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3896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docx

八年级科学化学反应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课题

5.1化学式

(一)

总第1课时

主备教师

1.理解化学式概念及涵义

2.掌握一些物质的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理解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有关数字的不同意义.

3.通过化学式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元素与原子、单质和化合物的联系和区别.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

化学式的写法、读法;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难点:

化学式书写的规律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启发、归纳、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

分子:

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

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

(投影题目)

1.书写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并分类(指出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H、O、N、C、P、S、F、Si、He、Ne、Ar、K、Ca、Na、Mg、Al、Zn、Fe、Cu、Ba、Hg、Ag.

新课引入:

(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元素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由元素组成的各种纯净物(包括单质、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

现桌上分别放有:

水、食盐、铁粉、硫黄、二氧化锰、氧气六种物质,它们分别由哪些元素组成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化学式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物质的组成.化学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掌握了它会给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带来极大的方便.

讲授新课:

板书:

化学式

讲解:

什么叫化学式?

板书:

1.定义: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解释:

(解释有着重号的词)

物质的组成有两方面的含义:

①“质的组成”:

指物质所含的元素种类;②“量的组成”:

指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和质量比.

例如:

Fe铁O2氧气H2O水CO2二氧化碳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提问:

各种纯净物如何用化学式来表示呢?

板书:

2.化学式的写法、读法

1)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读法

提问:

什么是单质?

(请一名学生口述回答)

a.常见气态单质及溴、碘的化学式:

“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

名称:

   氢气氮气氟气氯气溴 碘

化学式:

   H2   N2   F2   Cl2   Br2   I2

b.金属、大多数非金属固体、稀有气体的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名称:

   铁   铝   硫   磷   碳  氖气氦气

化学式:

  Fe   Al   S   P   C   Ne  He

阅读:

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读法(详见教材)

提问:

什么叫化合物?

(追问:

化合物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书写化学式时应抓住的关键是什么?

讨论: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关键是要抓住要点:

①元素符号排列顺序的规定②原子个数、原子个数角码的书写部位.

讲解:

以氧化汞、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为例,说明氧化物化学式的写法、读法规律.

以氯化钠、氯化钾、硫化锌为例,讲解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的写、读规律.

板书:

2)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规律:

写法:

金左非右、氧右它左、右下加数(解释口诀含义)

读法:

先读后写,先写后读(总原则)

a.氧化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氧右它左、右下加数;读法:

氧化某、几氧化几某.例如:

氧化汞、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和水,其化学式分别为:

HgO、CO2、Fe3O4、H2O.

说明:

“水”是特殊的氧化物,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2O”应读作“水”,不读“氧化氢”.

b.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金左非右,右下加数;读法:

某化某.例如:

氯化钠、氯化钾和硫化锌,其化学式分别为:

NaCl、KCl、ZnS.

提问:

元素符号的意义是什么?

(追问符号O、2O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设问:

O2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追问2O2表示的意义)

投影:

追问:

“H2O、2H2O”所表示的意义(请一位学生口述,教师归纳)

投影:

备注

归纳小结:

(投影)板书:

3.化学式的意义

说明:

某些化学式不仅能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同时也能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组成,这种化学式也叫分子式.

例如:

O2、H2O、CO2既是化学式也是分子式.

板书:

4.化学式的使用范围

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且一种纯净物只有一种化学式

(化学式的书写不能随心所欲,必须规范)

基础知识训练:

(课堂完成)(投影题目)

作业:

备注

板书设计:

5.1化学式

1.定义: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2.化学式的写法、读法

1)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读法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读法

3.化学式的意义

4.化学式的使用范围

教学

后记

(反思)

课题

5.1化学式

(二)

总第2课时

主备教师

1.化合价的含义。

2.元素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

(1)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难点:

化合价概念的建立。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讲授、讨论、

活动

教学过程

[练习]:

写出化学式并判断每种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

[总结]:

NaClMgCl2Na2SMgSNa2OMgO

原子个数比:

1:

l1:

22:

11:

12:

11:

1

HClH2OH2SSO2

原子个数比:

1:

12:

12:

l1:

2

[新课引入]:

从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到原子之间形成化合物时其原子个数比有确定的数值,如果不是这个比值那么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而这个数目就表现出了元素的原于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一种化学性质——化合价。

[板书]:

一.化合价

[提问]:

(1)什么叫做化合价?

