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转移技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0396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体位转移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位转移技术.docx

《体位转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位转移技术.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位转移技术.docx

体位转移技术

体位转移技术

体位摆放与转移技术

一、概述

1.为了帮助患者早日生活自理,回归家庭、社会,必须早日开展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体位摆放及转移技术是ADL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

2.训练原则为:

患者完全不能活动时,采取辅助方法;随着活动能力的提高,逐渐减少辅助量,最终达完全自理

二、体位摆放

1.瘫痪肢体位置的摆放:

为了防止发生压疮,预防肢体挛缩,减轻痉挛,维持良好血液循环,应注意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且隔1-2h为患者翻身一次。

(1)脊椎损伤患者的肢体位置

1)仰卧位:

头下放置薄枕,将头两侧固定(需要保持颈部过伸展的位时,在颈部垫上圆枕)。

肩胛、上肢、膝、踝下垫枕,用毛巾卷将腕关节保持在40°背伸位

2)侧卧位:

上侧的上肢保持伸展位、下肢屈曲位,肢体下均垫长枕。

背后用长枕靠住,以.

保持侧卧位(行颅骨牵引时,保持40°—60°侧卧)

(2)偏瘫患者的肢体位置摆放

1)仰卧位:

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手指伸展位,平放于枕上。

长浴巾卷起垫在大腿外侧,防止下肢外展、外旋。

膝下垫上毛巾卷,保持伸展微屈。

2)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伸展位,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

3)患侧卧位:

患侧上肢外展、伸展位,患侧下肢轻度屈曲位放在床上,健侧下肢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松,放在躯干上

三、转移训练

1.概述

(1)定义:

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

(2)目的:

使瘫痪患者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

一般分为独立转移、辅助转移和被)分类:

3(.

动转移三大类。

1)独立转移:

指患者独自完成、不需他人帮助的转移方法。

2)辅助转移:

指由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助的转移方法。

3)被动转移:

即搬运,是指患者因瘫痪程度较重而不能对抗重力完成独立转移及辅助转移时完全由外力将患者整个抬起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搬运。

(4)基本原则

1).独立转移

①水平转移时,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间的高度应尽可能相等。

②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的物体应稳定。

③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应尽可能靠近。

④床垫和椅面应有一定的硬度。

⑤应当教会患者利用体重转移。

⑥转移时应注意安全。

⑦患者学习独立转移的时机要适当。

⑧有多种转移方法可供选择时,以最安全、最容易的方法为首选。

2).辅助转移

①辅助者与患者之间应互相信任。

②辅助者应熟知患者病情。

③转移前辅助者必须准备好必要的设施与空间。

④辅助者需要相当的技巧而不能单独依靠体力。

⑤辅助者必须穿防滑的鞋子或赤脚。

⑥辅助者的指令应简单、明确。

⑦转移过程中,辅助者应留意患者突然或不正常的动作,以避免意外发生。

⑧随着患者功能的恢复,帮助应逐渐减少。

3)被动转移

①患者应放松自己,对帮助者要有信心。

②搬运时患者应向前看,而不是向地板或向帮助者看

③搬运过程中患者应当保持转移开始的姿势,不再改

④若搬运过程需要两个以上帮助者,则每一位都必须清楚地了解整个转移程序及方向。

⑤利用机械搬运时,转移前应检查器械是否完全完好,并保证空间通畅,没有障碍。

⑥转移时不能增加患者的痛苦,不能影响或加重病情。

(5)体位转移方法的选择

1)患者能够独立转移时则尽量不要帮助,能提供少量帮助时则不要提供大量帮助,而被动转移作为最后选择的转移方法。

2)患者残疾较重或存在认知障碍时不要勉强训练其独立转移活动。

3)转移距离过远时难以依靠一个人的帮助,转移频繁时不便使用升降机。

2.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

(1)床上转移活动

1).床上翻身:

