附近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上,而亚欧大陆为低压区(亚洲低压),所以可以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7月份)。

a群岛为夏威夷群岛,此时受高压(夏威夷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干燥;b海域为地中海,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晴朗干燥;乌拉尔山区大雪纷飞出现在北半球冬季;此时为南半球的冬季,好望角海域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受西风带控制,风高浪急。

第11题,从等深线可以看出,该海域位于大陆东南岸;从年平均等温线数值和分布可以看出,该海域水温较低且由南向北递减,故可推断该海域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根据洋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确定其为寒流;再根据图甲中四地判断,只有④符合题意。

12.C 13.D 第12题,中低纬度海区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位于南半球,则图中⑤⑥符合。

第13题,洋流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可以促进不同海区的热量交换;图中①为暖流、②为寒流,故冬季①沿岸气温高于②;图中①③洋流没有形成交汇而不能形成渔场;厄尔尼诺现象与⑤有关,与⑥无关。

14.B 15.C 第14题,根据图中的经纬网定位出该地为欧洲西海岸,瓜迪亚纳河位于30°~40°大陆西岸,杜罗河位于40°~60°大陆西岸,进而判断出两条河所在流域的气候类型分别为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进而比较两条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流域内自然带的差异。

杜罗河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量较大且无明显汛期,流量季节变化小,故A错误,B正确;无结冰期,故C错误。

瓜迪亚纳河流经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冬季,流量较杜罗河小,故D错误。

第15题,拉古什附近地区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该植被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

16.D 17.C 18.A 第16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D正确。

第17题,ab沿线云量基本一致,纬度一致,故影响到达地面太阳辐射与纬度、气象因素无关,排除A项和B项;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大气环流形式没有本质区别,排除D;而a处海拔更高,C正确。

第18题,太阳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发电,受天气影响大,连续性差,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没有大规模开发利用;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但不一定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地区。

A正确。

19.D 20.A 第19题,四地位于亚欧大陆38°N~52°N之间,日照百分率越小,说明阴雨天气越多,据此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第20题,③地为温带季风气候,7月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日照百分率低。

21.B 22.A 第21题,垂直光滑的花岗岩面,主要是冰川侵蚀的结果。

四个选项中,蘑菇石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挪威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贝加尔湖是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

故选B。

第22题,岩浆侵入后冷却凝固成花岗岩,后经过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再经过冰川时期冰川的侵蚀才形成现在高大、垂直、光滑的酋长岩。

故选A。

23.D 24.C 25.C 第23题,从图中河流分布可知该地为谷地,以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可知为背斜,由此可知图示地区地质地貌为背斜谷。

第24题,③处最靠近河流,其阶地形成的年代最晚。

第25题,图中等高距为20m,③与⑤的相对高度介于20m~60m之间,若在③处钻40m到达采集样本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平面在60~100m之间,故选C。

26.解析:

(1)题,图中120°E自南向北穿过的气候类型依次为地中海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2)题,澳大利亚中部地区的沙漠与副热带高气压带,寒流和地形阻挡有关。

第(3)题,一月份南半球为夏季,陆地上气温高,形成低压,此时北半球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来自低纬海洋,气候湿润。

七月份,南半球为冬季,陆地上气温低形成高压,澳大利亚西北部多来自陆地上的东南信风影响,气候干燥。

第(4)题,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于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季风气候不如上海明显。

答案:

(1)地中海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2)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3)一月:

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

七月:

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

(4)表现:

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原因:

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27.解析:

(1)题,高山冰雪融水在下渗过程中,由于冲积扇边缘地区地势较低,地下水出露形成泉水。

(2)题,该处泉水属于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年际变化较小,流量稳定。

第(3)题,从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抵御旱涝灾害等方面分析。

第(4)题,从控制全球变暖、合理利用水资源、调整农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分析。

答案:

(1)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大量渗入地下;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形成泉。

(2)该地深居内陆,降水量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年际变化小;泉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流量稳定。

(3)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抵御荒漠化对绿洲的威胁;有效的保护流域内生物的多样性;抵御洪涝、干旱灾害的威胁;绿洲小气候得以改善,温差变小,湿度增大。

防止流域内土壤次生盐碱化;调节了灌溉用水,保证了供水水源,扩大人工灌溉绿洲的面积。

(4)加强国际合作,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慢高山冰川的融化;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节水灌溉措施;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

28.解析:

(1)题,由图可知该岛屿是由背斜成山,出露海面而成。

(2)题,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第(3)题,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而非储油构造。

第(4)题,上游拦河造坝、沿岸人们用水增加、海平面上升等都会造成海水倒灌现象。

答案:

(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2)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疏松容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

(3)不能。

图示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不能为储油提供良好条件。

(4)上游大坝枯水期拦蓄水源,使下游河水减少;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频率增加,降水季节变化加大,河流沿岸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