(2)元素的化合价是如何表示的?

(3)化合价的实质是什么?

(4)单质的化合价为什么为零?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第88、89页,讨论后回答。

[总结板书]:

①化合价:

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于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②化合价的实质:

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化学性质。

③因为化合价是在形戊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性质,所以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提问]:

(1)化合价的正负与数值是如何确定的?

(2)化合价的原则是什么?

[讲解]: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总结板书]:

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一价钾钠氯氢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氯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练习]:

标出下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①Na2O③Cu(OH)2③WO3④Na2CO3⑤NH4NO3⑥FeSO4⑦AlCl3

[讲解]:

原子团的化合价:

是组成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

如:

-1

-1

-2

-2

+1

OH

NO3

SO4

CO3

NH4

[讲述]:

那么如何根据化合价确定化学式?

已知化学式如何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呢?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第90页。

备注

[总结]:

三.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

[板书]:

注意:

1.依据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

2.化学式的写法:

正价先,负价后,标出(化合)价,找(原子)个数。

3.不能根据化合价书写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四.相对原子质量和式量

1.原子有一定质量

1个氢原子质量1.67×10-27kg

1个氯原子质量2.657×10-26kg

1个碳原子质量1.993×10-26kg

书写,记忆不方便

所以一般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

而用原子的相对质量

2.原子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碳原子质量的112=1.66×10-26kg

1.67×10-27kg

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1

1.66×10-27kg

2.657×10-26kg

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16

1.66×10-27kg

注:

(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2)相应的相对原子质量取值一般四舍五入

氯取35.5

(四)总结、扩展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则以及相对原子质量。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注意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学习,这样可以使同学们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备注

板书设计:

一.化合价

①化合价:

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于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②化合价的实质:

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化学性质。

③因为化合价是在形戊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性质,所以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二.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

三.相对原子质量和式量

教学

后记

(反思)

课题

5.2化学方程式

(一)

总第3课时

主备教师

1.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含义和微观含义。

2.通过探究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

3.通过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比较总结出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讲授、讨论、

活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复习引入)

最近我们都非常关注“神州六号”,那么两位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地球上和飞船中的质量一样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一样,因为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着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师顺势引入:

那么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了其他物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跟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比较,是增加,减少,还是一样呢?

学生回答可能有不同答案→教师紧接着逼问:

要进行你的猜想我们必须进行实验(学生齐声回答)

讲授新课

【探究活动一】(祥见学生活动记录表)

1.教师出示天平问:

天平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2.教师演示实验回答: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a、先在锥形瓶底部铺上一层干燥的细纱,再放进一粒火柴头那样大小的白磷。

用橡皮塞塞紧瓶口,把瓶子放在天平的左托盘,在右托盘上加砝码并调节游码位置,使天平达到平衡。

→问:

此步天平的作用是什么?

b、然后取下锥形瓶,加微热(注意:

锥形瓶加热需加),使白磷燃烧。

观察到瓶内出现了的现象,发生了(填

化学或物理)变化。

c、等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把锥形瓶放回左托盘上,观察到天平的平衡

(发生变化或保持不变)。

这说明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和反应物的总质量(发生变化或保持不变)

备注

【探究活动二】

1.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回答: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a、把盛有无色氢氧化钠(NaOH)溶液的短试管,