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

患者仰卧,双侧髋、膝屈曲,双上肢Bobath握手伸肘,肩上举约90°,健上肢带动患上肢先摆向健侧,再反方向摆向患侧,以借摆动的惯性翻向患侧。

2)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

患者仰卧,健足置于患足下方。

双手Bobath握手上举后向左、右两利用躯干的旋转和上肢摆动的惯性向健侧摆动,

侧翻身。

(2)床上卧位动移

患者仰卧,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健手将患手固定在胸前,利用健下肢将患下肢抬起向一侧移动;用健足和肩支起臀部,同时将臀部移向同侧;臀部侧方移动完毕后,再将肩、头向同方向移动。

(3)由卧位到床边坐位

1)独立从健侧坐起:

①患者健侧卧位,患腿跨过健腿。

②用健侧前臂支撑自己的体重,头、颈和躯干向上方侧屈。

③用健腿将患腿移到床缘下。

④改用健手支撑,使躯干直立。

2)独立从患侧坐起:

①患者患侧卧位,用健手将患臂置于胸前,提供支撑点。

②头、颈和在健腿帮助③健腿跨过患腿,躯干向上方侧屈。

下将双腿置于床缘下。

④用健侧上肢横过胸前置于床面上支撑,侧屈起身、坐直。

3)治疗师辅助下坐起:

①患者侧卧位,两膝屈曲。

②治疗师先将患者双腿放于床边,然后一手托着位于下方的腋下或肩部,另一手按着患者位于上方的骨盆或两膝后方,命令患者向上侧屈头部。

③治疗师抬起下方的肩部,以骨盆为枢纽转移成坐位。

(4).由床边坐位到卧位

1)独立从患侧躺下:

①患者坐于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

健手从前方横过身体,置于患侧

髋部旁边的床面上。

②患者将健腿置于患腿下方,并将其上抬到床上。

③当双腿放在床上后,患者逐渐将患侧身体放低,最后躺在床上。

2)独立从健侧躺下:

患者坐于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健腿置于患腿后方。

躯干向健侧倾斜,健侧肘部支撑于床上,用健腿帮助患腿上抬到床上。

当双腿放在床上后,患者逐渐将身体放低,最后躺在床上,并依靠健足和健肘支撑使臀部向后移动到床的中央。

3)治疗师辅助躺下:

①患者坐于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患腿置于健腿上。

治疗师站在其患侧(右侧),用左上肢托住患者的颈部和肩部。

②治疗师微屈双膝,将右手置于患者的腿下,当患者从患侧躺下时帮助其双腿抬到床上。

③治疗师转到床的另一侧,将双侧前臂置于患者的腰及大腿下方。

患者用左足和左手用力向下支撑床面,同时治疗师向床的中央拉患者的髋部。

调整好姿势,取舒适的患侧卧位。

)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5)1.独立转移:

由坐位到立位:

①患者坐于床边,双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足跟落后于两膝,患足稍后,以利负重及防止健侧代偿。

②双手Bobath握手,双臂前伸。

③躯干前倾,使重心前移,患侧下肢充分负重。

④臀部离开床面,双膝前移,双腿同时用力慢慢站起,立位时双腿同等负重。

由立位到坐位:

①患者背靠床站立,双下肢平均负重,双手Bobath握手,双臂前伸。

②躯干前倾,同时保持脊柱伸直,两膝前移,屈膝、屈髋。

③慢慢向后、向下移动臀部和髋部,坐于床上。

(从椅子或轮椅上站起和坐下的方法同上,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椅子应结实、牢固、椅面硬,具有一定的高度。

高椅子比矮椅子易于站起,②有扶手的椅子比应选择高椅子。

开始训练时,

较理想,有利于站起和坐下时的支撑。

③轮椅应制动,脚踏板向两侧移开。

2)。

辅助转移

由坐位到立位:

①患者坐于床边或椅子上,躯干尽量挺直,两脚平放地上,患足稍偏后。

②患者Bobath握手伸肘,治疗师站在患者偏瘫侧,面向患者,指引患者躯干充分前倾,髋关节尽量屈曲,并注意引导患者体重向患腿移动。

③治疗师进一步引导患者将重心向前移到足前掌部,一手放在患膝上,重心转移时帮助把患膝向前拉,另一手放在对侧臀部帮助抬起体重。

④患者伸髋伸膝,抬臀离开床面后挺胸直立。

⑤起立后患者双下肢应对称负重,治疗师可继续用膝顶住患膝以防“打软”。

由立位到坐位:

与上述顺序相反。

(注意:

①无论是站起还是坐下,患者必须学会向前倾斜躯干,保持脊柱伸直。

患者必须学会两侧臀部和下肢平均承重。

②治疗师向下压患者的患膝(向足跟方向),鼓励患者站立时两腿充分负重。

③治疗师应教会患者在完全伸膝前将重心充分前移。

(6)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

1).独立由床到轮椅的转移:

①患者坐在床边,双足平放于地面上。

轮椅置于患者健侧,与床成

45°角,制动,卸下近床侧扶手,移开近床侧脚踏板。

②患者健手支撑于轮椅远侧扶手,患手支撑于床上,患足位于健足稍后方。

③患者向前倾斜躯干,健手用力支撑,抬起臀部,以双足为支点旋转身体直至背靠轮椅。

④确信双腿后侧贴近轮椅后正对轮椅坐下。

2)。

辅助下由床到轮椅的转移-方法1

①同上①。

②治疗师面向患者站立,双膝微屈,腰背挺直,双足放在患足两边,用自己的膝部在前面抵住患膝,防止患膝倒向外侧。

③治疗师一手从患者腋下穿过置于患者患侧肩胛上,并将患侧前臂放在自己的肩上,抓住肩胛骨的内缘,另一上肢托住患者健上肢,使其躯干向前倾。

然后将患者的重心前移至其脚上,直至患者的臀部离开床面。

④治疗师引导患者转身坐于轮椅上。

3)。

辅助下由床到轮椅的转移-方法2

①同上①。

②治疗师站在患者瘫痪侧,面向患另一手托住患用同侧手穿拇握法握住患手,者,

侧肘部。

③患者患足位于健足稍后方,健手支撑于轮椅远侧扶手,同时患手拉住治疗师的手站起。

然后以双足为支点转动身体直至背靠轮椅。

④治疗师向前倾斜身体,并半蹲,帮助患者臀部向后、向下移动慢慢坐于轮椅中。

(7)轮椅与坐厕之间的转移

1).独立由轮椅到坐厕的转移:

①患者驱动轮椅正面接近坐厕,制动,移开脚踏板。

双手支撑于轮椅扶手站起。

②先将健手移到对侧坐厕旁的对角线上的扶栏上,然后健腿向前迈一步,健侧上下肢同时支撑,向后转身,背向坐厕。

③将患手置于轮椅另一边扶手上,然后再移到坐厕旁的另一侧扶栏上。

④脱下裤子,然后坐下。

2).辅助下由轮椅到坐厕的转移:

①患者坐于轮椅中,正面接近坐厕,制动,移开脚踏板。

轮椅与坐厕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以利治疗师活动。

治疗师站在患者瘫痪侧,面向患者,同侧手穿拇握法握住患手,另一手托住患侧肘部。

②患者健手支撑于轮椅扶手,同时患手拉住治疗师的手站起。

然后患者将健手移到坐厕旁的扶栏上。

③治疗师和患者同时移动双足向后转身,直到患者双腿的后侧贴近坐厕。

④脱下裤子,治疗师协助患者臀部向后、向下移动坐于坐厕上。

(8)进出浴盆

1).独立的由坐位进出浴盆:

①患者坐在靠近浴盆边并与之成45°角的轮椅上,健侧邻近浴盆。

轮椅与浴盆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以便放置浴板。

制动轮椅,卸下近浴盆侧扶手,移开脚踏板,双足平放于地面。

浴盆中注满水,然后脱下衣裤。

②患者健手支撑于浴板,患手支撑于轮椅扶手,同时用力撑起上身,以下肢为支点转动身体,直至双腿后侧碰到浴板,先将患手移动浴板一端,然后向下坐到浴板上。

③患者将两腿先后跨进浴盆,然后移到浴盆中央上方坐好。

④患者将身体放入浴盆中。

2).辅助下由坐位进出浴盆:

①同上①。

②治疗师站在患者瘫痪侧,面向患者,用同侧手

穿拇握住患手,另一手托住患侧肘部。

③患者健手支撑于浴板,同时患手拉住治疗师的手站起。

患者以下肢为支点转动身体,直至双腿后侧碰到浴板,然后向下坐到浴板上。

④患者自行将健腿跨进浴盆,治疗师帮助把患腿放入浴盆。

然后移到浴盆中央上方坐好。

3.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

(1)床上翻身

完全性损伤患者急性期全辅助下从仰卧位C6)1.

到俯卧位翻身

①将床单卷起,至患者体侧,一人固定住患者头部

②听号令一起将患者移向一侧,将翻向侧上肢外展

③听号令一起将患者翻向一侧,在背后、头、双上肢、双下肢间垫上枕头

2)床上翻身:

C6完全性损伤患者独立从仰卧位到俯卧位翻身(向右侧翻身)

①C6完全性损伤患者缺乏伸肘、屈腕能力,手功能丧失,躯干和下肢完全麻痹。

患者只能利用上肢甩动引起的惯性,将头颈、肩胛带的旋转力通过躯干、骨盆传到下肢完成翻身动作。

C7完全性损伤患者由于肱三头肌有神经支配,故较C6损伤患者容易完成翻身动作。

②其步骤为:

①患者仰卧,头、肩屈曲,双上肢伸展上举、对称性摆动,产生钟摆样运动。

向左侧甩动,使右上肢越过身体左侧,以获得下一步向右翻转所需的动力。

②再屈曲头、肩,双上肢迅速从左侧甩向右侧。

③借助于上肢甩动的④将左前臂支撑惯性使躯干和下肢翻成俯卧位。

于床面并承重,右肩进一步后拉,使两侧前臂同等负重。

⑤将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3)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的翻身训练

同上翻身方法或直接利用肘部和手的支撑向一侧翻身。

4)四肢瘫患者辅助下从仰卧位到侧卧位的翻身动作(向右侧翻身)

患者仰卧,治疗师立于患者的左侧,帮助患者将左上肢横过胸前,将左下肢跨过右下肢,左足置于右侧床面。

治疗师一只手置于患者左侧腰下,另一只手置于患者左侧髋部下方,腹部抵住床沿作为支撑点,用力推动患者髋部向上,使患者右侧卧。

最后帮助患者调整好卧姿。

(2)卧位与坐位之间的转换

1)由仰卧位坐起:

C6完全性损伤患者独立由仰卧位坐起:

①患者仰卧,上举双臂,用力左右摆动躯干,利用惯性将右上肢甩过身体左侧,翻向左侧。

②先用左肘支撑床面,然后变成双肘支撑,抬起上身。

③将体重移到右肘上,然后将左肘移近躯干。

④保持头、肩前屈,将右上肢撤回身体右侧,并用.

双肘支撑保持平衡。

⑤再将身体转向左肘支撑,同时外旋右上肢,在身体后伸展,右手支撑床面。

⑥调整身体位置使重心向右上肢转移,同样外旋

左上肢,在身体后伸展,用左手支撑床面。

⑦慢慢交替将双手向前移动,直至体重移到双下肢上,完成坐起动作。

2)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独立由仰卧位坐起:

患者利用向两侧翻身,完成双肘支撑,再将身体重心左右交替变换,同时变成手支撑,

完成坐起动作。

3)C6完全性损伤患者利用上方吊环由仰卧位坐起:

①患者仰卧,用右腕勾住上方吊环。

②向吊环方向拉动身体,并依靠左肘支撑体重。

③在吊环内屈曲右肘关节,并承重,同时将左肘移近躯干。

④用左肘支撑体重,右上肢在外旋上举位屈曲,右腕抵住吊环链条。

⑤用右上肢承重,左上肢在身体后侧外旋并伸肘支撑床面。

⑥体重移至左上肢,右上肢从吊环中取下,在身体后方外旋伸肘支撑于床面。

⑦交替向前移动双手,直到躯干直立、上下肢承重。

3)由坐位躺下

C6完全性损伤患者独立由坐位躺下:

①患者在床上取长坐位,双手在髋后支撑,保持

头、肩向前屈曲。

②身体向右后侧倾倒,用右肘承重。

③屈曲左上肢,将一半体重转移至左肘。

④仍然保持头、肩屈曲,交替伸直上肢直到躺平。

4)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独立由坐位躺下:

与由仰卧位坐起的方法顺序相反。

(3)床上直腿坐位(即长坐位)移动

是指脊髓损伤患者(长坐位)床上直腿坐位

在床上取屈髋、伸膝的坐位方式。

以C6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直腿坐位移动为例,因该类患者肱三头肌瘫痪,缺乏伸肘能力,

转移较为困难。

而截瘫患者双上肢功能正常,较易完成床上长坐位移动。

1).支撑向前方移动:

①患者取长坐位,双下肢外旋,膝关节放松。

头、肩、躯干充分向前屈曲,头超过膝关节,使重心线落在髋关节前方,以维持长坐位平衡。

双手靠近身体,在髋关节稍前一点的位置支撑。

因肱三头肌麻痹,应外旋肩关节,前臂旋后,以保持肘关节稳定伸展。

②双手用力支撑上抬臀部。

③保持头、躯干向前屈曲,使臀部向前移动。

2).支撑向侧方移动(向左移动):

①患者取长坐位,右手半握拳置于床面,紧靠臀部。

左手放在与右手同一水平而离臀部约30cm的地

方,肘伸展,前臂旋后或中立位。

②躯干前屈使头超过膝部,上抬臀部,同时头和肩转向右侧,带动左肩向前移动、右肩向后移动。

因背阔肌有神经支配,可拉动骨盆移向左手处。

③用上肢将双腿位置摆正。

(4)不同平面之间转移动作训练

1).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

独立转移:

①从轮椅到床的侧方成角转移(从右侧转移):

轮椅右侧靠近床,与床成20°~30°角,制动,移开右侧脚踏板。

患者在轮椅中先将臀部向前移动,右手支撑床面,左手支撑轮椅扶手,同时撑起臀部并向前、向右侧方移动到②从轮椅到床的侧方平行转移(左侧身床上。

体靠床):

轮椅与床平行,制动;卸下近床侧扶手,患者将双腿抬上床;躯干向床缘方向前倾,将右腿交叉置于左腿上,应用侧方支撑移动的方

法,左手支撑于床上,右手支撑于轮椅扶手上,头和躯干前屈,双手支撑抬起臀部并向床移动。

③从轮椅到床的正面转移:

轮椅正面靠近床,其间距离约为30cm,以供抬腿之用,然后制动。

四肢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差,需用右前臂勾住轮椅把手以保持平衡。

将左腕置于右膝下,通过屈肘动作,将右下肢抬起,放到床上。

用同样方法将左下肢放到床上。

打开轮椅手闸,向前推动轮椅紧贴床缘,再关闭手闸。

双手扶住轮椅扶手向上撑起,同时向前移动坐于床上,此过程中要保持头和躯干屈曲。

④利用滑板由轮椅向床的侧方平行转移:

轮椅与床平行靠近,制动,卸下靠床侧扶手,将双下肢抬到床上;将滑板架在轮椅和床之间,滑板的一端插入患者臀下;患者一手支撑于置于轮另一手支撑于置于床垫上椅坐垫上的滑板一端,

的滑板一端,抬起上身,将臀部通过滑板移至床上;然后撤去滑板。

⑤利用滑板由轮椅向床的后方转移:

轮椅

从后方靠近床沿,制动,拉下轮椅靠背上的拉练或卸下靠背;在轮椅与床之间架上滑板,滑板的一端插入患者臀下并固定好;患者用双手支撑于床面将身体抬起,向后移动坐于床上;再用双手将下肢抬起移至床上并摆正;最后撤除滑板。

⑥利用上方吊环由轮椅向床的转移(左侧身体床):

轮椅从左侧平行靠近床,制动,卸下靠床侧扶手;先将双腿移到床上,再将左手伸入上方吊环,右手支撑于轮椅扶手;在右手用力撑起的同时,左手腕或前臂向下拉住吊环,臀部提起,向床上转移。

2)一人转移四肢瘫患者:

患者坐在轮椅中,双足平放于地面上。

治疗师面向患者,采用髋膝屈曲、腰背伸直的半蹲位,用自己的双脚和双膝双手抱住患者的抵住患者的双脚和双膝的外侧,

臀部,同时患者躯干向前倾,将下颏抵在治疗师的一侧肩部。

然后治疗师用力将患者向上提起,呈站立位后,再向床边转动。

治疗师左手仍扶住

患者臀部,右手向上移动至其肩胛骨部位以稳定躯干,同时控制住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其髋关节,将其臀部轻轻放到床上。

(5).轮椅与椅之间的转移

C7及以下脊髓损伤患者可独立完成由轮椅向椅的转移。

1)独立的由轮椅向椅的成角转移:

首先制动轮椅,椅子固定牢靠,两椅互成60°角,卸下轮椅近椅子一侧扶手。

患者尽量坐于轮椅的前

沿,将双足平放于地面上。

患者一手扶于椅子的远侧角,另一手扶于轮椅的扶手上,手足同时用力将臀部抬起并向侧方移至椅子上。

最后调整好坐姿。

2)独立的由并列的轮椅到椅的转移:

除将两椅并列放置外,其余与上同。

3)独立的利用滑板由轮椅到椅的侧方转移:

轮椅与椅子尽可能靠近并列,两椅的前沿平齐。

卸下轮椅近椅子一侧扶手,在两椅间架上滑板。

先将双足移向椅子,然后一手支撑于轮椅的椅座,另一手支撑在椅子的远侧。

双手及双足同时用力,通过支撑动作将躯干抬起移于椅子并坐下。

最后摆正双腿位置并抽去滑板。

4)独立由轮椅到椅的正面转移:

将轮椅与椅子正面对置,使两椅前沿平齐。

轮椅制动,椅子稳定放置,使双足平放于地面上。

患者一手支撑于椅子坐板的远侧,另一手支撑于轮椅坐板的近侧,躯干略前倾,手足同时用力将臀部抬起移将双腿移至椅子正前转身坐于椅子上。

向椅子,

面,摆正体位。

5)由轮椅到椅的辅助转移:

多用于四肢瘫患者的转移。

首先帮助患者站立,然后帮助患者

转移。

其具体步骤基本同前述的由一人从轮椅到床转移四肢瘫患者方法。

(6)轮椅与坐厕之间的转移

基本条件:

①卫生间的门应足够宽,没有门槛,以方便轮椅出入;②卫生间应较大,能允许轮椅有一些活动空间;③坐厕应稳定,旁边的墙上应安装有安全扶手;④仅C7及以下脊髓损伤患者可独立完成此种转移。

1)独立的由轮椅到坐厕的侧方转移(从右侧转移):

转移前应先脱裤子。

步骤:

①轮椅与坐厕成45°角,双足平放于地面上。

卸下轮椅右侧扶手。

②将左手置于轮椅左侧扶手,右手置于坐厕旁边墙上的扶手上,支撑上抬躯干并向右侧转身。

③将左手移到轮椅的右侧大轮上,右手支撑于墙上的扶手,进一步上抬躯干并向后移动坐于坐厕上。

2)独立的由轮椅到坐厕的正面转移:

将轮椅直对坐厕,患者两腿分开,像骑马一样骑在坐厕上。

3)独立的由轮椅到坐厕的后方转移:

患者驱动轮椅从后方靠近坐厕,拉下轮椅靠背上的拉练,一手置于坐厕旁边墙上的扶手上,另一手置

于坐厕的坐垫上,向上撑起并向后移动坐于坐厕上。

4)辅助下由轮椅到坐厕的正面转移:

①轮椅正面接近坐厕,制动,移开脚踏板。

轮椅与坐厕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以利治疗师活动。

治疗师协助患者坐于轮椅边沿,半蹲,双足置于患者双足外侧,用自己的双膝、双足抵住患者的双膝、双足。

然后治疗师双手从患者腋下穿过扶住其肩胛骨。

患者双上肢抱住治疗师肩部。

②治疗师双腿用力帮助患者站起(患者协同用力)。

③以双下肢为支点,治疗师帮助患者缓慢向后转④当患者双腿的后方贴近坐厕后,治疗师左手仍扶住患者肩胛骨,右手脱下患者裤子,然后向后、向下推压患者髋部,使患者坐于坐厕上。

(7)轮椅与浴盆之间的转移

因进出浴盆需要患者的上肢有较大的支撑力量,故只有C7及以下损伤的患者才可独立完成由轮椅向浴盆的转移。

注意转移前浴盆应注满水,离开前排空水;浴盆底部必须放置防滑垫;

浴盆周围的墙上必须安装安全扶手。

1)独立的由轮椅到浴盆的一端转移:

①患者驱动轮椅接近浴盆一端,与浴盆有一定距离锁

住轮椅,以便双脚能上抬够到浴盆。

②用上肢帮助上抬双腿置于浴盆的边沿上,移开脚踏板。

③打开手闸,驱动轮椅直到轮椅完全贴近浴盆。

④患者右手置于浴盆边沿,左手置于轮椅左侧扶手上,在轮椅中上抬臀部向前移动,双腿滑入浴盆中。

⑤将左手移到浴盆边沿上,双手支撑,躯干充分屈曲。

⑥保持躯干屈曲,双手沿着浴盆边沿向前移动,先上抬躯干越过边沿,然后将身体放低进入浴盆中。

2)独立的由轮椅到浴盆的侧方转移(从右侧转移):

①轮椅从右侧接近浴盆,与浴盆成30°角。

卸下轮椅右侧扶手,移开右侧脚踏板,制动。

②用双上肢帮助将双腿上抬置于浴盆中。

③屈曲躯干,右手置于浴盆远侧边沿,左手置于浴盆近侧边沿,双手用力支撑上抬躯干越过浴盆边沿。

④进一步支撑并转动身体面向浴盆一端,慢慢放低身体进入浴盆中。

3)辅助下由轮椅到浴盆的侧面转移:

①轮椅从侧面接近浴盆,制动,移开脚踏板。

治疗师双足置于患者双足外半蹲,帮助患者脱下衣裤,

侧,用自己的双膝、双足抵住患者的双膝、双足,以免患者膝、足向前滑及屈曲。

然后治疗师双手从患者腋下穿过扶住其肩胛部。

患者双上肢抱住

治疗师肩部。

②治疗师双腿用力帮助患者站起(患者协同用力)。

③以双下肢为支点,治疗师帮助患者缓慢向后转身。

④当患者双腿的后侧贴近浴板后,治疗师帮助患者坐于浴板上。

治疗师协助患者将双腿放进浴盆,然后帮助患者坐到浴板中间。

(8)轮椅与地板之间的转移:

以T11完全性损伤患者为例。

1)独立的由轮椅到地板的转移:

①制动轮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