小心地放入盛有蓝色硫酸铜(CuSO4)溶液的锥形瓶里,

塞紧瓶塞。

再把盛有短试管的锥形瓶放在天平的左托盘

上,在右托盘上加砝码并调节游码位置,使天平达到平衡。

b、然后拿起锥形瓶并使它倾斜,让短试管中的NaOH溶液倒入CuSO4溶液中,两种溶液充分接触后,可以观察到现象,发生了(化学或物理)变化。

c、再把锥形瓶放回左托盘上,观察到天平的平衡(发生变化或保持不变)说明在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发生变化或保持不变)。

由探究一和二可知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宏观含义→[板书第1点]

【探究活动三】

为了进一步从微观角度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请同学们一起完成下列活动。

1.试画出氢气(H2)和氧气(O2)反应生成水分子(H2O)的示意图。

2.从上述示意图中,你发现在化学反应前,有个原子和个原子;在反应后。

有个原子和个原子;所以说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或保持不变)。

3.从上述示意图中,你还可以发现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

(发生变化或保持不变)。

总结: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

课堂小结(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和微观含义)

备注

板书设计:

5.2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2、原因:

(1)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2)反应前后原子的数量没有增减

教学

后记

(反思)

课题

5.2化学方程式

(二)

总第4课时

主备教师

1.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能写出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讲授、讨论、

活动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

(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板书〕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

请看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板书〕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改成化学式)

P+O2P2O5

〔组织讨论〕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

为什么?

(由学生回答。

怎样才能把上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提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板书〕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P+O2─P2O5

2.配平化学方程式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

(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

把短线改等号。

4P+5O2===2P2O5

备注

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4P+5O22P2O5

(介绍“△”’“↑”“↓”等符号表示的意义,及“↑”“↓”符号的使用范围)。

〔讲解〕反应条件常见的有:

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号的使用范围:

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

〔板书〕例如:

CuSO4+2NaOH===Na2SO4+Cu(OH)2↓

〔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

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

写好化学式,方程要配平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

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是方程式的配平,并要注意其规范化。

〔板书〕三、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讲解〕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讲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质和量方面的涵义

〔板书〕4P+5O22P2O5

质的方面: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各种原子的种类和各种原子的数目保持不变,原子的质量也保持不变。

量的方面: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可以用于化学计算,这将在下一节讲。

〔总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条原则:

1.化学方程式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备注

板书设计: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平化学方程式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

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条原则:

1.化学方程式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四、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教学

后记

(反思)

课题

5.3金属

总第5课时

主备教师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包括状态、颜色、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了解合金及其优良性质和广泛的用途。

3、在交流合作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勤于思考、大胆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

难点:

合金的作用。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启发、归纳、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A、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

生活中的各种金属材料、厨房用品、装饰用品、首饰、建筑

国防、航空、轮船等等。

思考:

在不同的领域,分别应用了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

A、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除汞外,金属都是固体,因为金属熔点较高,大多数金属的颜色为银白色

或灰色,金为金黄色,铜为紫红色。

探究活动:

将蜡分别粘在金属匙和塑料匙的一端,同时放入煮沸的水中,观察蜡的变化,并想想其中的原因。

现象:

放在金属匙上的蜡块慢慢溶化,放在塑料匙上的蜡块无变化。

原因:

金属导热性能好,非金属导热性能差。

良好的导电性,可以制成电线和电缆

良好的延性,可以抽成丝

良好的展性,可以展成薄片

阅读书本P101小资料——金属之最

二、合金

1、概念: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经高温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特点:

耐磨性、强度、硬度较好。

查阅资料完成书本P103的表格

三、铁和钢

纯铁特点:

银白色金属、质软

铁的合金:

铁与碳或其它元素熔合而成的合金的总称。

如生铁、钢铁、熟铁等。

生铁特点:

含碳量2%以上,比较硬,有脆性,经得起较大的压力,适宜做

备注

大机件

钢的特点:

含碳量0.3%——2%,钢坚硬。

如果在钢中按一定比例加入铬、钨、镍等元素,则形成特种钢或合金钢,适用于各个行业。

四、铜纯铜特点:

纯铜紫红色,有良好的延展性,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匙电气工业的主要材料

铜的合金:

青铜——铜锡合金黄铜——铜锌合金,

广泛应用于船、车辆、军事装备和家庭用具

五、铝——地壳中最丰富的金属

铝的特点:

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表面易氧化称氧化铝薄膜,可以保护内部金属不再受腐蚀,常用作医疗器械

铝富延展性,制作铝箔用于包装

铝是热及电的良导体,常用于制作电线、烹饪器具

铝密度小,易形成合金

铝合金:

铝合金质量轻,耐高温,抗强压力,抗腐蚀,广泛应用于建筑业、航空等领域

六、钛

钛的特点:

银灰色金属,外观似钢,能承受剧烈温度的变化,常用作火箭和飞船的外壳

钛表面易形成氧化物薄膜,具有抗腐蚀性能

钛无毒副作用,与人体肌肉、骨骼不反应且可与人体

组织成一体,被广泛用于人工关节、人工心脏瓣膜等

第一金属是铁,第二金属是铝,钛将跃居为第三金属

备注

板书设计:

5.3金属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二、合金

三、铁和钢

四、铜

五、铝

六、钛

教学

后记

(反思)

课题

5.4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一)

总第6课时

主备教师

1、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来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

3、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4、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

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启发、归纳、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我们在上节课中已经共同探究了金属的一些性质现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以下金属的用途显示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a)用铜做导线

b)用铝制作饮料罐

c)用铁做铁钉

d)用金做黄冠

这些都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今天我们在进一步探究它们的一些化学性质。

2.学生活动

A)镁、铜、铁、锌与酸的反应

将四只空试管置于试管架上在每个试管内注入5毫升的稀盐酸,然后分别加入锌片、铜片、铁片和镁片(用砂纸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观察四个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再用手感觉试管底部的冷热程度。

而后在试管口盖上玻璃片约一分钟,移开玻璃片迅速把点燃的木条放近试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是否就是氢气,认真实验小组合作讨论并记录实验结论。

请小组派代表把实验结论进行组间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归纳 :

铁、镁、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讨论: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上述实验我们还将进一步得到怎么结论。

小结:

1)有些金属能与稀酸反应释放氢气而有些金属不能。

2)镁锌铜三种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为:

Mg>Zn>Cu

3)Zn+H2SO4=ZnSO4+H2↑

Mg+H2SO4=MgSO4+H2↑

Fe++H2SO4=FeSO4+H2↑

B)铜片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从刚刚的实验中我们发现铜不能和盐酸溶液反应,那么铜能不能和其他的溶液反应呢?

在每一组的桌上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另一种溶液,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铜是否会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取一洁净的试管倒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把一铜丝插入试管内,稍稍加热,看看在

备注

试管内你们新发现了什么?

实验现象:

铜丝周围生出了白色的银。

Cu+2AgNO3=Cu(NO3)2+2Ag

总结从以上两个实验中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1)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Mg>Zn>Cu>Ag

2)以上的反应都有共同特点:

单质+化合物=另一种单质+另一种化合物

引出置换反应的概念(书本P111)。

(置换反应是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四大基本反应之一,另三种分别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3.新知应用

根据以上新学的金属性质讨论:

通过哪些实验来说明的铁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方案1:

与酸反应,比较产生气泡速度的快慢

方案2: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旨在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归纳和总结,以便巩固知识、应用知识。

问题:

能用铁桶来盛放波尔多液吗?

4总结

1)常见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K、Ca、Na十分活泼在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

问题:

黄金与黄铜(铜锌合金)的外观很相似,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鉴别黄金与黄铜?

5.作业

(1):

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反应且一定能生成氢气的是()

AMg、稀HNO3BZn、硫酸溶液CFe、盐酸DCu、浓盐酸

(2):

下列有关置换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gCl+Cu=CuCl2+2AgBCu+ZnCl2=CuCl2+ZnCl2

CK+AgNO3=Ag+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